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网站建设和优化:南方周末新闻:详解四万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09:55:03
详解四万亿
国务院刺激经济十策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8年11月20日 来源: 南方周末
作者:王小乔 邓瑾 李红兵 唐勇林

1 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2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 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4 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5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本报记者王小乔发自北京
1
保障性住房:300亿如何变成9000亿
今明两年,中央财政将投入375亿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当于过去年总投资的5倍。但要如期启动9000亿的保障房总投资,至少还需土地和信贷政策的配合
往常半年内都不一定收得全的保障性住房申报材料,这一次,不到5天,齐刷刷地摆在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办公桌上。
11月9日国务院公布保增长十条措施,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位列之首。自此,各地建设部门迅速行动起来。
陕西省建设厅当天下午下发了上报住房材料的通知,只留出了一天的准备时间,要求各市县11日下班前全部上报。
河南省建设厅的文件晚了3天,不过13日上午的紧急通知上竟然把截止时间定在了下午下班前。
郑州市建委一位处长叫苦连天,说根本来不及准备,只能把今年明年的项目都一股脑儿交了。
要求上报的项目中,涵盖了今年已经确定但未足额补助的,已经开工建设但未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的,还有列入2009年计划但目前已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
形势急迫,有地、有规划、能立即开工的保障性住房项目成为建设部遴选的标准,而且“明年两会之前必须完工”。
这些需要立马开工的项目,将使用第四季度新增的1000亿元中央财政里的75亿元。看似比例不大,其实几乎等于十年来保障性住房的实物投资总和。2008年中央财政开始投入保障性住房,一年也就68亿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室研究员赵路兴指出,“力度很大”。“房地产业是中国的重要支柱型产业,带动的产业链条长,是扩大内需的利器,1998年住房货币化改革就很好地应对了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内需衰退。如今侧重保障性住房投入,同时解决了民生问题,一举多赢。”赵路兴表示。
明年,中央在保障性住房方面的投入将增加到300亿元,由155亿元的中央财政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和145亿通过中央基本建设支出的投资组成。
未来三年,中央、地方和社会资本在该领域的投资总额,将可能达到9000亿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认为,如果考虑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平均每年3000亿元的总投资可能会翻倍成6000亿元,带来两百余万个就业机会。
300亿元能否撬动6000亿元?中央投入如何带动地方投资?对此,前述郑州市建委处长表示,目前对地方政府的投入尚没有明确的要求,先申请到钱去开工再说。
去年国务院曾发布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24号文”,明确要求各地政府将公积金增值收益和土地出让金收益的10%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但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多数地方政府选择让开发商在商品房内配建,免收土地出让金,以此作为10%的地方投入。即使是肯拿出真金白银投入的地方政府,遭遇今年的土地市场低迷,能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也大大缩水。
而且,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官员透露,此次新增的廉租房投资资金绝大部分用于地方财政实力薄弱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目前,即使是东部发达城市,如广州和深圳的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的完成率也只有六成。
瑞士银行分析师TaoWang认为,重振房市投资对刺激国内需求至关重要,但仅仅是政府开支一项不太可能提振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还将需要信贷和土地政策上的支持来鼓励私营经济更多地投资于大众市场。
对此,《中国改革》学术顾问武建东建议将这笔财政投入设立成种子基金,交由专业机构管理发行。不作高杠杆,只追求稳定合理的利率。“如果是传统的定金式项目启动,撬动的资金理论上最高为6倍;如果采用基金式启动,则有可能达到10倍。”
2
农村基础设施:水利建设占大头
□本报记者邓瑾发自北京
在上周五公布的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中央投资中,有1/3(340亿元)用于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项目的主管方分属农业部、水利部、交通运输部以及国家能源局等部委。
其中,水利部切走了这部分的大头,新增用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达到200亿元,其中包括优先安排50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51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余项目包括:30亿元用于前期工作完善的320座大中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30亿元用于粮食主产省208处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70亿元进一步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集中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20亿元进一步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农业部在第四季度的基建总盘子中负责51.5亿的新增投资,其中30亿元投向了农村沼气建设。为确保投资尽快使用,涉及23亿元的户用沼气投资重点安排适宜近期开工的黄河以南地区。其余项目包括:优质粮食产业工程8亿元,在可以冬季施工的9个粮食主产省(区)272个县建设标准粮田340万亩;动物防疫体系建设7亿元;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5亿元;农垦区危房改造1.5亿元。
另外,根据国家能源局的分配方案,国家电网中西部农网建设与改造,以及西部城网建设与改造两项合计共新安排中央投资27.3亿元。
未来两年的更多投资,各部委都还在酝酿之中。
3
“交通基建每年将贡献2个百分点的GDP增长率”
在“国十条”出台后短短10天内,交通运输部和铁道部透露出来的、将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实现投资总额,高达8.5万亿
□本报记者李红兵发自北京
10月份以来,胡方俊所在的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财政与金融研究所就没法闲下来,“国十条”出台以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拟定交通投资方案供部领导决策已经成为这位常务副所长的当务之急。
交通运输部2008年原计划完成投资8000亿元,现在必须在年内追加投资100亿元,这是首批公布的1000亿元投资计划中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交通运输部还将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分别再安排配套资金400亿元和300亿元,用于省际高速公路衔接路段的“断头路”建设,京珠高速公路河南、湖南段复线以及闽浙沿海通道、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这三大工程的扩容改造。
根据2005年公布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国家将用30年的时间,建成8.5万公里的国家高速公路网,把我国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全部用高速公路连接起来,覆盖10亿人口。按当年的测算,建成这一路网需要投资2万亿元。
截至2007年底,已建成2.9万公里、在建1.6万公里、待建4万公里。
而在上述8.5万公里的总规划中,尚不包括地方配套的省级公路网。根据胡方俊的初步测算,国家公路网和省级公路网大致按照1∶1比例配套,这意味着大约还有一个8.5万公里的工程尚待建设。
此外,自2005年以来,随着土地成本的飙升以及钢材、沥青等原材料的上涨,高速公路的平均造价已上升了至少五倍。“即使按照每公里平均5000万元的造价,10万公里的待建公路计算,这就需要5万亿元的投资。而这还仅仅是一个较为保守的测算。”胡方俊说。2005年以来,交通部门的投资额以每年1000亿元的增幅递增,2007年的投资额已达到7800亿元。而最新的消息是,交通运输部正计划在未来3-5年的时间内,投资5万亿元,包括在建项目、已经规划的项目和追加投资,除公路建设外,还包括水路、港口和码头建设等等。5万亿中,原计划的投资有2万亿,追加的投资3万亿元左右,将用于提前建设一批重大交通工程,并加大在建工程的建设力度。据交通运输部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先进的分析,在这些投资项目中,大概有70%属于原来就安排好的项目,20%是原来已经规划、现在临时提前建设的项目,10%是因预算资金不到位被停滞而现在重新上马的项目。
相比公路在过去几年的大手笔投资,铁路的投资则显得“可怜”。2008年,铁路基本建设在当年的投资计划仅为3000亿元,仅为当年同期公路投资额的1/3强。
在胡方俊看来,多年来与公路相比,铁路的历史欠账太多,铁路客运一票难求,货运运力严重不足的局面至今尚未根本改变。铁路的后续发展空间更大,投资的力度也会更大。
今年10月,国务院已经批复同意了铁道部2万亿元的铁路投资计划。“国十条”出台两天后的11月11日,这一投资数额又进一步得到追加———铁道部宣布,今后三年,铁路计划投资规模将超过3.5万亿元。2009年,铁路计划完成投资额6000亿元,两倍于今年。
铁路的投资规模和建设速度,由此将跨入前所未有的历史时期。
接下来的问题是,巨量的资金从何而来?此前,“国十条”大致匡算的投资总额为4万亿元。然而,仅在“国十条”出台后短短的10天内,不管是部委还是地方,出台的投资总额已经大大超过4万亿。这其中,仅从交通运输部和铁道部透露的未来几年的投资总额就高达8.5万亿。
发债成为各方最先想到的答案。“同银行7%左右的利息相比,国债的利息只有3%,而企业债的利息也只有5%多一点。发债是最利于减负的筹资手段。”胡方俊对记者说。他表示,长期以来,高速公路7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银行,只有不到30%的比例通过发债来筹集。但高速公路经过多年的建设和运营,已经形成了一大批优良的资产,完全具备发债的条件。
而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投资研究所所长罗云毅看来,当前中国的财政赤字率和债务率都在可控界线内,根据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经验,完全可以再来一次国债筹资。
然而,数万亿的交通基建项目似乎正在引发新的忧虑。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11月16日再度公开提醒,目前投资驱动的增长方式存在很大弊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是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根本。
但罗云毅认为,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短期内难以大幅度提高,而中国的交通基建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充分利用高储蓄优势激励投资,将储蓄充分地在国内消化掉,加快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这不仅是一个短期的反周期措施,而是一条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可以反复走的“老路”。“十五期间,交通基建平均每年对GDP的贡献达到了2个百分点。这一轮的交通基建投资的贡献率也应该会与上一轮相当。”交通运输部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先进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4
教育文化卫生:新投资,老项目
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而言,这次迎来的是一个井喷式的投入增长
□本报记者唐勇林发自北京
11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介绍,今年第四季度新增的1000亿中央投资中,将安排130亿用于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
南方周末记者从各部了解到的情况显示,这新增的130亿投资,投向基层的倾向非常明显,且均为早已规划的项目。但未来两年10800亿的后续中央投资,具体投向则尚未明了。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将有44亿用于教育事业,投向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其中30亿用于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此系教育部、发改委2007年启动的一项工程,针对中西部7000所未纳入“两基”计划的农村初中,由中央投入100亿、地方配套54亿,新建或改造学生宿舍、食堂和厕所等生活设施———相关部门发现,这些2000年以前依靠自己力量实现“两基”的地区,后续投入开始乏力,“学生宿舍、食堂、厕所的安全和卫生条件很差”,学生宿舍和食堂短缺大约7300万平方米,有80%的农村学校生活设施不足并且条件十分简陋。
汶川地震后,教育部、发改委再发通知,称特大地震灾害“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区学校损失惨重”,要求“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质量管理”。教育部部长周济此后不久亦表示,要“把学校建成最坚固和最安全的地方,在灾难发生时,学校应成为群众的避难场所”。10亿元被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记者注意到,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就已提出,“十一五”期间,中央投入100亿,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另有4亿元用于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此亦为教育部、发改委2007年启动的项目,计划到2010年,投入6亿,用于中西部地区190所特殊教育学校的新建或改建。
续梅介绍,此三项均为早已规划项目。纳入中央促进内需十项措施后,规划并未变化,只是款项拨付时间提前,“可能原本明年才拨的钱,今年就拨付下去了”。
记者从文化部获悉,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亦在支持之列。在今年已投入2.6亿元的基础上,此次再次拨付8亿,主要投入中西部地区,优先安排在建项目和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这一项目亦早在规划之中———分四年投入39亿元,支持2.4万个乡镇文化站建设。
此次对于医疗卫生的投资,将主要投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综合国家发改委及教育部、文化部的数据,这部分投入当在78亿以上。11月17日,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告知南方周末记者,1000亿投资中有多少用于医疗卫生,尚有待于11月23日前最终确定。此前,毛群安曾表示,卫生部正在积极争取利用这次机会较大程度地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设施。
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井喷式的增长。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茅曾表示,2008年用于县乡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为27亿。4个月前,卫生部财务规划司司长赵自林曾表示,2009年中央用于此项的投资仍将保持27亿。
毛群安表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医改方案中是重中之重。
记者注意到,医改方案中,医疗服务体系是其四大体系之一。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今年8月底称,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是以完善城市社区卫生和农村医疗服务体系为重点。与此同时,医改方案中提出的需要着力抓好、“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的五方面重点工作中,其第三条即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据新华社11月4日报道,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近日在山东考察时也曾表示,要把保障性住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等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实现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双赢。
5
环保成拉动内需生力军
对于长期投入不足的环保建设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本报记者唐勇林发自北京
11月12日,“国十条”发布后的第三天,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中国将继续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
同一天,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宣布,今后三年,中国将筹集1万亿元资金用于环境保护。这1万亿资金将主要用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节能节水节材、污染治理等新兴产业,尤其核电、风电以及太阳能的开发将是重中之重,力图把这些产业培育成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于长期投入不足的环保建设而言,此次拉动内需亦是一次难得机遇。11月10日,环保部党组扩大会议上,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周生贤要求环保部门“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投入的战略机遇,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继续扎实推进治污工程、结构调整和环境监管三大污染减排措施,把污染减排落到实处”。
11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介绍,今年第四季度新增的1000亿中央投资中,有120亿被用于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其中,50亿将被用于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污水管网建设的提速。
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程则获10亿元的投资,十大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重点流域的工业污染治理获25亿元投资。
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亦获支持。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告知南方周末记者,林业系统此次共获资金支持36.5亿元。除1.5亿元用于国有林区棚户改造外,其余35亿均用于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
其中,10亿元用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这一工程是我国林业投资最大的生态工程,包括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采伐;大幅度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同时保护好其他地区的天然林资源,以解决这些区域天然林资源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25亿元用于重点防护林保护,包括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绿化工程。
目前,这一投资正按省分解,将于11月22日前下达各地。国家林业局称,新增林业投资将拉动地方和社会投入近100亿元,年吸纳农村劳动力约120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