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值最大的货币:转发:诗词诗歌创作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19:32:11

诗词(诗歌)创作艺术


作者:rlslyhcom



重在立意

诗以意为主

“诗以意为主”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
“意”,指的是诗歌所集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这个命题,古人有过很多论述。

《后汉书》作者范晔在《狱中与诸甥侄书以自序》中说:作诗文重在内容,不要仅仅在辞藻上下功夫,“常谓情志所托,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

唐人杜牧《答杜充书》说:“文以意为主”,“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出,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
这些认识,抓住了诗歌的本质特征,正确地解决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符合诗歌创作的规律。

我国先秦时期的理论家给诗下过一个最早的定义:“诗言志”。《尚书.尧典》说:“诗言志,歌永(咏)言。”《庄子.天下篇》说:“诗以道志。”《荀子.儒效篇》说:“诗言是其志也。”志,指的是思想、志向、抱负等,先秦时词汇不多,“志”也包含着“意”的意思。郑玄注解《尚书》说:“诗所以言人之志,意也。”意,即怀抱、情感等。《毛诗序》进一步解释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随着抒怀诗的发展,陆机《文赋》又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缘情”就是抒情,这并不排斥“言志”,因为先秦的“志”的原意本来包含情、意在内,他只是侧重说明诗的抒情作用,明确指出诗是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形式来抒发内心的感情。

以后,在中国诗史上,曾形成重志、重情和情志并举三个支派:重志的一派主张重理,强调诗的政治和社会教化作用;我不是情的一派则排斥说理,单纯强调诗的抒情作用;许多大诗人则属于情志并举的一派,既言志,又抒情。

毛泽东为《诗刊》题词,题词的内容是“诗言志”三个字,他的诗词是情志并举的。

叶剑英的抒情诗写得很好,而他为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写的五言古体诗:“攻城在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阴,苦战能过关”,又是一篇激励人心的说理诗。

志和情,都是属于精神世界的东西,是人们内心的思想和情感,诗人“铺采摛文”,把它们表现出来,便是诗。俄国作家高尔基说诗是“心底歌”,这与“诗言志”是一个意思。

“诗以意为主”,就是强调诗要有充实、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固然重要,但它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一首诗如果思想空虚,感情贫乏,内容平淡,甚至立意不明,不知所云,即使辞藻华美,音韵铿锵,无处不合格律,也不是好诗,或者不是诗。

“诗以意为主”,就是强调形式必须服从内容。遣词造句是为了生动而鲜明地突出诗意,不能以词害意。

唐代诗人常常这样宁可不合律绝格律,也不以词害意。

意在笔先

“意在笔先”,是古人作诗的经验之谈,这就是说,写诗必须首先立意。

所谓立意,或称“命意”,就是决定这首诗所要表现的情志。先明确了所要表达的意,然后才能按照诗意的需要剪裁材料,遣词造句。假如在动笔之前,还没有立意,那又如何表意呢?

“意”是全诗的中心和统帅,在任何一首诗中都具有决定性的支配地位和主导作用。

平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不可能把许多素材在一首诗里全盘托出,罗列纸上,那样的话,只能像开杂货铺,记流水账,那不能叫做诗。因此,首先要对这些素材进行分析,有所取舍,择取最合适的素材,然后还要把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这个剪裁构思的功夫,全靠所立的意来统帅,如果脑内空空,没有主意,如同搞建筑在施工前没有明确的设计方案,便不会造成完美的建筑物。语言也是写诗的材料,遣词炼句,也要由所立的意来指挥调动。“意在笔先”,是不可违背的规律。

诗人在动笔之前先要立意,他们的心灵在实际生活中受到触发,激动、感奋、欢乐、愤恨或者思索、寻味,然后在头脑中反复酝酿,确定这首诗的立意。

有个“打腹稿”的故事,说的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每次写作之前,先磨墨数升,然后用被蒙头而卧,不一定卧多少时间,忽然掀开被子,一跃而起,挥笔疾书,如风卷云涌,一气呵成。当然王勃并不是蒙被睡大觉,而是避开一切干扰,集中思考准备写作的诗文的立意和内容,一旦思虑成熟,心头开朗,便可以顺利动笔。

讲这个故事,并不是主张大家也像他一样“蒙头而卧”,但是却提倡“打腹稿”,在写诗前充分酝酿,从立意到表意都思虑成熟。这个酝酿阶段好比“十月怀胎”,动笔写诗好比“一朝分娩”。有些朋友常想写诗,可是拿起笔却又满脑空空,憋了几天也憋不出来。这原因很简单:你不“怀胎”,怎么能“分娩”呢?

周恩来谈创作时,说过一句名言:“长期积累,偶然得之。”“长期积累”,指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材料,又逐步增加了感受,这种感受越来越强烈;“偶然得之”,指突然间受到某种激发,掌握了本质,抓住了中心,明晰了思路。古人说:“立意”靠“灵感”,这里所说的“偶然得之”就是所谓“灵感”,它不是凭空来的,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
提倡“意在笔先”,并不掩护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对原来的立意作修正或改变。由于占有材料不充分,或发觉所立之意与材料不统一,或对所立之意又提高了认识,在写作过程中,修正或改变原来所立之意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即使这样,也仍然是“意在笔先”的,因为任何更改变动仍以原来的立意为依据,而且仍然要在新的立决统帅下进行新的构思。(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