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买卖弹药枪支罪:毛泽东要儿子读武侠书籍让我们想到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0:02:19
类别:学习随笔 | 浏览(457) | 评论(4) 2011年09月05日 星期一 06:10  标签:红春  

                                           

                                                                                          毛主席与毛岸英合影

                                       

                                                                             毛主席与毛岸英在一起

   

     毛泽东主席虽然离开我们己整整35年了,然而他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始终有着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情思。
   
延安时期,毛泽东曾两次寄书给远在苏联求学的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1939年,他托林伯渠买了一批书寄去,但中途丢失了。1941年1月,他写信说:“关于寄书,前年我托西安林伯渠老同志寄了一大堆给你们少年集团,听说没有收到,真是可惜。现再酌践检一点寄上,大批的待后。”
   
同时,毛泽东还随信附上一张书单,并注明了册数,具体内容如下:“精忠岳传2,官场现形记4,子不语正续3,三国志4,高中外国史3,高中本国史2,中国经济地理1,大众哲学1,中国历史教程1,兰花梦奇传1,峨眉剑侠传4,小五义6,续小五义6,聊斋志异4,水浒4,薛刚反唐1,儒林外史2,何典1,清史演义2,洪秀全2,侠义江湖6。”
   
从这份书单中,我们发现毛泽东要他儿子们读的,并不是一些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而是一些中国封建时代的小说,如《子不语》、《何典》等都是带有“野狐禅”味道的书,这似乎有点出乎意料之外,更令人意外的是,他居然还寄出了好几部武侠小说。武侠小说只是在民间广泛流布,却历来遭到正统派人士的贬斥。
   
毛泽东给儿子开列的书单,意义在于提供了文化价值的取向,很值得参考和举一反三。我们知道,中国文史类书籍在毛主席藏书中占比例最大,而且对毛泽东影响最为深远。“俗为雅用”加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便构成了毛泽东完整的文化观。
 
 通读过《毛泽东选集》的人不难发现,中国古典文学在政治、文化、军事、经济等多方面对毛泽东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既体现在“谋略”这种技术层面上,也体现在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精神层面上。
  
当然,毛泽东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是批判性地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在对斯诺说自己当年喜读中国古代小说的同时,还说了这样一番也常被引用的话:“我继续读中国旧小说和故事。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这些小说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里面没有种地的农民。人物都是勇士、官员或者文人学士,没有农民当主角。对于这件事,我纳闷了两年,后来我就分析小说的内容。我发觉它们全部都颂扬武人,颂扬人民的统治者,而这些人是不必种地的,因为他们拥有并控制土地,并且显然是迫使农民替他们耕作的。”
   
孜孜不息的读书生活伴随着毛泽东的一生,从幼年时代就养成习惯,并和他的革命生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一生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博览各类古书,从经史子集到稗官小说,几乎是无所不读,从阅读的大量古籍中,批判地吸取和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成为了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基石。很显然,毛泽东让儿子看古典文学,是根据自已的阅历与经历所决定的。
   
毛泽东还让身边的人多读古书,要求党的高级干部要读古典小说。一次,毛泽东问李德生:“看没看过《红楼梦》?” 李德生不好意思地回答:“报告主席,我还没有读过。” 毛泽东认真地说:“要读《红楼梦》,我看了五遍才解开。《天演论》和《通鉴纪事本末》也要看。李德生当时并不能一下子理解毛泽东叫他读古书的用意。后来,他在实践中逐渐明白,这是毛泽东想让党的高官从历史中学会借鉴,博古才能通今。
  “经风雨,见世面”,“大风大浪也不可怕,人类社会就是在大风大浪里发展过来的。”这是毛泽东的重要思想,他让儿子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学之海中遨游,可以从古典文学中受到中国文化道德传统的熏陶;从中国封建时代的小说中可以了解社会的纷纭复杂,从而学会鉴别,经受考验,增长才能;从武侠文化中可以锻炼想象力和英雄气概。总之,他是让儿子在文化素养上,主张吸收多种营养成分。同时,他还一再要求儿子把社会作为大学,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反观我们现在对青少年的阅读要求,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阅读内容单一,容不得任何杂质;二是缺乏鉴别和指导,放任孩子们沉溺于五光十色的信息波涛中。由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使之学中文的读不懂经典,学历史的数不出朝代。 加之宣传导向上对一些不良的文化和有害信息津津乐道,一定程度上腐蚀了人们的心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是五千年来古之圣贤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依据,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不断进步、走向繁荣的精神支柱和智慧源泉,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教科书,是中华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
   
因此,应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合理设置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和强化教学手段, 将传统文化的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于启蒙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就懂得律已修身、仁爱孝悌、诚信好礼、自强不息、重德贵义、见义勇为、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思想理念,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培养其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