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炒皮蛋的做法大全:22222222222222222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4:38:54

“钱学森之问”之我见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钱学森之问”,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求解“钱学森之问”,应该从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两方面去分析。内在原因包括学生素质较低,学生抵御社会诱惑的能力较差等;外在原因包括现行教育体制缺乏创新的土壤,部分教师水平低下等。不管主客观原因如何,学生自我的勤奋努力才是成才的最关键因素。

【关键词】素质低 诱惑大 缺乏信仰 缺乏兴趣 偏科 教育体制 教师水平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破解“钱学森之问”,我认为可以从大学生自身和教育体制两个方面来寻找答案。

一、内在原因

民国时期和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大陆,无论是在意识形态方面,还是在基础教育、价值观念、科学技术等领域差异显著。所以社会形态和社会意识的演进,必然造就了不同于民国时期大学生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青年。而新时代青年身上的某些不利于学生生长发展的特点与恶习,加上整个社会大背景下轻人文精神、重物质利益观念的蔓延,是当代中国缺乏大师的重要原因。

首先是大学生素质偏低。这里所指的大学生素质低下,并不是针对个体的学生而言,而是特指大学扩招以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大学扩招以后,我们的教育已经由当初的“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扩招带来的恶果是很多本就不适合进入大学的年轻人挤进大学生的队伍,致使大学生鱼龙混杂,稂莠不齐。至于学习,似乎不再是学校和学生们的主业,学校为了敛财,疯狂扩充专业,修建大楼,却忽视了师资队伍建设;学生们也不再好好学习,认为有一张大学文凭便足矣,于是很多学生就在学校里面混日子。同时学生素质低下也直接导致了学风的下降。如今学校里世风日下,好好学习的学生属于稀有品种。大多数的学生都是随大流,平时逃课,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复习,到了考试前突击一把,整天缠着老师拷课件、划重点。学生不思进取,不好好学习,挂课的人自然比较多。试问大学究竟是为了学知识还是考试混文凭?我想很多人已经本末倒置了吧。

其次花花绿绿的社会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太多的物质诱惑。?大学周围那些栅栏围墙早已在世俗诱惑的冲击下轰然倒塌,大学校园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散发着阵阵书香的象牙塔,俨然已经同化成了一个世俗小社会。虽然与社会的接轨增加了学生的阅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但过多的接触社会也分散了学生学习的精力,同时也使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过早的沾染上了社会上的恶习。。

第三点是现在的大学生缺乏信仰,普遍出现了信仰真空的现象。古语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是形容古代的知识分子,但是我认为现在的学生甚至还不如古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既不闻窗外事,也不读圣贤书。当然,我这话也是有点问题的。现在的大学生不读书吗?不,他们还是读书的,不过读的都是一些娱乐、体育等消遣之书。现在的大学生不关心时政吗?不,他们还是关心的,不过尽是一些咒骂政府腐败、批评百姓素质低下等等的愤青言论。由于精神上缺乏信仰,很多学生极容易受到西方所谓的自由思想的吸引从而形成那种愤世嫉俗、偏信误信,只看到社会阴暗面从而很容易引起各种心理问题。此外,缺乏信仰也使大学生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不关心社会及民众,逃避责任,只关注自身既得利益的获得。

 

二、外在原因

针对教育体制而言,其实钱学森已经给出了一个答案,那就是缺乏创新。他曾说:“今天,党和国家都很重视科技创新问题,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大问题。”

多少年后,正是创新这个字眼,刺痛了钱学森的忧国忧民之心,刺痛了中国教育的软肋。面对现在的教育模式,我们无法绕过创新这个字眼。中国教育的身体里,缺少的东西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恰恰就是缺少创新这种激情奔涌的血液。中国的发展要实现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在教育中渗透创新的理念。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系统中,教育的导向主要是记、背标准答案,学生提问的欲望和兴趣在中小学阶段已经被大大地削弱了。学生疏于独立思考、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是我们在培养杰出人才时遇到的困境。究其根本,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并未将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老师不能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平台,学生自然难以成才,那创新性型的人才从何谈起?“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更是纸上谈兵。整个中国教育,不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缺少创新的土壤。

哈佛大学曾强调,学校要赋予学生三个“法宝”,即给学生学习上选择的自由;使学生在所擅长的学科上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行为转化为自主行为,让学生从对教师的依赖和从属关系中解放出来。学生只有变成学习主体,其主观能动性和无限的潜力才会被充分激活,教师的教学才能最终提高效率。

同时教师水平不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大学以前,我曾对大学老师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在我想象中,大学老师应该是浑身散发着知识的魅力,上课时幽默风趣,出口成章,整个课堂气氛也应该是愉悦的,轻松的。而现在的某些大学老师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不谈引人入胜了,连最起码的脱稿要求都做不到,上课时只是不停的阅读讲稿,他们显然把教学当成了一种任务,而不是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民国清华校长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反观一下现在的大学教师,很多人都是滥竽充数的。

“钱学森之问”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同时在此将中国的教育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我认为不管教育体制弊端如何,成为大师还在于学生自己的勤奋努力,所以我们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提供自己,争取将自己锻炼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师。

 

参考文献:①《清华四大导师》 邵盈午著 东方出版社

         ②《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理论与实践》段建国 孟根龙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③《中国大学的问题与改革》钱理群 高远东 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

          ④《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覃彪喜著 南方日报出版社

⑤《民国时期教育独立思潮研究》 姜朝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⑥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