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的意思:《一个负责任的上海男人》(转) | 知青话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5:19:31
《一个负责任的上海男人》


   那个男人与我同岁,1969年初从上海去了云南楚雄做农民。(我有个同班好友那年从云南写信到黑龙江:“竹楼的每一条缝隙望出去,都是美不胜收的风景,就是饿得头昏、累得眼花。”)他在25岁被招工拿工资了,职业是村里小卖店的售货员,他很满足。于是他找了一个傣族姑娘结婚了,次年生了一个汉傣混血儿——他的女儿。他说,这是他一辈子最幸福、最安定的生活。

   1979年初返城了,他接到去上海街道工厂顶替母亲的通知。他把2岁的女儿交给少数民族的妻子:“我到上海办好手续,立即回楚雄接你们娘俩!”

   他做了十年闭塞地区的农民,思路已经不习惯大城市的模式。上海告诉他:“你是商业系统的职工,已经不是农民,所以不是知青,不能顶替!”(实际他可以回云南,把售货员的工作辞了,再把自己的身份转回农民)这下他傻了。他还死要面子,写信到云南:“工作和户口都碰到一些困难,你们等3年,我保证到时候来接你们娘俩!”

   他在3年里靠做苦力赚些小钱,全部寄到楚雄。

   3年到了,他根本没有兑现承诺的能力。他只能写信到楚雄:“我实在无能为力,你重新嫁人吧!女儿的生活费、学费,我全部负责!”少数民族的妻子和已经懂事的女儿会如何看待他,可想而知。

   他在上海依然没有工作,摆摊、扫马路、做保安等等,一直到在菜场边开了一家小售货店,才算有个一份比较稳定的收入。他知道妻子改嫁了、女儿住在舅舅家。他只能每月把女儿的各种费用寄到楚雄,然后在信中表达对妻子、女儿的愧疚。至于他本人,从来就没想到过成家的事情。他知道自己不能成家,他这点收入要寄给女儿!

   整整15年,他没有去云南看女儿,也没有让女儿到上海来。就是说,他根本没有见过已经17岁的女儿。因为他每月走出邮局后,就没钱了。他为了安慰女儿,甚至还在信中说,自己又结婚了、自己有钱了。


   1994年,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到云南采风,见到了那位从来没见过爸爸、从来没到过上海的汉傣混血儿。于是,好心的编导为他的前妻、女儿拍了一盘录像带。
   当编导来到他家中,被社会最底层挣扎的阶层的窘况所惊呆了。棚户区里一间非常狭小、非常简陋的房屋,他和已经退休的父母挤在一起。他看着录像机里的场景,眼泪一滴滴的流满胸膛,只是喃喃的自言自语:“是我不好,是我不好------”

   一个云南回沪的事业有成的老知青被他的精神感动了,将他的女儿接到上海,并且承担路费以及在上海学习或者工作的全部费用。他陪着女儿第一次走进锦江乐园,他陪着女儿第一次走进八百伴,他倾其所有用2400元为女儿买了一根金项链(1994年,2400元对大多数人都是一个天文数。  
   可是,他的女儿仅仅过了10天,就回云南了。姑娘对老泪纵横的爸爸、爷爷、奶奶说:“舅舅、舅妈那里要我照顾,妈妈那里的弟弟、妹妹要我照顾,我还是回云南吧。爸爸,我回楚雄就去工作了,您不要再寄钱了。您也成个家吧,我以后给您寄钱。”实际上,长到17岁却从来没有到过上海的上海人的后代,她来之前把上海想象成一个童话世界,没想到上海还不如自己在楚雄的生活。但是姑娘不想刺伤寄了15年辛苦钱的爸爸的心,没有将真实想法讲出来。

   2011年,又是15年过去了。他的女儿在楚雄也做妈妈了,而且开始往上海寄钱了。棚户区拆迁了,他分到一套不大的二室户。他与一位老知青结婚了,他想在自己一辈子剩下来的时间里,再过几年幸福、安定的生活。

   他有特点,老实。他有弱点,无能。他有缺点,死要面子。

   但是,他有二个大大的优点,勤勤恳恳和负责任!
图片:下放.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