霍建华喜欢过张韶涵吗:“书生一乐”藏抄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7:10:37

“书生一乐”藏抄本


日期:2011-07-16 作者:华振鹤 来源:新民晚报

                     

 
 
    中国文字中的篆隶草行楷诸体,以篆字和草字最难辨识,容易造成误读。明代韩道亨曾写过本《草诀百韵歌》,用韵文形式,指明草字结构、差异,帮助人们辨识。如“有点方为水,无点却是言”、“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等。易记易识,无疑是一本很好的入门读物。
    
    那么有没有类似的篆字入门读物呢?近日,我在篆刻家、古籍抄本收藏家张延安先生的书斋归拙斋里,就看到这么一本读物:《音注增补篆诀歌》。
    
    《音注增补篆诀歌》为清代抄本,毛边纸线装,纵23.5厘米,横13厘米,明代天启年间朱之蕃著,清代雍正时李登重订,清末仰嘉祥校增音注并书写。作者针对初学者在结构上容易混淆的地方,把850个常用篆字的偏旁加以辨析,编成歌诀。如“试看奉奏春秦泰,隶首虽同篆不侔”指出这五个字的部首,隶书、楷书都一样,篆书则完全不同。同样读之上口,易记易懂,大大方便了初学者。
    
    据查,朱、李、仰三人都是著名书法家。朱之蕃万历时人,官至礼部右侍郎,书法绘画名闻海内外。曾出使朝鲜,人们以得到他墨宝为荣,不惜用貂皮、人参等贵重礼物上门求索。李登是上元县(今南京市)人,曾入太学(古代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为太学生,后任新野县令。善书真、行、草、钟鼎,于钟鼎尤妙。仰嘉祥则是安徽歙县(今黄山市)人,善书法,端庄秀丽,兼工泼墨,有《习篆要诀、摹印要诀》问世。
    
    2010年,北京某拍卖行秋拍,拍出一件清光绪时发自金陵的“钦差大臣封”,书明寄“选用县主簿仰嘉祥开拆”。可见他也担任过主簿一职。他在朱之蕃、李登基础上予以注音、增补,编成《音注增补篆诀歌》,认真缮写。由于精湛的书法,此书又成了后人学习书法的范本。
    
    张延安先生又是如何得到这本书的呢?作为篆刻家,他早年分别随姚青云、叶隐谷两先生学书法、篆刻,又问学于高式熊老先生,耕耘印坛数十年,作品平稳中求险峻,颇得古人气度、神韵。此外,他又热衷搜求古籍抄本,至今纳入箧中的已有古诗抄、科举范文抄、史志、尺牍乃至地契、中医古方集抄等门类。1998年,张先生去安徽屯溪老街,在旧书肆觅得清人雕板稿样散页及仰嘉祥手写的书稿。他既欣赏其书法,又觉于习篆有益,便购下了。并且特地刻了一方椭圆形印章“金石寿”盖在书稿的首页上。想不到三年后的2001年,他在南市一旧书铺无意中发现一本宣统三年(1911年)由中国图书公司石印的《篆法探原》,翻开一看,居然便是据《音注增补篆诀歌》作为底本石印的,不过换了个书名,书前有同乡黄宾虹作的序,内云:“洵为初学津逮,嘉其足供保存国学之一助也。”作了很高评价。书后还附录了仰嘉祥的《习篆要诀》与《摹印要诀》,延安一见大喜,未费口舌,也购入了。
    
    更幸运的是,不久他又得到了一本黄山书社1985年出版的同书铅印本,书名又改成《篆书偏旁歌诀》。张延安当然不肯错过。他欣喜地说:“书籍流转聚散无常,想不到相隔上百年之遥的手抄本、石印本、铅印本,在跨越数百公里的地域中,竟被我‘一锅端’。这真是书生一乐啊。”  华振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