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山信涂料有限公司:乡村小学老师的说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7:09:08

 





在网上,我们常常听到一些牛二式的激情呐喊,也能听到一些乡村小学老师的说道。这篇“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帖子,就属乡村小学老师式说道。



经济是个复杂的学问,它的验证似乎比任何自然科学定理的验证更具难度,当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扔下两个铁球时,一个科学定理就验证完毕;但“看不见的手”扔成千上万个“铁球”恐怕也不能说服亲眼所见的任何人。故,经济学家们常常得熬白了头发才能使他们的理论站得住脚,诺贝尔经济学奖项获得者的平均年龄远高于其他奖项便是佐证。



我们不可能都去弄明白复杂奥妙的经济学理论,但可能凭借常识弄明白一些简单问题。仅就上帖而言,一个似是而非的说道是本币升值的问题,小学老师显然在胡说八道。一个基本的道理是:因国内经济实质性增长而导致的本币升值,无疑对于持续增长有利,且有利于内需的增长。反之,如果以人为升值的办法刺激经济增长,则适得其反。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本币的升值与贬值,只有适配其国内生产状况的情况下,才会对经济发展有利,否则就会妨碍经济发展甚至导致经济灾难。



常常为国内某些学人作为例证的是日本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衰退,他们将其归结为日元升值导致。事实并非如此:至1971年以前,日元固定捆绑美元,为360日元兑换1美元。19718月,“第二次尼克松冲击”迫使日元第一次升值16.88%,为308日元兑1美元。日本经济短暂衰退后随即恢复增长,1972年日本出口增长率仍维持在19%的高位上;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输出国组织猛然提价四倍,首当其冲受到打击的是美国和日本的经济,且日本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号称日元“第二次升值”,到1985年,日元升至240日元兑1美元,日本经济增长势头令世界瞩目,1980年开始出现巨额贸易顺差,从1981年顺差87亿美元到1985461亿美元,五年增长六倍!所谓“第三次升值”指1985年“广场协议”至今,到1996年,日元飙升将近三倍,期间,1995年甚至到达80日元兑1美元的高位。所谓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达美国的一半就是这时期取得的成就,然而我们的小学老师不知以何种逻辑指导思维,竟然得出“成功的把日本20多年的发展成就大(都?)转移到了美国去了”之结论。



那时,因日元飙升使日本迅速崛起为“经济大国”,日本人如同爆发户一般满世界旅游,舆论界纷纷发出“买下美国”的宏论。也未必没有根据,以日本地价计算,仅东京23个区之土地价格计算,就已经超过了美国全国的土地总价!造成严重泡沫的其实是日本政府被经济腾飞冲昏了的头脑,“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股市连续六年狂飙,1989年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达38915.87日元,相当于1984年的3.68倍!到1990年,日本人均GNP和资产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资产净收入国、头号债权大国和金融大国。于是,搬弄了世界几乎所有经济理论的日本大藏省以及银行,一年内降息四次,将利率下调了2%,最低时竟达2.5%之低位,大批资金涌入股市及房地产,导致泡沫大量产生。1989年11月25日,日本政府被泡沫所震惊,将银行贴现率提高到4.25%,1990年8月再次提高到6%,宣告要终结泡沫时代。日经平均股价从1989年12月至1990年1月的3.8万日元暴跌为1990年2月至4月的2.9万日元。这时,土地价格也随即暴跌,这份萧条之影响至今仍未完全消除。


 


我们的小学老师只是乡村级的,其经济常识也只在唱大鼓书的水平上,于是拿了自己根本不懂的本币升值来胡扯,再加上一点“美国阴谋”之噱头,便自以为得意地乱敲鼓了。殊不知,日本朝野早就做过反思,认定是当年“与美国抗争来实现有条件让步”的指导方针坏的事。我们的好汉们常把“抗日”挂在嘴上,一旦涉及美国,他们立马就“联日抗美”了,也挺可怪。其实,美国自70年代开始与日本发生经济冲突,除了利益因素之外,美国压日本实现内需主导经济实在是有利于日本经济持续发展的良方,应了“人一阔脸就变”的说法,小日本的民族自大意识作祟害了自己而已。


 


再说1998年东南亚经济危机,马来西亚的马哈蒂尔大声疾呼说是西方打压东盟的结果,甚至拿吸纳缅甸加入东盟引起美国愤恨当理由,归根结底是为自己的失误开脱,偏偏得到很多人拥护,尤其是中国那些吃老毛的奶长大的文人,纷纷用作自己的论据。难道他们忘记了毛说的“内因是变化的依据”了?事实上,索罗斯掌控的“对冲基金”长期的主战场恰是美国股市,怎么就没把美国经济搞垮?“拉不出屎来怪地硬”,东方文化总离不开这个理念。后来的经济学者有了新认识:当时那个从农业经济转型的泰国,一度辉煌,获得了连续十余年超过7%的增长速度,掌控了300多亿美金的外汇储备,从而忘记了自己的低起点和十分可怜的内需市场。本币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之间形成巨大反差,而泰国政府却极力维持这个反差,泰铢被严重高估。于是,弱不禁风的本币虚高经不起任何冲击,迅速崩盘,看得见的手拼命维持的固定汇率制也随之破产。这是那场“金融风暴”的根本原因,而这次风暴必然波及世界经济,美国经济同样受损,于是伸出援手帮助东南亚经济度过难关是双赢举措。然而中国这些乡村小学老师只会用屁股思考,还要振振有词胡说八道。


 


小学老师拿来说事的香港经济早就被吹得神乎其神,其实,处于封闭状态的大陆金融确实可以关门御风的。有这只看得见的大手撑腰,香港能顶住也属情理之中,但根本不值得骄傲。我们不必多说其它,仅拿数据说话。香港的GDP从1961年的74.34亿港元到1997年的13,445.46亿港元,年年均以高增长率称著于世,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以后的数据开列如后:1998年衰落至12,798.50亿港元;1999年: 12,461.34亿港元;2000年:12,883.38亿港元;2001年:12698.96亿港元;2002年:12,479.58亿港元;2003年:12,200.38亿港元;2004年:12,819.99亿港元。增长率各位自己计算,此处不赘。据港财政长官报告,2005年香港GDP达13,822亿港元,首次实现超过1997年高位,然而同时另有报道,称广东省GDP首次超过香港。故,胡吹是不费力气的,连续七年萎靡不振有什么可吹的?倘若不是大陆竭尽全力帮衬,还不知要滑落到何种地步。


 


别的就不说了,因为跟这些人讨论并无多大意义,转个身他们又会弄出些装深沉的浅薄说道来喋喋不休,故打住。(2007.5.18跟老三届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