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号贷推荐人手机号:百年石路影像志:一个现代商圈的崛起轨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3:32:54
苏州日报记者张波 刘晓平报道:一年一度“轧神仙”的热闹还未散尽,再过几天,一场引人瞩目的科技数码节又将在石路e街区登场。

  这样的商文互动大戏对苏州市民而言早已不陌生。过去近20年间,伴随着人气、商气的日益蒸腾,石路渐渐突破了路的条状概念,一个环状的现代商圈逐渐成型,并闪耀出璀璨光芒。

  20年,弹指一挥。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条以商带路、以路兴商的碎石马路,孕育了再度崛起的能量,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苏州呢?

    “金阊商业现象”和石路八变

  石路,鸭黛桥附近,有一家经营糖果烟草的店铺。店铺门面不大,店门上方一块陈旧泛白的门牌却堪称“宝贝”:石路34号,这是石路地区目前仅存的一块留有“石路”字样的门牌店招。

  一块小小的门牌,更年经月,记录着石路往昔的荣耀,道出的是世事变迁的悲欢。

  从当年的毁于大火到开埠兴盛,从抗战的艰辛到战后的慢慢恢复,石路几经兴废,却生生不息。到1956年,有关部门对阊门外闹市的商户做登记时,石路仍有门牌86号,其中商户85家。石路1号是大隆布店,85号是黑白铁生产社,延伸到周边,大小商铺多达362户。

  然而,由于内河航运时代的远去,石路繁华褪色,日益老态。到了上世纪90年代,观前街挟居古城中心位置、道路交通四通八达等地利,已取代了石路,成为苏州商业的第一张名片。苏州人买东西、下馆子,首选观前街。

  岁月留痕,岁月也孕育潜能。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带来的改革春风唤醒了千年古城。一年之后,“拼搏三年,石路超观前”这句话从石路传出,并迅速传遍苏州。

  喊出这句话的人是时任金阊区商业局局长的龚国钧。可当时,观前大店、新店多,石路上除了石路商场还有点规模,小店多、破房多,而且七零八落,不成气候。以此现状去挑战观前街,难道不是纸上谈兵,甚至是一句笑话?

  质疑、担忧,甚至嘲笑铺天盖地,龚国钧却很坚持。在他看来,石路发展在当时至少有四大优势:商业历史绵久,知名度高;(上接A01版)划限高,再加上当时新区、园区发展带动城市格局变化,石路有希望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中心。

  金阊区各级也看到了石路地区的美好前景。在各方支持下,一场轰轰烈烈的石路商贸改造启动了。如同进军的号角,打桩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老石路”郑凤鸣:那几年,石路就是一片火热的工地。破旧的、低矮的小店铺都被推倒了,三五幢高楼大厦眨眼功夫同时冒出来。新建的商场里有中央空调、自动扶梯、地下停车场,四面八方的人都涌到这里来,石路不是一般的热闹。

  1994年12月20日,亚细亚商厦建成开业。该商厦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营业面积2.4万平方米,食、玩、用样样都有,一时成为石路地区的焦点。

  1995年9月8日,金阊区政府投资建起的体量更大、楼层更高的石路国际商城开门迎客。气派敞亮的商场,统一着装的员工,“名品进名店”与“优质服务”两块靓丽招牌,立刻成为石路地区的又一亮点。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现代化商厦开门迎客。苏州商业的新纪录屡屡被刷新:

  1993年之前,石路地区只有1幢多层和1幢高层建筑,商业区的营业面积仅3万平方米。三年后,石路地区新建和在建6层以上楼房30多幢;营业面积扩大到30万平方米。一个个富有特色的专业商厦先后开出来,配合商业发展,周边增添绿化,道路得到拓展,一批又一批客流慕名而来。人们惊喜地发现,石路变高了,变大了,变新了,变亮了,变热了,变香了,变畅了,变美了。

  一时间,“金阊商业现象”引起全国关注。

  正是经过这次彻底的改造,石路地区环状的商业结构基本形成。四周是商业楼宇、中间留出休闲空地,这也是现代意义上石路商圈的雏形。

  为服务区域经济,金阊区、石路街道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更为石路商圈的崛起提供了汩汩向上的内生动力。

  石路国际商城董事长吴宇明:

  到现在,石路国际商城能从一个区办企业跻身苏州百货业的 “第一方阵”,离不开商圈本身的规模效应以及商圈内企业间互相竞争激发的活力。

  充满活力的经济和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成为石路地区再次蓬勃兴起的源头活水。繁华重回石路。曾经的质疑、担忧、嘲笑化为由衷的喝彩。金“阊”中兴迈出了坚实一步。

  南浩街改造和石路“点睛之笔”

  紧靠石路,一边沿河,因清徐扬一幅《姑苏繁华图》,繁华南浩街曾经声名远扬。
但到上世纪90年代末,岁月早已侵蚀了当年的华丽。地势低洼,道路拥塞、危漏房屋令近千户居民叫苦不迭。而随着石路商贸区改造渐渐尘埃落定,相比映衬,南浩街越发显得破旧不堪。

  龚国钧:不管过去还是今天,南浩街始终都是石路商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边是现代高楼,一边是破旧危房,这样怎能“石路超观前”?改造势在必行。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推动下,1997年南浩街北段被列入解危安居工程。 1998年,工程正式奠基动工,1999年顺利完工。人家尽枕河的苏州风貌再现,11幢360套住宅崭新亮相,600米长的商业街仿古别致,还有承载吴文化历史的南浩十八景,南浩街改造完工的喜庆挂在了老住户、新商户的脸上,也让许多老苏州至今仍津津乐道。

  趁着工程完工的喜庆,南浩街整出了一个个“动静”吸引人气。征集楹联、元宵灯展、赛鸟大会、夏令夜市……其中,“动静”最大的当属“轧神仙”。

  民俗学家沈建东:“轧神仙”是苏州延续了800多年的老传统。神仙庙原本在阊门内东中市下塘。由于年代久远,庙宇早成废墟。 “文革”时期这一习俗被禁止,但到这一天,周边小商小贩还是会自发聚集在废庙周边。南浩街北段解危安居改造的时候,为了给百姓提供一个延续传统的场所,神仙庙被移建到了南浩街上。

  1999年,护城河畔,作为南浩十八景之一,神仙庙率先完工。当年的“轧神仙”活动就创下了历史纪录。那一年的“轧神仙”第一次由政府搭台,百姓狂欢,前前后后整整热闹了6天,来往人流达到了150万人次。市民“轧”得开心,商家生意也赚得盆满钵满。

  金阊区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梅锦煊:更重要的是,“轧神仙”活动具有不可复制性,每年举办一次,不仅集聚人气,让商家的新产品、新品牌乃至苏州石路的新形象都有了很好的展示机会,更恢复传承了历史文化。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是石路商圈崛起的“点睛之笔”。

  热闹散去,思考却在继续。现代商圈,除了要聚集商家,更要承载文化,否则,就有沦为一般集市的可能。石路地区不乏人文历史资源,如何挖掘好这些资源,创新开展以“轧神仙”活动为代表的商文互动活动,这是石路商圈提升品位、持续繁荣的重要课题。

  石路步行街管理办主任姚建华:

  沿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坚持举办、开发各类商文互动活动。现在,春有“轧神仙”,暑期shopping,冬天圣诞嘉年华,配合周周有车展、婚纱展,月月有促销,一年到头,石路活动持续不断,人气不仅带动了商气,更打造出了石路商圈商文互动这一新品牌。

  商圈日趋繁华,锦上添花的机遇随之而来。

  进入新世纪,苏州市新一轮区划调整提出了要把石路建成城市副中心的目标。“中心一块、四周一圈、环状辐射”的石路圈恰恰是理想的步行街格局。

  焕然一新的石路紧紧跟上城市的发展步伐。

  2003年8月,石路步行街改造工程启动。同年底一期工程竣工,完成投入近2亿元,改造面积13万平方米,构成了“一线”即河上河亲水走廊、“两片”即银河广场和石路中心广场、“三节点”即东、南、西三个出入口的T字形步行街区。

  各类特色街区也相继成型。中部,以步行街为代表,商业、休闲功能明显提升;向东,南浩街上,各类小商户集聚了200多家;向南,风味美食街汇集各地美食,沿阊胥路一带形成数码家电特色街区;向北,女性街、山塘街紧紧相连……

  如今的石路,商圈功能齐全,各种业态齐备。每天,白天人流不息,喧闹不已;落日的余晖中,华灯点亮,整个石路更是一片璀璨,呼应着苏州城的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