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部谱区:[对联故事四](31--42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5:35:41

31夫 妻 唱 和 

(一)宋庆龄联考孙中山

1928年4月的一天,孙中山与宋庆龄夫妇到公园散步时,谈论着讨伐袁世凯的事情(当时袁世凯复辟称帝)。宋庆龄兴致勃勃地说:“逸仙,我想到一讨袁上联,你来续个下联好吗?”孙中山微微一笑,说:“庆龄,你居然仿效苏小妹,三难新郎来了。好,请出上联吧!”

宋庆龄吟上联,云:

或入园中,逐出老袁还我国;

孙中山轻轻念着上联,深感妻子才思敏捷。他想:联中句子一语双关,园出“袁”,入或则为“国”字,而“或”的解释是:有人也。显然,庆龄对我“逐袁”抱有殷切期望,我岂能辜负她的一片苦心。孙中山沉思片刻,对出了下联,曰:

余行道上,不堪回首瞻前途。

下联对得绝妙,“道”字无首,添“余”即为“途”字,对仗工整,意思亦紧紧呼应上联。宋庆龄连声称好。就在这一年的六月六日,复辟帝制的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强烈声讨中,一命呜呼了。

 

(二)传说解放前,赣北山区有这么一对外地来的年轻夫妻,他们除了会种田,男的还会做篾工,女的会纺纱织布。这对夫妻为人随和,肯帮助人,与乡邻相处得很好。他们都识字,经常夫妻唱和,对对联取乐,情趣高雅。

一天上午,丈夫破篾,妻子在纺纱,丈夫朗声吟出-联:

弯竹子,破直篾,打园箍,紧扁桶,装东装西

妻子听到,停住纺车,捻着棉条应对:

粗棉条,纺细纱,织短布,做长挂,遮前遮后

吃午饭时,丈夫说妻子受了累,要她多吃点菜。妻子又说丈夫辛苦了,要他多吃点。他(她)们互相关爱,相敬如宾。妻子说:

公十分公道

丈夫说

老婆一片婆心

-次丈夫在门口池圹中挖藕,妻子舂米。丈夫高声大气朗诵一联:

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

妻子一边用簸箕簸米,-边顺口回应:

谷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一次妻子点亮了油灯(点灯用的灯芯是一种叫灯芯草的芯,白色的,浸在灯盏的油里,-头挑出油面点着照明),同时吟出上联:

白莽过江,头顶一轮明月(油灯)

丈夫想了一阵,忽然看到挂在墙上的一杆秤,灵机一动,吟出了下联:

乌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杆秤)

一次丈夫从外地回来,吃过晚饭,夫妻俩坐下来聊天。说到一个有钱人家,少爷要纳妾,老子的姨太太通奸养汉子,闹得不可开交。妻子以此吟出一联,丈夫想了一下,吟出下联:

相公纳妾,娶了少娘,丢了老娘

妮子养汉,乐死奸夫,气死丈夫。

夫妻俩经常这样自娱自乐。有人说这对夫妻是共产党的地下联络员。是真?是假?事过境迁,现在都无从考究。

 

(三)1985 年,著名诗人、杂文家聂绀弩先生卧病在床,他的朋友们络绎不绝地去看望。这天,黄苗子、郁风夫妇和吴祖光相约去聂家来安慰老人。聂老住在楼房高处,临窗望去,都市风光尽收眼底。郁风在窗前伫立,想到聂老卧床之前可能也这样看楼外的世界,就开玩笑地说:聂老——

冷眼对窗看世界。

黄苗子见聂老虽然生病,但精神尚好,尤其是还能在病榻上读书写字,听到郁风的话,便脱口说出:

热肠倚枕写文章。

吴祖光说 :“你们夫妇两人,一唱一和,跑这儿对对子来了?” 聂老也十分高兴,向大家笑着说:“真所谓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四)抽烟有害  当戒

吸烟有害身体的道理都懂,可戒烟却不是件易事。有位名人幽默地说:“戒烟最容易,我已经戒了两百多次了,还要戒。”

一对夫妇,都是文化人。丈夫烟瘾很大,一支接一支的抽,经常弄得家里烟雾弥漫,烟气呛人,妻子很不高兴。一次丈夫抽烟时,妻子说:“我有半副对联念给你听听”?说完就念了起来:

张口闭眼,吞云吐雾,谁家男人象你这烧火先生?

丈夫听了心里不快,他不服妻子的“教训”。过了一会,回敬了妻子一联:

搬嘴弄舌,说风道雨,哪个女人似我那泼水夫人?

妻子听了也不生气。她知道丈夫的思想不通,也知道戒烟不是件容易事,不是说戒就戒那么简单,有一个下决心的过程。

一天,丈夫要出门办事,妻子高高兴兴地把一包好烟塞到丈夫口袋里,也没说什么。丈夫很讷闷,心想怎么啦,太阳从西边出啦?于是,迫不及待地拿出妻子给他的香烟来研究。他发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一副迭字对联:

丝丝缕缕,吸吸吐吐,口口尼古丁;

根根柱柱,抽抽扔扔,手手人民币

丈夫理解妻子的一番苦心。想想也是,花钱、伤身、害人,便暗下决心戒烟。他把万杰对彭更的拆字联工工整整的抄好后,和妻子塞给他的香烟一并交给妻子。妻子非常感动,大声朗诵着丈夫抄写的对联:

信是人言,本欲取信于人,必须言而有信;

烟乃火因,常见抽烟起火,应该因此戒烟。

读毕,妻子抱着丈夫的脖子,嘴对着丈夫的脸“叭”的一声。再看,丈夫的脸上多了一张红色的小嘴。妻子深情地看着丈夫说:“您真好!”接着吟出一联。丈夫心情愉悦,声音朗朗的吟出了下联。联曰:

吸烟贻害,伤肺伤身,害莫大焉,勿抽,勿抽!(妻)

吐雾招灾,损人损己,灾非小矣,当戒,当戒!(夫)吟罢,夫妻双双会心的大笑。
32时代似舞台  戏剧如人生

写戏,就是将人间好事、善事、侠义事,喜事、乐事、得意事,苦事、悲事、不平事,丑事、恶事、伤天害理的事,搬到戏台上展览。因此就有了:

  故意装腔,炎凉时代;

   现身说法,游戏文章。

 

   东西汉,  南北宋, 人物备考;

        《山海经》,《水浒传》,今古奇观。

演戏,则是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忠臣侠士,奸恶小人,神魔鬼怪演绎一番。一会儿称帝拜相,一会儿坐牢杀头,一会儿英雄豪杰,一会儿鸡鸣狗盗,一会儿皇后贵妇,一会儿鸨母娼妓,一会儿富得流油,一会儿穷途潦倒,扮尽世上事,过足人间瘾。来一个:   

  你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他装谁是谁,谁装谁,谁就是谁

 

      古往今来只如此 

      浓妆淡抹总相宜

看戏,总想走近些、站高些,听明白看清些。没来由,台上杀人他着急,台上伤心他落泪,台上疯颠他喝采,台上高兴他乐意。他们:

  你也挤,我也挤,此处几无立足地;

    好且看,歹且看,大家都有下场时。

 

    看不见姑且听之,何须四处钻营,极力排开前面者;

          站得高弗能久也,莫仗一时得意,挺身遮住后来人。

 

        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 

        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

戏台,现实中办不到的事,在这里可以办到。现实中不敢做的事,在这里做没问题。想干啥就干啥,想过瘾就过瘾。不敢素面朝天,不敢直面人生,还可以涂脂抹粉,粉墨登场。这里只不过演绎人生,于是乎:

     尧舜生,汤武末,桓文净丑,古今来多少角色;
                      日月灯,江海油,风雷笛鼓,天地间一大戏场。

 

        都想要拜相封侯,却也不难,这里有现身榜样。 

        最好是忠臣孝子,看来容易,问他做几许工夫?

 

    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登台便见;

    有时欢天喜地,有时惊天动地,转眼皆空。

于是乎,

              应作如是观,古人今人若流水;

              谁能为此曲?大珠小珠落玉盘。33妙 联 有 对

(一)望江楼  印月井

望江楼,在四川成都东南的锦江南岸,现辟为公园,园内的崇丽阁、濯锦耧、吟诗楼,都是清代建筑。附近有唐朝女诗人薛涛墓。

不知什么年代,也不知是谁,在游览望江楼时,题书一联,好长时间没人能对下联。联曰: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在四川成都平原北部的什邡县城北郊,清嘉庆年间立石碑,碑上镌刻四字:“古印月井”。

什邡县的李吉玉先生,早把望江楼好久无人能对的上联熟记于心,闲暇即思索对句,但无果。一天,先生路过什邡县城北,偶然见到印月井,触动灵感,对出下联: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上下两联,珠联璧合。若后人再有妙对,恐也难出其右。

 

(二)觅到下联更伤心

清朝康熙年间 ,安徽桐城戴名世进京赶考,乘船过河时,船上人都在议论一个木匠犯法的事,说这木匠为县衙造了好多木枷,谁成想用到自己身上了。老艄公看见戴名世书生打扮,就给他出了一个对子:

 木匠造枷枷木匠

戴名世听了,觉得此联出得很巧,便一路思索,直到船靠了岸,也没想出来下联。后来,他考中进士,选了翰林。按说,这学问够大了,可“枷木匠”这对子还没对出。戴名世出了本书,叫《南山集》,书中引述了南明抗清事迹,被人告密,说他有“复明反清”的野心。于是,他被刑部拿问,入了“文字狱”,竟至被判了死刑。临刑时,康熙皇帝派了一位翰林去监斩。戴名世被绑赴刑场,甚觉冤枉。又见是一位翰林前来监斩,想到自己也是翰林,不觉泪水夺眶而出。这时,他忽然想起“木匠”那个对子,联想此时此景此身,终于有了下联:

翰林监斩斩翰林

眼看就要命归西天,有了对句,反而更加伤心了。

 

(三) 这是什么桥

浙江有一座十佛寺,寺里的老僧写了一个上联挂在佛殿,请来往的香客对下联。上联是:

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

上联里用了万、千、百、十四个数字,并且依次排列,又是说的一件事,十分自然。来来往往的人都试着对,谁也没对上。

一天,两个书生到寺里借宿,老僧请他们来对。两个人夜里想词儿,谁也没睡觉,即使这样,也没想出下联来。两个人感到很扫兴,又很不好意思,便连夜向老僧告辞,雇了一条小船趁着月色走了。小船划过一座大石桥时,一个书生问船夫:“这是什么桥?”船夫一边摇橹一边说:“四仙桥。”书生喜出望外,马上叫船夫划回十佛寺。两个书生下船后,一路小跑进了庙里,找老僧要来纸笔,写出下联:

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仙桥。

 34民国总统 不是东西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于一九一一年建立了中华民国。之后,孙中山实践诺言,辞去临时总统职务,由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总统。袁世凯上任后,复辟倒退,恢复帝制,仅三个月就倒台了。从袁世凯到蒋介石,短短的十多年里,中华民国象走马灯似的更换总统。蒋介石上台后又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横征暴殓,最后不得不龟缩到台湾。纵观中华民国,整个象一场闹剧,群魔乱舞,你方唱罢我登台,一片喧嚣。

袁世凯粉墨登场就任临时总统时,一直以推行宪政救国为己任的“宪政专家”杨度,被袁世凯拉到身边做顾问,住进了中南海。袁世凯要杨度代他去长沙请清朝翰林王壬秋(闿运)和他的得意门生夏寿田出山,到北京去任职(注:王壬秋是袁世凯叔父、父亲的老友,王壬秋叫袁世凯“老世侄”)。王、夏到北京后的第二天,杨度陪同他们乘车到中南海总统府去拜见袁世凯。袁世凯在怀仁堂接见并设宴款待王、夏,任命王当国史馆馆长,任命夏做他的机要秘书。还特别安排并亲自陪同王壬秋等游北海、团城、中南海。
一代帝王之师的王壬秋,时年80岁高龄了,自称“就是爱说,庄谐杂陈,不着边际”。当他们一行游览中南海时,王老先生心血来潮,信口开河,笑着对袁世凯说:“总统府旁边就是清宫,总统府应该挂一块匾,题上‘旁观者清’。当然,有匾就应该有楹联,我看就写: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
分嵌“民国总统”四字,岂不妙哉”。
袁世凯对王壬秋倚老卖老开这类戏谑玩笑,甚为恼怒,却有无可奈何,只得哼哼哈哈地干笑,敷衍着应答。夏寿田机敏地感到这有伤老袁的总统尊严,忙上前跟上王壬秋大声说:“老师的对联上应该加几个字,写成: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河山永固;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日月重光。
这副诙谐玩笑式的对联,经夏寿田装上个歌功颂德的尾巴后,意义全变了,袁世凯自然是高兴不迭。
杨度曾多次劝袁世凯在用人上不要存南北地域之见,特别是军事必须改革,力荐蔡锷任陆军总长。初为袁接受,并准备要夏寿田做次长,杨度做交通总长(辖交通银行)。但后来由于袁不放心蔡锷,加上时任总统秘书长的梁士诒在袁面前参了蔡、杨等一本,交通总长换成了梁的同党,段祺瑞成了陆军总长,熊希龄出任国务总理。袁世凯的内阁成员名单一公布,南北哗然。
后来,上海的一家报纸将王壬秋老先生的对联改造了-番,变成了另一种版本,直言不讳地批判民国历任总统不是东西!这一副对联,经过三次演绎,言事贴切,语言锋利有趣,妙不可言!联曰:.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袁世凯死后,社会上还流传着一副挽袁世凯的对联,道出了袁世凯的生死与人民生存的密切关系。联曰:

公生则人民死,公死则人民生,生死相环,互为因果。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视听洞澈,不爽毫厘。

挽袁世凯的对联很多,其中有直言不讳的庆贺,有一针见血的批判,有幽默的嘲讽,也有同类的兔死狐悲般的哀鸣。当时,在北京有人用中药名拟了一副挽联,总结了袁世凯的死因。联曰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陈汤。

联中的“六君子”和“二陈汤”都是中药的名称,高度概括了袁氏称帝到病亡的缘由。“起病六君子”,是指杨度、刘师培、孙毓筠、严复、李燮和、胡瑛六人,1915年8月,在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的授意下,联名通电全国,鼓吹君子立宪,拥护袁世凯称帝。因此说袁世凯的病因起于 “六君子”。“送命二陈汤”,是指袁世凯的心腹陈树藩、陈宦和汤芗铭三人,保袁称帝时不遗余力。当全国人民声讨袁世凯时,又马上随风转舵,加入到护国讨袁行列,先后在陕西、四川、湖南宣布独立。袁眼看自己众叛亲离,自知大势已去,刚做八十三天皇帝“美梦”,就气绝身亡了。联语妙在借药名组联,切中事件与人物,借喻妥贴,寓意深刻。

 35消灾免祸 峰回路转

对联,它无愧为中华民族文学瑰宝的称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在很多方面,一副对联往往出人意抖地发挥奇特的作用,甚至起到牵线搭桥、招财进宝、消灾免祸、峰回路转的作用。下面这些例子,就是这个立论的注脚

 

(一)云开见日

明朝景泰二年(1451年 )冬天 ,右佥都御史韩雍巡视江西。正当他视察南昌死囚牢房时,外边下起鹅毛大雪,他即景吟出:

        水上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

吟罢,自己竟然对不出下联。这时,他看见一个囚犯伤心地直哭,就问 :“你为何落泪?”囚犯说 :“大人所说的'水、冰、雪、霜’,实为死囚处境,我听后不觉伤心了。”

韩雍觉得此人谈吐不凡,便又问道:“你莫非有求生之心?” 囚犯拱手吟道:

         空中腾雾,雾积云,云开见日

韩雍听了,高兴地称赞:“天才!天才 !”他调来死囚案卷,发现此人是南昌才子,因为揭发府官贪赃受到报复,被诬为谋反,而判处死刑。韩雍主持公道,为他平了反,并严惩了南昌知府。对死囚来说,真是“云开见日”了。

 

(二)答联慰父

查国桢是我军出色的领导人,为我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出身于大别山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家里很穷苦,查国桢从小就聪明好学,九岁起随父亲读一些诗书。有一年,直到大年三十,查国桢的父亲还在四处奔波,全家过年只借到一袋谷子。父亲看着眼前的情况,心里很难过,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他把小国桢叫到跟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用一联句问国桢:

       泡桐树开白花何日结果?

国桢听父亲的话里带着伤感,他知道泡桐树是永远不会结果的,父亲问的意思是:一辈子就这样穷下去吗?于是,他马上对出下联,向父亲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曲竹根抱直笋一月成林。

竹子是长得非常快的,竹笋变成竹子只要一个月。意思是:有希望,不会永远穷下去。父亲听了儿子的话,想想确实有理。老一辈人当了一辈子“曲竹根”,挺不起生活的腰杆,难道下辈人就不能像“直笋”一样破土而出,繁茂地生长成竹林吗?儿子的话,表明了志气,使父亲看到了希望,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穷秀才对句转运

有一个博学多闻的秀才,因贫寒无钱通关,屡试不中。只好到江南游馆,想以教书谋生。

一天夜里,秀才投宿一家客店,与同房一位客人攀谈起来。那位客人说:“先生既来江南游学,必是满腹诗书,鄙人有一联献丑,望予属对 。”秀才笑道:“请 !”这晚正是八月十五中秋夜,月色分外明亮,客人望着窗外明月,念道:

     秋月如盘,人在冰壶影里;

秀才听了,忽见室内床帐里挂着一幅《春山飞鸟图 》,随即对道:

     春山似画,鸟飞锦帐帷中。

客人听了大喜,向店主人要来酒菜,二人饮酒赏月,谈得非常投机,毫无倦意。客人又请秀才出外,散步于星月之下,至一池塘旁边,见池内水平如镜,客人又出上联:

     小沼沉星,似仙人撒下金棋子;

秀才抬头看见山顶古松,随即对出下联:

     古松挂月,如老龙擎出夜明珠。

他们一边走一边聊,来到河滩上,这时有人骑马经过,客人又以马踏沙地扬起尘土出联:

            马足踏开岸上沙,风来复合; 

秀才回忆起坐夜船的情景,巧妙地应道: 

               橹梢拨破江心月,水定还原。 

夜深了,二人才回店休息。次日清晨,秀才醒来,已不见那位客人。秀才正在纳闷,忽然来了一位公差,对秀才恭恭敬敬地说:“请先生上马,巡按大人有请 !”秀才莫名其妙,糊里糊湖地上了马,见到巡按大人后才明白,原来昨夜同宿的客人,就是私访的巡按大人。巡按很赏识秀才的学问,便给他做了州府督学。

 

)半副对联保寺庙

江南一位以权仗势的高官进京,到一座寺庙中游玩时,看到东边的厢房住的是和尚,西边的厢房住的是尼姑,于是就在墙上书写了一上联:

     东和尚,西尼姑,两厢情愿,糊糊涂涂

并且声言,他回来时,若还没有对出下联,就要毁掉这座庙宇。

和尚、尼姑无人能对,正愁一旦毁庙,菩萨神像,他们自已,都将无处落脚安身。

天不绝无路之人。正在和尚尼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进京赶考的秀才来庙里借宿。秀才知道对联的事后,看了高官写的对联,看了庙里的情形。他发现这座庙确实有点不一样,不仅是一边和尚一边尼姑,和尚尼姑同处一庙。而且庙宇的后栋供着观音菩萨,前栋供的却是弥陀神像,和尚敬奉弥陀,尼姑礼拜观音,各安其事。秀才想,那位高官也多事。当下就在高官的对联旁边写出下联:

    上观音, 下弥陀, 各保其主, 清清白白

秀才的这半副对联,保住了这座庙宇。和尚、尼姑都非常感谢。

 

)一联救酒馆

相传,过去浙江宁波有一家东兴酒馆,因营业不佳,行将倒闭,全家人为此发愁。酒馆主人哭着摘下酒馆招牌。正巧一位诗人路过,上前打听为啥摘掉招牌?酒家说明原由,诗人笑着说:“我能叫你酒馆兴旺起来!”酒家说:“别开玩笑,你有啥办法?”诗人叫酒家拿来笔墨和红纸,挥毫疾书,写了一副大对联:

       东不管西不管酒管,

       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接着又在横批上写了“东兴酒馆”四个大字。过往行人见此显眼的对联都停步深思。因为这副对联恰好迎合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有怨无处诉,找谁谁不管,有些人只好借酒浇愁。所以,这家酒馆顿时酒客盈门,兴隆起来了。

 

(六)醉汉是谁

从前有座尼姑庵,庵内住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尼姑,长得非常秀气,举止文雅,人们称她为秀姑。县太爷也听说秀姑美若天仙,就想纳她为妾。让媒人送去金银、绸缎,秀姑不收。媒人花言巧语,秀姑也不听。县太爷老羞成怒,便下了一道禁令:“不准秀姑与男人说话和往来。”从此,尼姑庵被监视起来,秀姑也像犯人一样被看管着。一天,秀姑出去提水,看见一个喝醉酒的男子跌在庵门口,急忙把他搀进自己的卧房,让他躺在自己床上,给他打水洗脸,泡茶醒酒。“暗哨”赶忙报告知县。知县听说秀姑把一个男人扶在床上,醋性大发,暴跳如雷,急忙下令:“快!把秀姑给我抓来!”不多时,秀姑被带到公堂。她双手合十,问县官道:“民女何罪?为何解押我到公堂来?”县官一拍惊堂木,说:“你还问我?我倒要问问你:那醉汉是什么人,竟敢放入到你的房中?如此伤风败俗,还不知罪吗?”秀姑从容不迫地念了一副对联,县太爷想了半天,突然醒悟,说:“放她回去!退堂!”秀姑的对联是:

      醉汉妻弟尼姑舅

      尼姑舅姐醉汉妻

请问:你能说出醉汉是秀姑的什么人吗?

 

(七)对句辩诬

清代有位才子名叫林召棠,是广东吴川县人,他的父亲对他管教很严。一次,有人告诉他父亲,说他在女孩子面前很不规矩,希望家中能多加管教,免得惹出有失身份的事来。他父亲听了很生气,让人把召棠叫来,想好好训斥一通。召棠进来以后,他父亲又想:事情还没有证实,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于是,出了一个上联进行试探,让儿子来对。上联是:

奴手是拏,切莫乱拏奴手

林召棠猜到有人诬告自己,父亲进行“调查”,是给自己辩诬的机会。于是,对以下联:

人言乃信,不能轻信人言

父亲闻听之后,觉得对得不错,言之有理,继续派人了解详情,最后证实,林召棠确实是被诬告的。

 

(八)侥幸得官

清朝丁宝桢做四川总督时,有一天,在成都街上看见一副门联:

十年宦比梅花冷

一夜春随爆竹来

他回衙后派人调查,看是那位候补官员的住宅,为什么让人家候补“十年”还不任命?姓名弄清后,查遍衙内官名册,没有这个人。猜想他不善于逢迎,几任长官不认得他,以至连新造的名册也把他给漏掉了。最后,从十年前的旧册上查出是个进士及第的候补知县。于是,正式委任他为知县。

老进士接到委任状,前来谢恩,但猜不出是哪位大人的“栽培 ”。丁宝桢说 :“不要瞎猜了。恭喜你‘一夜春随爆竹来 ’,快去上任吧 !”到这时他才明白,是自己那副对联引出来的欢喜事。

 注:丁宝桢(1820~1886) 字稚璜。清代贵州平远(今织金)人。咸丰三年(1653年)进士,选庶吉士。母丧居乡期间,变卖家产召募乡兵镇压汉族和苗民起义,授编修 

36楹联学鼻祖梁章钜 

梁章钜七十岁的时候,他的好朋友王叔兰送给他一副祝寿联。这副祝寿联写出了他 一生的经历和贡献。联曰:
           二十举乡,三十登第, 四十还朝, 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

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
           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

《联话》,富如诗集,略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

上联写他二十岁时省考中举,二十八岁成了进士,四十岁当上了礼部主事,五十岁到外省去做太守,六十岁后去广西、江苏当巡抚、总督;年近七十因病辞官还乡。从此闲暇的日子多了,逍遥自在,是个有福之人。下联写他一生著作众多,简要明了的有《古格言》十二卷,详细的有《退庵随笔》二十四卷,广博的有《论语旁证》二十卷、《孟子集注旁证》十四卷、《三国志旁证》二十四卷,精密的有《文选旁证》四十六卷,巧妙的有《楹联丛话》、《续话》、《三话》共十八卷,丰富多彩的有各种诗集。     

梁章钜(1775—1849),字茝中、闳林,号茝邻,晚年自号退庵,祖籍福建长乐,清初迁居福州,自称福州人。他心地纯正,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在数十年的官宦生涯中,一直努力当一位“清客”,是一位政绩突出、深受百姓拥戴的官员。他曽在湖北江陵官署门口题写一副楹联,昭示他除弊兴利,造福人民的决心。联曰:

政惟求于民便;

事皆可与人言

他还写过两首《十字令》,其一,《贪官十字令》云:“红,圆通,路路通,认识古董,不怕大亏空,围棋马钓中中,梨园子弟殷勤奉,衣服整齐言语从容,主恩宠德满口好称颂,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其二,《清客十字令》云:“一笔好字不错,二等才情不露,三斤酒量不吐,四季衣服不当,五子围棋不悔,六出昆曲不推,七字歪诗不迟,八字马吊不查,九品头衔不选,十分和气不俗”。两首《十字令》,刻画出两种绝然不同的为官之道,入木三分。

梁章钜坚定地支持林则徐抗英禁烟,任广西巡抚时,奏请摘去禁烟不力的梧州知府刘锡元的顶带,愤怒地责令刘去抓拿大烟贩抵过。任江苏巡抚期间,江淮患水灾,他赈灾民、修水利,表现出崇高的人格。

梁章钜生长在书香世家,幼而颖悟,四岁从母读书,九岁能诗。他博览群书,知识广博,是大学士纪晓岚的得意门生,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著述甚多,特别在辞官还乡后,更是潜心写书,传世的著作有七十多种。有人说梁章钜“一生显要,著作等身。”一点不假,毫不夸张。

    梁章钜特别爱好对联,是我国第一个楹联学学者、著名的楹联大师、楹联学的开山鼻祖。他写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和《楹联三话》,以及后来他儿子梁恭辰写的《楹联四话》和他父子俩写的《巧对录》、《巧对续录》,是我国最早的楹联学专著。梁章钜把对联分成十类,并对对联的起源和各类对联的特点都作了研究,还搜集了一千多副名联妙联,为楹联学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他的专著,在楹联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梁章钜还精于对联创作,有数十副题署、酬赠、庆挽联传世。如兰州五泉山楹联:

佛地本无边,看排闼层层,紫塞千峰平槛立;

清泉不能浊,笑出山滚滚,黄河九曲抱城来。

梁章钜赠林则徐联:

帝倚以为股肱耳目;

民望之若父母神明。

梁章钜苏州沧浪亭集诗句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欧阳修诗句);

       近水遥山皆有情(苏舜钦诗句)。

注: ① 清代把到外省去做总督、巡抚,叫做“开府”。  ②“名山”是个典故,不是指有名的大山。司马迁写完《史记》后曾经说过,要把这部书“藏之名山”,使之将来能流传下去。后人把写书,叫做“名山大业”。

37讽刺贪官   针砭时弊

对联有多种功效,讽刺是其中的一种。它既可以象锋利的匕首,诛伐丑恶的人与事,揭露社会的时弊,又可以作为善意的批评与警示。甚至可以作为一种有特异功能的武器加以发挥。下面这些故事,把对联的这种功能,诠释得淋漓尽致。

  

  (一)妙朕刺贪官

清朝宰相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权倾朝野,是一个大贪官。李鸿章搜括民财四千多万两银子。

翁同龢(和)是户部尚书,亦称大司农,江苏常熟人,也是一个欲壑难填的贪官,家资甚为丰厚。

世人巧用他们的官衔和籍贯作了-副对联,讽刺李鸿章和翁同龢。虽未点名道姓,却是一看便知矛头所向,讽刺既巧妙又-针见血。联曰: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农常熟世间荒

 宰相肥(富)了,国家和百姓瘦(穷)了,农稼常熟,百姓却在闹饥荒。

 

(二)骂汉奸

苏州昆曲名丑杨三,在演《白蛇传》时,讽刺了李鸿章的卖国行为,被李迫害致死。观众十分气忿,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杨三已死无苏丑;

李二先生是汉奸。

注: ① 李鸿章(1823---1901)字少荃,道光(1847年)进士,授编修,历任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大学士、中堂等。勾结外国侵略军围剿太平军,镇压捻军。依靠列强,开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大量购买军火军舰,建立北洋海军。对外反对言战,妥协退让,先后经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

    ② 翁同和(1830--1904)字声甫,号叔平,咸丰状元。授修撰,弘德殿行走,为慈安慈禧及同治帝授读,累迁内阁学士,户部尚书。反对李鸿章一味议和妥协,主张一面出重兵一面议和,宁增赔款不割地。支持康梁变法,是光绪皇帝智囊,为慈禧所忌,变法失败(戊戍政变)后,曾一度被革职。

③ 李鸿章在家排行老二,所以称李二。

 

(三)巧揭贪官

清乾隆年间 ,有个叫吴省钦的人 ,做直隶学政,贪婪成性,握权受贿,士人恨之入骨。一年乡试,朝廷派他为主考官。他在考试中贪污受贿,揭榜之日,凡送了厚礼的权门富豪子弟,多名列金榜,一般贫寒子弟皆名落孙山,因此,大伙怨声载道,有人愤然在试场门口贴了一副对联:

少目焉能评文字;

欠金安可望功名。  横批:大口吞天

这副妙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构思奇妙。作者巧把“吴省钦”三字折开,分析成句,如少目为省;欠金为钦;大口加个天字为吴,(“吞”字和“吴”字,只要把“口”字和“天”字倒过来写)。切人切事,极为自然。一时广为传诵,弄得那个吴主考声名狼藉。

(四)指桑骂槐

从前有个读书人,颇有才华,但因没有钱打通关节,几次考试都榜上无名。老大不小了,还是白丁一个。一气之下,弃文经商,开了个小客店,自己当掌柜。他在店堂里挂起一个条幅,写着:

      主考秉公,公子、公孙、公女婿,同登金榜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凡应试不中者返店对下联,对上者,本店愿聘为二掌柜。”

这一天,赴省城赶考的张王刘李四个书生来投宿。王李刘三人对店里的条幅不屑一顾,睡觉去了。张书生琢磨了一番,对掌柜深表同情,也睡觉去了。张书生想:凭我的才学,这次准能考中,用不着再来对下联了。谁知不学无术的王李刘三人,因为贿赂了考官,有的上边有靠山,榜上都有名,唯独张书生名落孙山。他返回客店,感慨万端,立即续出下联:

        小生有怨,怨天、怨地、怨丈人,不是朝官

张书生决心放弃科举考试,不进黑暗的官场,留下作了二掌柜。

 

(五)嘲县令的祝寿联

安徽省霍山县知县过生日,借此机会搜括民财。衙役传话,要百姓送礼贺寿。并说送贺礼,钱物不论。  

这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好多老百姓家无隔夜粮,穷得揭不开锅了,拿什么去送寿礼?不知是哪位读书人,就县官做寿-事,在县衙门口的惊堂鼓上题书嘲讽对联一副:

         大老爷做生,银也要,钱也要,红白兼收,何分南北;

     小百姓该死,麦未熟,稻未熟,青黄不接,有甚东西。

 确实,县老爷做生日,老百姓倒霉遭殃。作者嘲弄贪官,同情百姓,精神可佳,才华也值得称道。联里“大小、生死、红白、青黄、东西、南北”对仗工整,恰到好处。对联通俗生动,读来朗朗上口,不愧为妙联。

 

(六)改对联凸显知县本相

清朝多琪曾在湖北浠水任县长达八年,在他的任期内,各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老百姓苦不堪言,恨透了他。有一年除夕,多琪竟然恬不知耻地在大门口贴了一副对联:

    奉君命来守是邦,两度蝶飞,只求头上有青天,眼前赤子;

与其民共安此生,八年鸿爪,最难忘山间白石,寺里清泉。

当晚有人将他门口的对联改为:

    奉君命肆虐是邦,两度蝗飞,哪管你头上青天,眼前赤子;

    与胥吏共刮此土,八年狼藉,只剩得山间白石,寺里清泉。

 

(七)官吏僧道  狼狈为奸

明朝末年,苏州大旱,禾苗枯死,颗粒无收,老百姓在苦难中挣扎。按理应该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官府应该放粮赈灾。然而恰恰相反,那些被称为“父母官”的贪官污吏,那些自命为“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妖道恶僧,却趁火打劫,以开坛求雨为名,规定人出人头费,田出田亩钱,缴交求雨费用。他们的目的是敛财,由头是祈雨,方法是互相勾结,结果如何根本不管。

妖道恶僧,贪官污吏互相勾结,狼狈为奸,不管百姓死活的行径,令人发指。当时有人在祭坛两侧书写了一副对联:

  妖道恶僧,三令牌击退风云雷雨

           贪官污吏,九叩首拜出日月星辰

僧道作法本是为了呼风唤雨,他们装神弄鬼,却未见风云雷雨。难道风云雷雨被僧道的三声令牌打走了,吓跑了?贪官污吏,若有其事的三跪九叩头,拜天拜地拜神灵。天地神仙也不给他们一点面子,不但不下雨,反而日月星辰都出来了。是意外吗?不是!祈雨结果如何?僧道官吏何尚不知。有人要问:“既然事前知之,如何还要为之?”

朋友,请不要忘记他们的目的。要不,还叫妖道、恶僧、贪官、污吏?

 

(八)对联也是武器

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以后,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一是武力征服,二是利用鸦片和不平等条约进行掠夺,三是用西方的宗教进行思想统治。而帝国主义者在中国的横行无忌,又是得到中国统治者的支持,和中国统治者内外勾结的结果。

中国人民一方面承受着帝国主义、封建统治阶级、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剥削与精神上的枷锁,思想上的奴化。另一方面又在各个领域,以各种方式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政府进行顽强的斗争。它包括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

解放前,在山东有这么一位,也许是一群读书人,作了一副对联,揭露批判外教入侵和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他们创作的对联辞锋犀利,不胫而走,广为流传。 联曰:

     什么天主教,称天父天兄,绝天伦,灭天理,光天化日,闹得

天昏,赶多咱,天讨天诛,天才有眼!  

         这些地方官, 似地贼地寇,掘地宝,剜地藏,胜地名区,变成

地狱,又搭上,地租地税,地也无皮。

 

(九)一联吓跑二官

清代有两个人,一个叫冷超然,一个叫钱登选,都当了教谕,负责文庙祭祀孔子的活动,教育全县的县学学生。

像这种学官,应该由有文化修养的读书人当,可他们两人不读书,也不通文墨,是靠拉关系、请客送礼当上的。因此,县里的读书人,都打心眼里瞧不起他们。有人用他们两人的姓和名撰写成一副对联,挂在文庙的大门上:

不读书以超然,士心皆冷

未通文而登选,人谓有钱

冷超然和钱登选两个人,做贼心虚,看见这副对子揭了他们的老底,知道在这个县混不下去了,就假装生病,辞去教谕的官职,躲到别的地方去了。

 

(十)莫怪天尊

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教的创始人。所著《老子》,亦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后来的唯物、唯心两派,都是从不同角度吸收了他的思想。联中的老子即老聃,非常言所指的父亲,也非枉自尊大的称谓:“老子”。

天尊,道教徒对该教所奉天神中最高贵者的尊称。如称“三清”(道教所尊的三位神仙),即玉清元始天尊(道教最尊的天神),上清灵宝道君(亦称太乙救苦天尊),太清太上老君(亦称老子道君、道德天尊)。称玉皇大帝为大天尊。

道教,亦称道家,汉族的固有宗教。公元142年张道陵倡导于四川的鹤鸣山。凡入道教者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因教徒尊张道陵为天师,又称天师道。道教奉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正经》和《太平洞极经》为主要经典。道教分正一派和全真派。正一派不出家,俗称火居道士、俗家道士。全真派要出家。

做道士的都是老子的徒子徒孙,以布道、设坛作法、擒妖捉怪,作道场超度亡灵等为业。俨然有使活人消灾免病、起死回生,让死人成道成仙的无边法术。对联-针见血地指出:道士一样会病会死。尊老子,喊天尊,拜天尊,到头来天尊也不灵,落得个“莫怪天尊”(俗语“一命呜呼”之意)。道士,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能保人乎?已命不保,能保人命?对联的潜台词耐人寻味。

传说,有一个生性滑稽且有才华的秀才,一天路过一座道观,里面吹拉弹唱,击鼓鸣钟。进去一看,原来是死了一个道士,其它道士正在为死去的道士做道场,念经超度。自然是送他去极乐世界名列仙班。秀才不以为然,走出门掏出笔墨,在道观的门墙上题书一联曰:  

吃的是老子穿的是老子一生到老全靠老子

  唤不灵天尊,拜不灵天尊,两脚朝天莫怪天尊。

 

(十一)这是一副讽喻当官的靠裙带关系、靠阿谀奉承和吹吹拍拍起家、上爬,当官后以势欺人,以权谋私的对联。对联词语通俗、简朴,言事深刻,录出共赏。

        官大,权大,肚子大,口袋更大;
        手长,舌长,裙带长,好景不长

 

(十二)不是玩笑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反动军警,特务流氓,到处横行,弄得民不聊生,鸡犬不宁。曾有人在一座土地庙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夫人莫抹摩登红,谨防特务打主意;

     老爷不要刮胡子,免得保长抓壮丁。

这副对联,既象是夫妻为了安全互相叮咛劝勉,又象是下属的善意告诫。语言诙谐,小处见大,说出了人们心里最不满 、最痛恨的事实——喜欢红色,会被指为通共,特务会盯上你。没有胡子,就被认为年轻,抓壮丁的会盯上你 。这是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无情揭露和辛辣的嘲讽。

 

(十三)泄露天机

女以色相、献身为丈夫捞官、然后男以权谋私殓财。以一对夫妻间的争功,暴露其恬不知耻的丑陋嘴脸,讽刺入木三分,且幽默得令人忍俊不禁。上下联都是以一个语气词开头,加强了表现效果。

             哼,贱妇愚哉,非吾直上青云,何来彩电!
                                 呸,莽夫谬矣,是我亲缝绿帽,始有乌纱。

38千秋功德 万民景仰 

   李冰(约公元前256年——约公元前251年),战国时的水利专家。秦昭王时,李冰任蜀郡守,他和儿子二郎一道,征民工大办水利,以都江堰工程最著名。

都江堰,在四川灌县西北的岷江中游,当时属于都安县境内,称都安堰。宋、元之后称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都江堰的水发源于岷山之南羊膊岭的岷江,自山区转入成都平原。都江堰排灌工程建成后,经过历代扩建,二千二百多年来,在川西平原的效益卓著,减少了成都平原的水患,现在的灌溉面积达到八百多万亩。

四川人民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在四川灌县城西北玉垒关侧,岷江北岸背山面江修建了二王庙。庙内塑了李冰父子的像,还把李冰治水的经验:“深淘滩,低作堰”和“逢湾截角,逢正抽心”刻成六字碑与对联。

李冰父子为四川人民作了好事,而且是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大好事,人民永远纪念他们!在四川歌颂二王的对联很多,下面选录几副,从中可见万民景仰二王的一斑。

都江堰灌区的对联:

  万顷波光归稼穑;

  四山云气栗蛟龙。

灌县二王庙大殿的对联

  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

  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灌县二王庙李冰殿对联:

   深淘滩,低作堰,懿行昭垂,为准为则;

   湾截角,正抽心,仪型作式,无颇无偏

灌县伏龙观联:(李长路书)

   两千年好事,车同轨,书同文,天府百流同灌;

        数万顷良田,水有源,禾有本,中华一大有州

灌上玉垒关石刻联:

    数千寻波翻浪拥,淘尽英雄,世事易推移,问谁作砥柱中流,不放大江东去?      亿万家棋布星罗,排成图画,此邦真富庶,愧我乏治安上策,敢云吾道南来。可见一个人只要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贡献,那怕改朝换代,那怕是史书散失,但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与世长存!39天下第一关的名联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超过万里,为此称万里长城。山海关依山傍海,雄踞山海之间,是万里长城的东方起点,由此称天下第一关。孟姜女庙(又名贞女祠),就坐落在山海关的东门外。古往今来,有无数帝王将相、达官显贵和文人墨客到过山海关游览,留下了许多诗词、对联和有趣的故事。

 

(一)纪晓岚随乾隆微服私访来到山海关,乾隆吟出一联:

山海关虎跃龙腾

此联看似简单,其实有相当的难度,细心一读你就会发现,其中包含了“山中有虎,海中有龙”之意。纪晓岚并未立即对出。第二天游览到水月寺时,纪晓岚触景生情,对出了前一天乾隆出的下联:

水月寺鱼游兔走

此联取“鱼在水中,兔生月宫”的意思,甚是工整。乾隆拍手叫绝。

 

(二)山海关  日月潭

一位年过花甲的美籍华人教授,游山海关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感慨万千,信口吟出:

      山山海海山海关,雄关镇山海

吟毕,向身边的游客说:“老夫此句可作对联上句,可惜还想不出恰当的下句,望诸位赐教。”老教授等待多时,游客们无以为对。后来,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彬彬有礼地教授握手交谈,笑盈盈地对教授说:“学生有一联,不知可否?请老师指教。”说罢朗朗吟出一联:

      日日月月日月潭秀水映日月

老教授听后,双手抱拳,连说:“佩服!佩服!” 并立即询问小伙子的姓名。

小伙子急忙还礼,说:“学生叫博·巴尔斯”。原来他就是蒙古族作家包佳峻。

 

(三)千秋片石铭贞

话说当年秦始皇征集30万劳工修筑长城,孟姜女的丈夫也被征去。孟姜女做好棉衣等丈夫回来,可一等数年杳无音信,于是千里迢迢去送寒衣。她到了修长城的地方,沿着工地一路走一路打听,到山海关时人家告诉她,她的丈夫早己死了,尸骨就埋到长城下面。她哭得死去活来,把长城哭倒了八百里,后来便跳海死了。传说孟姜女死后,她跳海的地方立刻出现两块礁石,低的一块说是她的坟,高的一块说是她的碑。不管潮水如何涨落,两块礁石永远露出水面那么高。后人敬重孟姜女的忠贞,在望夫石村凤凰山上,面临渤海,背靠燕山,修建了孟姜女庙,塑了孟姜女的神相,庙门囗刻的楹联是: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四)王尔烈为孟姜女庙题联

乾隆东巡到山海关游览孟姜女庙时,见王尔烈很注意庙门口的楹联,便说:“王爱卿,可有意为该庙再留一副楹联?”

王尔烈说:“有前联在此,微臣有些不敢”。

乾隆说:“前联属前联,你吟属你吟,岂能相提并论!”

和珅听了,过去凑趣说:“适才圣上有诗,要你和,你未和。这会儿有前人名联,又有圣上的御旨,怎好不吟上一联”。

王尔烈听了和珅的话心中有些烦,但是知道得罪不得。心下一琢磨,何不乘此机会难为和珅一下。于是,他笑了笑对和珅说:“和大人,你说的也是理,不过,我有一点担心。”

和珅说:“担心什么?”

王尔烈说:“担心我能吟得出,你却解不出。”

和珅说:“尽管我才疏学浅,不及你们翰林公,但不至于一点不通,请你只管吟来”。

王尔烈当即取出纸笔,写出下联交给和珅: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和珅一看,真个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顿时冒出汗珠子来。原来这副对联不用说他解释不了,就连读都不知道在哪里断句。和珅只好对乾隆说:“启奏圣上,王大人的这副奇联,看来非得万岁你来解了。”

乾隆看后,也皱起了眉头说:“王爱卿,你这是搞的什么名堂,我怎么看不懂呢?”

王尔烈听了乾隆的话,这才认真地解释起来,解释过后,按如下读音与断句朗读了一遍:

海水朝(潮),朝朝(召召)朝(潮),朝(召)朝(潮)朝(召)落

浮云长(涨),长长(常常)长(涨),长(常)长(涨)长(常)消

乾隆听了,心想这副对联写得极妙,内容到象是写宫殿里早朝时,百官朝见君王的样子,大有永庆升平之势,心中非常高兴。和珅本想就此联的晦涩,攻击一下王尔烈,当听了王尔烈的这番解释,觉得无懈可击,便转贬为褒赞扬一番。

这副对联是王尔烈站在孟姜女庙前,远眺大海中的孟姜女坟(岩石),看到那茫茫大海,想起那潮起潮落、常涨常消的气势;看到那湛蓝高天,想到浮云变幻的景况。既有生动的海天景物描写,又抒发了对孟姜女的怀念。

    山海关是天下第一关,孟姜女庙是座落在第一关的贞烈奇女子庙,联作者王尔烈又是三江才子,对联是历史名联,凑在一起,岂不妙哉!能不传遍天下?
40诙谐幽默 乐在其中

有一些对联,是讥讽位高权重、财大气粗、以强凌弱者的,有的则是讥讽不学无术、愚昧无知、还要装腔作势、附庸风雅者的,有的是讥讽不知天高地厚或卑躬屈膝者的。此外,还有文人互相嘲弄的。这种对联语言风趣、诙谐,寓意深刻,乍看平平,细想就会忍俊不禁,乐在其中。下面这些对联与故事,足以让你一孔窥豹。

 

(一)越低越好

有一个土财主不识一字,岳父作寿,他也想附庸风雅送一副寿联,便请来村里的老学究代笔。老学究问他想写什么内容,财主回答说:“你把我岳父捧得高高的,越高越好;你把我说得低低的,越低越好。”老学究思索过后,挥笔写成上联:

        太尊翁,尊翁在上,上至三千里凌霄,玉皇盖楼,您在楼上作寿

写完念给财主听,问 :“高不高?”财主连说 :“高,没有比这再高的了。”老学究又写出下联:

        愚晚生,晚生在下,下至十八层地狱,龙王掏井,我在井底挖泥

写完又问 :“低不低?”财主高兴地说 :“好好,没有比这再低的了。”财主把寿联送给岳父,亲自挂进寿堂。前来拜寿的人看了直笑:“这老太爷,怎么招了这么个女婿?”

 

(二)爹满门

从前 ,有个财主姓贾,为了附庸风雅买了个“孝廉”,人都叫他“假孝廉”。腊月二十九这天,假孝廉把私塾先生找了来,要他代写春联。私塾先生刷刷点点不大工夫就写完了:                             

          天增日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假孝廉一看 :“什么?天增日月人增寿,都增寿哪行,穷小子也增寿吗?你给我改了!”先生问:“怎么改?”假孝廉说:“改‘娘增寿’,我娘增寿。”私塾先生说:“东家,这对联讲究对仗,上联改了下联也得改,不然人家看了会笑话。”假孝廉一听,忙说:“下联也攺,那个'福’字改成'爹’字。”这改完的春联是这样的:

           天增日月娘增寿,

           春满乾坤爹满门。

过路人看了这副对联,只差没笑破肚皮。

 

(三)劝君也来两杯

清朝乾隆年间,文人石清泉浪迹天涯,来到湖北松滋的古乐乡。这个乡的人,文化层次比较高,传说不论农夫,还是老人、小孩,都能对对子。石清泉看见大树下有几位村夫围在一起喝酒聊天。令他惊奇的是,这些人虽是农村衣着,说起话来却非常文雅,他在旁边听呆了。忽然一个老者高声说:“再添三盏!”这时,静立一旁的石清泉,情不自禁地脱口说:

高朋满座,尽是有识才士,欢声笑语,呼人再添三盏

众人这才发现,有一个外乡人在这里。听这话,分明是以联会友的高手,但一时却不知怎样答对才好。还是这位老者机敏,拱手一揖,说道:

先生过誉,不知何方贵客?酒短情长,劝君也来两杯

说罢,众人纷纷起立,请客人上坐。石清泉心想,说这个地方的人会作对子,果然名不虚传。

(四)似乎荒唐事  竟成忘年交

明代有一农家主人,十分喜好对对子,后来连日常说话也是出口成联。有一天,他来到地边,对在雨中耕地的儿子呼喊:

迷蒙雨至,停耕南陇之田。

这时,一位从他身旁经过的远方行客接言,道:

     泥泞路遥,望作东家之客。

主人听客人对出下联,觉得遇到知己,邀客人到家中避雨。吩咐家人道:

     客已至矣,庭前准备茶汤。

客人说:

     宾既来兮,厨下安排酒席。

主人对客人谦让道:

       不嫌茅屋小,请君略坐片时。

客人笑道:

       且喜华堂宽,留我何妨数日。

主人陪客人吃喝直到夜深,作联道:

       谯楼上,咚咚咚,铿铿铿,三更三点,正合三杯通大道。

客人应道:

       草堂前,你你你,我我我,一人一盏,但愿一醉解千愁。

撤去酒宴后,主人请客人就寝,说:

      匡床已设,今宵且可安身。

客人谢后又道:

                                     主意殷勤,明日必留早膳。

第二日一早,主人忽闻门外有声,出去察看,原来是客人蹲在磨刀。主人大惊,忙问:

                                  有问尊客,何以操刃而磨?

客人答日:

                                  无故扰东,必当杀身以报!

主人听后面无人色,道:

                                  倘死吾家,未免一场官府事。

客人竟死皮赖脸地说:

                                  全我命,须有十两烧埋钱。

主人无奈,只得用首饰等凑成十两白银,送给客人,道:

                                   首饰凑成十两。

客人却毫不领情地说:

                                   戥头尚短八钱。

主人送客人至大门,道:

                                   千里送君终有别。

客人却笑道:

                                   八钱约我必重来。

主人哭笑不得,连连挥手道:

                                 恶客恶客,速去速去速速去。

客人若无其事,频频作揖道:

                                 好东好东,再来再来再再来。

半年之后,忽然一天,主人家门前来了不少骑着高头大马穿着鲜衣丽服的人。主人不知是福是祸,急忙到门外相迎。只见这些人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一位公子,主人也不敢抬眼看,但听公子笑道:“好东,尚识得恶客否?”主人抬头一望,原来这正是半年前那位赖皮赖脸的客人。公子上前牵着主人的手,二人进了屋,一番叙谈后,才知这位公子也极爱对对子,且又生性风流好戏谑。那日见主人出口不凡,所以故意与主人戏耍一番,今日特来偿还银两。说罢,实心实意地硬是把二百两白银留给了主人。从此,他们二人也成了忘年交。

 

(五)听完再走

有三个举子,相约进京赶考。临行前,找算命先生问前程。算命先生掐指一算,说了句:                           

       金马玉堂三学士

三个人十分高兴,听到就走,满以为这回都会榜上有名。谁知只有一个考中,其余两人落榜。落榜的两人回到家乡去质问算命先生:“你为什么骗我们?”先生说 :“此话怎讲?”两个举子说:“你告诉我们‘金马玉堂三学士 ’,应该都考中,怎么只中了一个?”先生镇定地说:“不错,我说过这句话,可那只是上联,我还没来得及说下联你们就走了,这能怪我吗?”两个举子问:“那下联是什么?”算命先生吟道:        

       清风明月两闲人

两个举子听了,也搞不清是命该如此,还是算命先生又骗他们,反正只好明年再考了。

 

(六)数一数二人家

传说乾隆皇帝春节前夕微服私访,走到一个小村子里,偶然见到一户人家贴这么一副对联:

       数一数二门第

       惊天惊地人家

   横批:先斩后奏

看这户人家,又是贫寒之家,可这家主人的口气太大,胆子也真大。乾隆回到宫里,让人下去查访,看是谁敢出此狂言?事情很快就查出来了,原来是出自一个十岁孩童之手。于是,乾隆皇帝叫把孩子带来询问。这个孩子被带到皇帝面前,乾隆见他长得眉清目秀,十分机灵,便问:“你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对子呀,你犯了王法知道吗?”小孩眨眨眼睛,从容地说:“我这春联写的是我家的事儿,上联是写我大哥,他是个在集市上量斗过秤的,当然要‘数一数二’了。这下联是写我二哥,他是个为婚丧事放炮的,这炮引一点,当然会‘惊天惊地 ’。横批那是说我三哥,他是个杀猪的 ,他宰刀一握,‘先斩后奏’,这怎么是犯了王法呢?” 乾隆听了很高兴,赶忙让人放了孩子,并让人送他去县学读书。

 

(七)断句判吉凶

话说明代书画家祝允明,字希哲 ,号枝山 ,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被人誉为“江南四大才子 ”。他虽出身富户,却嫉恶如仇,看不起爱钱如命的财主们。一年除夕,有个姓钱的财主,请他写春联,他满口应承下来,存心奚落这个财主,给他写的对联是: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财主看了气得脸色发青,但又无可奈何。他越想越气,跑到衙门里告状,说祝枝山辱骂他。第二天,县令传祝枝山去责问道:“钱家请你写对联,你为何辱骂他?”祝枝山笑着说:“大人差矣!读书人无权无势,岂敢骂人,我这里明明写的都是吉庆之词呀!”财主分辩道:“大人明察,他对联上明明写着‘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这难道是吉庆之词吗?”县令赞同地点点头说:“这分明是作践人家。”祝枝山听了哈哈大笑,说:“原来大人也不知春联的念法,难怪信了钱家的话呢!”县令问:“照你说该如何念?”祝枝山念道:“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财主和县令听了,目瞪口呆。过了好一会儿,县令又训斥钱财主说:“无耻狂徒,不怪自己才疏学浅,倒把先生如此绝妙的吉庆之词当作辱骂之语,还来欺骗本官,还不快给先生赔罪!”

财主无奈,只得向祝枝山赔罪。不过这春联还是没有贴,因为他越琢磨越觉得不是味儿。

 

(八)奥妙妙中藏奥妙

江西民间流传着一个笑话,说的是从前有一个老板,办了一个酿酒的作坊,除了酿酒,还做醋养猪,他赚的钱越来越多。可他为富不仁,贪心也越来越大,心思越来越坏。欺压左邻右舍,克扣员工工钱,员工的伙食也越来越差,很多人对他不满。他虽然不识几个字,但有了钱,也想附庸风雅。过年前夕他去请教书先生写春联,并要求把四件事写到对联里去,一要说酿的酒好,二要说做的醋酸,三要说养的猪大,四要说老鼠死光。

教书先生听了老板的话,心中暗想:“我今天要好好作弄你一下”。主意已定,沉思片刻,便提笔写出了一副对联:

         养猪象象大老鼠只只瘟;

         蒸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教书先生写好对联后念了一遍,老板听了高兴得不得了。可是贴出去后,过路人看了这副对联都哈哈大笑。过路人念的这副对联,只差没把老板气死。请问,你知道教书先生与过路人各是怎样念这副对联的?

 

(九)一窍不通

清朝末年,四川嘉定中学堂里,有几个不学无术的人充任教师。他们不但在学生中没有威信,而且被学生家长斥为“误人子弟”。由于他们妄自尊大,也引得城里的知名人士大为不满。有一次,他们六个人同游城外高标山的万景楼,作了一副对联挂在楼上。联曰:

六秀才同游一日

万景楼从此千秋

真是狂妄得太过份了。他们的态度,激怒了当地名士王畏岩。王畏岩也写了一副对联,挂在万景楼上。联曰:

            六秀才通了六窍

万景楼遗臭万年

人有七窍 ,“通了六窍”,意味着六个“一窍不通”的人挂在万景楼上的对联,只能是“遗臭万年”了。

 

(十)天青褂  地黄丸

扬州有个陈见山,是药铺的掌柜,他作药材生意发了大财,就想当个官。那时当官要先通过科举考试,可陈见山除了认识几个中药名,诗文一窍不通,怎么办呢?他有钱呀!就花钱买了个五品官儿,穿上了天青褂。碰见什么公开活动的场合,他这位陈掌柜就大摇大摆地穿起官服出头露面。人们见他来了,都悄悄议论,看不起这个花钱买的官。一次,陈见山又穿官服出席一个聚会,一进门就大模大样往中间一坐,摆起官架子来。有个书生非常生气,脑子一转想了个主意。他对大家说 :“我有个对子 ,只有上句,请各位对个下句。”说完,念道:

            五品天青褂

话音刚落,就有人明白了他的意思,立刻接着对出下联。曰:

六味地黄丸

在座的人,听了哈哈大笑。陈见山气得脸唰地白了,一甩袖子走了。

 

(十一)东西南北

从前有个读书人能诗能文,尤其爱好对联。一天晚上,满天乌云,他独自一人坐在家里,觉得寂寞,便想作副对联。他忽然触景生情得了上联,满心欢喜,便自言自语地念道:

            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

他把上联刚念完,只听得一声门响,隔壁的穷秀才应声走进屋里,对他说:

            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读书人说 :“你是我的好邻居 ,借点东西有何难!不过,你须先对个对子,对上了要啥给啥。”于是,便把他刚才念的上联重念一遍给秀才听,要求立即对句。秀才回答说:“我不是已经对过了吗”?读书人莫名其妙。秀才又说:“我进门时说的那句话,不正好是下联么?”读书人一想,连连说:“好!”

 

(十二)阿娇反辱轻薄郎

一个轻薄青皮见阿娇漂亮,出联相戏,联曰:

有木便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木添个女,添女便为娇,阿娇休避我,我最爱阿娇。

阿娇对他的轻薄很反感,便以联反唇相讥。联曰:

有米便是粮,无米也是良,去米添个女,添女便成娘,老娘虽爱子,子不敬老娘。

 

(十三)俗不可耐

一商人求唐伯虎写对联,唐伯虎欣然挥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源

商人看了,嫌对联发财的味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介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之: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

                         家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

谁知,商人却十分喜爱这副不伦不类的对联。真是俗不可耐。

 

(十四) 文革笑话

在那被称之为文化大革命的年代里,有不少疯狂、不少阴谋、不少愚昧、不少笑话、不少匪夷所思令人痛心疾首且哭笑不得的事情。曾有一个不认识几只字的人被派到图书馆担任驻馆代表,这个人领导学习《反杜林论》时,听别人在批判发言中常说“杜林胡说什么……”,他误以为“杜林胡”是中国的什么人,便大声说:“杜林胡反马克思主义反毛泽东思想,应

该拉出去枪毙!”此人对大写的“緑”与“缘”分不清,将小说《镜花缘》读成“镜花录”。于是有人以此为题,写了一副对联嘲讽之。联曰:
                                         一代奇书镜花录;

           千秋名士杜林胡 。

这副对联先录其错读,再录其错断,并加以讽刺。与其说这是嘲笑其人,宁肯说这是嘲笑大革文化命的那种疯狂与愚昩。 
41李清照与对联

 

(一)郭沬若为李清照故居题联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赵明诚病死后,境遇孤苦。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他前期的词作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则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后人认为她的词

不徒俯视巾帼;

直欲压倒须眉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久已失传。现存有后人集本《漱玉词》一卷,《漱玉集》五卷。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的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醉花阴》、《武陵春》等。

 

(二)女词人的妙联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一生不仅写了大量诗词,而且还写了不少对联。现录一副妙联于下:

           露花倒影柳三变,

           桂子飘香张九成。

柳三变即柳永,柳永有《破阵乐》词一首,其首句为“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 ”,可见上联是用人物柳永自己的词句来属对的。张九成,字子韶,《宋史》有传。宋绍兴二年三月甲寅,高宗策试诸路类试奏名进士于讲殿,以张九成为第一。九成对策中有句云:“澄江泻练,夜桂飘香,陛下享此乐时,必曰:西风凄劲,两宫得无忧乎?”故李清照撰此联以嘲之。下联也是用人物张九成自己的文句来属对的。用“张九成”对“柳三变 ”,除用“九”对“三”外,而且用“成”对 “变”。按《周礼·大司乐》:“ 乐有六变、八变、九变。”《礼记·乐记》有 :“再成、三成、四成、五成、六成 。”《礼记》郑注:“每奏武曲,一终为一成。”王学初先生在《李清照集校注》中解释曰 :“变亦成也 。”可知李清照此联对仗极为精当,实为不可多得的佳品。

 

(三)夫妻联袂写寿联

李清照是著名词人,丈夫赵明诚是金石学家,是有名的“诗词夫妻”。有一次,两人参加青州乌老寿星的150岁的寿宴,众人邀请明诚夫妇合写一副对联,祝贺乌老寿诞。明诚満口应承,稍作思考,挥笔写出上联,曰:

     花甲重逢,又增而立年岁

“甲子”是60年,“花甲重逢”即120岁,“而立”是30岁,两数相加正合乌老寿辰。客厅里顿时响起叫好之声,众人都等清照续联。清照毫不拘谨,握笔在手,一挥而就,联曰:

             古稀双庆,复添幼学青春。  

“古稀”是70岁,“双庆”便是 140岁,“幼学”是10岁,加在一起,也恰是乌老寿龄。上下联对仗工整,珠联璧合,众人惊叹不己。

明诚想难一难妻子,紧接着又铺开宣纸,写下 “乌龟方姓乌”五个大字。众人一愣,乌老脸上也顿时乌云密布。清照不慌不忙,在丈夫写的五个字后续写道:“龟寿比日月,年高德亮”。乌老看罢,手捻长髯连声叫好!明诚万没想到如此难对之词,清照竟能轻易巧对,便又写出“老鼠亦称老”五个字。清照嫣然一笑,将明诚轻推一旁,提笔续书:“鼠姑兆宝贵,国色天香”(注:鼠姑乃牡丹花的别称)。续好后的对联是:

乌龟方姓乌,龟寿比日月,年高德亮;

老鼠亦称老,鼠姑兆宝贵,国色天香。

  众人为清照夫妇的巧对喝彩,乌老见此联中巧嵌“乌老”二字,更是欣喜。拉着明诚夫妻,连连干杯!

   

   (四)题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对此柔肠当寸断。黄花怎奈西风,阵阵紧。

            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缕缕断断续续,念彼伊人独憔悴。梧桐更兼细雨,声声慢。

此联作者集李清照名篇《声声慢》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和《醉花荫》句“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演化而成。

42劝世箴言联

 

(一)淡泊名利  坦然处世

南京水西门外莫愁湖,是个游览胜地,历史上称作“京陵第一名胜”。据传明太祖朱元璋和大将徐达曾在此对奕。因为徐达获胜,朱元璋把莫愁湖赏赐给他。园中的“胜棋楼”就由此而得名。楼中挂有一联,写道:

人言可畏,我始欲愁,仔细思量,风吹皱一池春水;

胜固欣然,败也无妨,如何结果,浪淘尽千古英雄。

联中集用前人佳句,颇具风趣,上联“风吹皱一池春水”系采自冯延己“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下联“浪淘尽千古英雄”,化用苏东坡“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足见作者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使人读了,得到美的享受。

对联点明的主题是:莫愁。劝导人们淡泊名利,清心寡欲,不去计较别人说什么,心情就不会象平静的池水那样,因风而皱面(起波浪)。胜败都应坦然,千古英雄不都被历史象大浪淘沙一样,消声匿迹了吗?

 

(二)寿联训儿孙

有一位老翁,儿孙们都不在跟前,平时也不来照顾。老翁作寿,儿孙们一个个都空着手来了,肚子填饱了就走了。老翁非常恼火,不断地跟老街坊们念叨:“孙子是猫,吃饱就逃;儿子是狗,吃饱就走。”这年,老翁的生日又到了,他自己写副寿联,贴在门上:

          拜者,白也!白吃白喝白骚扰

          寿之,受矣!受苦受穷受熬煎

儿孙们来了,一个个看着对联,满心羞愧,不敢进门。老翁看他们面红耳赤、无地自容的样子笑着说:“进来吧!该白吃还得让你们白吃。”儿孙们都跪了下来,请老人原谅,说以后决不让老人家受穷受苦了。果然,从此以后个个儿孙都非常关心老翁,老翁生活得非常愉快。

 

(三)劝君王理朝

古代有个国王,酷爱对联。他整日和朝中官员吟诗作对,而将国家大事置之度外。老臣们纷纷进谏,国王置若罔闻。冬天到了,寒气袭人,滴水成冰,国王即兴出一上联:

天寒地冻,水无一滴不成冰;

朝中一大批文武官员除了“好啊 ”、“妙哉”的喝彩外,却没有能对出下联来的。只有一位老臣自称对出来了,并在纸上写好后递给国王。国王接过一看,面带惭色。只见下联写道:

国乱民贫,王不出头谁是主。

从此,国王开始临朝理政了。此联字句对仗工整,且起到了千万句话所达不到的作用,堪称佳对。

 

(四) 不贪为宝

清朝有一位镇江知府,到任后,把官厅修建得焕然一新,大宴宾客,并请当时的诗文大家吴鼒(z ī资)撰题楹联,吴鼒不假思索,立即拈笔直书上联:

 山色壮金银,惟以不贪为宝;

从字面上看,是把镇江的名胜金山银山组织到句子里,实际的含义则为:此处虽是个富庶多产的肥美之地,但来此做官的,可千万别起贪心。寓意很深,可惜他信笔写出上联后,一时却对不出下联。当时,旁侧有位姓郭的士子脱口对出:

 江流环铁石,居然众志成城

铁石,是指三国时东吴孙权在镇江所筑的铁翁城。从字面上看,也是组织了镇江的古迹为句,但却包含了这样的意思:你可要认识到老百姓团结起来的力量!这样,整副对联就不仅是劝戒,也是一种有力的警告了。

 

(五)清茶淡饭延年益寿

吃粗茶淡饭,能使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一味追求山珍海味、琼浆玉液的人,往往吃出病来,甚至是致命的大病。皇帝短命的多,鹤发童颜的和尚、道姑和山村老寿星数不胜数,就是不臻的事实。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写的一副对联,就是对清淡生活的赞歌。曰:

 萝卜青菜糙米饭;

 瓦壶天水菊花茶。

 

(六)以助人、读书为乐

助人为乐,精神快慰,有益于身心健康;读书至乐,脑子越用越活,从而推迟大脑衰老,其情其趣,胜过观赏芳香馥郁的百花。清朝乾隆年间的进士顾光旭撰联如是说:

 万事莫如为善乐;

 百花争比读书香。

 

(七)寡欲清心读书乐

寡欲养心、读书至乐,是养生之道理。一般人只知道读书可以获得知识,增长智慧与才干,殊不知读书是脑子的运动,有益健康。收复台湾的名将郑成功有一副自勉联曰:

             养心莫善寡欲;

             至乐无如读书。

 

(八)知足常乐

古人云:“人心不足蛇吞相。①”知足者不贪,自然少了很多烦恼,不作非分之想,不伤天害理,心安理得的生活,自然常乐。俗话说“人不求人一样高,低头求人矮三分”,求人者强硬不起来。无求才能保持正直的品格。所以说知足、无求是品格的写照和养生的道理,它可以使人延年益寿。我国著名文学家、世纪老人冰心, 95岁高龄时书联曰:

 事因知足心常乐;

 人到无求品自高。

注: ①民间传说,一宰相的祖先放生了一条修炼颇深的大莽蛇,这条蛇后来修炼成噐。宰相的父亲得了重疬,郎中说要千年蛇肝入药方能治好。大蛇知道后来报恩,张开大口让宰相爬进去割它的肝。第一次只割一点点,病人吃了很见效。第二次去割蛇肝时,宰相想:“千年蛇肝这么有用,这么难得,多割些。”宰相一刀下去,割了一大块蛇肝下来,大蛇痛得支持不住,闭上了大口,宰相再也出不来了。后来就有了“人心不足蛇吞相”一说。

 

(九)乐观清气健身

自戒自勉,保持乐观心态;融入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是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最好“补方”。坚持这种养生之道,精神面貌就会显出勃勃生机。当代著名书法家费新我以此书养生联:

勤奋坚忍,积极乐观,为身心健强要道;

美景天籁,阳光清气,乃造化所赐补方。

 

(十)冰释嫌疑  言归于好

清代著名的文人王鸣盛,出生在嘉定(在今上海)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贫穷,他学习特别用功,少年时就很能写诗作对,显示出了他的才气。在他的家乡,因为一些水利灌溉方面的问题,本村和邻村经常闹纠纷,以至打架。后来,经好心人调解,两村人同意和解,决定唱一台戏,一块儿热热闹闹地了结这几代人的纠纷。

开戏的那天,各村的头面人物都到了戏台前。有人提议说,应该写副对联,挂在戏台两侧,大家都很赞同。于是,请在场的老学究王汝翰执笔撰写,王挥笔写道:

化干戈,为玉帛,言归于好

王汝翰写完上联,正要写下联,忽然看见了本村里的小鸣盛,他觉得应该让王鸣盛显示一下才华。于是,他叫这位少年来书写下联。王鸣盛接过笔,写道:

假梨园,排忧非,冰释嫌疑

一联书出,大家都夸赞不止。一台好戏热热闹闹地开演了。对联里的“假”,不是真假的假,而是依仗、假借的意思。

 

(十一)平心待人  家庭和睦

传说广东新会县城过去有座城隍庙,庙里有副楹联,联曰:

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

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尔辈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

这是一副妙联,也是劝世箴言。它把家庭中的微妙关系,开门见山地一语道破,并且指出了解决矛盾的关键与方法。

现实中,老子、儿子与孙子,儿子是中间的一环。上要孝敬父母,中间要善待妻子,下要抚育儿女,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儿子如何对待老子,起着示范作用。孙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世代尊老爱幼,还是世代长幼相恶,儿子这一辈作得如何是关键。在这里讲两则故事,一是我做了父亲后,耳闻目睹的真人真事。一是我小时候听父亲讲的故事。

先说真人真事。那是1969年,在105国道上等车,有一位年过半百的男子,在马路边上卖油条。每来-位买油条的人,他都会微笑着问一声:“买给家里哪个吃?”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回答说:“娘老人家想吃油条,本来早就要买呀,实在是没钱啦。”卖油条的人听后,用几根稻草把摊子上剩下的十几根油条绑成一把,往买油条的人手里一塞,说:“我请客,这几根油条送给你!我卖了几天油条,有公公婆婆买给孙儿孙女吃的,有父母买给子女吃的,有老公买给老婆吃的,也有老婆买给老公吃的,只有你是买给父母吃的,你是个孝子。当时,我很感动。几十年了,仍然记忆犹新。

再说父亲讲的故事。有一对夫妇虐待老人,不仅是经常恶言恶语咒骂,老人还衣不遮体,饿肚子是常有的事。这对伤天害理的夫妇,用一床破棉絮卷着老人的破衣烂袄,塞给老人,要老人出去乞讨。老人背着破棉絮,无可奈何,流着伤心泪,不无留恋的往外走。没走多远,这对夫妇十二、三岁的独生子冲过去,一把扯住公公的破棉絮说:“你一个人睡半床棉絮就够了,剪下一半来,留给我爸爸!”这个故事结尾有两种版本。一说是孙子对公公好,奈何不了父母,出这个高招警告父母的恶行。结果其父母醒悟了,改正了错误,从此善待老人,一家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另一说是,一代不如一代,确实是这对夫妇种下了恶果。

世上就有这么多怪事,一个很简单很浅显一看便知的道理,就有不计其数的聪明人、蠢人、不太蠢也不太聪明的人一辈子看不透,想不通。譬如女人长大了要嫁人,嫁了人就要当儿媳妇,也就有了家婆,婆媳关系不融恰的占多数。家婆说女好,说儿媳妇不好。儿媳妇说家婆不好。儿媳妇生了儿女,儿女大了,也就有了儿媳妇,她这个儿媳妇也熬成了家婆。遗憾的是,她与儿媳妇的关系,完全是她与家婆关系的原版重印。她儿媳妇的说辞,与她当年的说辞也是原声复制。她的作法与她家婆当年的作法,如出一辙。婆媳关系,几千年如此。

都是女人,为什么就一定要这样无休止的一代一代互相厮杀下去?

在家庭里,特别是在大家庭里,如果不融恰、不和睦,没有好的传统和家教,一般说来做儿子的最难。父母对儿媳妇有意见就找儿子,甚至责怪儿子。更有甚者,还会说儿子有了少娘不要老娘!不管怎么说,晚辈对长辈都得忍着点,让着点,说话客气点,各方面多关心点。人老迟钝、话多、嘴馋、情绪不稳定,不能象要求年轻人那样要求老人。

媳妇在大家庭中,往往是矛盾的焦点。她与公婆、大伯、小叔、妯娌、小姑,都可能有摩擦有矛盾。若做媳妇的没点肚量,没点修养,那就热闹了。做儿子的就更是在夹缝中生存。来自媳妇无休止的忧怨的枕头风,或是暴风骤雨。做儿子的只能拨云散雨,化解纠纷。该装傻的装傻,该卖乖的卖乖,忍、让、迁就,既要做关公,也要当曹操。但有一条原则,这就是迁就妻子与同辈,不得胜过迁就长辈。还一条,长辈对晚辈要爱护。总之,都得以理服人。

古人云:“清官难断家务事”。还有人说,李世民能治好国,但治不好家。要处理好一个家庭方方面面的关系,说说容易,作起来就不那么简单。当然,若一家人都能平心待人,那就必定会家和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