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一号装修网:中国人需要有文化的传承——专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22:16:12
中国人需要有文化的传承——专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
  作者:龙泉寺义工   文章来源:学诚法师博客  发布时间:2011-05-18   编者按:2010年12月28日下午,在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成立之际,龙泉寺义工有幸采访到了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张道长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刚刚荣任了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张道长就高等研究院成立的意义及未来将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回答了我们的提问。
 
龙泉义工: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成立以及首届人文宗教高端论坛举办,从昨天到今天您都在会场,不知有什么感触?张道长:这件事是许先生发起的,他很重视这件事。之前他曾找我和学诚法师,就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的设立交换过很多意见。许先生在讲话里面说,人文主要是指如何来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宗教是怎么样来把宗教的文化、义理传播出去。我觉得这两个方面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就象今天上午陈鼓应教授所讲的,包括学诚法师讲的,我们中国人好象很骄傲,有五千年的文明,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有儒释道三教,但是在近代以来,大家觉得没有进入到这种文化和宗教的生活中去,好象有很多隔阂似的,这是很多现代人感到困惑又想去寻找的事情。所以现在你看对宗教的了解,问得都是让和尚、道士可答可不答的问题,毫无意义。比如问:和尚到底可不可以成家?我觉得这种话没有必要问吗。如果稍微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答案,我们对宗教缺少了解,所以问的很多都是一种常识的东西。那文化也是一样,现在大家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但实际上好象从传承上、血脉上又没有打通。所以我觉得这两个概念是非常的重要。许先生设想的更高,所以他提出“三高”——培养高端国际型人才,进行高端国际交流,组织开展高端研究及其成果的出版。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将来能成为对外交流的一个文化的平台,我觉得太重要了。现在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在对外交流上都是有不足和缺陷的,不能很好地完成对外平等的交流,还谈不上传播,这也是提升文化影响力的一个方面。在当今这种多元文化的环境中,中华传统儒释道三教文化应该在多元世界文化格局中有自己那一份应有的地位和影响。这样的话,一方面我们需要很多外国的汉学家他们来帮着做,但是可能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应该能把自己的东西说出去,能和人家去平等的交流,不是我们在讲对话吗?平等的对话。这样才符合中华传统文化应有的地位和影响。实际上,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迫切的事情,许先生认为这是一个非常迫切的事情。具体说来,我觉得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自身引起我们对人文宗教的重视,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说我们中国儒释道三教跟西方基督教的不同的方面,相同的方面。中国人应当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宗教,多少要去了解,信不信是另外一回事,信什么也是另外一码事,是另外一个问题。这也是我们当今社会的一种需要,其实人是需要文化的。之所以说人能成为一种最灵秀的、最有智慧的生命,就是因为他是有文化的,有思想的。文化、思想不是一个人自己就能发明的,它是通过不断传承而得来的。你学了没学都会在这个传承中产生影响。不学传统文化的人、不学中文的人、不学历史的人、不学哲学的人都同样,因为你在这个环境中,就应该是这个传承。所以这个对我们来讲是非常有益的,我们需要的东西,我们需要有文化。再进一步是需要有宗教,是离不开这个东西的,离不开这个文化,离不开宗教的。你说你信哪个教是另外一码事,甚至有人说我根本就不信教,其实也不等于你没有那种信仰的需要,它是人精神需要的东西。就像学诚法师上午讲的,宗教就是要解决你人生的问题,生死的问题,谁不要解决生死的问题呀?只要是有思想的人他都要面对这个问题,他面对这个问题他就需要找到一个答案。所以对我们来讲,文化的研究、弘扬、继承其实也是很重要的;加上对外交流的重要性,所以这样一个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的成立,特别是以这种实体的形式成立,很有意义,未来也会在这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第二个,许先生他的影响力不一样,他有更大的一些优势在里头。这次高等研究院成立大家也看到了各方面的支持,也显示了许先生的这种影响力。另外许先生本身很注重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包括请我,请学诚法师来一起做,希望我们在将来也能力所能及的做一点,也是给我们提供一个舞台,希望我们的加入能把我们教内的能培养的年轻人带进来,介绍进来,以这样一些方式也会促进研究院在今后的发展中,显示出他的特色和优势。龙泉义工:张道长,北师大的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的结构——儒释道三家都有代表——许先生任院长,您和学诚大和尚任副院长,这样的一个领导班子一定有它的因缘和意义。请您谈谈看法好吗?张道长:刚才已经谈到,因为许先生有总体的想法,这个研究院说是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但实际上是偏重于儒释道三教的,不是说基督教、伊斯兰教不做,研究院都要做,但是从总体设计来讲,可能更多的着力在儒释道三教方面,所以也希望我们能来参与,凸显它的这样一个特色。第二个也是将来在这个方面能参与,发挥一点作用,尽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当然也是对我们的一个学习机会。从许先生来讲,他定位是非常明确的。第二个方面,从将来办成“三高”的要求来看,重点的是需要通过这个平台培养的人在对外交流中产生积极作用,重要的还是弘扬儒释道文化为主的。他的前景定位很明确,也是开放型的。许先生一直说研究院虽是设在北师大下面,但是不希望按院所设置的那种行政的方式运行,这样就没有空间去运作了,所以他想体制上更加的具有这种开放性。比如说以后把国外有名教授都要请来,请来后有可能就涉及到原有院校管理体制的问题,包括外教老师请来后的报酬等等。我们这个研究院它可能会有更大的自由度,更具有开放性,前景因为设计时想得就比较周全,未来发展是有张力的,我们就是力所能及地做一点什么吧。龙泉义工:那您作为副院长,在未来咱们道家这一块有没有什么规划?在研究院这个平台上准备做一些什么?张道长:研究院要求我们道教、佛教设计一些讲座,不一定是我们两个来讲,设计安排人讲,比如道教八讲、十讲。第二个,我们将来要发现教内可造的年轻人,推荐他们到研究院学习,研究院给提供这样一个平台。龙泉义工:那比如我们设计一些讲座,也就是从文化的层面来讲吗?那这个文化的层面怎样和宗教的层面来结合呢?张道长:那天我们都谈过这个事,从许先生来讲,他特别强调知行合一,包括研究院的院训——“安居论道,奋而行之,感恩敬畏,人皆我师”,这种设计就是希望这个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要有知有行,这里面肯定不会纯粹的讲知识,而不去强调你的体验,因为宗教作为一种信仰,更多地来源于体验,修行就是你的体验嘛。可以根据个人意愿,提供更多的方便给你去体验,体验不见得一定去信教,这个还不是一码事,当然已经有信仰的人,可以按你的方式修行,给你提供方便,如果你不是有信仰的,也可以做这种知行结合的实践,这也是有别于一般大学研究生培养的一种方式,我想这也符合佛教、道教的传统,也符合儒家的传统,都讲知行合一嘛。龙泉义工:那是不是我们现在的课程设计出来了,比如佛家、道家,研究生课程选修啊或必修啊,是不是已经纳入到研究院课程里面,还是仅仅是讲座的一些,或者像台湾佛教他们比较盛行禅修体验一类的,咱们的课程有没有这方面的设置?张道长:未来会有一些这样的考虑,要实现这些的话,我们研究院需要有这样的专门的地方,在学校这个地方肯定做不到的,所以许先生也在规划,研究院将来要在郊区建研究院进修校区,这个校区里面就包括,你要禅修也可以,可以把知行合一落到实处去。龙泉义工:比如道家有人想来体验一下,会有一个什么样的课程呢?张道长:道家对一般人来讲,可能会开展一些进修的方式,很多人会感兴趣,包括一些最基本的调养身心的方法、养生有关的方法。许先生说,开始不要给人家讲大道理,让人家体验。有信心了再给人讲道理。我觉得还是满有意思的。龙泉义工:就是无论什么方法都要让他体验一下。他接受了,他自己就会深入。张道长:对这个理论他可能自己就去找了,就把他弄明白,从研究院来讲,它不是让你糊里糊涂地去学,他体验完要明白他的道理。上午陈鼓应教授讲,中国人其实在人文宗教里面是理性的东西更加深厚。龙泉义工:研究院筹备了两年,许先生、学诚大和尚和您在一起商谈过很多次吧?张道长:记不清有多少次了。我记得2008年澳门文明对话时就开始谈这事。就我和学诚法师这边都谈过很多次。   龙泉义工:佛教和道教在传统上还是比较能相融的,在当今社会,道教和佛教有哪些相通的普世价值?怎么去弘扬?对促进社会安定和谐、世界和平,您认为从道家这个角度要凸显哪些方面的作用?张道长:从现在来说,中国人身上还是有很多道教的痕迹在。诸葛亮说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其实这个就是道家、道教追求的一种精神。就是要淡泊,要宁静,要慈简。老子讲,一要慈,二要简,三要不敢为天下先嘛。我们现在要把这种传统文化的概念结合现代人的需要作出新的阐释,中国文化的传承就是这样,尽管是一个概念,但是在不断地传承过程中,概念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我觉得道教里面有很多这样的东西。第二个,像佛教讲解决“心”的问题,其实也是一样,宗教最终就是要解决人“心”的问题,不是解决人“身”的问题。人心上有问题,观念上、思想上有问题了才需要解决。从道教来讲,恐怕也是在这方面要更加地做一些努力。包括上午陈先生提到的庄子“存真”的事情,庄子特别强调真诚的。“真”——就是要回归到你自己本来的天分,本来的智能那个本性。佛教讲是要离苦得乐,从老庄来讲,去累,无累,无外在的东西来给你的心增加负担、牵挂。庄子讲“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使我们人的本性得到展现,实际就是回归人的本性。老子讲的返璞归真嘛,人人回归到自己的本性,人才真的是豁达的,或者讲无所牵挂,无所挂碍。就是把外在的名、利、享受、美食等等外在附加给你的这些追求尽可能减少,不至于成为你的心身的负担,人生才会是快乐的。所以从根本上,还是要从人性、人心去解决问题,宗教的意义才更重要。第三个,道教因为比较特色的,更加注重养生,所以在这方面继续做出一些探索,能为当今人的健康提供一个渠道吧。包括提炼一些养生方法啊等等。当然不要搞得太玄乎,太玄乎也不行。龙泉义工:道长您这些年也是到处奔波,对弘扬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也做了很多的贡献,平时您自己的修行如何安排?张道长:我没有什么修行。(笑)龙泉义工:道长太谦虚了,您也有很多的外事活动,和自己的修行怎么兼顾起来?张道长:按照吕祖讲的“真常须应物,应物须不迷。”就是你日常接待这样一些事情肯定要去做的,“应物须不迷”。接待、来来往往的事当然会有影响,但是你尽量地不要受它的影响,完了以后就完了嘛,回归到你原来的生活心态中去嘛。我觉得这可能是最好的一种情形,很高,也是日常所需要的。要不然,天天记着我是什么名,我是什么什么大师,那就完了。你回到原来的生活空间,你就是你嘛,就是这么回事,是吧。实际上是调整好这样一个心态,你用你的视角去观察应对这些方面的事情。这样你会拿得起放得下。 龙泉义工:非常感谢您!您和学诚大和尚很早就认识了,您能不能谈谈和学诚大和尚之间的因缘?张道长:我们认识应该是很多很多年了,我记不得是哪一年了,他那个时候在莆田广化寺当方丈,那个时候我们就去过,当时是政协组织的活动。因缘比较深的嘛,后来他到北京了,我们一起参加会议啊,还一起出国参加过很多活动。一次去塞浦路斯,我们两个人,宗教局去了一个人,我们三个人,参加东正教的一个活动,他们请我们去,东正教举办的关于世界和平的一个会议,那次印象特别深。再后来我们一块参加国内的活动就很多了。大和尚很平易,也很虚心。其实这个很重要的,往往大家会被外面的各种光环给忽悠了,很难做到平易下来。第二个,大和尚很有思想,有很多的讲话、发言都是很有见地的。第三个,大和尚很有智慧,能很好地处理好、应对好各种问题。另外,我觉得他很勤奋,我们现在都是特别懒,一读书就不愿意想问题。他这么忙,还不断地思考东西,写作一些东西,很不容易,包括他那个博客能坚持下来,非常不容易,尽管不是他一个人干,没有一点毅力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要花精力进去,这个维持是很不容易的。他很注重个人的修行,所以大家对他的印象都特别好。龙泉义工:谢谢道长接受采访!【张继禹道长简介】张继禹道长,嗣汉天师张道陵第六十五代后裔,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道长还担任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道教》主编、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江西南昌万寿宫住持等重要职务。他还先后在《中国道教》杂志上发表《天师世家与道教》、《海峡两岸道教同根》、《正一道经箓义理略论》等论稿,代表著作有《天师道史略》等。1991年参与编写《中华国粹辞典·道教类》一书,篇幅约十万言。详情请登录http://www.daoisms.org/article/sort010/info-1616.html
来源:道教之音http://www.daoisms.org/interview/3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