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点兵 六年级数学题:蓝衣社:中国法西斯运动始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4:17:27

目录

第1部分本书导读

 

  • 1.主要人物简介
  • 2.目 录

第2部分一夕会

复兴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日本。1929年,东京先后迎来了三批中国留学生。这些学生都很年轻,全部九十人,清一色是现役军人,也全部毕业于中国南方的黄埔军校;来到日本后,他们散布在各文武学校内,“例如早稻田、明治、陆大、士官、户山、炮兵、经理成城等”。在最初的日子里,他们目睹了一个生机勃勃、文明开化的日本。

  • 1.一夕会(1)
  • 2.一夕会(2)
  • 3.一夕会(3)
  • 4.一夕会(4)
  • 5.一夕会(5)
  • 6.一夕会(6)
  • 7.一夕会(7)
  • 8.一夕会(8)
  • 9.一夕会(9)
  • 10.一夕会(10)
  • 11.一夕会(11)
  • 12.一夕会(12)

第3部分雪落无声

后来成为力行社领袖的那些人,一般都出身于中产以上的人家,这样,他们才比许多人有条件上学、阅历世面,从而主导一个动荡不已的年代。但是,也有例外。康泽就是例外之一。十多年以后,黄埔最著名的才子之一康泽在襄阳前线被俘。由于他作恶太大,人民中国把他送进了战犯营。在战犯营的日子,他断续地写出了几十万字的《康泽自述》。其中“参加复兴社始末”一章,是至今发现的最重要的力行社、复兴社史料之一。

  • 1.雪落无声(1)
  • 2.雪落无声(2)
  • 3.雪落无声(3)
  • 4.雪落无声(4)
  • 5.雪落无声(5)
  • 6.雪落无声(6)
  • 7.雪落无声(7)
  • 8.雪落无声(8)
  • 9.雪落无声(9)
  • 10.雪落无声(10)
  • 11.雪落无声(11)
  • 12.雪落无声(12)

第4部分武汉清流

1932年6月下旬,在大批文武官员、秘书侍从的拥簇下,蒋介石从九江踏上一艘炮艇,前往武汉。28日,在“武昌首义遗址”附近,十余万武汉民众以浩大声势,欢迎来自南京的几百名高官显贵。当日,蒋介石略显沙哑、浙江口音浓重的演讲,不仅在现场,而且通过有线广播传扬进许多中产人家的耳朵。

  • 1.武汉清流(1)
  • 2.武汉清流(2)
  • 3.武汉清流(3)
  • 4.武汉清流(4)
  • 5.武汉清流(5)
  • 6.武汉清流(6)
  • 7.武汉清流(7)
  • 8.武汉清流(8)
  • 9.武汉清流(9)
  • 10.武汉清流(10)

第5部分元旦公告

蒋介石驻节武汉的半年间,力行社的气势,依旧一日千丈。拥有两三千名成员后,1932年夏秋,以总政训处、各军校毕业生调查处为“掩护和运用机关”,革军会又在各地发展了百余个小组、上千名会员。与此同时,滕杰后来谈到,“在第一年内,革青会的发展,虽无革军会的速度,却有重要的成就……”

  • 1.元旦公告(1)
  • 2.元旦公告(2)
  • 3.元旦公告(3)
  • 4.元旦公告(4)
  • 5.元旦公告(5)
  • 6.元旦公告(6)
  • 7.元旦公告(7)
  • 8.元旦公告(8)
  • 9.元旦公告(9)

第6部分复兴狂潮

1933年1月30日的阴沉午后,在遥远的欧洲,希特勒宣誓就任德国总理。从总理府出来后,他回到他的众多伙伴,戈林、戈培尔、罗姆、赫斯和弗兰克身边,眼里满含泪水,一句话也不说。在当天的日记里,戈培尔写道:“他一言不发,我们也一言不发,彼此含着眼泪微笑着……梦境一般地,新帝国诞生了!十四年崎岖不平的道路终于走到了尽头,德国革命开始了!”

  • 1.复兴狂潮(1)
  • 2.复兴狂潮(2)
  • 3.复兴狂潮(3)
  • 4.复兴狂潮(4)
  • 5.复兴狂潮(5)
  • 6.复兴狂潮(6)
  • 7.复兴狂潮(7)
  • 8.复兴狂潮(8)
  • 9.复兴狂潮(9)
  • 10.复兴狂潮(10)
  • 11.复兴狂潮(11)
  • 12.复兴狂潮(12)

第7部分“第二期革命”

一开始,“蓝衣社”的出现,依旧和那个八宝街的“外来户”、时任力行社华北分社书记的刘健群有关。1933年4月4日,抵达北平几天后,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这个与八宝街嫌隙渐深、此时天高皇帝远的青年魁首,这个对布衣团、“蓝衣社”构想念念不忘的年轻官吏,再次以复杂心态下发了《贡献一点整理党的意见》。

  • 1.“第二期革命”(1)
  • 2.“第二期革命”(2)
  • 3.“第二期革命”(3)
  • 4.“第二期革命”(4)
  • 5.“第二期革命”(5)
  • 6.“第二期革命”(6)
  • 7.“第二期革命”(7)
  • 8.“第二期革命”(8)
  • 9.“第二期革命”(9)
  • 10.“第二期革命”(10)
  • 11.“第二期革命”(11)
  • 12.“第二期革命”(12)
  • 13.“第二期革命”(13)
  • 14.“第二期革命”(14)
  • 15.“第二期革命”(15)

第8部分“新生活运动”

当蒋介石踏上一处临时搭就的演讲台时,几万人齐齐肃立。在林立的麦克风前,蒋介石的表情还是那么矜持、那样冷漠。但,当他的目光缓缓扫视统治下的官吏、城市和无数青天白日旗时,仍然有一些人觉察到,他的眼睛深处有一种特殊的狂热。

  • 1.“新生活运动”(1)
  • 2.“新生活运动”(2)
  • 3.“新生活运动”(3)
  • 4.“新生活运动”(4)
  • 5.“新生活运动”(5)
  • 6.“新生活运动”(6)
  • 7.“新生活运动”(7)
  • 8.“新生活运动”(8)
  • 9.“新生活运动”(9)
  • 10.“新生活运动”(10)

第9部分朝天宫

正是“钟山风雨起苍黄”的时节,在河湾、港道处处的长江下游,到处密布着乌云。在广漠的村野间,孤零零地矗立着的几个城市,无论南京、上海还是镇江、杭州,也很少有晴朗的时候。它们大多阴霾层层、风雨飘零。

  • 1.朝天宫(1)
  • 2.朝天宫(2)
  • 3.朝天宫(3)
  • 4.朝天宫(4)
  • 5.朝天宫(5)
  • 6.朝天宫(6)
  • 7.朝天宫(7)
  • 8.朝天宫(8)

第10部分武斗

在蓝衣社的众多首脑中,任觉五是一个不大不小、不文不武、不显眼也不容忽视的人物。他位不上“十三太保”,却先后担任过力行社南京书记、革青会总会书记;他曾就读于东南大学、北洋大学,最后却考入黄埔,成为一名职业军人。新生活运动发起后,他被视为邓文仪的文宣大将,与此同时,他也是康泽“西南派”的重要角色……

  • 1.武斗(1)
  • 2.武斗(2)
  • 3.武斗(3)
  • 4.武斗(4)
  • 5.武斗(5)
  • 6.武斗(6)
  • 7.武斗(7)
  • 8.武斗(8)
  • 9.武斗(9)
  • 10.武斗(10)

第11部分南昌大火

所谓“南昌大火案”,发生在1934年6月。这一夜,在南昌机场的一片陈旧营房里,一股黑烟冒了出来。黑烟越来越大,隐约间,可以看见吞吐的火苗了。发觉起火后,一名卫兵当即朝天鸣枪,枪声惊醒了几百名空军地勤人员。他们来不及穿上军装,纷纷跑出去救火。

  • 1.南昌大火(1)
  • 2.南昌大火(2)
  • 3.南昌大火(3)
  • 4.南昌大火(4)
  • 5.南昌大火(5)
  • 6.南昌大火(6)
  • 7.南昌大火(7)
  • 8.南昌大火(8)
  • 9.南昌大火(9)
  • 10.南昌大火(10)
  • 11.南昌大火(11)

第12部分华北风潮

在蓝衣社的七任书记中,后来评论最纷纭、下场最悲惨的,当数丰悌。滕杰同乡、同学胡轨后来谈到,“他为人很老实,但在处理事务时却不多加思索”;林培琛认为,“他过分敢作敢为”。他的朋友、曾担任蓝衣社助理书记的左曙萍说,“也许因为幼时穷,(他)对金钱看得很紧”,肖作霖则描述到,“他是复兴社留欧派首领,在黄埔学生中被认为是较有才能的一个。

  • 1.华北风潮(1)
  • 2.华北风潮(2)
  • 3.华北风潮(3)
  • 4.华北风潮(4)
  • 5.华北风潮(5)
  • 6.华北风潮(6)
  • 7.华北风潮(7)
  • 8.华北风潮(8)
  • 9.华北风潮(9)
  • 10.华北风潮(10)
  • 11.华北风潮(11)
  • 12.华北风潮(12)
  • 13.华北风潮(13)
  • 14.华北风潮(14)
  • 15.华北风潮(15)

第13部分回光返照

远在1934年6月24日,南昌就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民众集训。当时,南昌分为十区,共有93保、2 073甲、51 105户;邓文仪后来谈到,“不含学生、兵士、公务人员,男女壮年共五万余人……因人数太多,无法同时受训,故决定分为五期,每期训练一万余人”。

  • 1.回光返照(1)
  • 2.回光返照(2)
  • 3.回光返照(3)
  • 4.回光返照(4)
  • 5.回光返照(5)
  • 6.回光返照(6)
  • 7.回光返照(7)
  • 8.回光返照(8)
  • 9.回光返照(9)
  • 10.回光返照(10)
  • 11.回光返照(11)
  • 12.回光返照(12)

第14部分1936年

这一天,鲁迅的旧日学生、毕生好友孙伏园,回忆起了二十四年前的往事。他说,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政府宣布成立,那一天,校长鲁迅召集全校学生讲话,“对于阴阳历的区别,及革命政府采取阳历的用意略有说明”;教务长范爱农则建议他们,在元旦假期内,“诸位出去,可以逛逛大善寺,开元寺”(孙伏园,《第一个阳历元旦》)。

  • 1.1936年(1)
  • 2.1936年(2)
  • 3.1936年(3)
  • 4.1936年(4)
  • 5.1936年(5)
  • 6.1936年(6)
  • 7.1936年(7)
  • 8.1936年(8)
  • 9.1936年(9)
  • 10.1936年(10)
  • 11.1936年(11)
  • 12.1936年(12)
  • 13.1936年(13)

第15部分西线惊变

所谓“对领袖的保护失责”,与三个人有关。首先是蒋孝先。在“何梅协定”前后,他辞去了宪兵三团团长一职,改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三组组长,扮演了“带刀侍卫”的角色。在他的统辖下,几十名精干特工分作三班,日夜负责蒋介石的安全。但,事变当夜,他却不在蒋介石身边,被认为“有重大失职处”。

  • 1.西线惊变(1)
  • 2.西线惊变(2)
  • 3.西线惊变(3)
  • 4.西线惊变(4)
  • 5.西线惊变(5)
  • 6.西线惊变(6)
  • 7.西线惊变(7)
  • 8.西线惊变(8)
  • 9.西线惊变(9)
  • 10.西线惊变(10)
  • 11.西线惊变(11)
  • 12.西线惊变(12)
  • 13.西线惊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