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者盖06w:社会分化不能演变成对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3:04:45
社会分化不能演变成对抗  

  新加坡随着5月大选工人党赢得一个集选区和一个单选区,以及其他好些初次出马的反对党候选人得票可观,反对党人也受到莫大的精神鼓舞,说政党政治已经出现了拐点应不为过。因此,这次总统选举出现四角战并非偶然。我们可以预料,今后的选举都会出现更加激烈的竞争……

  5月大选和8月总统选举凸显一个值得关注的共同点,那就是社会的分化(social divisions)。当然,这个英文词也可理解为较不严重的“分歧”,和更严重的“分裂”。在总统选举隔天就召开的记者会上,当选总统陈庆炎被问及选举结果是否反映新加坡社会的分化时,坦承分化的存在,而他也将竭力设法弥合。

  如果单从各位竞选者的得票率来看,新加坡似乎是个四分五裂的社会,实际上当然不能做如此简单粗糙的理解。陈庆炎和陈清木各得约三分一,加起来是70%。两人都曾是行动党的资深党员,一个当过党主席、部长和副总理,一个则是当过二十几年的议员。两人都是为了竞选总统才脱离党籍。因此,70%的人把票投给这两人,说明他们并非反体制,关键应该是两人的吸引力(魅力)有别,有人看中陈庆炎的“高度”,有人则被陈清木的亲和力所感染。有人认为陈庆炎较胜任愉快,甚至看起来更像总统;有人则觉得陈清木可能较接近草根,更能了解民瘼,体恤民情。有人认为陈庆炎能与政府合作愉快,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有人则看中陈清木过去曾经表现过的“敢言”的作风,必要时敢于和政府抬杠。

  真正反体制的应该是那25%把票投给陈如斯的人。他在5月的大选中在民主党的旗帜下竞选,以制衡政府的姿态出现,也得到好些反对党人各方面的协助。反对党人支持陈如斯,有些还协助陈清木,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分散选票,尽量拉低陈庆炎的得票率,因为陈庆炎明显得到政府的认可,虽然不是公开的支持。

  如此简单的分析,不容易看出社会有什么严重的分化。但如果把这次总统选举和大选联起来看,个中所传达的信息就比较明显。其中之一,是为数不少的选民有一个强烈的制衡政府的欲求。其二,是一些政策的错失,如移民、住屋和交通。其三,是社会学者早已一再指出的社会的贫富差距与矛盾。这些课题在大选中都很突出,好些选民的情绪显然还没有平静下来,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波及总统选举。

贫富差距造成社会分化   如果以上分析成立,那么,可以说,真正造成社会分化的是贫富差距的问题,其他的应该归类为人们对政策的不满。对上述政策上的错失或不周之处,政府其实已经在竭力矫正与补救。但要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却并非易事。这是市场经济无可避免的问题。即使在中国也形成了非常尖锐的社会矛盾,更不用说在资本主义社会。   市场经济奖励那些会生财的人。生财之道要嘛靠学识和技能,要嘛靠创新能力,要嘛靠经营本事,没技术或低技术或只能干劳力活的人,就很难有发迹的可能。资本主义社会缓和矛盾的老方法是实行社会福利,但福利制度在政党政治的推波助澜下,往往走过头,一发不可收拾,最后是国家财政不胜负荷,甚至出现危机,这是有目共睹的事。主权债务危机,和沉重的福利负担脱离不了关系。针对性的援助方案比较有效,但也必须拿捏得准,在我们这里,问题很可能是还做得不够,而不是做过了头。而通货膨胀显然加剧了问题。这些被理解为政府固执己见、傲慢等等。于是也滋生了反体制的情绪。这为反对党制造了乘虚而入的机会。

  反对党利用人们不满的课题凝聚选票,这是政党政治中的必然。从来没有一个地方的反对党是为了协助执政党解决问题而存在的。政党的最终目的就是取得政权。新加坡的反对党也不可能例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反对党积弱,社会矛盾较少受到政党政治大力的搅和,因此也让政府有较宽裕的时间来设法缓和与解决,现在,这样的空间是明显缩小了。

  随着5月大选工人党赢得一个集选区和一个单选区,以及其他好些初次出马的反对党候选人得票可观,反对党人也受到莫大的精神鼓舞,说政党政治已经出现了拐点应不为过。因此,这次总统选举出现四角战并非偶然。我们可以预料,今后的选举都会出现更加激烈的竞争,因为有更多的人看到或嗅了政治上的机会。

  因此,最值得关注的应是政党政治接下来的发展趋向。从好的方面想,是像当选总统陈庆炎日前在记者会上所说的:“这是好事。新加坡应该有更多元的想法,这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多姿多彩,使新加坡更加充满活力。” 但他也指出了另一面:“无可否认,这将增加治理的难度,因为噪音多了,时不时会出现混淆的情况。决策过程可能稍微比以前慢。”   从其他实行民主制度的社会的经验看,这或许是个无法阻挡和逆转的发展过程,说好听是民主制度趋向成熟,社会多元化,人们更有自由的政治空间。但社会恐怕也难以避免付出庞大的内耗。这是因为,各种矛盾往往会被政党政治扩大甚至无限上纲。所以,值得关注的是,社会分化是否会因为处理不当或政党政治的搅和而演变成对立与对抗。不必说,我们必须竭力弥合社会裂痕,避免陷入族群的对抗,否则那将是最大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