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信鸽协会:“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3:02:17
求“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4篇,急用呀悬赏分:15 | 提问时间:2008-9-24 10:37 | 提问者:joy0803
着急用,请各位大大帮忙,是新手,积分不多在政府部门工作的
推荐答案

 

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1, 选自 光明日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利益格局深入调整,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由此导致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大幅增加,从而给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胡锦涛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人文关怀是关心、爱护、尊重人;心理疏导是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解释、说明、沟通等方式,疏通人们的心理障碍。人文关怀侧重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心理疏导则侧重解决人们的心理障碍问题。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人们解除思想困惑、疏导情绪,有助于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平衡。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关注人多方面多层次的心理、情感需求。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但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方面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所以,要着力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可能地减少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人们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这是最大的人文关怀,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关注人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创造让人人都能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提供平等创业的机会,促进人的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引导人们加强自身修养,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他人价值、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统一起来。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世界卫生组织曾针对心理疾病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断言:“没有任何一种灾难比心理障碍带来的痛苦更深重。”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问题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恶劣情绪逐渐影响而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化解,日积月累,就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人的身心和谐。要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一要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引导人们树立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心态,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精神。二要着力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让人们不仅生活上富裕,而且精神上愉快。三要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解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减少焦虑、抑郁、恐慌及其他不良心理状态,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各种压力.2,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要提高说服力、增强影响力,又必须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要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从单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向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更加丰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与此同时,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也导致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大幅度增加,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团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为此,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在人与人关系上,引导人们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要着力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学艺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独特作用,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让人们不仅生活上富裕,而且精神上感到愉快。现在,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引导人们从全局出发,十分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努力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和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冷静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诉求,不做任何不利于安定团结的事情。二是关注人们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物质需求外,还有政治需求、文化需求等;除安全感外,还有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等。特别是当人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愿望就会日趋强烈。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主体感受上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高兴的情绪反应,充分关注每一个人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关注人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创造让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使人人都有平等创业和凭借自身能力改变处境的机会,促进人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要引导人们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志向和目标,从劳动、从付出、从自己的创造和对社会与别人的关爱中获得幸福。要引导人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发展,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他人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统一起来,在为祖国和民族的奋斗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食品医药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尽可能地降低社会成员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减少社会成员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人们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为培育人的心理和谐提供社会环境支持。三是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加强社会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完善社会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促进社会情绪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社会心态良性变化,帮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加大心理卫生投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渗透、体现于各级各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舆论引导、文化消费、志愿服务、专业咨询、心理医疗等各个方面。在各种组织内部,建立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组织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帮助人们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3,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经济建设在快速发展,社会文明在逐步提升,法制建设在日趋规范,民主功能在日益增强。同时,伴随着形势的变化,我们面临的社会形态多元化,群体多层化,价值多重化,诱惑多样化,问题具体化,各方面都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诸多新课题。《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我认为,在党的两次重要会议上反复强调的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既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又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着力点。下面,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些初浅的认识。一、注重人文关怀,促进人的自身和谐。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人文关怀可以传递人间的公平、正义、同情和理解,使人人都尽可能拥有尊严、享受宽容。只要有人文关怀存在,人间便会有良知和情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也就能让更多的人一起享受。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和谐在本质上就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是指一个人身心(特别是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体现为人在现实生活中精神上、心理上的一种平和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根本上是由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的。实现人自身和谐,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和基本价值追求。注重人文关怀,促进人的自身和谐,首先,应大力繁荣发展人文科学。借助人文科学的智慧和动力,引导人们正确把握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如学习借鉴人文科学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学习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把矛盾保持在非对抗的范围内,主张通过承认和尊重“不同”以寻求统一,培育和谐理念与和谐思维;学习借鉴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等思想,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其次,应大力培育传播人文精神。通过人文精神的薰陶,使人们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如开展“五情”大爱精神教育。即珍惜夫妻恩爱情、铭记父母养育情、牢记兄妹手足情、提倡邻里互助情、弘扬家庭成员体贴情;开展“五心”奉献精神教育。即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老人、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即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第三,应大力提升人文素质。其核心是让人们“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有智慧、有修养的人。具体在“公、仁、诚、义、勤”等五个方面抓提高。公:为公之心。为公就是为祖国、为人民;公心就是把祖国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努力建设公平、公正、公道的和谐社会。仁:仁爱之忱。核心是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把爱内化为人的内在德性,养成爱心。人人都以爱心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诚:为人之本。诚实的道德品质是做人的根本,“诚”是“信”的内在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义:正义、道义、公义。义是为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人间正道的准则和向导。勤:勤劳、勤俭、勤奋。勤劳勇敢是世所公认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勤于创新勇于改革,勤于进取勇于开拓,勤劳的传家宝不能丢。二、注重心理疏导,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时期,经济社会转型带来的心理不适正困惑着一些人。据调查,当前在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中的不健康心态有以下几种:1、焦虑浮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提速,随着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工作和生活中不可预见因素的增多,一些焦虑浮躁的心态不断出现,使人因紧张而无法保持心理平衡,无法控制自己,甚至使人变得十分偏执,难以相处,进而影响和谐单位、和谐社会的建设。2、狭隘偏执。一些人心胸狭隘、思想狭隘,容不得人、容不下事;看问题片面,喜欢钻牛角尖,以致情绪偏激、言辞偏激,心理失去平衡,甚至失去理智。3、放纵轻慢。生活无节制,工作不自律,轻视别人和它物,唯我独尊,常常闹出笑话,招损致灾。4、牢骚太盛。遇事爱从别人或社会那里找不足,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社会亏待了自己;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喜欢对别人吹毛求疵,有苛求计较之心,无宽容体谅之意。牢骚满腔,怨天尤人。5、嫉妒心强。见贤不是思齐,而是妒火中烧,进而中伤贬低,腐蚀人的理性,毁坏人的价值判断,等等。以上所反映的机关工作人员中的心态问题务必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社会的和谐发展依赖于构成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安定和良好发展,而每个社会成员安定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其心理健康状况和亲社会行为的不断提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人的心理健康,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心理疏导,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可在机关单位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干部职工心理健康档案。同时,可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个性化心理卫生辅导,建立心理卫生健康援助机制,实施心理卫生需求援助;拓延心理辅导内涵,努力做到寓教于乐,使干部职工的心态更加健康,更加平衡。二是加强教育引导,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开展寓教于文活动:读书创作,开展影视,剧作评论,知识竞赛,社会调查。开展寓教于乐活动:晚会舞会,歌咏赛诗,体育健身,参观访问,集体过生日。开展寓教于美活动:音乐欣赏,摄影书法,美术绘画,工艺制作,种草养花,服装表演。开展寓教于行活动:结对济困,结对帮扶,结对共建,社会志愿服务,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三是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对干部职工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帮助,精神上鼓励,积极为干部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增强大家的归属感、认同感。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上提倡六个互相:即思想上互相沟通,不要掖着、藏着;工作上互相支持,先为对方提供方便;管理上互相监督,全员管家管好家;生活上互相关心,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利益上互相礼让,不比不争,互谅互让;进步上互相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所提出的那样:“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通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着力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活动,必将提高人的境界、情趣、品位,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促进人的素质提高、精神解放和全面发展,必将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态,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4,“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为在新的历史条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指明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认真实践,坚决落实。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更加丰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是,伴随着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法日益多样化,企业改制结构调整变革,从而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已经强化了的金钱观念推向极端,产生和滋生拜金主义、个人利益观等,加上分配不公的两极分化,各种心理障碍、矛盾,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开展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如何实现人的心理和谐,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促进社会和谐,促进企业和谐,这是我们当前和近期必须认真探讨的重大课题。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本人的看法。一、认真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是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人文关怀的宗旨在于“助人自助”,使人达到“充分的存在”;能够对生存环境和主体自身进行自觉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够合理利用自主选择的权利,达到自我完善和功能的充分发挥。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坚持人性化的原则,现代人最根本、最核心的需求是享受真正人的人性化的生活。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尊重人,就是要确立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的功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成为引导人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过程。理解人,就是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人着想;就是要善于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人的行为,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使人经常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就要做到宽容大度,对于人的思想行为,只要是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不管是多么与众不同,都应该宽容;就是要走近人,与人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从而达到化解思想矛盾,提升思想认识的目的。关心人,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心中要始终装着人,关心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施之以爱。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落脚到帮助人上。是否热心、真诚地帮助人,是检验是否做到人文关怀的试金石。当前,我国社会还在发生深刻变革,人们面临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学习,尤其是生活和心理上要得到关怀和帮助。据统计,中国13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和心理障碍患者……多达1600多万人,1.5亿青少年情绪和压力困扰的就有3000万人。而来自国际心理治疗大会的数字同样表明,中国大概有1.9亿人在一生中接受专业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因此,我们应首先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帮助人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然要讲道理,又要帮助人们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的问题等,要教育他们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在人与人关系上,要引导人们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要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要教育人们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此外,还要引导人们坚持正确的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正视先进思想的重要作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育人,育政育人服务社会作用。要着力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学艺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让人们不仅生活宽裕,而且精神上感到愉快。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解决人们在新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减少焦虑、抑郁、恐慌及其他不变心理状态,以好的心理状态应对各各压力。所以我们要着力改善民生,解决民生是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可能地减少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和引发人们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二、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人的工作,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在当今的社会里,人文关怀已经从原来的侧重教化,发展为进一步强化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和尊重,以及强化对符合人性的生理需求,生存状态、生活条件的关注和保障。关注人民群众的主体感受,关注每一个人自身成长与发展,关注人的理想、信念、情感。努力让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已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使人人有平等创业和凭借自身能力改变自已,实现愿望的机遇已显明地展现出来。为此,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途径、注重人文关怀和疏导,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探讨问题,努力从教化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中解放出来,开辟一条以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心理疏导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修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尊重差异,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要引导人们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根据自已的情况确定志向和目标,从劳动、从付出、从自已的创造和对社会与别人的关爱中获得幸福。引导人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发展、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他人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在为祖国和民族的奋斗中实现自身的价值。除此之外,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要正视矛盾,化解矛盾。要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住房、子女上学、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食品医药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尽可能地降低社会成员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减少社会成员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人们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出发,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准点与定位,自觉按规律办事,立足长远、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培育人的心理和谐提供强有力的社会环境支持。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建设改革开放30年来,从我国在新形势下开展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表明,做思想政治工作应体现人本理念,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而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在各项工作与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体现人性化管理是建设美好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面对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生活快节奏、竞争压力日益激烈,人际关系错宗复杂多变,我们面临诸多新问题,新考验。在大千世界中,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独特的自我和精神世界。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每个人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实际出发。“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生活是生命之源,生命又是生活基础,生活是生命的显现。关注生活就是关注生命。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关注人的日常生活入手;要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要加强社会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完善社会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促进社会情绪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社会心态良性变化,帮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与此同时要加快各级各类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的建设,要加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心理专业建设,支持社会培训力量参与心理咨询和职业培训。网络媒体传播范围大、速度快、影响大,要加大心理卫生投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渗透、体现于各级各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舆论引导、文化消费、志愿服务、专业咨询、心理医疗等各个方面。在全社会各级和各种组织内部,建立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组织与成员,单位与单位,团体与团体,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及时帮助人们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