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曼转移窗口:洪深和《少奶奶的扇子》 茅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1:43:13
                                                                    洪深和《少奶奶的扇子》      茅盾

    ......
    1922年春,洪深回国;他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文学与戏剧系毕业,是我国最早在国外受过正式训练的少数人之一。哈佛大学担任“戏剧编导”一课的倍克,是当时美国有名的老教授。每年美国青年想进哈佛大学学“戏剧编导”的,约有三百余人,而倍克只取11人,至多14人;学生的考卷是学生自己作的多幕剧及独幕剧各一部,倍克亲自阅读,决定取或不取,极为严格。洪深是考进哈佛大学这个系的第一个中国人。后来洪深又在坎雷博士主办的波士顿表演学校学习发音、表演、跳舞的基本技术。最后,他又回到一家剧场附设的戏剧学校实习,那就是上台表演了。
    洪深回国后,先在南洋烟草公司任职,业余也搞戏剧,写过一个话剧《赵阎王》,还自任主角演出过。后来他又到复旦大学教英文。汪仲贤介绍我认识了他,但也木有更多的交往。大约在1924年上半年,洪深参加了欧阳玉倩、应云卫等人组织的上海戏剧协社,并且导演了英国王尔德的话剧《少奶奶的扇子》。这剧原名叫《温特米夫人的扇子》,洪深为了通俗,改为《少奶奶的扇子》。剧本是洪深自己翻译的,译文很准确,很风趣,又很通俗,是地道的白话。演员都是尽义务的,有学生,有教员,有他的朋友,以及朋友的夫人,大多数是戏剧协社的社员。他借了黄炎培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礼堂,但舞台太小,还做了改装扩大。5月4日,第一次演出,不卖门票,完全请客招待。他也给我送来了票。我去一看,大开眼界:哇塞!话剧原来系介个样子滴!在这以前,上海也有中国式的“话剧”,叫做“文明戏”,我在1913年报考北京大学时,在上海就看过这种“话剧”,剧本不是预先写好的,演员的台词是上了台临时凑得。后来在1921、22年,上海的中西女塾和神州女校的学生排演过外国的戏剧,但都不是正规的话剧演出,也不是男女同台。只有这一次演出的《少奶奶的扇子》,才是中国第一次严格地按照欧美各国演出话剧的方式来演出的:有立体布景,有道具,有导演,有舞台监督。我们也是头一次听到“导演”这个词。看了洪深导演的这个戏,很觉得了不起,当时就轰动了上海滩。再演时,就卖票了,票价一元、三角两种,相当贵,可是500张票一抢而光。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只好一再加演场次,并且更换了演出场地,移到了座位比较多的夏令佩克电影院。
    《少奶奶的扇子》演出的成功,使洪深一下子出了名。不久,中国人办的第一个电影公司明星影片公司就请洪深去当编导。明星公司的老板之一是演文明戏出身的郑正秋(广东人),那时他还不懂导演。洪深到了明星公司后,导演的第一部片子叫《四月里的蔷薇处处开》,也是他自己写的剧本。洪深还让明星公司招了一批演员,办了个电影演员训练班,这在中国也是头一次。有一天,他由汪仲贤陪着来找我,请我到电影演员训练班去做一次演讲。我当时有些踌躇,讲些什么好呢?汪仲贤从旁说:就将当年我们创办《戏剧》月刊时所写的宣言的内容好了。这篇宣言,我在《复杂而紧张的生活,学习与斗争》上篇已经讲过,此处从略。
    这个电影演员训练班共有三、四十人,男女都有,后来大出风头的蝴蝶就是其中的一个,年龄大约都是十七、八岁,中学程度。我讲了一个多小时,究竟他们懂不懂,我也不明白,只听得有悄悄的笑声,大概好奇。


                                                                                                                                1979.9.20

---《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一期   之《文学与政治的交错》 作者   茅盾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2月22日出版   定价:1.0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