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玉壶春瓶收购:“张之”皆是“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3 22:16:14

“张之”皆是“洞”

 

大洋新闻 时间: 2011-09-05 来源: 广州日报

雪珥,澳大利亚华裔,职业商人,“非职业”历史学者、中国近代改革史研究者。

  官商通鉴

  混在官场,名字也很重要。爹妈造人时,没想到baby将来要当领导,往往考虑不周,这就需要后天努力改正。

  张之洞会试时的老师范鸣和,就吃了爹妈没远见的苦。范老师原名范鸣琼,道光某年殿试已列一甲前十名。唱名时,北音读“范”为“万”,成了“万民穷”,令道光皇帝极为不爽。皇上深情地说了句:“四海困穷,天禄允终。”下令将范某从一甲移置三甲。同治年间,另一举子王国钧,殿试也入前十名。慈禧一看,居然是“亡国君”,大不喜。王才子自此只能当个小公务员,郁闷终身。

  名字毕竟只是符号,走运与否还要看人。某京官外放西安学差,出京前,去拜见担任某部尚书的老师。老师是西安人,考官想打听老师是否亲朋需照应。言谈间,老师“下气偶泄”,稍稍抬抬身子。考官以为老师有话吩咐,赶紧请示,老师说:“无他,下气通耳。”考官心领神会,到西安一看,果有考生名叫“夏器通”,虽然写的是狗屁文章,也硬安了个头名,轰动当地。

  其实,张之洞的名字一点都不彩,“张之”皆是“洞”,跑冒滴漏的,怎么能办大事呢?好在无人在意这个洞,幕后或许有吃过“名”亏的范老师保驾护航。日后张之洞搞改革,果然好大喜功,“张之”皆“洞”。时人将他的名字与“陶然亭”比对,倒是很合辙的一副对联。

  官场上改名,不光为了进步,也有人只为躲灾。做了亏心事后,就希望赶紧调离案发地并改名,以便多多消除痕迹。从这个角度看,改名之事,对于稳定干部队伍很有好处。被问责下台而异地为官的干部,如果组织部门允许他们改名,则能帮助他们远离微博等害虫,放下包袱、轻装前进、继续进步。

  姓名之外,如今还时兴网名、洋名,这关系到微博开房和出国血拼的大局,不能不慎重。曾有好事者为孔子取名Johnny,与“仲尼”谐音。这种思路绝不适合官员。Johnny Kong要做教育产业,名字就是招牌和财富,而对官员们来说,低调才是硬道理,悄悄地上网(出洋),打枪的不要。Johnny Kong如果是领导,我会建议他用Second Dong(二洞)分别作为洋名和网名——“孔”和“洞”本是同义词,他又排行老二。尽管这名字听上去有点“二”,好歹还能遮掩些“张之皆洞”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