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强皮肤科:现实生活工作感悟(9)---后续更精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1:08:43

020 敏感是训练出来的

开经营会议的时候,我常常发现很多中高层管理人员,对数字相当的不敏感。有时候,整个一场会开完,有些管理人员对各部门所报告的数据,既无问询,也不质疑,只是盯着幻灯片,任其往下翻。而报告的人,常常将一些数字念到个位数,乃至小数点后面两位数,也让我觉得不可思议。我觉得这样的会议,这样的数字,这样的管理人员,都没有价值。不能透过数字,看出数字背后的问题的管理人员,不是好管理人员。要么赶快训练对数字的敏感度,要么,干脆另谋生路。

这让我想自己与数字打交道的故事。

读书时,我的数学成绩并不好。参加工作后,我所从事的工作,却是个天天跟各种数据打交道的工作。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做统计数据的工作,一堆数字,我加过去,而后加过来,怎么都对不起来。第二天就要交那份报告,那天晚上,我却被困在一堆数字里,晕头转向,欲哭无泪。在快要绝望的时候,一位新来的工程师来找资料,成了我最后的救命稻草。在我的万般央求之下,他帮我把那堆统计数据给弄了出来。

从此,那些数据就变成了我的噩梦。有段时间,我做梦的主要内容,就是不停计算数字。但我却常常因为一些数字的准确性,而被上司骂得狗血喷头。我不服气,但又无奈。有些事情,我也常常搞不懂,那些数字都是我统计的,一个个都是我输进电脑,做成图表的。为何我发现不了其中的错,而上司翻翻,扫一眼,就能发现错误呢?

后来,我从统计,被调入生产线,之后,又被调去任品质部主管。最糟糕的事情,就发生在第一年。工作忙,常常起早贪黑。每次开会,检讨工作,除了带着一堆资料之外,当然还要记住很多重要的数据。但我是对数据不敏感。其结果是,我越想拼命记住那些数字,我的记忆力却变得越差。一度到了我跟别人讲话,讲了上半句,竟然会忘记下半句想讲什么。

有一天,我们在那里进行月度检讨。老板问财务部经理一些经营数字,比如销售业绩,成本状况,等等,我听财务部经理在那里翻着月统计报表,答:“8360912元”,“337231元”,“4053222元”。老板忽然问起三个月前的材料成本数据,财务经理傻眼了,手上没有报告,答不出来。我恰好记得那些数据,便顺口答:“234万。占了整个产值的28%。”散会后,我很奇怪,对数据一向迟钝如我的人,何以记得三个月前的成本数据?仔细想,原来那时候我要分析品质成本,就看了整个成本数据。但我记忆力本身就差,又对数字不敏感,所以只是记了大数。

记大数?我忽然开了窍。我过去之所以记不住那么多数据的原因,想来大概也如财务经理一样,数字弄得太精准。数字精准,就必须得花大力气去记。但事实是,没有人有那样的精力和能力,记得那些精确到个位的数字。我仔细分析了一下,发现,在企业里,做为管理人员,分析和判断时,只需要到万位数就可以,万以下的数字,可以忽略不计。另外一些数字,则只需要记住百分比即可。有了大数,有了百分比,有些数字记不住,其实不打紧,一推算,就出来了。

之后,我再接再厉,继续分析总结,发现,其实,很多数字是有规律的。比如成品率,废品率,材料成本,管理费用,他们都在某个百分比上下波动。记住了上年度,或者本年度第一季度的大数(到万即可)和百分比,以其为参考基准线,后面几个月,上下的波动,其实很容易记住。如果报表中,忽然出现某个跳动太明显的数字,自然便是异常的。快速判断这个异常是计算错误,还是真的异常,只需要看与其相关联的数字即可,如果与其相关联的数字也随之波动,则是真的异常,如果与之相关联的数据没有太大变化,立刻就可以判断出来,这个数字的计算是有问题的。

大数当然只是用于方向和趋势的判断。仅仅记住大数是不够的,还要记住每个项目的关键指标。关键指标,是很多数字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基点。比如,计划部门,必须记住物料采购周期,产品生产周期、按时交货率、每个工序标准加工时间等等,以此为参考基点,任何与之相关的数字拿来一比,他可以立即判断进度是否异常。若考核业绩的话,一定要记得部门平均业绩,个人平均业绩,最高、最低业绩等。如果是市场部,除了记住一个月的销售指标外,自然要分解到每天,每个片区的销售业绩指标,到哪天,只要看当天业绩和累积大数,自然对销售状况了然于胸了。

除了根据大数和关键指标去衡量和判断之外,还要随着异常的波动,适当调整自己的注意力。每天,那些项目虽然重要,但是在图表上显示正常的数据,可以一扫而过,不必为之花时间。你要集中注意力,重点盯异常点。一般异常的,就是一个,或者几个点而已,所以,你会很容易关注的过来,自然也就很容易记得住,盯得住。其实,只要理解了数字背后的意义,记住相关数字,是比较容易的事。

当明白了这些的时候,我就开始调整我的工作方法,记数字的方式,有意识训练自己。后来,我尝试让自己记住更大范围、更宏观的数字,比如世界范围内的行业数字,在日本、美国、韩国、台湾等国家地区的数字,中国的行业数据,某个地区的行业数据。我尽大可能放宽我的视野,搜寻与我所从事领域相关联的数字,拿来判断一下,琢磨一下它的好坏,根据它的走势,寻找一下它的判断基准点。渐渐的,我也变成了一个对数字敏感的人。

特别是我离开原来的公司,到了新公司之后,能快速记住主要的关键指标和数字。我在一两天之内,就能从各部门提供的数据和报告中找出问题;我能看一眼财务的数据,就指出那些重要指标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及中国发达地区水平、行业平均水平的差异,乃至重要物料计算是否准确。我甚至能比排计划的人,更能快速计算出物料需求量,生产中可能受阻的位置和可能受阻的时间等等。他们常常惊叹我对数字的敏感程度,以为我的记忆力超人。其实非也。到现在,我还会常常忘掉很多常用的电话号码,每次都要从手机中查,甚至不记得现在租住房子的门牌号码。之所以能记住与那么多与工作有关的数字,无非是我对工作用心,找到了一点点记住数字的技巧和规律。总结起来,其实也相当简单,就几句话:“记大数,略小数,有事没事,琢磨琢磨关键指标数,盯盯异常数。”

021:学以致用

公司与学校最大的不同,讲求的是学以致用。因此,在公司里,每一次学习,上司都希望你学有所成,贡献出价值。这种学与用的高度统一,带来的最大好处,是,用心者,进步很快。但我也发现,在公司里,有些人,其实是不会学习的。因此,我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谈谈工作中的学习方法。

我以一位新文员学习的过程为例,串起来,讲一讲。

在培训5S的整理、整顿时,有讲到三定三要素。三定为:定点,定容,定量;三要素是:场所,标识,方法。以标识为例,起初,她是如此做的:她将每天要处理的各种文件,放在我左手边的文件架上,贴了标签,有:待处理、已处理、存档。这是最基本的标识。后来,我问她,你可不可以尝试对文件的分法更深一层。于是,除了上述状态,她在待处理栏,放了红蓝黑三种颜色小铁夹,重要的夹入红色小铁夹,紧急的夹入蓝色小铁夹,普通的夹入黑色小铁夹。如此以来,我处理文件,会优先处理红色,其次处理蓝色,黑色的有空再处理,或者隔几天处理一次。我觉得她将我告诉他的标识知识,有效连结到了实际工作中,并进行了改进和拓展。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学东西,不能让其孤零零在记忆里,或者脑海中,独存着。每一点滴的知识,都要尝试与已有的知识,或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连结起来。这样,理解起来轻松,也比较容易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仍然以上面的标识为例。当她在文件处理方面应用之后,没过几天,她问我,将文件存储也改进一下,可以吗?我说可以。存储文档的文件夹,宽3.5吋,约有10几个。之前,她在每个文件夹脊上写上存档的分类,名称,并编号①、②……后来,她将10个文件夹脊按顺序并排在一起,画了一幅完整的图案。这样以来,文件夹排在一起,不再单调,看起来漂亮多了。最重要的是,若有人从中间抽取掉一个,剩下的仍然摆整齐,以前需要数一下,或者看一下序号,才能发现少了没有。现在简单,只要看一眼图案,不完整,就知道少了。如此以来,简单快捷多了。

消化知识的最好方法,是不断应用。用的次数越多,理解就越深入,在未来,此方面的知识被有效提取出来的机率,也就越高。

仍以那位文员为例。当她发现标识方面的改进如此受上司赏识,于是就更加有兴致,也更加有信心,就在抽屉,桌面,开关,报夹,空调,饮水机等等,到处贴满了标识,花花绿绿的。有些标识,字很小,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凑过去,她写的是:“开关!”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了,找她来,问:“标识的目的是什么?”她答:“清晰明了的看到状态。”我说:“灯开关一看形状就知道是开关,还需不需要标识?”她想了想,说:“似乎没必要。”我说:“饮水机上有红黄绿三种灯,能看出来是热水,还是保温,需不需要再贴个标签说明?”她说:“没必要……噢,我明白了。有些东西的状态如果很容易辨识,就不需要用标签去标识。”我说:“对。现在这种状态,变成了标识过细,过多,达不到一目了然看明白的水平。”

于是,她开始逐步动手揭标签,把那些一眼能辨识的,都拿掉了。能用颜色标识的,她就不用字。尤其对办公用品抽屉,做了较大改进:她揭掉了抽屉里所有的标签,却找来一张泡棉,比着计算器、打孔器、订书机、回形针盒、尺子、裁纸刀等,画出来形状,并挖下去一半,将它们按照形状,放了进去。这个好,少个什么东西,不用找半天,一眼就看到了。于是我夸她:“你真聪明。这个方法我还没有教你呢,你竟然会了。”她问:“真的?”我说:“是啊,这叫形迹管理法。这可是要对5S的理解达到中级水平,才能做到的。”我看她非常开心的出去忙了。

知识积累,犹如仓库存物,多了,就会很凌乱,乃至“爆仓”。因此,到一定阶段,需要重新整理,归类。清理掉一些没用,或者无效的,将有效的进行提炼,精简,重组。如此,理解会加深,应用会更加得心应手。自然,使用者提升的速度,也会加快。

继续讲这位文员的故事。主管看她不错,将她借调入生产线。之后,我看到她进步神速。她带领着她所在的整个生产片区,几乎将现场标识重做了一边,并编写了现场标识方法,给其它部门培训。再后来,她自然就变成了公司5S推进方面的得力干将。借调她去的上司给她争取机会,送她到外面去培训5S及精益生产的知识。再后来,她由5S推进组,调入到精益生产组。后来,升任主管了。最近,听说都当副总了。

当然,这位文员之所以成长,不仅仅是学了标识这一个知识点。其它方面的,她也是如此学习和发挥的。因此,她才成长的很快。但通过她对标识这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我总结了一下出学习的过程,认为,有三层:一,初学习,单、多点提取知识点;二,运用新知识,将其与已有知识架构相连结,理解加深,应用面拓宽;三,新旧知识融和,重组成新架构,产生新知识(或创新)。如能持续坚持,重复循环,理解便会不断加深,应用能力亦会相应增强。直至超越。上面那位文员对于标识的理解和应用过程,就是遵循这三层关系,逐步递进上来的。她后来能从文员成长成主管,乃至副总,说明她能够学用有效连结,并持续“学以致用”。这便是我理解的,工厂里,或工作中,相对有效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