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顿赛后采访完整视频:试析陈序经的文化批判与 “全盘西化”历史渊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2:37:38

               试析陈序经的文化批判与 “全盘西化”历史渊源

论文关键词:全盘西化 陈序经 文化建设

  内容提要:“全盘西化”的提出,是中国文化经受西方文化挑战之后,中国知识分子提出的一种文化建设策略,其目的是要振兴国家,希望国家更加强大。这种思潮承接了20世纪初期的振奋民族国家的精神,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是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文化建设中留下的历史印记。
  “全盘西化”之争,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化在一定发展阶段后的文化选择之争。这次争论可以说是一次较大规模的文化总结。尽管全盘西化在以后并未实现,但中国文化在20世纪的发展路途中,却越来越强烈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的渗透,也更深入到中国文化的各个部分,西方文化以其强大的力量进行的“文化殖民”,对中国影响之巨大也是有目共睹的。
    如何对待西方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经历了多种变化。1840年前后,中国人仍然以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央之国,中国文明世界第一,四方蛮夷只有礼拜朝贡的义务。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列国以武力输入异域文化,西方文明与列强的炮火一起进人中国,中国人领略了这种裹挟了血与火的文才群绝。
    欲抵制西方文化,又无可奈何,是这一时期部分中国士大夫的心态。第一论文范文网www.11665.com编辑。
此时的中国人对中西方的文化判断大体是: 西方重技艺,发展了奇技淫巧,其技艺、武器虽强,但终属末流,中国虽技不如人,但精神文明第一; 礼仪之邦,不以武力取胜,西方的武力胜利,恰恰证明了他们的勇武好斗,文明落后·这个判断,很能代表那种不肯舍弃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这其中,有对西方文化缺乏了解,也有仍然放不下中国文明天下第一的优越感;同时,一批士大夫也感觉到中国社会世风日下,不加以整肃也确会国将不国,所以也是换了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来对待西方文化。
    19世纪末日本的崛起让中国人感到了震惊,日本在短时期的高速发展,是靠学习西方而强大起来。日本学习西方文化不遗余力,当年日本派往欧洲的留学生,所学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教育等社会人文学科,也包含了工科及自然科学,而中国自恃人文冠于全球,所学者主要是技术性学科,如坚船利炮,以为只学这些东西便能强国,以西方之用来附中国之体,便可以使中国强大起来。19世纪70年代的洋务运动,便以此为学习的目的。尽管洋务运动有这方面的局限,但是洋务运动却也打开了面向西方的门隙,让中国人看到了西方的文化。这是洋务运动的真正意义。
    此时,也开始有人对西方文明发出了赞扬的声音·年过花甲的郭篙煮(郭嵩焘)出使英国,看到了欧洲不仅科技发达,政治道德人文也有其文明的长处,比如西方的妇儒,便比中国更得到尊重。中国还在男尊女卑的道德中沾沾自喜,西方的平等意识己经发展起来,成为社会的追求目标。西方的技术发展与它的政治文明密切相关。
    郭篙煮(郭嵩焘)的言论刚开始也受到国内士大夫的指责反对,但渐渐地,随着西方文明的进入,人们看到了西方政治人文的力量。以西方为参照,变革的呼声渐渐地强烈起来。“戊戌变法,,是这一要求变革的重要运动,接着立宪制的提出和实践,则完全是按照西方的政体及其观念进行的大规模的变革。尽管立宪最终失败,但它确实是中国从根本上学习西方的一次重要的演练,尽管中国没有走上立宪制度,·人们却因此大体了解了西方的政体特征,并在观念上有了改变。
    提出引进西方文化,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中国文化的确不行了,或者必须要更改了,致于全盘西化,那更是对中国文化彻底失望的结果,需要用西方文化全盘取代自身的文化。中国文化走到这一步,被它的一部分国民声言抛弃,是它的悲哀,同时也应该是它的一次重生机会。
    要不要西化,此时的士大夫及文化人十分热衷于比较中西文化的优劣,这种比较成为一段时期的思想风潮。比较的结果,渐渐地是西方文化占了上风,西方文化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学习西方的热情渐渐地高涨起来,但要抛弃掉中国文化,大部分人仍然是舍不得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还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安身立命之处,对它的认同感,也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中国人还要在自己的文化土壤上生存,便也需要寻找这种文化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张之洞提出的。中体西用,的确是一种有效的缓冲药方,文化的根本没有丢弃,便可以安慰失落的心理,也让传统的中国人看到一些希望。
    当时在社会上流行的一种重要情绪和观点,就是对中国社会政治道德持批判的态度,尤其是对国民性、民族性的严厉批判和否定,对中国社会文化进行深入地揭露口(。)早在19世纪下半叶,龚自珍、郑观应、王韬等人已经对中国社会的政治道德提出了批判,以后许多人对中国社会现实进行揭露批判,并力图挖掘中国文化的病根。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前后,相当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多持批判态度,纷纷撰文指出中国人的劣根性是由中国文化塑造而成,衰落的中国便是这畸型文化和病态人格的结果。不但是西方人和日本人认为中国文化与中国人是劣等落后的,便是中国人也认为中国是落后的,中国人是麻木愚昧的,并把这罪魁定在中国文化的根源上。“五四”运动更是以打倒孔家店相号召,把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推向反面,列为打倒的主要目标。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如此的失去信心,也是相当罕见的。失去信心的结果自然是要变革,要革命,革去旧文化,还要把那些被认为优良的文化引进来,置换中国文化,只是一点点地变化还不行,还要全盘西化。这样彻底的文化革命的决心,在过去几十年是难以想像的。
    “全盘西化”论在20世纪30年代明确提出来,并成为一种引起争论的思想,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全盘西化的争论中,陈序经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西化提倡达到了一个高峰,自然掀起了一场大争论。第一论文范文网WWW.11665.COM整理。

    陈序经在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上,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清理和总结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关于如何对待西方文化的各种观点,并逐一给予评价和批判。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是中国自近代以来对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历程的总结梳理。其中尤其对文化折衷的七种观点进行分析和批评,对西方文化在中国全面存在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对中国必须引进西方文化,以西方文化替代中国文化的意义作了说明。
    陈序经1903年9月1日出生于海南岛文昌县,1913年十岁时即随父亲到新加坡侨居,并在当地接受了小学和中学的教育,1919年回到中国,次年考入广州岭南大学,1922年考人上海沪江大学生物系,次年转入复旦大学,读社会科学,1925年于复旦大学毕业,同年到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学习,1926年取得硕士学位,1928年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选题为《现代主权论》。1928年秋到1929年他回到中国,在岭南大学短期工作,1929年夏携夫人赴德国柏林大学研究政治学和社会学;1930年至1931年到德国基尔大学世界经济学院学习,掌握英、德、法及拉丁语,1931年下半年回国,曾先后在岭南大学、南开大学和西南联大任教,开设过社会学、文化学等课程。
    陈序经的生活学习经历使他有机会大量地接触西方社会文化,了解西方文化的特征。早在1925年到美国留学前,他与卢观伟、陈受颐就已经感受到全盘西化的必要。1930年代,他正式提出全盘西化,这是他多年思考研究的结果。1931年在德国留学期间,即在《社会学刊》(1931年4月)发表了《东西文化观》一文。他运用西方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的理论,较为系统地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评判双方的优劣,提出了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的主张。
   全盘西化的前提,必定是固有的文化一无是处,才全盘置换。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发展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文化的置换过程。
    陈序经的“全盘西化”,理论是建立在对中国文化的一一否定上。他的《东西文化观》一文,便详尽地列举了中国文化在各个领域的不足,以及由此对中国的殆害。中国的政治、思想、道德、哲学、教育、法律、文学艺术、商业、尤其是科学大不如人,这样的结果导致了中国的落后,尤其是在近世,更是处于挨打的地步,这就不得不考虑文化的变换了。
    陈序经秉承了“五四”的批判精神,而且还走得更远一些。他说“陈氏(独秀)所反对的中国文化,是包括旧伦理,旧政治,旧艺术,旧宗教和文学。质言之,差不多是包括中国文化的全部”。既然这样的文化已经不可依靠,全盘西化也就成为必然。他认为西方文化愈来愈强大,并垄断了世界,这就是其文化进步的证明。“及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国人始觉日本西洋之所以强,不只是靠着机器,因为中国在中日战争时,所用的器械,不劣于日本,然而偏偏却败于墓尔三岛的日本,于是兴教育的,改政制的声浪,遂因之而起。
    陈序经认为,研究东西文化的问题,是想寻出一种途径,以为中国文化的前途设想。近代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经过三个阶段:一是保守固有文化时期;二是所谓折衷办法时期;三是趋于全盘西化时期。中国文化的出路是要全面地西化。
  胡适也是全盘西化讨论的积极参与者,因为名[转贴于:论文大全网 http://www.11665.com/Culture/culturalresearch/201103/51903.html]
[转贴于:论文大全网 http://www.11665.com/Culture/culturalresearch/201103/51903.html]...来源:论文大全网:http://www.11665.com/Culture/culturalresearch/201103/51903.html
作者: 更新时间:2011-3-17 17:27:50  作者:苏桂宁 [标签: 历史 ]
(注:红字和标记是我加的。——竹叶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