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亚麻灰不漂可以吗:家庭教育到底在孩子的成长中占多大比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5 18:50:49

家庭教育到底在孩子的成长中占多大比重

    我今天重新把我前几天写的一篇日记拿出来,是有感于朋友们在我的“博客”上留下了大量的关于最近发生的几起学生杀害教师事件的文章或反思。有人说,这是由于应试教育体制或制度造成的,有人说这不能归罪于我们的教育制度。其实,讨论这个问题不能就事论事,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个案看事物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趋势。如此,我说过:丢掉了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我们的教育要寻找回家的路。教师不能没有尊严,教育不能没有人性。在这里,远离了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已经折掉了人文教育的一翼,进而剥夺了学生沐浴人性教育光辉最丰厚的土壤——家庭生活。

——题记   

                                 2008年10月31日23时12分

 

    一、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占多大比例

    10月10日上午,我从京师大厦前往新闻大厦。一路上,我与一位家庭教育专家交流着教育的有关问题,从与他的交流中,我得到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他说,张厅长,你认为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占多大的比例?我老实回答说,没有怎么思考过这个问题。她说:“专家们一般认为,占30%。我不是一个家庭至上主义者,但我认为,占一半以上。”

    “那岂不是否定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因为一个问题儿童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

    “你这样认为,就让家庭背负的教育责任太大了。你要知道,我们的儿童们走进学校大门的时候,有那个儿童又是问题儿童呢?有多少儿童是问题儿童呢?”

    对于我提出的这个问题,显然,这位专家也不好回答。

    二、一个值得大力推广的做法

    这位专家送给我一本书,是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

    他还向我介绍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当年在他的学校里是如何开展家长教育的。这一点到是我了解不多的。

    他说:苏霍姆林斯基在每年都对下一年入学的儿童的家长提前一年进行培训,真可谓让孩子接受教育前,家长先接受教育。每年的第一课都是由苏霍姆林斯基本人或学校的德育主任上。对此,我感触很深。其实,中国的教育是颇有家庭教育渊源的。

    首先,中国教育历来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许多的家庭教育方面的优秀著作;同时,在我国教育中,每个家庭非常重视家教,这不是今天意义上的“家教”,而是指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视。因此,中国历来有“3岁看老”的古训,这绝对不是仅仅指小孩子日前显现出来的先天天赋对其一生的影响,也是指在家庭环境中已经投射给孩子的影响所显示出来的积极的一面。

    其次,中国的传统美德教育,首先是在家庭这个环境中得到传承的。

    但是,我们不能不痛心地反思:今天我们的家庭教育传统被大大地削弱了。一是孩子在家庭中呆的时间越来越少,这自然就大大地削弱了家庭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对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极其不利的。

    我们要恢复家庭教育在中国教育中的应有地位,千方百计地加强家庭教育。这首先,要教育我们的家长。

    我们也有大量的家长学校,或者说,几乎每所中小学中都挂上了家长学校的牌子。但是,我们不能不反思:我们的家长学校是学校吗?我们的家长学校教育和引领家庭教育吗?我们的家长学校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架设起有效的桥梁了吗?我的回答是:没有,或者说,几乎没有。

    我们应该学习、借鉴、推广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

    三、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

    “张厅长,你知道吗?某某市在全省青少年犯罪率排名中名列第一。我曾经问过某某局长,他对这个数据保持沉默。”

    说实话,刚一听到这个数据时,我还是有些震惊,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到底应该如何评价一个地方的教育政绩。

    某某市是一个创造了升学率奇迹的地方,因为按照不便公开的统计数据,这个地方的升学率可以说是一直名列全省前茅的,甚至是远远领先于全省各地的。但从今天我得到的这个数据,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某某市也是一个制造青少年犯罪悲剧的地方。由此,我们是不是必须思考:重建我们的教育政绩观,是时候了!

    由此,我想到,应该把一个地方的青少年犯罪率甚至包括自杀率列为地方政府教育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青少年犯罪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关系太密切了。

    四、一个让人无奈的话题

    “家庭教育你们做的也主要是小学和初中吧!”我问道。

    “不,从幼儿园开始。”

    “那么,高中呢?”

    我们的那位专家也很实在,“我不敢,不敢去……”

    “我们所有的改革,几乎都绕着高中走。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教育改革现象,也是今天必须正视的、一个无法绕过的教育改革现象。”

    “你知道吗?某某市的家庭教育搞得很好,但这个地方的应试教育也是最严重的。”

    “你不说这个话题,我还真不好意思说呢。的确是这样,对此我们在工作中有很深的感受。”

    “我特别希望你们通过指导家庭教育,让每个家庭都形成对孩子的未来的合理期待。我们每个家庭都认为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都希望走到社会的高端,但这不现实。教育不能引入市场机制,不能完全任其自由竞争,因为那样做的代价太大了,社会成本太高了,淘汰了、倒下了太多的发展不健康的人,这个代价是国家、社会、家庭承担不起的,也是不应该的。

    相反,建立对孩子的未来的合理期待,引导每个家庭帮助孩子走符合自己实际的就学与谋生之路,与国家、与社会、与每个家庭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弊的好事。”

    ……

    好了,到了我们结束这次途中对话的时候了,我们该开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