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的悠然txt下载:丰碑上的历史画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2:49:16


中国古代雕塑,绝大部分都属于宗教雕塑和陵墓雕塑。清代以后,随着宗教观念的淡化,宗教建筑有减无增,旧社会的那类陵墓、龛窟和寺庙雕塑,已经失去了发展的社会条件,中国雕塑日渐衰微。“五四”新文化运动,激发一批青年相继留学西方,寻求维新之道,在本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曾有李金发、刘开渠、张充仁、滑田友、程曼叔、王临乙、曾竹韶、周轻鼎等,学成回国,传播西方雕塑艺术知识和技巧,为新中国及当代雕塑事业,作了开拓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一些重点美术院校建立了雕塑系,国家派留学生赴苏联学习雕塑,钱绍武、曹春生、王克庆、司徒兆光这批当时派出学习的青年,后来都成了雕塑界创作的主力。50年代,雕塑创作出现了繁荣的景象,这一方面表现为主题性的室内雕塑,另一方面则以一批相当成功的城市雕塑为标志。
1959年5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中央,矗立起全高37.94米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是中国自古以来最高的纪念碑,下有双层石台,周围环汉白玉石栏杆,碑的北面,镌刻着毛泽东的题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身南面是周恩来题写的碑文。碑座四周,镶嵌着反映中国自1840年至1949年间百年革命历史的十面大型汉白玉浮雕。

浮雕是根据碑文的内容创作的。按照革命史的顺序,依次是《焚烧鸦片》、《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队》、《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和《欢迎解放军》。这些作品中的人物造型吸收了西方雕塑的解剖学的长处,比例适度,形态生动,表情刻画细致传神。在服饰的处理上,继承了中国古代雕塑用线表现的传统,造成线条组织疏密关系的形式感。尽管每组中人物众多,但由于经过匠心的安排设计,人物相互呼应顾盼,既有细节的交代,又保持了总体的统一和谐。浮雕的作者大都是在30年代留学归来的雕塑家,如曾竹韶、滑田友、王临乙等,总体工作由刘开渠主持。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揭开了一大批城雕创作的序幕。相继又产生了石家庄烈士烈园纪念碑、辽沈战役纪念碑、安东(今丹东市)志愿军纪念碑、大连苏军烈士纪念碑,一江山岛解放纪念碑,以及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门前《海陆空》和《全民皆兵》群像,全国农业展览馆广场雕塑,等等。
全国农业展览馆的两座大型雕塑是由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师生集体创作的。这两组作品的造型充分地发挥了雕塑艺术的特长,从整体上强调了量感和形式感,塑造手法吸收了传统的装饰风格,形象的刻划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它与农展馆的主体建筑和谐地统一起来,被公认为成功之作。
来源:《中国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