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华工作室旗下艺人:邮票齿孔度数的精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1:21:48

邮票齿孔度数的精度

《中国集邮报》

  在邮票上打出的孔洞称为齿孔。齿是边缘凸出的部分;孔是边缘被冲去的部分。通过数齿孔来区分齿孔度数显然过于繁琐,因为不同邮票票幅不一样。法国勒格拉发明了量齿尺,并提出邮票齿度概念。

  齿孔度数的定义是:20mm中齿(孔)的个数,反映单位长度内齿孔密度。

  由定义引出公式:

  截取尺寸(mm)     20mm
—————————— = ——————
  该长度内齿孔个数     齿孔度数

  提倡取用票幅长度并数该票幅内齿孔个数,计算得到的数值来标明齿孔度数。

  齿孔度数测量方法有三种。严格的测量方法是选择某段整数个齿(孔)的距离,再用足够精确的“长度仪”,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测量该段距离。这可作为测量无共用孔的早期邮票的备用方法。

  而现代梳式、棋盘式打孔技术可保证分离多枚邮票的边端孔恰好处于中心,因此数票幅内齿孔个数的结果是整数;20世纪50年代末北京邮票厂投产生,票幅基本都是整毫米,尺寸稳定,可以直接取用票幅,再用公式计算。该方法最为直观方便,也是合理的。

  第三种是用量齿尺直接测量。

  前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是循环小数,这就涉及到了精度问题。

  根据长度测量仪与邮票尺寸的精度及实用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最合适。

  1、小数点后两位是合适的精度

  描述人的身高,精确到1厘米是最合适的。如果一个人说他的身高是17分米或者1700毫米,肯定觉得别扭。裘真先生在2002年中国集邮报《上半年邮票齿度实测报告》中提到小数点后15位只是为了说明循环小数的位数,如此高的精度没有意义,因邮票纸长度会发生微变,打孔也略微有些误差。同时采用0.01度精度是合适的。它决定于两个精度,一是邮票本身误差,假设20mm之内误差达到0.01mm,假设齿孔度数为12度,齿度误差只有0.006度;二是测量误差。螺旋测微器精度为0.01mm,在扫描仪加图象处理软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达到0.01mm的测量精度,保证了计算得到的0.01度的精度在允许误差以内。为减小误差,还可以测量全张票、多连票。

  2、高精度表述可以深刻区别邮票齿孔度数

  1997-4T《潘天寿作品选》,其齿孔度数为11.58×11.6,可以说相当接近了,但将横竖拼合仍会发现齿孔并不能吻合——只要票幅足够长,即使相差0.01度也是可以察觉。

  齿数变化导致齿孔度数发生变化就产生了组外品。有些邮票因齿数不一样而价值不菲,如疏齿的上海版普8甲“冶金工人”。民居普票、T112《丁卯年》、T146《庚午年》等邮票也发现了两种齿度。T112、T146到底有多少种齿度是一个争吵相当长时间的问题,事实如裘真先生所言:T112、T146有且只有两种齿度,齿孔个数分别是15×17、15×18。若以小数点后两位的精度表示齿孔度数的话,则为11.54×10.97、11.54×11.61度,由此非常直观表明确有两种齿度。

3、为量齿尺使用提供精确引导

  精确的数字承载信息量大,可以简化为所需要的精度,逆之则不可以。

  计算所得的齿度精度远比测量的高,可以指导任何精度量齿尺的使用,为实际测量提供帮助指引。量齿尺最常见的是模拟式,在单位距离内均匀排列了若干个齿孔来模拟邮票齿度,由于面积所限,只能排列若干种齿度,粗糙的以0.5度为进制,较精细的是0.25度进制。一种是放射式,根据三角形的相似原理可以测量达0.1度的精度。使用过量齿尺的人知道,其实很难与量齿尺上的齿孔完全重叠,一般都有一些误差。0.5度的量齿尺过于粗糙,实用性大打折扣。经验不足的使用者,将不好判断到底是何种齿度。裘真先生所举的31-52mm胶版的度数,使用这种量齿尺会无所适从,无法判断到底是12度还是12.5度,因为12.26、12.31度离12.25度这个分水岭实在太近;0.25度精度的量齿尺则将得到12.25度的结果。而如果知道了精确齿度,就只需有的放矢进行检验,而不需“猜、测”。量齿尺测量只是近似得知邮票齿度,受限于它自身的精度,可见把0.5度作为齿度标注的精度标准是很不合理的。

  即使没有量齿尺的集邮者,也可以计算或者根据精确的齿度,寻找一枚自己拥有的相同度数的其他邮票对照使用。

  4、用于逆推邮票齿孔个数

  在知道目录上的票幅和精确齿孔度数之后,我们可以根据公式算出齿孔个数,与手中的邮票核对而在没有量齿尺的情况下判断邮票真伪。

  5、齿孔度数是邮票自身属性,但与票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某一固定票幅下可以排列的孔针是有限的,票幅越小种类越少。由孔针数目反映得到的齿孔度数,可以判读很多隐藏在邮票齿度之后的秘密,如侧面推知打孔器的类型,猜测印刷机机型等,当然必须在精确标注的情况下。

  我国邮票票幅很单调,因此很容易作出新中国邮票常用票幅及齿孔数、齿孔度数全景表。表格里举例的邮票名称、年份仅作为参考,因为最早发行的不一定是最早印刷的,而且笔者资料有限,不能保证一定是最早的一枚。1959年北京邮票厂投产后,确定了六种基本打孔类型,常用票幅均由此衍生、陆续确定并延续至今,但一种票幅只对应一种齿孔度数。20世纪70-80年代陆续引进新的印刷机和打孔器,影写版出现了第二种齿孔度数,一些邮票还出现了两种齿孔度数。而从1989年起中国邮票开始采用四色胶版印刷,也就出现了胶版特色齿度。胶印邮票只见一种齿孔度数。响应万国邮联的规定1995年起不再发行超过50mm票幅的邮票,如54mm-40mm减少为50-38mm,52-31mm替换为50-30mm,也造成了新的票幅和齿孔度数的出现。1998年开始使用的GOBEL凹版印刷机,印刷与打孔是一次完成,而且有其特征齿孔度数,可由此来判定某邮票是否由GOBEL印刷。APS打孔设备的引进促使了票幅的多样化,产生多种异形邮票。我国票幅、齿孔度数标准确定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邮票印刷流程是先印刷再在打孔器上进行打孔,影写版邮票不会放到胶版邮票的打孔器上打孔。两者的齿孔度数一般是不交叉的。但从2001-22T《昭陵六骏》起,胶版的12度特征齿度也见于影写版了。这也是影写版的第四种齿孔度数,可能也是GOGEL印刷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小版张的邮票之所以能形成回字形排列,正因为它的横竖边都是12度。

1.齿孔的方向

  邮票的打孔方式有线式平台、梳式平台、整版平台、滚式、轮转模削式打孔(后三种均是棋盘式打孔)等。纸张的前进可能会导致打孔出现一些异常,如双重打孔、梳式打孔错位、票幅变化等,因此齿孔也是有方向的。而我们所见到的邮票的横竖是和图案相关的,两者并没有直接关系,不要混淆。因此在表示票幅时,笔者用“·”而不是“×”连接。

2.邮票齿孔防伪和区分版式作用的发挥

  齿孔度数仅是邮票齿孔的多项属性之一,此外尚有打孔器类型、打孔方式、孔径等。伪造者很难将孔针平均分配,或票幅差异,或由于孔针数不一样(如伪造纸张强度不够),而与真邮票齿孔度数不同。异形齿孔更增加了伪造者的难度。伪造的邮票由于切削压力不足,齿孔处一般不易光滑平整,纸屑消除不干净等等。齿孔防伪性只是一般,不可仅凭它判定真伪,而应综合考虑所有因素。

3.莫名的整数情结

  可能对邮票齿孔度数定义不了解,有些人以为非0.5度的齿度不是“整数”,是不可能存在的。有人甚至为了让齿孔度数为“整数”,而刻意选择票幅和齿孔个数,观点是可笑的。齿数安排主要由孔径、纸张强度、美观程度、习惯等因素决定,没有理由为一个“整数”齿度值而束手束脚。齿孔度数是一种密度的表示,与是否整数个齿孔无关,自然可以是小数,且事实证明绝大多数都是小数。

  即使非整数个齿孔也是存在的,早期用线式打孔器打孔的邮票,边缘某个不完整齿可能就是完整齿的几分之几。但由于齿孔是间断出现的,不好判断,一般不这么计算齿孔度数。

4.异形齿孔齿度的测量

  采用“延续”的办法:用两枚同样的邮票相叠,如果齿孔可以延续重合(1998-15T《何香凝作品选》、普30《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是重合的),再数票幅内共有多少个齿孔(包括延伸部分),再用第二种方法计算即可。如果不重叠,则测量若干个齿孔内的距离,再用公式计算分段齿度。

5.粗齿、细齿似应称为疏齿、密齿更为合理

  集邮界习惯上将齿数更多的《民居》普票称为普民居细齿,看似直观方便,但不太科学。这涉及到孔径是否决定齿孔度数的问题。孔径大了可能影响孔针安排数量,从而间接影响了齿孔度数。但孔数才是齿孔度数的直接决定因素。如普29万里长城(明)5分票的纵向孔针较大,因此可以观察到每个齿都比其他长城普票细小,但齿孔度数是一样的。这个“细齿”和通常所称的“细齿”涵义是不一样的。为避免混淆,笔者建议称之为“大孔”,而将相同邮票齿孔度数较大的情况称为“疏齿”,从而避免粗齿、细齿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