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王座:文革中,新华社记者“营救”王进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2:01:39
20世纪50年代末大庆油田的发现,震动中外,创造了中国石油史的新纪元。1963年12月4日,新华社播发的《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新闻公报》向全世界宣告:“我国需要的石油,过去大部分依靠进口,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了。”
就在这时,中央决定公开报道大庆。1964年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中央新闻单位联合组织的采访组前往大庆。到四五月间,新华社向国内外相继播发了由新华社记者袁木和人民日报记者范荣康合写的《大庆精神大庆人》及新华社记者冯健采写的《永不卷刃的尖刀——记大庆1202钻井队》两篇通讯。稿件不仅将神秘的大庆油田公之于世,而且极为生动地记述了大庆人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探明大油田,为赢得祖国石油基本自给立下的不朽功勋和形成的大庆精神;也为毛泽东同志倡导“学大庆”的意义和内涵,做了精彩诠释。
自此,新华社以宣传报道大庆精神大庆人为己任,精心总结和报道他们的新事迹、新风采、新创造、新经验。
1965年12月底到翌年一季度,黑龙江分社发出《大庆人不断革命阔步前进》《大庆人登上世界油田开发技术高峰》等十多篇消息和通讯,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大庆人在荣誉和胜利面前运用“两分法”找不足,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反映了大庆人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和创造活力,敢闯敢超,敢与同世界先进技术水平较量,攻克道道难关,登上世界油田开发的技术高峰;反映了大庆人继承和发扬我国革命战争年代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光荣传统,以及创造性地建成一个新型矿区的事迹。
1966年“三八”妇女节前,新华社报道了大庆家属作为一支革命化的劳动大军投身油田建设的经验,推出了大庆职工家属的标兵——薛桂芳。全国妇联主席蔡畅评价说:“大庆职工家属在革命化的道路上前进,她们为全国职工家属树立了榜样。”
1966年上半年,黑龙江分社和总社一起研究,要持久、深入地宣传报道大庆,并开始组建大庆记者组。可没承想,“文革”浩劫突然袭来,一切美好的报道设想、计划全部告吹。
1967年末,“铁人”王进喜被来大庆串联的北京部分大专院校造反派和油田造反派无端地扣上了“大工贼、大内奸、大地主、大流氓”的帽子,予以残酷迫害。黑龙江分社女记者王宝欣挺身而出,在大庆军管会的协助下,排除造反派的阻挠,弄清“四顶帽子”的真相,发了内参。她在稿件中斩钉截铁地写道:“王进喜同志的所谓四顶帽子是假的,纯属诬陷。”周总理对内参作了批示,要求大庆军管会保护王进喜;其后又通知大庆安排王进喜进京,予以接见。在人妖颠倒的日子,新华人为保护中国工人阶级的这面旗帜立下了功劳。
当时,造反派还否定一切、污蔑大庆红旗是“黑”的。黑龙江分社即采写了消息《大庆红旗更鲜艳》,回击这一谬论。当11月初的一天晚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这条新闻时,大庆油田从机关到井队纷纷响起了锣鼓声和欢呼声,职工群众一直欢腾到深夜,他们兴奋地奔走相告:“中央肯定我们大庆的经验了!”
1970年11月15日,王进喜积劳成疾患胃癌不幸去世。总社先后两次组织力量采写“铁人”的通讯,最后经穆青同志全力改写,写成了长篇通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稿件生动再现了王进喜献身祖国石油事业的战斗历程和他“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崇高精神境界。1972年7月26日,新华社播发了这篇稿件,全国媒体纷纷转载,社会反响十分强烈。这篇通讯使“铁人”王进喜的形象彪炳史册,成为我国现代新闻史上的名篇之一。
1974年总社记者李峰、章墨渊和黑龙江分社记者顶着“批林批孔”的严重干扰,采写了长篇通讯《大庆油田新会战》,生动再现了大庆人开发喇嘛甸新油田的壮阔画卷和豪迈气概。5月1日《人民日报》以整版篇幅全文刊登,成为一份对国际劳动节节日的贺礼。
同年11月14日在“铁人”王进喜逝世4周年前夕,总社播发了黑龙江分社采写的通讯《“铁人”还在大庆战斗》,次日的《人民日报》于头版头条位置加通栏标题全文刊登。稿件突出反映了大庆人“革命加拼命,大干社会主义”的气概和行动,文中写道:“他们模范地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艰苦奋斗,革命加拼命,恨不得一下子就实现‘铁人’王进喜的遗愿,叫石油流成河。他们响亮地提出:‘大干社会主义有理,大干社会主义有功,大干社会主义光荣,大干了还要大干!’”
大庆人的“三个大干”,经新华社报道后,迅速传遍全国。它与“四人帮”破坏生产的行径针锋相对,得民心顺民意,使全国人民为之一振,深受鼓舞。
大庆的领导和职工至今谈起新华社在“文革”动乱时期对大庆的正确报道,仍赞扬不已,感念不忘。也因此,他们和新华社结下了极为深厚的友谊。
(石堪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