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亚坦文具有限公司:论世界格局中的“非极化”趋势http://www.irchina.org/index.asp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15:12:08

论世界格局中的“非极化”趋势http://www.irchina.org/index.asp


作者:刘建飞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第4期

[内容提要]“多极化”虽然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一个大趋势,但并不能准确描述世界政治发展的全貌。与“多极化”相伴随的还有一大趋势,这就是“非极化”。“非极化”的发展动力在某种程度上要强于“多极化”,对世界格局发展的影响更大。当前的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加其他”,未来的世界格局则是“多极加非极”。

[关键词]非极化 世界格局 多极化

“多极化”是目前主流媒体和官方文件用来描述世界政治格局最常用的词语,但是仔细推敲可以看出,“多极化”并不能解释当今世界政治中的许多现象,甚至与其他一些常用词语如“国际关系民主化”相矛盾。那么,“多极化”的局限到底在哪里?应该如何看待世界政治格局及其发展趋势? 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

一、“多极化”概念的局限

“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共识。观察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态势,确实可以看出多极化发展的轨迹。二战后,伴随着冷战爆发,出现了两极格局。到了20世纪70年代,冷战对峙的两大阵营都发生了分化,虽然两极格局的框架还存在,但隐约出现了多个力量中心,尼克松提出的“五大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就是对这种状况的描述。到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前,多极化的趋势更为明显,以至于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认为“根据相对经济实力的多个传统评价标准——在世界制造和贸易、银行资产、投资流量中所占份额——已经存在一个‘多极’体系。”[1]两极格局结束后,虽然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多极格局”,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特点,或者就像西方学者所说的“单极加多极”, [2]但是,发展趋势是明显的,“一超”的相对实力趋弱,“多强”的相对实力趋强。这一点就连许多美国战略专家也承认。所以说,“多极化”俨然是大趋势。

然而,用“多极化”来概括世界格局的发展态势又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当人们谈论“极”的时候,只是将眼光盯住了“大国”或“强国”,而且是数量有限的大国。“极”是“指国际权力结构中起主导作用的大国”。[3] 既然称为“极”,就不是随便的什么“大国”,而是综合实力能排在世界前几位的“大国”,仅某一方面“大”肯定是不行的。仅仅某一方面大,只能算单项“大国”,如人口大国、资源大国,但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所谓“极”者,事物的端点、顶点、尽头也。磁体的两端称为阴极和阳极;地球的南北两端称为南极和北极。有人将地球表面的最高点珠穆朗玛峰称作地球的第三极,即便如此,地球也不过有三个极。“极”这个字在作形容词时,是表达“最终的”、“最高的”的意思,如“极度”、“极端”、“极量”;在作副词时,则是表示“达到最高度”的意思,如“极重要”、“极少数”。[4] 可见,在国际政治中,一谈到极,肯定是那些“极少数”、“极重要”的力量。但即便国际政治异常复杂,“极少数”、“极重要”者可以多一些,也不至于多到违背了“极”的原始含义,否则就会造成语义的混乱。实际上,每当学人们谈论“多极”的时候,具体“极”的数目虽然是不确定、不统一的,但肯定不会太多,绝对不会是几十个,甚至不会是十位数。无论如何,有一个现实是不可忽视的:那些众多小国,其先天条件(如人口和领土规模)就决定它不可能成为“极”。

当今世界有近200个国家,它们在主权上都是平等的。我们所倡导的国际关系民主化,应该是建立在主权平等基础上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当有一份“民主权利”。将目光仅仅盯住几个“极”,等于是忽视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这与国际关系民主化原则是不符的,实际上充满了大国政治的味道,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权力政治思维的窠臼。与此同时,随着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推进,无论是现在的“一超多强”,还是未来的“多极”,其控制国际局势、管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会越来越弱。将目光仅盯住几个“极”,也不利于建设和谐世界。从最低限度说,“多极化”只反映了国际政治的部分现实,只是世界格局变化的一个局部,而不是全局。
二、非极化——国际政治的大趋势

从20世纪国际政治的变迁来看,“极”虽然一直挥之不去,但“极”外的力量却呈上升趋势,与“多极化”相伴随的,还有“非极化”趋势。所谓非极化,就是极以外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导致“极”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下降、影响减弱的过程。极以外的力量即非极力量,就是那些众多不能成为极的中小国家和没有极参加的非国家行为体,其中第三世界或发展中国家是最要的组成部分。

在两极时代,第三世界兴起,逐渐发展成为一股独立于两极之外的力量。尼克松提出“五大力量中心”时,并没有将第三世界作为整体纳入进来。这是因为,第三世界虽然是一股独立的力量,却不是统一的力量,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不能用一个声音说话。其实,当多极化在冷战期间初步显现时,第三世界(中国除外)就已经成了“非极”力量,非极化也开始显现。非极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大显身手,两伊战争可以算作典型事例。两伊开战,是两国的自主行为,是“一次没有超级大国直接插手下的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大规模冲突”[5],虽然美、苏两国都试图利用这次战争来谋取自己的利益,但它与由超级大国操纵的“代理人战争”是不同的。“非极”力量得以展示的另一事例是发生在20世纪70 - 80年代的三次“石油冲击”。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成员都不属于“五大力量中心”,但是它们以石油为武器,给依赖石油进口的工业国,特别是西欧、日本这些“力量中心”造成沉重打击。[6] 中国能够取得重返联合国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非极力量。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支持中国,投票赞成2758号决议的76个国家中,有62个是“五大力量中心”之外的国家。毛泽东形象地称,中国进入联合国,“主要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7]。

冷战后,非极力量发展得更快。如果暂且将被战略家们看好的美、欧、中、俄、日作为极,按照约瑟夫·奈的三维空间棋盘作为分析框架,可以看出,极的力量是相当有限的,无论其是以军事和经济力量为主体的硬实力,还是以政治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为主体的软实力都有局限性。

军事上,在“极”之外,仍然有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鲜等国家掌握着核武器,伊朗等许多国家都拥有开发核武器的能力。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传播,极以外国家所掌握的军事资源会越来越多,军事实力相应趋于增大。特别是随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中小国家会掌握越来多的威都属于非极力量。随着亚非拉地区的发展,那些非极力量的文明、文化会越来越繁荣、发达。

除了力量对比外,各种力量之间的关系也能反映非极化。当今世界,主要的冲突并不是发生在所谓的极之间,而是极与非极之间。冷战结束以来的几次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并不是发生在极之间,除了科索沃战争还能找到一点大国竞争的影子之外,其他几次战争很难发现大国竞争的背景,可以说都是非极力量与“一超”之间的较量。目前,让美国最为头痛、对单极构成直接挑战的并不是那些极,而是所谓“无赖国家”、“邪恶轴心”、“暴政前哨”和恐怖组织等非极力量。美国2006年发表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列出了美国国防战略所面对的四个优先领域和四个方面的挑战。四个优先领域是:打击恐怖主义网络;深度保卫国土安全;塑造处在战略十字路口国家的选择;防止敌对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获取或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四个方面的挑战是:非常规的挑战(如恐怖主义) ;毁灭性的挑战(如核扩散) ;扰乱性的挑战(比如某些国家掌握一些先进武器,从而使美国的传统军事优势丧失,进而扰乱其全球战略的实施)以及传统的挑战。其中传统的挑战趋于减弱,其他三种挑战趋于增强。上述的四个优先领域就是应对这三种挑战的。[8] 可见,美国所面对的安全挑战主要来自于非极力量,优先领域主要也是指向非极力量。

与之相应,其他的极也并未将其与一超之间或相互之间的竞争作为本国对外战略的最主要目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多强经常与一超站到一起,共同对付非极力量。近年来,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及日本、德国(基本上就是“五极”力量)在朝核、伊核问题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协调一致。当然,不可否认,伊朗、朝鲜在发展核力量时一直在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而且两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国未能精诚合作,而是各有自己的盘算。但是在国际舞台上,大国之间有矛盾、冲突、不一致是常态,而协调一致则是非常态。充满着利益矛盾、存在着地缘战略竞争的大国能够协调一致,恰恰说明了它们力量的有限性,需要团结起来应对那些来自非极力量的挑战。

实际上,当今国际舞台上有三股力量(一超、多强和非极力量)在博弈。从三股力量对比变化态势来看,一超趋弱,多强与一超相比趋强,但多强与非极力量相比则趋弱。三者中,非极力量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多强次之,一超再次之,最后变得“不超”。不管未来的多极世界是哪几个极,就总体实力而言,它们占世界总体实力的比重趋于减小,而非极力量则趋于增强。如果说目前的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加其他”或“单极加多极加非极”,那么未来的世界格局则可用“多极加非极”来描述。

三、“非极化”发展的主要动因

上述非极化表象的形成,是有着深刻的国际政治经济根源的,这些根源就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当今世界的许多大趋势都有利于非极化的发展。

首先是全球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一大潮流已得到公认。全球化使国际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强,促进了非极化的发展。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规律,这种不平衡促进了国际行为主体的多元化,而多元化正是国际关系格局向非极化演变的基础。全球化是造成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那些善于抓住全球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的国家,可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在较短的时间内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化增大了落后国家实现快速发展,甚至赶超发达国家的可能性。发展中国家虽然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可能会遭受某些方面的严重损失,却获得了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一些发展中大国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正逐渐缩小。

其次是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既有利于中小国家增强经济实力,也有利它们发展军事实力以及文化实力。伴随着全球化,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向世界各地传播,那些没有能力独自研发新技术的国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新科技成果,进而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与此同时,那些与武器有关的先进技术也相对容易地为中小国家掌握,尤其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拿生物武器来说,其威力的提升,品种的增多,并且更容易制造,正是生物技术进步的结果。很多相同的材料和设备既能够被用于军用目的,也能够被用于民用目的。武器扩散者可以利用生物技术进步的成果去提高生物武器的质量,并研发新的战剂。正如防扩散专家所分析的:“过去,仅有约30种微生物和毒素曾被考虑用作生物战剂,随着克隆、基因接合等微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这一数字将来可能会增加。”[9]一些新近的试验表明,有些生物战剂导致的疾病,甚至通过挠痒痒就可以传染。这表明生物技术的进步使得复制疾病更容易了。如2002年,纽约州立大学的科学家用了3年时间将从市场上买来的化学品合成了脊髓灰质炎病毒,一年后,一个研究所的一个小组只用了3个星期就合成了差不多同样复杂的病毒。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使得一些中小国家的军事实力大大提升,进而增大了它们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科技进步还为中小国家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发展、传播它们的文化创造了条件,这有利于传承它们的文明,增强其文化力量。

第三是联合国地位的提升。在联合国成立初期,它处于美国的操控之下,缺少独立自主性。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是它打破美国操控,干了自己想干的一件事。这是它走向独立自主的标志。不过在冷战结束前,由于美苏意识形态对抗和争夺世界霸权更受世人关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相对有限。冷战结束后,联合国地位进一步提升。尽管美国试图构建其领导的新秩序,将联合国改造成美“制度霸权”的工具,但是从联合国改革的进程看,联合国仍然在独立自主的道路上前进。2005 年联合国改革《成果文件》的通过表明,世界各国愿意在联合国这个大家庭内共事,承认联合国的地位和权威,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仍然是国际社会所认可的基本国际行为准则。与联合国地位的提升相适应,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从国际维和到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从千年发展目标到国际援助,从保护人权到保护环境,到处可以看到联合国的身影,听到联合国的声音。尽管联合国时常遭到霸权主义的挑战,如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而发动伊拉克战争,但在当今世界,联合国是国际干涉行为的道义基础与合法性的主要来源。没有联合国授权,任何国际干涉行为都缺少合法性,也失去了道义基础。美国在伊战后所遭遇的困境表明,它正在为当初无视联合国的权威而付出沉重代价。联合国地位的提升大大有利于非极力量的发展,因为它是中小国家发挥作用的最重要平台。

最后是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促进中小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国际关系民主化与联合国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联合国成立使得主权平等原则适用于全世界。联合国51个初始会员国在主权上都是平等的。这是国际关系的一个重大进步。随着联合国会员国的增多,享有主权的国家也越来越多。这些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在法理上,主权是平等的,在联合国大会上都拥有一票的权利。联合国主权平等原则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体现。尽管由于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存在,主权平等原则在现实国际政治中常常被打折扣,国际关系民主化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但是随着联合国地位的提升和作用的增强,国际关系民主化会不断发展。此外,随着全球民主政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民主价值观和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更是对世界民主化潮流的一大贡献。中国不仅在国内大力发展民主政治,而且在国际政治中大力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设和谐世界。民主理念的传播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

总之,诸多国际大趋势有利于非极化的发展,随着这些大趋势的演进,非极化趋势会越来越明显。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国际大趋势,许多也都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实际上,非极化并不完全排斥多极化,两者是并行发展的,只不过从长远发展态势看,非极化的发展动力比多极化更为强劲,对未来国际政治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注释:
1. [美]保罗·肯尼迪编,时殷弘、李庆四译:《战争与和平的大战略》,世界知识出版, 2005年,第175页。
2. Samuel P. Huntington, “The Lonely Superpower, ”Foreign Affairs, March /Ap ril 1999.
3.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第152页。
4. 有学者称美国与恐怖主义两极对抗是当前国际局势的主要特征。这里将恐怖主义作为一极,只是借用了“极”的含义。恐怖主义与“大国”是大不相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1979年,第519页。
5. 刘志功、何春超主编:《战后国际关系手册》,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第629页。
6. Graham Evans and JeffreyNewnham, The Penguin D ictiona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enguin Books, London, 1998, p. 397. 另见查道炯:《中国石油安全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第43 - 45页。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下)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年,第1634页。
8. 刘青建:《当代国际关系新论——发展中国家与国际关系》,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第11页。
9. 陈向阳:“联合国栉风沐雨再出发”,《瞭望新闻周刊》, 2005年9月19日。
10. Joseph S. Nye J r. , The Paradox of Am erican Power: 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ptGo It A lo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p. 39.
11. Department of Defense of USA,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February 6, 2006, p. v, www. com. org/qdr/qdr2006. pdf.
12. 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MIIS) , Center for N onproliferation Studies (CNS ) Program s: Security and A rm s control in N ortheast Asia, ( Course Materials, Lesson 5, 2005 ) , p. 24, http: / /cns. miis. edu / cns/p rojects/ eanp / training/ ttt / lessons/ english / leo. pdf.



本站所收集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和刊物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5 www.IR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南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南开大学国际关系系主办
欢迎和我们联系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Email:IRChina@126.com      
论世界格局中的“非极化”趋势http://www.irchina.org/index.asp 2011年,中国人才测评市场三大趋势http://www.intebankjp.com/cqk/Index.asp 全球治理研究所http://www.siis.org.cn/index.aspx 五行之性--http://www.chinazhouyi.org/zz-asp-news 全球城市竞争力研究http://www.gucp.org/report.asp 广西经济决策网http://www.gx-info.gov.cn/index.asp 时评:税收将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http://www.qhds.gov.cn/index.asp 物流研究网http://www.kesum.com/Index.html 水的信息--http://www.hhfg.org/fjyzx/f151.html 健康科普教育网 http://www.kepuu.org 药膳食疗 看电影就上http://www.68s.org 在《中年人生》网站http://liyongchun.2000y.net/index.asp h越南的政治改革ttp://www.dagonghe.com/123/ghwh/index.asp http://www.preschool.net.cn/ShowArticle.asp?ArticleID=23838 美国思想库对国家政策的影响 http://www.hnass.com.cn/Index/0C/Index.htm 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与全球治理改革http://www.xslx.com/index.html 大阪市发展战略据点构想http://www.osakacity-sh.com/index.php 凯丰战略分析http://www.1n0.net/index.shtml 亚洲—世界政区—行政区划网 www.xzqh.org 生活是靠自己创造的文章转自[欣赏雨季] http://www.puresky.org (转载) 陪你去看海文章转自[欣赏雨季] http://www.puresky.org HS编码查询 http://www.jsciq.org.cn/hsquery/hs-code-query.jsp 好看的电影http://www.68s.org/list/1.html 人生常有不如意,看看电视剧http://www.68s.org/list/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