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叶r18失禁play:(1624)和平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0:39:46

和平县

  和平县城

和平县隶属于广东省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上游,与江西省赣南地区接壤,是京九铁路南下“入粤第一县”。2003年人口48万人,汉族占多数,有少数畲族和壮族。引建县近500年,县城设在阳明镇。南距广州市318公里,北距赣州市250公里。 和平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上游、粤赣边境的九连山区。东连龙川,南邻东源,西毗连平,北与江西省定南县、龙南县接壤。古称她是“联络闽广,带控龙南、安远,要害之地”,当今是京九铁路入粤第一县、广东沿海地区向内地辐射的一个窗口。

中文名称: 和平县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广东省河源市 下辖地区: 17镇254 村一个市属国营黎明林场 政府驻地: 阳明镇 电话区号: 0762 邮政区码: 517200 地理位置: 广东省东北部 面积: 2310平方公里 人口: 48万人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京九第一高桥、猕猴桃园等 拼音: Heping Xian。 代码: 441624

目录

自然环境

  和平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和平总面积2310平方公里,略呈“桑叶形”,东西横距53.5公里,南北纵距61公里。县境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大致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崇山峻岭,中部和东南部是丘陵地,其  

和平县地理位置

中间有峡谷平原,各占全县总面积的比例是47.8:45.8:6.4。西北部最高峰风吹蝴蝶嶂(浰源镇境内)海拔1272米,东南最低点浰江河峡谷平原海拔75米。境内和平水、鱼潭水汇入浰水,浰水于东水镇汇入东江。  和平地处东经114°41′~115°16′,北纬24°05′~24°42′之间,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均温度17.9℃~20.2℃,年均雨量1536~1845.3毫米,大多数年份日照1704.7小时以上,年平均相对温度80%,无霜期267~301天。灾害性天气有春季低温阴雨及干旱,秋末寒露风和冬季霜冻。[1]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和平县辖17个镇(阳明、彭寨、东水、林寨、热水、大坝、上陵、下车、长塘、贝墩、古寨、礼士、公白、合水、青州、浰源、优胜)254 个村及一个市属国营黎明林场。[1]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据《禹贡》记载,上古时全国分为九州,和平属杨州。春秋时,和平属百越地。战国时,和平境内称杨越  地。  秦始王33年(前214年)设南海郡,和平属南海郡龙川县。  隋高祖(杨坚)开皇11年(591年)设循州总管府,龙川县并入河源县,  

和平县地图

和平属循州总管府河源县。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复设循州,析河源设石城县,和平属循州石城县。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石城县并入河源县,和平属循州河源县。  唐中宗嗣圣(周武化天授二年<691年>)循州改称雷州郡并设雷乡县,和平属雷乡郡雷乡县。  唐元宗天宝元年(742年)雷乡郡改称还丰郡,和平属还丰郡雷乡县。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海丰郡改和循州,和平属循州雷乡县。  五代(南汉)乾亨六年(922年)复称龙川县,和平属循州龙川县。  宋微宗宣和二年(1119年)龙川县改称雷江县,和平属循州雷江县。  宋高宗绍兴三年(1113年)复称龙川县,和平属循州龙川县。元代循州升留,和平属循州路龙川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循州并入惠州,和平属惠州府龙川县。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都御史、南赣巡抚王守仁王阳明)帅师平叛,督兵镇平现和平属浰源(浰头)、上陵等处农民起义。遂奏朝廷,添设和平县治,经核准割龙川县属和平、仁义、广三图(都)和河源县属惠化图以及江西龙南县邻界一里以内的地域,设立县治。  明正德15年(1520年)县治所建毕,始立学、择贤设治,并沿用原龙川县和平县图的和平峒之“和平”两字为县名,始定为和平县,县城设在原和平图的和平峒(羊子埔),即阳明镇。  明崇祯6年(1633年)析和平县属惠州化图建立连平州。另割河源县辖地忠信图补入和平县,属惠州府辖。  清代及民国期间无变易。  1949年1月1日,在和平县属青州山塘成立连(平)和(平)县人民政府。属九连地委辖。  1949年6月2日,成立和平县人民政府(宋列、水溪、太湖3乡分割给连平),属东江行署(也称专员公署)辖。  1958年11月与连平县合  

和平县风景

并称九连县。  1959年2月县政府迁往忠信后,称连平县。  1960年7月6日,县政府迁回阳明镇改称和平县,属韶关专区辖。  1962年6月与连平县分立,恢复和平县,属惠阳地区辖。  1988年设立河源市,隶属河源市辖县  2000年,和平县辖20个镇:阳明镇、大坝镇下车镇上陵镇贝墩镇礼士镇公白镇古寨镇东水镇长塘镇合水镇、优胜镇、安坳镇、附城镇、青州镇林寨镇热水镇彭寨镇、粮溪镇、浰源镇。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50760人.   2002年,和平县辖20个镇(彭寨、东水、林寨、热水、附城、安凹、阳明、大坝、上陵、下车、长塘、贝墩、古寨、粮溪、礼士、公白、合水、青州、浰源、优胜)。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和平县辖17个镇(阳明、彭寨、东水、林寨、热水、大坝、上陵、下车、长塘、贝墩、古寨、礼士、公白、合水、青州、浰源、优胜)。[2]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有9类30多种,储量千万吨以上的有稀土、高岭土、石灰石、黑曜岩等六、七种。温泉分布7镇40多处,含有硫磺、碳酸硅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份。  水利资源:可开发的水电资源7.5万千瓦,装机容量2.5万千瓦,开发潜力仍然较大。  森林资源:森林面积253.5万亩,其中毛竹面积3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90多万立方米,是广东省的林业重点县之一。  珍稀植物:植物种类达900多种,有珍稀植物桫椤及一些珍贵的中草药材,是国家级山乌桕采种基地。  野生动物:繁茂的林区为野生动物的生息繁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野生动物达200多种。[1]  旅游资源:绿色生态景观有:河明亮绿色生态湖、万亩中华猕猴桃园、万亩翠山竹海、公白柰李园、银杏(白果)园。自然景观有:李田仙岩、羊角奇石、风动磐石。目前,和平宽领域、多渠道、全方位利用外资、民资,着力打响“漂流”和“温泉之都”等旅游品牌,“热水漂流”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为数不多的漂流胜地,“热水华宇温泉度假村”营业后反响良好,合水水上乐园、京九第一高桥、合水生态观光园等景点建设基本完善,翠山竹海、河明亮度假区、李田仙岩正在紧张筹建。[3]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社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下同)7.88亿元,国民生产总值4.2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5.69亿元,国民收入3.70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721元。  

和平河

和平县物产丰富,盛产“万家香”优质米、中华猕猴桃、香菇、反季节蔬菜及茶叶、柿子等,是华南优质稻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南端猕猴生产基地,生产及经销已达到相当规模。工业产品有“聪明人”牌猕猴桃果汁、果奶饮品、和平贝墩米酒、“和平牌”铝活塞、“益尔”药剂系列产品、锆系列产品、"双燕牌"系列饮品及竹木制品等。产品旺销县内外,部分产品销往国外。县委县政府二00二年冬作出决定,加大中草药材、农副产品的开发力度,拟多渠道引资兴办中草药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为了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和平县着力优化投资软硬环境,积极为外来投资者和外来投资企业提供便利、优质、高效的服务。修订和完善了新的优惠政策,建立联合办证大厅,兴办工业园区,改善交通、通讯、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努力营造“全方位抓开放,全社会抓招商,全过程抓服务”的氛围,以掀起招商引资热潮。目前,全县已有60多户外来投资企业落户该县。

编辑本段基础建设

  和平县交通、通讯便利,社会治安良好。京九铁路纵贯全县南北,粤赣高速公路途经县城,全县交通四通八达;微波、程控、传真、光缆、移动通信等现代化通讯设施配套完善。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综述

  明正德十三年(1518)置县前夕,“和平广洞,良善数千家”。本县经济是农业自然经济。其时,居民辛勤耕耘,开发了年收获谷物千担的“玉米窝”、“千担坝”,至今留下了陈迹。后因连年天灾人祸,以致田园荒芜,百业凋零。至崇祯十五年(1642),全县有1994人(此为丁徭人口,百人口实数,下同)。  清初,一些有远见卓识的县令,实行稳定赋税和新增人口不加赋税,以  

李田仙岩

及鼓励居民开山种粮、种豆;筑路架桥,建仓(社仓)赈灾;办公院、兴义学,培育人才等措施,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至康熙六十年(1721),全县有丁口2252人;开发田地山塘3.0797万亩;征收赋税额银6359两。  随后,经过雍正、乾隆(1723~1795)两代至清代中叶,社会较为安定,大批“客家人”因战乱、灾荒或者官职迁调等原因继续从闽、赣南迁至此定居开发。他们运用其科学文化和技术,发展农业、手工业生产,兴办商埠、当铺,时土纸、陶瓷、酿酒等行业初具规模,县城食盐年成交量1万担(500吨)。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扰外患,落后挨打,社会动乱,县无宁日,经济发展缓慢。  民国元年(1912),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一定程序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县人利用丰富的陶土、竹木资源,兴办陶瓷、竹木加工等手工业,时有工场、作坊数百家(户),从业人员1000多人。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大埔、潮汕、兴梅商人纷纷至此开店设铺。惠州、广州等地的盐、鱼、百货、转口洋货等大量涌入;赣南地区的米、豆、土特产品等也流入本县,或就地交换,或转口外销。时每年经和平进出的食盐2.5万担,土纸5万担,大米2~3万担。于是和平成了南北交通要道和货物的集散地。以东江上游的阳明、彭寨、东水、下车4个圩场为中心,全县形成了大小圩镇20个,集市28处,私商店铺2000多间(户)、从业人员3000多人。至民国24年(1935),全县人口发展到17.6万;开发土地面积19.0934万亩;征收赋税6.1140万银元。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二五”减租和扶持民族工业政策,加之广州失守后和平曾成为本省大后方,经本县人民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修通忠(信)定(南)公路。民国28~31年,在宋庆龄与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指导下建立“中国工业合作和平事务所”,兴办造纸、松香、织染、印刷等60多间合作企业,从业职工800余人。和平竹木、东庄纸、松香、茶叶、香菇等产品远销广州及香港、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  抗战胜利后,国民县政府执行蒋介石“勘乱”政策,“进剿”游击区;官商勾结,操纵市场,通货膨胀,致使不少工商企业倒闭,农业凋零,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至民国38年(1949),全县耕地面积24.49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9.15万亩,总产4.1452万吨,年亩产216.46公斤。全县有16.5785万人口,是个严重缺粮县。  和平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在创造了物质文明的同时,发展了文化事业。清前,有7名进士(含武进士1人)。民国初期,县人徐傅霖就读日本东京法政大学,获法学士学位,著有《中国法制史》、《刑事诉讼法》等,在国内有一定影响。抗日战争时期,省城部分机关、学校、医院迁来本县,大大推动了本县文化的发展,时县内有中小学230多所,学生万优为粤北地区有名的文化乡之一。  

和平十九路军纪念碑

但由于经济落后,文化教育设施少,且简陋,文盲仍很多,农村缺医少药,疫病常流行。  和平人民淳朴、刚强,具有反压迫、反侵略而英勇斗勇的光荣传统。历史上农民起义不断,较著名的有明正德年间池仲容为首的农民起义,如岭南春雷,威震闽、粤、赣,有力地打击了明王朝封建统治,促成了和平设治建县。民国15年(1926)春,共产党员刘哑佛(时任和平县府秘书)来和平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政纲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支持建立“新和平青年团”,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开展。民国21年(1932),在震惊中外的“一·二八”淞沪抗日战事中,和籍将士50人为国捐躯。民国28年(1939)5月,建立中共和平县委,方华(罗响)任书记,领导建立农会和抗日自卫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工作成绩卓著,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出席延安盛会。民国34年(1945)夏,曾源(曾镜湖)率东纵三支队挺进九连地区,震惊国民党省政当局。民国35年(1946)冬,吴毅、王彪和林镜秋亮起连和人民自卫总队(九连游击队)的旗帜,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巩固和发展了九连革命根据地,在艰苦凶险的斗争环境中培育了“理想、坚定、团结、清廉、奉献”的九连精神,于1949年5月解放了和平,接着又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解放惠州、广州。和平人民为抗外侮、求解放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将永载史册。[4]

寺院及旅游场所

  [5]

高泉寺

  地理位置:广东省和平县县城西客站500米处  现任住持:释顿念(比丘)  建筑规模:大殿一处,前殿一处,东寮一处,其他各房若干  历史由来:未征集

编辑本段风情习俗

  和平县地处九连山区东麓,建县之初人口稀少,多为江西、福建等地迁入的客民,为全国客家居县之一。客家原属中原汉民,有自己的文化语言、民情风俗、传统习惯。经长期杂居,主客文化、风俗互相影响、融合,形成岭南客家特色。 本县居民勤劳俭朴,乐善好施,不畏强暴,富有正义感和反抗精神。居民多聚族而居,长期以来多信奉佛教与道教。清末,基督教、天主教相继传  

太平天国时期兵工厂

入,信徒不多。居民中不少人的宗族、区域观念较浓,迷信风水、命运。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封建制度,并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普及,宗族、区域观念、丑陋习俗不少已被摒弃,人民立意创新,简化礼节,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客家渊源  所谓客家人,是指原籍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华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历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迁,时延1500年的记载。  第一次的大迁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间,东晋怀帝妥朝时,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对汉民族影响深远的“五胡乱华”之局,中原地区的不少官员和平民,也纷纷随着渡过黄河南下。为了避免和原户籍者发生混淆,便把这些新来的户籍称为“客”。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华民旅上出现。  第二次大迁徙是在公元880——1126年间。唐朝末年,黄巢举兵起义及“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客家先民又从皖赣某地居所,现迁往江南南部、福建西北及广东北边。  第三次大迁徙是在公元1127——1644年间,金元相继入侵,宋高宗南渡,地这过程中,许多客家人幸均卷入保卫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战争。宋亡后,他们只好退往更偏远的广东东、北部。  第四次大迁徙在公元1645——1843年间,这次迁徙却是康熙皇帝为了争取南方的民心,赐给每个男子8两银子、妇女儿童4两银子,鼓励客家人迁入四川、广西及台湾。一向以客家人为荣的朱德同志的祖辈就是在这一次迁徙时,从韶关移居四川的。  第五次大迁徙是在1866年以后,发生于太平天国起义末期。由于太平天国的首领洪秀全是客家人太平天国失败后,许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压力下,纷纷向理智偏远的南方,甚至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迁徙。  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500万人。其中国内4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广,较集中的是东南亚一带,新加坡的李光耀、和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其中客家人占95%以上的纯客县50个,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地方是赣南、闽南和粤东北部。广东的客家人有2000多万,占全省总人数近30%,其中纯客县15个。  河源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承传着客家民系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广东梅县的山歌文化独树一帜。河源的东江客家菜则比较有特色。  二、客家习俗  客家人的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  (一)、主要节日:  ☆春节:有拜年,游乐活动等,是最隆重的节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元宵节吃元宵,玩灯,赏灯,猜灯谜。  ☆二月二:开正节。  ☆清明:客家扫墓习俗多从春分开始,清明达到高潮。  ☆端午:客家普遍称为五月节。节日主要内容是吃粽子,雄黄酒,龙舟赛。  ☆七月节:也即鬼节。  ☆中秋:民间通称八月节。吃月饼,赏月等风俗大体各地相  

对江塔

同。  ☆重阳节:客家人叫“九月节”。  ☆冬至:客家人有“冬大过年”之说。  (二)、婚姻礼俗:  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受古时风尚影响较重,,主要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 但余文与张丽是自由恋爱的。客家人男婚女嫁讲究“明媒正娶”,客家社会正式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嫁娶婚”,招赘之风并不盛行。  过程仪式大部分仍沿旧习:如相亲、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接亲、拜堂闹洞房等。  (三)、民间娱乐:  客家民间娱乐内容非常丰富,节日的主要有秧歌、龙舟竞渡、踩船灯,舞龙灯,舞狮,高脚师,迎花灯,踩马灯,打花鼓,乐器会,演戏,放烟火,平时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弹琴,弹筝,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纸牌,掷状元签,打麻将,养花,钓鱼等。

编辑本段乡镇风采

阳明镇

  位于县境中部,是县城所在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205.1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7977亩,山林总面积22万亩。下辖22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总人口 9.3万人。流动人口2.7万人。交通便利,京九铁路、粤赣高速公路、省道忠定公路、和洋线贯穿全镇。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快速发展。2008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49033万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工业总产值33720万元,比上年增长27.5%;农业总产值14694万元,比上年增长6%。税收完成2180.84万元,比上年增长25.7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838元,比上年增长9.8%。旅游资源丰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景色独特的仙女灵石、猕猴桃避暑山庄、占地30万平方米的阳明公园、农业观光等生态旅游独具特色,是观光、旅游、度假胜地。物产丰富,盛产“万家乡”优质米、中华猕猴桃、香菇、竹笋、灵芝等。工业产品有“聪明人”牌猕猴桃果汁、果奶饮品、锆系列产品、“双燕牌”系列饮品及竹木制品,产品畅销省内外。2008年,该镇成功申报成为市级“钟表产业专业镇”。

彭寨镇

  位于和平县东南部,处于省道S229线和 S339线的交汇点,距县城27公里。下辖27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面积188.8平方公里,总人口6.9 万人。是该县三个中心镇之一,街镇规划10平方公里。该镇全面推进“工业强镇”战略,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5500万元,工业总产值13085万元,农业总产值13506万元,税收完成344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643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04万元。镇内工业主要以箱包制造、针织为主。

林寨镇

  位于和平县东南部,距和平县城35公里。总面积92.87平方公里,总人口2.9万人,下辖11个行政村l个居委会。该镇是和平县东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便捷,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  

猕猴桃

完善。省道S229线贯通全镇,有林东公路通龙川、梅州,有京九铁路四级站1个,各村实现了村道硬底化。有800千瓦水电站1 个,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境内有稀土、乌石、旅游景点等资源待开发利用。林寨镇是典型的山区农业镇,有耕地15966亩,其中水田7733.5亩,旱地8232.5亩。镇内有谦光楼、颍川旧家等40多幢古建筑,并于2008年被认定为首批27个广东省古村落之一。

东水镇

  位于和平县最南端,距和平县城56公里。东与龙川县车田、黄石两镇交界,西与林寨、礼士两镇接壤,南郊龙川县四都、义都镇,北靠彭寨镇。全镇总面积152.7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其中增坑村属少数民族村,人口800人)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3.9万人。林地面积16.8 万亩,耕地面积1.8万亩。该镇主要以农业为主,出产优质稻、蔬菜、茶叶、茶油、柿青等。其中,高山茶油、柿饼和高山绿色产品马增茶(又称盘王茶)远销粤东及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历史文物——赵公庙,坐落在东水大山,相传300年前为纪念赵公元帅而建,1987年重修。浰江大桥,建于2006年,全长165.46米,宽9.5米,行车道宽7米,总投近500万元;装机容量1.8万千瓦,年总发电量为630万千瓦时,工程总投资22亿元的罗营口水电站正在紧张建设。

大坝镇

  位于和平县城北8公里处,北与上陵镇接壤,东与优胜镇毗邻,南与阳明镇相连,西接热水镇。总面积168.8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97万人。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耕地1.74万亩,主要种植水稻。近年来,该镇为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三高”农业,除传统产品香菇、木耳外,还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大力发展猕猴桃、椪柑、板栗、柿青、柰李等水果生产。不断扩展木材、毛竹的生产基地,2008年底,全镇有林面积15610公顷,优质水果——椪柑的种植面积己达2500亩。旅游资源丰富,山高林密,风光秀丽,五花嶂的“五花旒秀”,为和平八景之一;汤湖天上人间温泉度假村已成规模,每年吸引上万的外地游客前来休闲消费,带动了全镇旅游、饮食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3143万元,农业总产值9036万元,粮食总产量9626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824元。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具有较高开采价值的矿种有优质高岭土、稀土、莹石、钾长石、花岗岩、钴、铁等。

贝墩镇

  位于和平县东部。东与龙川县车田镇交界,南与古寨镇接壤,西与彭寨镇相连,北与长塘、优胜两镇毗邻。全镇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人口3.1万人,辖1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0208万元。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森林、水力、矿产、地热等资源。矿产资源主要有稀土、莹石、铁、氟矿。镇内温泉水质好、流量大、水温高,温度在80℃~93℃之间,主要分布在贝溪、强新、三多热水坑,共有30多处泉眼。镇内1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道硬底化。主要特产有贝墩酒、贝墩豆腐、贝墩牛肉干等。

上陵镇

  位于和平县北部,东接下车镇,南邻大坝镇,西毗江西省岿美山矿区,北与江西省定南县接壤。粤赣高速公路、京九铁路、忠定线贯穿南北,是入粤第一镇。下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2.8万人。全镇总面积14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700亩,有林地面积20多万亩,其中毛竹基地8万多亩,素有“翠山竹海”之称。主要特产有竹木器、香菇、木耳、椪柑、板栗、土纸等。产销量较大的  

和平县

有高级凉竹席、岑江饼、木耳、笋干、香菇等。主要矿产资源有高岭土、黑耀岩、膨润土、甲长石、沸石、钠等。2008年全镇社会总产值7509万元,完成总税收135万元。农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已建成板栗、椪柑、猕猴桃、蜜李等四大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人均年纯收入3302元.

长塘镇

  位于和平县东北部。东接龙川县,南连贝墩镇,西毗优胜镇,北邻下车镇。区域面积164.5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和 1个居委会,人口2.1万人。全镇有耕地面积1.9万亩,己形成优质稻生产、“瓜菜制种”基地,是该县的农业大镇。山地面积20多万亩,主要种植松、杉、油茶、油桐等,可开发种植生态景观林和水源涵养林,年产优质松木达2000立方米。境内最高峰——雪山嶂,海拔803米。山上神庙有“神行太保”等雕塑,保存完好,已有300多年历史,系县文物保护单位,己成为粤赣两省三县人民观光旅游朝拜圣地。有6平方公里的稀土矿带,还有5万立方米以上的优质花岗岩,正待开发利用。长塘河自北向南经流入河明亮水库,建有多级中小型电站,定南水经该镇陶锡、阳坑流入枫树坝水库,盛产桂花鱼、银鱼等。

优胜镇

  位于和平县东北部,辖区面积115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4.8万多亩,耕地面积9712亩。下辖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1.6 万人。近年来,优胜镇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不断促进全镇经济发展。2008年,该镇国内生产总值11087万元,农业总产值达5816.8万元,农村人均年纯收达3622元。农村集体经济收入都达到3万元以上。镇内水力资源丰富,已开发小水电有仙财潭电站和绿湖电站,装机容量1700千瓦,未开发的水力资源仍有2000千瓦。

公白镇

  位于和平县南部,与东源、连平两县相邻,地处灯塔盆地北边,气候温和。总面积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40亩,山林面积65174亩。下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1.25万人。该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确立了“旅游兴镇、水果富民”发展思路。加快柰李生产基地建设,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发挥温泉资源和七叠泉瀑布的优势,开发公白温泉景区和七叠泉景区,打造旅游镇。该镇柰李果形大,体形美,口感好,营养丰富,保鲜期长。主要品种有青柰、蜜李、芙蓉李、黑宝石、玫瑰王、金琅琅、加拿大桃红李、日本早熟蜜李、澳大利亚14号等24种。

青州镇

  位于和平县西南部。东邻合水镇,北接热水镇,西、南两面与连平县相连。面积18万亩,辖10个行政村和1 个居委会,人口1.7万人。该镇地处九连山腹地,平均海拔475米,部分高山达  

和平板栗

800米以上,四面高山环抱。因地势较高,形成昼夜温差大,气候独特,山地资源丰富,有利于茶叶、水果、反季节蔬菜的生产,素有和平“西藏”之称。

古寨镇

  位于和平县东南部,距县城38公里。鱼潭江自北向南穿过,把古寨分为两半。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1.5万人。总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8155亩,山地11万多亩。2008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564元,完成税收158万元。交通方便,和洋公路穿过镇内,古黄公路连接龙川县黄石镇,行政村全面完成村道硬底化。工业方面主要有明发粮食食品有限公司,农产品主要有优质稻、蔬菜、淡水鱼等。

礼士镇

  位于和平县南端,与东源县船塘镇相邻。全镇总面82.7平方公里,水田6250亩,辖8个村民委员会和1 个居委会。总人口1.9万人,其中有 6000多人在外务工,农民经济收入以务工为主。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622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103万元,农业总产值2103万元。完成税收87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560元。

热水镇

  热水镇地处粤赣边境九连山腹地,位于和平县西部。浰江河上游,距离和平县城20公里。辖区面积185.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92亩,水田面积3900亩。下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1.7万人。是全省59个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镇之一。2008年,该镇生产总值达6100万元,工业总产值2872万元,农业总产值2855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396元,完成税收200万元。该镇交通便利,S339线和热合公路通过该镇,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该镇森林资源和生态资源丰富,有山林面积1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3.5%。生态环境良好,植物种类繁多,有成群分布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被评为省级生态示范镇。该镇有丰富的温泉资源,有12公里的漂流河段,漂流河段群山环抱、奇山异石、草木葱笼、景色迷人,享有“北方有热河,南方有热水”的美称。“热水漂流”、“热龙温泉度假村”已成为该县吸引外地游客的一个旅游品牌。该镇还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贯穿全镇的浰江河(热水河段)可开发水电资源1万千瓦,至今仍有4000千瓦水力资源待开发。

合水镇

  位于县城南面,辖12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辖区面积123.1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5.9万亩,耕地面积 8262亩。全镇总人口27643人,其中汉族27137人,畲族317人。2008年,该镇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649元。工农业总产值894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771万元,工业总产值4175万元。完成税收170万元。该镇盛产高山茶油、茶叶、香菇、木耳、蜂蜜、腐竹等。近年来,该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重抓好中和新村和丰洋村“侨心居”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浰源镇

  位于和平县西北部,系浰江的发源地。北与江西省龙南县武当镇接壤,西与连平县大坪镇相毗邻。辖区总面积147.2平方公里,总人口2万人,耕地面积1万多亩,山林面积19万亩  

和平县

。下辖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9933万元,工农业总产值8563万元,农业总产值5685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590元,完成税收126万元。镇内有九连山最高峰“风吹蝴蝶”,海拔高度1272米,可开发为休闲避暑胜地;有和平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浰源水口九公庙(明代建筑物);有和平县八景之一李田仙岩溶洞等等。[6]

编辑本段发展近况

  一:镇合并情况:已经将附城镇,粮溪镇并入阳明镇,归阳明镇管理。安凹镇已经并入彭寨镇,归彭寨镇管理。那些镇已经成为历史,已经不存在。  二:和平县福和工业转移园。深圳市福田区的工厂很多都会转移到和平县,五年内将落户300家以上。  三:和平县的地产市场发展很快,比较有代表性的小区:怡和花园,汇景苑等。新城区地价平均已经达到1500元/平方米。
参考资料
  • 1

    和平县政府网  

    http://www.heping.gov.cn/html/hpgl_issue03.jsp?BAKSTATE=1001&BAKTYPE=1001001

  • 2

    和平县政府网  

    http://www.heping.gov.cn/html/hpgl_issue03.jsp?BAKSTATE=1001&BAKTYPE=1001003

  • 3

    和平县政府网  

    http://www.heping.gov.cn/html/hpgl_issue03.jsp?BAKSTATE=1001&BAKTYPE=1001005

  • 4

    和平县政府网  

    http://www.heping.gov.cn/html/hpgl_issue03.jsp?BAKSTATE=1001&BAKTYPE=1001006

  • 5

    高泉寺  

    http://baike.baidu.com/view/3618905.html#4

  • 6

    和平县政府网  

    http://www.heping.gov.cn/html/hpgl_issue_list02.jsp?BAKSTATE=1001008&BAKTYPE=1001008001

扩展阅读:
  • 1

    http://www.hpwhpc.cn

  • 2

    http://www.hpms.cn

  • 3

    和平县志

开放分类:
中国地理和平广东河源
我来完善 “和平县”相关词条:
连平县连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