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器征集:箭喻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1:12:36

箭喻经  

经典解读

  《箭喻经》被认为集中表达了佛陀对哲学的态度及佛教的宗旨。这篇文章对一些爱好哲理思辩的人,算是提供了一种学佛该有的态度。以免陷入知识障中,终日谈形而上学的“空义”。把佛法给哲学化的结果只会忽略了佛法更可贵的实践面。   经中说: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一天,有位叫曼童子的青年佛弟子拜见佛陀,请教了十四个问题...   1. 世界恒常存在吗。   2. 世界不会恒常永在吗。   3. 世界既恒常而又不恒常吗。   4. 世界非恒常非非恒常吗。   5. 世界有边际吗。   6. 世界无边际吗。   7. 世界有边际而又无边际吗。   8. 世界非有边际非无边际吗。   9. 生命即是自我吗。   10. 生命与自我并非同一吗。   11. 佛死后还存在吗。   12. 佛死后不存在吗。   13. 佛死后存在而又不存在吗。   14. 佛死后非存在非不存在吗。   这十四个问题,佛经中称为“十四无记”,即十四个无意义或不应予以解答的问题。这大概是当时印度思想界所经常讨论的不解之迷,它们牵涉到世界的本质、身心关系、人死后续存与否等重大哲学问题。   这些问题长期折磨著曼童子那尚好玄思的心灵,他觉得这些问题关系重大,非弄清不可,而佛陀对别人提的这类问题总是置而不答,使他很不满意。这次去请教佛陀之前,他作好打算:如果佛陀能给予令人满意的回答,说明这些命题中哪些是真理,我便继续跟随修道;如果佛陀不给我明确答案,我便向他提出诘难,然后舍他而去。   他把他的问题和想法直截了当地说给佛陀后,佛陀没有立即回答他的问题,而先反问他说:“曼童子,是我先给你讲好:我为你解说世界是常等命题中何者为真理,便答应你跟随我修道的吗?”曼童子回答:“不是这样,世尊。”佛於是批评他:“曼童子,我从未向你承诺过我要为你解说这些问题,你也从未对我说过我给你讲清这些问题后你才跟我修学,你为何要这样提问题呢?”曼童子被佛陀批评,低头默然,说不出话来。   这时佛告众比丘:“若有人这样想,如果佛陀不给我回答世界是常抑或无常等问题,说清何为真理的话,我便不跟随他修道,这是十分愚蠢的想法!此等愚人,不晓得不等他弄清这些问题,死期便会到来啊!”   接著,佛陀讲了这样一个譬喻:“就像有人身中毒箭,极感痛苦,他的亲人眷属深怀怜爱,赶紧为他寻找箭医,治疗箭伤。然而,这个中箭者却认为:不能急著拔箭疗毒,我应该首先弄清:要请的箭医姓甚名谁?高矮胖瘦如何?肤色是黑是白抑或不黑不白?出身於何等种姓家庭?是婆罗门、刹利还是贱种?其籍贯属东还是在南、在西、在北?那把射我的弓是用桑木、柘木抑或牛角制成的?弓弦是牛筋还是鹿筋抑或丝制?弓的颜色是黑是白?是赤是黄?箭杆是竹制还是木制?箭羽是雕鹫翎还是鹤羽、鸡毛?箭头的形状像矛还是像刀?制箭头的工匠姓甚名谁?高矮胖瘦如何?肤色是黑是白抑或不黑不白?出生地是南还是北?此愚人坚持先弄清这些再拔箭医治,殊不知等不到他弄清,便毒发身亡。那些认为佛不给他讲清世界常或无常等问题的人,就和这中箭者一样愚痴。”   佛陀又说:“世界常恒存在,我从来不这样说,世间万物,各类众生,皆悉无常,众生谁都免不了生、老、病、死,以及由此而生的种种忧悲苦恼,从这些忧苦中解脱,才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著力解决的迫切问题,就像那身中毒箭者,赶紧找箭医拔箭疗毒,才是当务之急。至於世界常恒存在乃至佛死后是非有非无等玄奥问题,我从来不予讲说,因为这些问题的探讨与真理不相应,与正法不相应,非梵行之本,不能使人达到智慧、觉悟和不生不灭的涅盘。因此我从来都讲:这些玄奥问题乃不可说者,不宜解说,而应该讲解那应该讲说的正道——四圣谛,因为这是真理,为梵行的根本,能使人得大智慧、大觉悟,达到永恒幸福的涅盘。”   关於释迦佛对世界有常无常等“十四无记”不予置答的故事,佛经所载并非仅此一例。《杂阿含》第408经载;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一日佛以天耳遥闻众比丘在食堂讨论世间有常无常等十四问题,便去食堂教诫众比丘:“汝等莫作如是论议,所以者何?如此论者,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非智,非正觉非正向涅磐。”应讨论那能使人得到实益、趋向涅盘解脱的四圣谛。《长阿含·布吒婆楼经》载,布吒婆楼梵志向佛提出世间有常无常等十六问题,佛告梵志:这些问题我不予解答,因它们“不与义合,不与法合”。南传《中部》经中,载有耆那教游方僧瓦恰向佛陀请教十六个哲学问题(“十四无记”加命与身亦一亦异,命与身非一非非异),佛陀也一一拒绝回答,而说这些问题都是毫无意义的“戏论”,都是惑人的迷魂阵;它们就像傀儡戏,像热带森林,像荒芜的沙漠,是束缚人的枷锁,使人困惑、沮丧、忧悔、痛苦;它们不能使人得到寂静、智慧和解脱,对修道及消险烦恼,是毫无用处的。瓦恰听后接著又问:“您既然否定这些问题,那麼您是否有自认的哲学主张呢?”佛陀回答:“我不受任何理论问题的束缚,已从一切理论中超越解脱。”汉译《中阿含经·见经》载,佛入灭后不久,有一婆罗门教徒向佛的侍者阿难请教世间有常、无常等十四个问题,阿难回答说:“世尊对此类问题从来不予置答,不作讲说。” 可见对“十四无记”不予解答,是释加牟尼一贯坚持的态度。

  释迦牟尼拒绝回答世间有常无常等“十四无记”问题并非表明他根本否定哲学。他在说法中处处运用哲学,可谓哲学大家。不过他认为哲学应将解决人类生老病死等痛苦的切身问题列为首要课题,将哲学运用於解决这一问题的实践,对人生起到实际有益的重大作用,而不应不顾人生切身的根本问题而去在那些用思辩不可解决的问题上钻牛角尖。释迦的究竟意趣,是通过修行实践超越思辨哲学的极限,去体证超越言语思虑的终极真实。而终极真实,实际上也是多家哲学所共同探讨的核心问题。(恭录四川大学陈兵教授「佛陀的智慧」一书)

经典原文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彼时尊者摩罗鸠摩罗。独在静处。有是念生。谓世尊弃邪见除邪见。不记说。世间有常世间无常。世间有边世间无边。命是身命异身异。有如此命终。无有命终。有此无有此。无有命终。我不能忍。我所不用。我所不乐。世尊若一向记世间有常者。我当从行梵行。若世尊不一向记世间。世间有常者。论已当离去。如是世间。世间有边。世间无有边。命是身命异身异。有如此命终。无有命终。有此无有此。无有命终。若世尊一向记我言。真谛余者。愚痴者。我当行梵行。若世尊不一向记。我言。真谛余者愚痴者。我问已当离还。於是尊者摩罗鸠摩罗从下晡起。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坐一面。尊者摩罗鸠摩罗却坐一面已。

  白世尊曰。唯世尊。我在静处。有是念生。谓世尊弃邪见除邪见。不记说世间有常乃至无有命终。此者我不欲。我不能忍。不能乐。若世尊一向知世间有常者。世尊当记之。世尊若一向不知世间有常者。但直言我不能知。如是世间无常至无有命终。若世尊一向知。我言真谛。余者愚痴。世尊当记之。若世尊不知。我言真谛。余者愚痴者。直言我不能知。此摩罗鸠摩罗。我前颇向汝说。若我记世间有常。汝便从我行梵行耶。不也唯世尊。如是世间无常至无有命终。若我记。我言真谛余者愚痴者。汝当从我行梵行耶。不也唯世尊。汝摩罗鸠摩罗前头向我说。若世尊一向记世间有常者。我当从行梵行耶。不也唯世尊。如是世间无常至无有命终。若世尊记我言。真谛余者愚痴者。我当从行梵行耶。不也唯世尊。此摩罗鸠摩罗。我本不向汝说。汝本不向我说。汝愚痴人。无所因而骂耶。於是尊者摩罗鸠摩罗面被世尊责。默然无言。身面汗回其面默然无言。

  彼时世尊。面责摩罗鸠摩罗已。告诸比丘。若有愚痴人。作是念。我不从世尊行梵行。要令世尊一向记世间有常。彼愚痴人不自知中间当命终。如是世间无常至无有命终。我不从世尊行梵行。要令世尊记。我言真谛余者愚痴。彼人不自知中间命终。犹若有人身中毒箭。彼亲属慈愍之。欲令安隐。欲饶益之。求索除毒箭师。於是彼人作是念。我不除箭。要知彼人己姓是字是像是。若长若短若中。若黑若白。若刹利姓。若婆罗门姓。若居士姓。若工师姓。若东方南方西方北方谁以箭中我。我不除毒箭。要当知彼弓。为是萨罗木。为是多罗木。为是翅罗鸯掘梨木。我不除毒箭。要当知彼筋。若牛筋。若羊筋。若氂牛筋。而用缠彼弓。我不除毒箭。要知彼弓弝为白骨耶。为黑漆耶。为赤漆耶。我不除毒箭。我要当知彼弓弦。为牛筋羊筋氂牛筋耶。我不除毒箭。要当知彼箭。为是舍罗木。为是竹耶。为是罗蛾梨木耶。我不除毒箭。要当知彼箭筋。为是牛筋羊筋氂牛筋耶。而用缠箭耶。

  我不除毒箭。要当知彼毛羽。是孔雀耶。为是鶬鹤耶。为是鹫耶。取彼翅用作羽。我不除毒箭。要当知彼铁。为是婆蹉耶。为是婆罗耶。为是那罗耶。为是伽罗鞞耶。我不除毒箭。要当知彼铁师。姓是字是像是。若长若短若中。若黑若白。若在东方若南方若西方若北方。彼人亦不能知。於中间当命终。如是若有愚痴人作是念。我不从彼世尊行梵行。要令世尊记世间是常。彼愚痴人不自知。於中间当命终。如是世间非是常。世间有边至无有命终。若有愚痴人作是念。我不从彼世尊行梵行。要令世尊作是记我言。真谛余者愚痴。彼愚痴人不自知。於中间当命终世间有常。有此邪见。亦当於我行於梵行。如是世间无常至无有命终。此邪见者。亦当於我行梵行。世间有常。有此邪见。不应从我行梵行。

  如是世间无常至无有命终。有此邪见。不应从我行梵行。世间有常。无此邪见。亦当从我行梵行。如是世间无常至无有命终。无此邪见者。亦当从我行梵行。世间有常。无此邪见。不应从我行梵行。如是世间无常至无有命终。无此邪见。不应从我行梵行。世间有常。有生有老有病有死。有忧戚啼哭不乐。如是此大苦阴是习。如是世间无常至无有命终。有生有老。至大苦阴是习。世间有常。此不可记。如是世间无常至无有命终。此不可记。云何不可记。此非是义。亦非法。非是梵行。不成神通。不至等道。不与涅盘相应。是故不可记。云何是我所一向记。此苦我一向记。苦习苦尽住处。我一向记。何以故。我一向记。此是义是法。得成神通。行梵行至等道与涅盘相应。是故我一向记之。所可不记者当弃彼。我所记者当持之。佛如是说。彼诸比丘闻世尊所说。欢喜而乐

http://baike.baidu.com/view/2762395.htm?fr=ala0_1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