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卓成电气有限公司:三分钟学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3:48:51

三分钟学理 -------韩竞辰

 三分钟学理 -------韩竞辰

近些年“速成”二字代表着一种时尚,一种进步标志。生于此时,虽

生性愚蠢,但也不甘落后。如何才能最快呢?最快的莫过于传统中一句

“真言”,一句“真言”使人大彻顿悟的故事很多,如是确定了目标,采

用统计归纳之方法,得出一个简明易懂,易学易会,屡试屡验的“三分

钟学理”。虽几费心力,但也不敢私藏,公之于世,至少让人知道,还有

更快的学习方法。

何谓三分钟学理

一曰:强化意念。其理论根据是“意识决定言行”。其生理工作过程,由

大脑意识活动,发出指令,通过神经传递,引起机体反应。俗话说:狗急

了上房,哑巴急了说话。这样的故事有很多,人在危机时刻,往往有超凡

之举,平时跳不过去的沟坎,过去了。上不去的高墙,上过去了。重要地

是这个现象,可以实证!我们做一任意行为,采用这个学理,立见效果。

例如:我们抬起双手,牵拉远处的大树,机体就会得到一个相应的反应,

如此递增牵拉大楼,大山,都可得到相应的递增实感反应。进一步发展,

无需大树,大楼,大山等实物,只需大脑中假想(复制)这个过程,机体

同样会得到一个相应实感反应,如此“假借宇宙无穷力”就成了顺理成章

的事了。明了这个学理,剩下的事就容易多了,在具体训练中,我们只需

要将大脑中最实感的意念,强加在任一行为中,你的假想质感越强,你的

机体实感反应就越强,功夫也就越大。依此法操作,屡试不爽!

二曰:强化松紧。其原理为力的产生,是由机体肌肉组织的松弛与收缩

(紧张)的过程而产生,力的大小,无非是肌肉的紧张度与肌肉的横截面

积大小而决定的。了解了这个基本原理,下一步探讨力在运动中是如何发

挥的,紧是不能运动的,高度紧张时机体呈僵硬的静止状态,这是一个众

所周知的客观现象,因而运动中松的作用就突显出来,松紧轻换就成了运

动培养的首要问题,运动时松,打击时紧,松紧转换频率,松紧的质量取

决于,是不是真松是不是真紧,因为半松必然得到一个半紧的结果,只有

真松(相当于零位时),开始收紧,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紧力所能极的极

限的过程,由此而得出“松紧”的把握是中华功夫的一大标准与特征。这

个学理通用于任一行为。亦同样是可以实证的,也同样屡试不爽!

三曰:拼命。三分技艺七分胆。勇使人意志坚定,意志的坚定可引发或叫

刺激机体的亢奋程度,可以造成最大限度的能量释放效果。“不胜必有怀

疑心”。因而有人倡导“疯狗”精神。

以上所述“三分钟学理”的原理机理,无论你练什么拳,可以说任一行

为,如遵循这个学理去造就,功力一定大增,如无增长,必然是习者,不

肯下功夫!

三分钟学理的原理机理是合理的,而且是可实证的,就训练感受来讲是真

实可靠的。而且也是为大多数习拳者所认同的,并实践着。为何称其为

“三分钟学理”,是因为当你明白了这三个学理,你就可以理论学习结业

了,回到家里只需依照这个学理,将任一行为如此这般地下一番功夫,必

有所得,完全可以自修成才了。所谓“真言”亦不过如此吧!

但作者慎重申明,三分钟学理,只反应了一个工业化意识的运动理念,精

心的设计,精确的制造。它有它合理的一面。——制造必需是这样的。但

它不是真正的中华运动理念,同样也绝对不是意拳的学理!

就这个学理,我们不妨做一浅释。

其强化意识作用,是一个指令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机体处于被动服从状

态,属于从属地位,整个过程是一个意造过程,是你主观意识指令机体,

机体服从指令,进入制定的状态,因此习者永远感觉良好,因为是你想要

的,机体很听话的满足了你的指令,做为指令者当然是开心满意,并愉悦

着。孰不知,正是在这种满意与愉悦中,机体的主动与本有被强奸了。被

否定了意拳的训练,是从认识自我(即本体)开始始的,并贯穿全过程,

意拳将之称为“体认”功夫,体认功夫的初步对象是“本有”,所谓“本

有”,就是我们的机体,它是怎样的,它本身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特征,

特性,第二步才是体认这些个能力,特征,特性是如何相互协作的,进而

达到合理地开发与展示。“为何有此一动”此之谓也。

这个过程,如同人类所有的进步,都是由认识事物的特征、特性为基础,

进而开发利用,不是任意而为的,“物尽天择,物尽其用”,讲的就是这

个自然法则,因此才有自然科学一说。退一步来讲,如果强化意识,指令

机体做出相应行为能成立的话,事情就好办多了,我们只需要将头脑中储

存的最具质感的信息,加强于任一行为,功夫就形成了。谁的储存信息,

最具质感,谁将功夫最大,拉大山的,一定胜过拉大楼,大树者,答案是

理所当然的。意拳学理如果是这样,那意拳就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惜的

是,太多的人都在如此付出着,实践着。实则浪费精力,虚度年华,一生

一世不得拳之精要。王芗斋先生评语:“七十、八十还是门外汉”。不知

自然为何物者,何以发挥自然本能力,唯机械熟练工而已。

意拳倡导“发挥人之良能”(即本有的发挥),首先要发现“良能”,认识“良能”,才得以发挥“良能。,“离开己身不是法”,“不其然而然,莫知至而至”,才是通向“假借宇宙无穷力”的唯一正确途径。即定的主观意识,精心设计,精确制造。即定的目的,即定的设计,即定的方法,这正是招式的本质。王芗斋先生曾一针见血的指出,“一具体便是错。”此语即是对“招式化”本质的揭示,亦是意拳学理的核心理论。

其二,松与紧,要想认清松紧问题,首先是反映一个切入角(即研究对象)的差异。如果我们只是从力的角度切入,纯属于力的范筹的探究。具有多大力量,可以负担多大重量,力的产生根据,如何运作可产生的最大值。

关于力的探讨,古今中外,引经据典,学贯中西,这样的文献太多太多,多到给人一种错觉,已经不是拳本身的考究,而是智力的竞赛,学识的比拼。说下天来,看看此等武学大家是如何具体表现的,终不过“松紧”二字。因为研究对象的限定,无论你如何精深地探索,如何高深地去解释,终不出“力”的范畴!

由力的本质,而决定了在客观中最终只有归结在“松紧”问题上。正确地

把握“松紧”的质量,“松紧”的转换频率,肌肉的横截面积,韧带的厚

薄,力的问题可以说,就基本上得到解决了。剩下的只有把握何时松,何

时紧的实践功夫差异问题。传统中对重理论,轻实践之人有一简单的识别

方法,“行家一出手得知有没有”。所谓“一出手”,就是告诉我们,说

的、写的是一回事,重要地是看他如何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