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博文小学: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逻辑关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4:11:35
0

  “七一”重要讲话对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方面的完整阐述,是从历史观高度进行的提炼,是对当代中国深刻而全面的历史变迁的立体概括。这三者既是我党奋斗、探索的历史成就,又是我们今后要坚持的根本所在

  道路:解决了文明转型的第一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深刻反思与总结28年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建设的成就与教训后,由邓小平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闯出来的中国人自己的发展道路,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阐述,既包含明确的政治内涵,又包括丰富的历史内涵。1840年鸦片战争后,因为落后挨打,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悲剧性的改变。落后挨打的直接表现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经济实力的落后,而实质是中国在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的落后。因此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主题是文明的转型。

  要实现文明转型,必须解决好三大问题。一是民族独立,二是制度进步,三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28年,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之后又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探索出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了第一大问题,第二和第三大问题是否能解决好,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去探索。

  理论体系:现代文明客观规律的揭示与提炼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它是我党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认识,将成功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历史教训结合起来,把其中带有规律性和历史趋势性的内容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逐步形成并提出的理论体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酝酿于毛泽东时期,形成于邓小平时期,发展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乃至于今后的实践当中。这一理论是在对人类文明转型规律在中国表现特点认识的基础上,在探索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实践创新中初步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的。

  中国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和其他国家都不同,它既有人类文明转型的客观规律在中国的表现,也有中国自身的国情特点。从社会转型的客观规律角度看,其他国家转型遇到的问题,我们都要面对。西方国家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走向工业文明,其文明转型过程表现出相当的血腥、野蛮与残酷;我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在中国共产党执政领导下努力推进文明转型。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价值导向,减少发展过程中的痛苦代价,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这些规律层面的问题都做了理论思考,用于指导中国的发展实践。

  我们既要在改革发展中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并以此作为处理各种问题的价值导向,在化解复杂矛盾中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又要坚持执政党的领导,使中国的转型是一个有序的而不是混乱的过程,减少中国走向现代文明的社会代价。

  制度:国体性质与现代文明趋势要求的创造性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在理论指导下,把反应和符合人民利益要求的,在实践中表明是切实可行的成功做法,创造转化为社会的基本制度、基本框架、运行机制,为中国的伟大复兴提供必须的政治基础和制度环境,从而使中华民族由古老的传统国家跃入现代民族国家行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两个方面的结合:一方面,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新中国实现了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的根本性改变。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自己的探索,克服前苏联模式制度弊端,确立起既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符合中国的国情特点,又符合现代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和现代社会民主政治要求的,属于现代文明范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进程充满鲜明的创造性特点。原来我们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单一公有制为基础、计划经济为体制的。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深化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了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所以中国走出了计划经济的模式,探索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激发了社会发展的活力。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历史创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这三个方面的内在联系、辨证统一与发展前进,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文明,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蔡 霞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