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买浪琴手表便宜吗:记录中国·跟随电影去旅行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1:08:37


记录中国·跟随电影去旅行

电影和旅行的缘分,从来就是难解难分的。看电影是为了体味生活,而旅行是为了放飞生活。好的电影导演一定是发掘美景的天才,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一旦被他们摄入镜头,就仿佛泥土中的宝石放出迷人的光亮。所以,经典电影就是把梦想的痕迹不动声色地、完美地烙印于它的拍摄地,让我们在梦境中去感受。

电影因美丽的风光而增色,风光因电影的精致表现而广为人知。如果你爱某个电影爱到真的发烧,一定会渴望亲临其境。那么,就让我们去亲身体验影像世界之外另一种想象与期待吧。(本期主打策划编辑:李欣)

记忆中挥之不去的《暖》

看完一场电影,总有些场景在脑海里不断重演;去过一个地方,总有些景致在眼前来回晃动。虽然那些场景中没有明黄的油菜花,没有绿色的梯田;那些景致里没有苍翠的山林,没有奔腾的溪流;而那里有收割过后田野上堆起谷垛,那里有关于童年最美的记忆,那里有承载着青春晃动的秋千,那里有青石板巷子里悠闲徜徉的身影,那里有被岁月和误会淹没了的爱情。这一切都在那里交汇,这个地方就是婺源,一个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

画里乡村:烟雨婺源

徽风遗韵花季婺源

   阳春三月,于朦朦烟雨中,我一脚踏进了婺源“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树梢烟如带,村外水如环”的意境。那连片的金黄色油菜花,衬着粉墙黛瓦,远山近水,正与梦里老家的一帧陈旧的底片悄然重叠,这才方知婺源恰若城里精神生命中缺失的那一部分元素,却无时不在向往田园、回归田园的心海里萦绕、显像。

  一连四年,每逢三月和十月我都不自主的去约会婺源。那里的梨花、桃花和油菜花竟向开放,处处都充满春天的气息.就冲那中国最美的村庄,就冲那满山遍野的油菜花,就冲那暗香扑鼻的香樟树……。三月,我依然决意再去饕餮这凝聚徽派文化的花海视觉大餐。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我选择了登山赏花的方式,血脉里养心怡情的想法也变成一种优雅的思绪。想那往日日复一日的琐碎,城市钢筋水泥的包围,内心早已麻木而厌倦,出去走走,放飞心灵吧!终于,在几个烟雨朦胧的日子,我行进在婺源的山山水水之间,开始驻足属于自我陶醉的寻梦之旅,让轻薄飘浮的生命回归古朴的精神家园。

  三月的婺源,烟雨迷蒙,好似梨花初带雨的少女掩面含羞,虽然难见夏日清丽的明媚,却多了一丝朦朦胧胧欲说还休的意味。站在江岭雾霭层峦的山头,我深深呼吸着清新湿润的空气,祈愿能洗涤所有郁结于心间的浮躁、孤独、倦怠、失望和遗憾……。

  到达岭脚的第二天,一觉醒来,天色朦胧凝重,外面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细细碎碎的打在卧室玻璃上,如同小家碧玉似地情人的窃窃私语在耳边丝丝萦绕,一时间,思维的视线开始模糊,以为廖作梦中一瞥。我急切的下床,透过花田人家宾馆的窗户,一任我的目光穿透雨雾,透彻婺源的本体深处。

啊,婺源——我来了!

  轻手轻脚的来了,在你还没醒来的时候,我已然站在你的面前,你何以把自己躲藏在烟雾中,顺着你的仙宗迷雾,我的眼神一步步向思想的远方延伸,跌跌撞撞迷失在黄公望的山水画卷,尽情的享受青山绿水、春雨如酥、白雾缠绵。梅雨季节,看来那浓浓的绿是怎么也化不开了,滴翠的河水镶着绿色的神晕,尽管自顾自恋的散淡侵染。云雾绕山缠水围着人一味的飘渺开去,演绎着什么叫做峰回路转。我怕一脚悬空,掉进了小桥流水人家。绿还是那绿,只因为有了烟雾的清白,绿就突然变得年轻起来,鲜活起来,飘柔起来,轻灵起来。雨水冲洗干净的青石板,可是主人整理好的思路?准备迎接我这位不速之客吗?渐行渐远,似走到水墨画的尽头。转身,却看到漫山的油菜花,漫无边际,慷慨地竟相开放,毫不吝啬的奉献着属于自己的美。

  横亘东西的古茶园村落——晓起,村口的春天是油菜花的海洋,为晓起穿上了黄澄澄的靓丽春妆,还给这个古老村落弥散了挥之不去的茶茗馨香。溪边有桃树开放着粉红色的记忆,娇艳的花朵临风摇影,花瓣迎风扬眉张望,有一两片偶尔飘落水中,沐浴着诱惑的酮体,划出一轮轮涟漪,让人怜惜不已。而更吸引人的,则是花开满树,冷艳圣洁的雪梨花了,尤其是那散碎路旁的花瓣,缤纷如雨,落英凄美。一株株参天古樟静静立于晓起村头水口,一湾小溪将村子从中划做两边。有捣衣妇人走过石桥,下到溪边,隐入柳岸桃花丛中,流水间隐约传来细碎而又委婉的笑语。偶尔几片花瓣飘落,静静顺水而去,游鱼儿便浮出水面争抢啄食。几只散养的鸭子在雨雾中或梳理羽毛,或大摇大摆的走进水中,离岸远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暗合了今人的感慨。沉浸其中,感觉晓起就是一幅朦胧的水墨画,是水墨的大写意泼洒在这幅画中,站立着千年香樟树的养女观念和生女植樟的生活习俗,点缀着众多徽商的种茶习惯与品茗元素,在如此清丽的画卷中望云观水、问茶读人,那份惬意,已是近乎洒脱人生的极致了。

  晨雾或浓或淡,天空还在飘着细雨。顺晓起的古茶道前行,踏着徽商撵下的车辙。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早已顾不上往返奔波,腹中的饥饿,在拍完晓起水口的晨雾后,调转车头直奔江岭中号观景台,雨中的江岭更是别有一番情趣——微风袭来,山色空蒙,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美轮美奂,意境轻灵。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看得人流连忘返,惊叹不已!层层梯田,站满黄灿灿的油菜花,青青的草地,怀抱着粉墙黛瓦的民居,近处的绿树,远处的青山,错落有致,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田园诗篇。   江岭的梦幻美不是人所能想像的。置身十万亩梯田,或阵阵浓雾、或屡屡轻烟飘来,恍若天上人间。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呈梯田状,从山顶铺散到山下。站在山顶望去,脚下大片的山谷岭坡,油菜花层层叠叠,一望无际,中间围拢着几个小小的村落,一片金黄之间,在婺源再没有比这更壮观而令人惊喜的花海了。车行往高处的路上,我有些不能自持,呼唤着司机时时刹车,每一处美景都想收入我的镜头。上到山顶再拍吧,谁曾想,转过弯道,同行的色友们也看到了此情此景,呼唤停车的迫切声真让我自愧弗如,始料不及,大家笑的简直一塌糊涂。

  江岭一行,雾气渐重,转过不知多少个弯道后,我们停下选择一处场景准备拍片,刚刚支好脚架,就听到几米开外有人惊喜的呼唤,雨停了!我正纳闷这雨向何去,一片云儿从身边飘过,感觉飘飘欲仙了,我欲乘风归去,不曾想,东边日出西边雨是这里的特色,远处细雨还在侵润花田,这也许就是婺源的独特魅力所在了。早晨八点半,大家急切地要求下山,想必山下的梯田最好的取景之处已被摄友占满了。果不其然,各个梯田山头都排满摄友的脚架,车行至一处转弯后,一大片油菜花地迎面而来,大家有点控制不住拍摄的欲望,纷纷要求下车拍片。山下的雾依然浓厚,村庄若隐若现,拍过几张,大家兴致大好,转头过去看,身边的山上升起了白雾,偶有太阳出没,稍纵即逝,山与山越发的神秘了。这时候长枪短炮轰然而上,让我们享受了一回掠美的乐趣。

  品味江岭,美是可遇不可求的,如若遇到灿烂阳光,也许烟雨中的韵味我们永远体会不到了。江岭的村庄古朴、宁静而又艳丽,让人都有些不忍打扰,我们绕到山后,发现一处绝妙佳景,满目的黄花上桃花一枝,梨花一树,间或黑瓦白墙的徽派民居夹杂其中,让人惊喜绚目。

  别过江岭,我们绕回山下,驶往梨花庆源,一路风光无限。此时此地,我站在这样金贵的的花潮中,任由满眼的金黄洗去一路的尘埃。在这流花绿影之间,充满了陶公东篱的悠然。寻着小桥流水蜿蜒而上,回首是层叠的屋檐,蜿蜒着水乡的画卷。面前小雨淅沥,雨中的桃李更加妖艳,雨中的溪水更加清澈,雨中的梨花更像我梦中粉墙黛瓦徽州纯洁的容颜。偶遇高山平湖,如狼“色友”们,自是不肯放过山间野花小溪,小停一会,拍片闪人。山势越来越高,胳膊肘似地急转弯一个接着一个,乘车俯视天空,那司机绝对可称之为一流的驾驭能手了。越行越高,车越来越少,不大一会儿,我们急切地转过一处山弯,眼前一片金黄。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抬眼望去这才发现远处严严实实地遮蔽在山谷中的小小村庄,而铺天盖地的油菜花规规矩矩如同几何图案洒在天地间,这就是满村梨花飘香的庆源了。

“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意境,有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正所谓“婺源归来不看村”实然。

  婺源环境优美,资源丰富,让我不禁感叹上帝对这方圣土的眷顾。婺源的文化属于温婉派,恰如江南的女子,美丽恬静而不事张扬。置身其间,却能让你从视觉到心灵都感到极度的震撼。那翘角的屋檐、雕花的横梁、颇具教化意义的屏风故事、还有及其人性、微微外倾而随处可见的美人靠……那坐在美人靠上的美人儿呢?一点一点渗进游人心田,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辞别天上人间——梦幻江岭和梨花庆源,向往“两岸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境界,说的便是小镇清华了。

第三天清晨六时许,穿江湾去清华镇,途径月亮湾。阴阴的天气下起了细细的小雨,远山白雾如链,清新湿润的空气浸入心脾、抚摸笑颜,顿感神清气爽。

  月亮湾——路边一处小景,却是景小美色佳、色界名气大。上游有山泉集聚成河,缓缓而来,在此遇小岛分为两股。绝妙处在于水分二河,河犁一弯,弯如弦月,月藏清渠。半月岛和隔岸的徽派民居遥相映辉,又有金黄色的菜花无限铺展。但见水面波光滟影,河边蒲苇苒苒,岸上高柳垂绦。加之春雨无痕,润濡无声,使半月岛缥渺生烟,更增添了些许妩媚绰约的魅力。行摄至此,方才知道,一但踏上婺源的土壤,任谁都再也无法忘记那山、那水、那人家。紫阳婺源,便成了怀旧、回归人心里永恒的牵挂和思念。

  眼下,我又如同置身于遥远的梦,一个大男孩的梦,这一座座古老的徽州小村镇既古老又年轻、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疏远,并不是我几日能够读懂的。来到这里,只是寻回了失落的梦魇罢了——一个关于童年老家故事的遥远之梦……。 突然想起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最后一站, 我与同伴便来到了千年生命的儒商第一村——思溪、延村。据说,村子由“鱼思溪水”而得名。下车不大一会儿,天上又飘起了细雨,传说中的宋代廊桥在这雨中显得更加秀美。清澈的河水、古老的廊桥、河岸的青草以及远处那若有似无的几缕炊烟。河畔边的浣纱女子,嬉水谈笑,霎那间让人忆起儿时的快感。静静走在板凳桥上,伴着清脆的流水、婉转的鸟鸣,宛若漫步在水墨丹青中,周围的一切以及自己都成为了永恒的风景,定格在我的佳能五弟,定格在我纯净的心底。

  然而,当我漫步在村中古老的深巷时,却又恍惚得如同梦境。一切那么熟悉,如同生长于斯;一切又是陌生,千百年间静立于斯见证人烟。走在石板铺就的山路上,伴着潺潺的流水,江南烟雨,烟波飘渺,孕育了一方灵秀。远眺,满眼的金黄,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散落在山麓或丛林之间,浓绿与黑白相映,最美的画卷也不过如此。

  烟雨江南下的油菜花和雪梨花是朴素而又含蓄的,犹如一种捉摸不透的美诱惑着人们的心眼,油菜花包围的建筑让人觉得犹如走入古画轴的艺术。群山如抱,碧水如蓝,在葱茏的绿色掩映中,粉墙黛瓦的徽州民居鳞次栉比,一个个古老村落点缀在广阔的油菜花丛中,互相映衬,如同一幅花黄柳绿的水墨丹青。花浪涌来,满目的灿烂金黄,风中携带着田园的气息,夹裹着雨丝抚摸着脸庞,整个身心飘然若仙,徜徉仙境的人儿仿佛渐渐地被融化……山岭上、幽谷中、河道里、古宅旁,处处是摄影人和画师们喜爱的色块、线条,金黄色的油菜花主宰着天地间的偌大调色盘。此时,我想和相爱的人住在这里,必定能让爱情滋生出惬意的文化涟漪。

烟雨婺源是羞涩的少女,但面纱藏不住她的柔美和典雅!烟云婺源是流连的梦境,用含蓄表达的是一派神秘的如画诗意!

  在婺源的日子,阴雨并没有因为我的执著而一点点退去,但正是连绵细雨,才成全了我心中的诗意。烟雨如梦的婺源,是本真的韵味,本真才是最美丽。诚然,雾里看“老家”,怎会让你一次看透美丽的她。暮然回首,人还在画上,梦仍在景中,景像印记在文化的记忆里。

  一周时间很短,我在婺源,却品味到这里的独特意境韵味,感受着油菜花地里的心灵震颤。此时,就要离开赣北浙西皖南,我不由得再次想念婺源粉墙黛瓦的朴素、青山碧水的纯净、田园风光的恬然,古村驿道的古朴,厚重的徽派文化以及江南美景无以释怀、萦绕心间。

  渐渐的,“画里乡村”越发的在脑海里清晰起来,一幅幅或工笔、或素描、或丹青水墨的写意在眼前渐次铺展开画卷。我想,这画里乡村该是人们向往老家的感情寄托、思乡情结,画里乡村是梦里老家,是停泊心灵的精神家园。那固有的原始美、朴素美、纯净美、含蓄美、简约美同样是精致的、亮丽的、娇艳的,流露着烟雨婺源的本真气质,彰显着徽州历史的文化神韵,也典藏起无数天涯游子返朴归真的挂念。

三月阳春夜不眠。一个梅子飘雨的季节,一个春情萌动的夜晚,一遛层层绽放的田梗,一方小桥流水的烟雨江南,羁绊住我心灵的脚步,也缠绵着我爱意的眷恋!
  三月阳春美梦连绵。一不留神,我把一颗怀旧、寻根的心情丢在了遥远的他乡梦里的婺源。年年月月花相似,人各不同如年年,不知何年何月还能再邀三五挚友同赴婺源,雾里看花,沐雨洗面,把酒当歌,举杯言欢!醉美于阳春三月,醉美于梦里老家,醉美于精神家园,醉美于烟雨江南的徽州婺源!(来源:个人门户 作者:镜衣单 查看原文 编辑:李欣)

 生命中最纯净的寻找《恋之风景》

一路走来,会遇到很多风景。有的擦肩而过,有的记忆犹新。逝去的风景、憧憬的风景,都是你一生的风景。相信吗,我们一生的梦里只去过一个地方,我们也许应该他遍千山万水去找到它。

  《恋之风景》是一个寻找的故事,取景自富有异国情调的秋天的青岛。这在导演关锦鹏的镜头下无可避免的带上了一种法国电影似的浪漫情怀。来自香港的曼儿,在画家男友患绝症去世之后,只身来到男友的故乡青岛,寻找他儿时生活的痕迹和最后一幅画中的真实风景,期间,她巧遇邮递员小烈,两人渐生感情,曼儿徘徊于旧日清冷的回忆和暖暖的现实之间。就在曼与烈两人决定各自离开的时候,画中的风景指引着这两人又不期而遇。曼儿终于明白,找寻华画中风景的意义-便是重拾面对生活的勇气。

  影片的每一幅画面都如同油画一般。那透过玻璃窗外飘舞的雪花,那透过树枝阳光摇曳着的画册,那狭长的街道,还有那海边遥望的青岛。这一幕幕的景色,无不能唤起人们去青岛看一看的欲望。

  青岛是个浪漫的海滨城市,青岛有着蓝天白云,海风清浪,和暖的空气中夹杂着海水和鱼腥味。《恋之风景》里的青岛却给人们带来了另一种惊喜:下雪的冬日仍有暖暖的阳光,丝毫感觉不到北方冬天的寒风瑟瑟。那薄雾笼罩的这个老城,总能让人感到一丝温存。红墙黄瓦,难以掩饰他当年的风韵,这里毕竟也是一座繁华的都市,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城市。他有着沉甸甸的中华历史,也有着西方国家的浪漫情怀,有北方城市的大气与宽厚,也有着南方城市的温柔与热情。这里就是青岛,这里就是曼儿寻找的风景。

电影旅行

  青岛三面环海、一面傍山,风光绮丽,气候宜人,美好而值得珍藏,一如德森临终前割舍不下的情怀。逶迤连绵的前海海滨、起伏跌宕的海上仙山、红瓦绿树、欧陆风格建筑、文史名人故居,青岛历经沧桑,文化底蕴丰富,西部旧城区(西方近代城市风貌)、东部新区(现代化国际城市风貌)、市区腹地(胶东民俗文化风貌)、郊区(历代文物古迹风貌)一起构成了青岛怡人秀美的风光。在中外文化碰撞交融中,你又会产生怎样的思考,受到怎样的启迪,找到真样的真爱?

崂山和“登瀛梨雪”

  崂山位于青岛东部的黄海之滨,是国家级的著名风景旅游名山,如果你来青岛度假,就必定要到崂山游玩一番。崂山主峰海拨在1133米,是中国18000公里海岸线上最高的山峰,因其拔海而立,山海相连,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誉。崂山北九水,据说是山下的农民怕上山砍柴返回时迷路,就巧妙地沿着溪水的弯道做了9个标志,后来沿着这条溪水形成了一条上山的路。崂山山脉系燕山期花岗岩地貌景观,山石造型奇特,这里的象形石比比皆是,千姿百态,素有天然雕塑公园之称。崂山也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发祥地,众多的道教建筑修建山间,更添崂山的神秘与肃穆。

影片中德森曾说过“我死了之后,就会去那个地方”,所以那一定是一个天堂般美妙的地方,曼儿与小烈在冬日里寻遍了青岛的每个角落,都没有找到德森记忆中的画面,春暖花开时,在婆婆的提醒下找到了答案,小烈对曼儿说“他送给你一片花海”,“登瀛梨雪”是只属于春天的景色,漫树梨花飘散在梯田式的山坡上,德森的骨灰被埋在了这里,走出逝去的泥淖,迎接新的生活,爱情在这里焕发了生机。登瀛是崂山主要游览区之一,站在这里“山海奇观”的崂山景色都会尽收眼底,来青岛一定要来看“登瀛梨雪”的烂漫,带着你最爱的那个人。(编辑/李欣)

浪迹青岛随想录

 

  老城区里,狭窄曲折的街道密密麻麻地交织在地图上,随山就势地铺展开来,零乱而随意,方向感到此完全失效,科学而标准的“东南西北”概念在这里远不如简单的“左右”用着方便。昔日的别墅洋房早已被改造成了市民聚居的大杂院,雕花垂绿的院门多紧闭着,透过门缝和低矮的墙头,可见院里各家各户堆放的杂物、有闲者栽种的小片花圃菜畦和窗口晾出的衣物,建筑物色彩斑驳的老墙上堆砌着岁月打磨出的斑斑印迹,时而“吱呀”一声门响打破了宁静,一个刚从早市买了菜的老妇款步走进,旋即再次一声门响,街道又归于寂静。转过街角,早市的生意正红,几辆出租车和送货汽车混进人流中进退不得,尖锐的鸣笛声压过了摊贩们的叫卖声。小街尽头掩藏在浓雾中的高楼缥缥缈缈,仿佛宣示着其自身价值的虚无——只有在天主教堂高高的哥特式尖顶荫蔽下的老城小街和生动鲜活的生活百态才是构成这座城市的灵魂——对于一个波德莱尔式的漫游者来说,这无疑是相当恰当的一个隐喻:最现实最基础的城市意象切实展现在眼前,进行在当下,扎根在这片土地中;最末端最无关于城市精神内涵的表象海市蜃楼般悬浮于空中,随时准备着幻灭。穿过弥漫的腥味和摆着各种海产的地摊,街边的小吃店吸引着不少上班族的驻足,5块钱一笼的薄皮小笼包足以提供一个上午的能量,吃得心满意足满嘴流油后再来一碗5毛钱的稀饭浇浇油溜溜缝,甚美,店家平和而从容的招呼服务也让人颇感舒心。

  海滨,轻涛拍岸,声声入耳。照快照的、卖纪念品的、开观光黑车的,都在慵懒、有一搭没一搭地招呼着稀稀寥寥的游客——淡季里他们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沙滩上几对情侣在嬉闹,栈桥上卖海鸥食的生意倒是不错,岸边人行道上一些赶着上班的市民匆匆走过,无心赏景,公交车上人不多,间隔也很和谐,不比北京的差。海面上雾锁云遮,对面的黄岛半岛若隐若现,胶州湾海峡处时有巨轮出港,汽笛低沉,扬帆远航。东边山坡上依山傍海的老城别墅区也灰蒙蒙地露不出真容。

  日过晌午,天渐放晴。鲁迅公园外海的红砂岩礁石上钓竿林立,垂钓者都聚在一块谈笑,任其竿具在浪中飘摇,夕阳西照,为其勾勒出一幅透着闲适自在的动态剪影,引人入胜。带着孩子的年轻父母,双双领着小心肝宝贝漫步在海边,引得无数羡慕的目光。五四广场周围灯火辉煌,众多新建高档楼盘围绕在市政府的伟岸大楼周边,颇有众星拱月之势,当然,其象征意味若在有心者看来也是相当具有讽刺性。广场一角,面部毁容的卖艺者演奏着哀怨的二胡曲调,为四周那一片和谐繁荣的景象增了些异样色彩。

  不知为何,最近突然痴迷上了城市行游,山野之趣多半不出北京皆可满足——不在乎目的地,只要能收获舒爽畅达的心情即可;而游走城市除了方便廉价外,更重要的是它能启发思考。行走,靠双脚丈量大地,用眼、用耳、用心,去搜集种种细节,去聆听和体味一个城市的脉动,最终在头脑中构建出关乎这座城的文化意象。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独立的精神与性格,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中的微小细节无不透露着专属于它们自己的个性信息。我很欣赏所谓“读”城这种说法,仿佛书页一般,那些大大小小的街巷、建筑、人群都有待去翻阅品读,城市的肌理与内涵在这种用心的品味阅读加之思考中逐渐凝练。普通的旅游介绍永远成为不了经典,因为它们平淡干涩的叙述毫无感情色彩;而大家写城之作所以备受称道,就在于他们是用心在体味在书写,在文字中融入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老舍、郁达夫、朱自清,篇篇美文无不字字含情。

  我不敢厚着脸皮自比大家,现在行游城市,仅为充实头脑以明心智——修身养性之功而已。我很推崇如同本雅明笔下的波德莱尔那样,“游手好闲地”漫游于城市中,以外人的眼光冷静客观地审视城市的细部,而非像某些附庸风雅的旅游者一般“看庙——撒尿——睡觉”的三部曲,那样最终会毫无收获。而这样的逡巡往往伴随着独行。宿舍某君不甚热爱出游,偶有出门也必三亲六故拉拢一番使之同去,人家不去他便也不去。某日问之故,仅笑而含糊其辞,想必无非乃怕寂寞云云。对此心态,本人颇不以为然,众多人等鱼贯同出,且不论其叽叽喳喳有碍心境,单就行程自由来看就毫无裨益:旅行之高境在于随性而至、随心所欲,不拘束于现有计划之条框,很多决定本无甚道理,仅一时头脑之热,而后迅速寻找解决方案——时刻将自己有意置于未知前景中去寻求探索之感,此中乐趣,实妙不可言。而带人同行,总要事先定制计划,且不可能无道理地随心更改,一切按部就班,无趣之甚。更重要的在于,同行者若非境界高远之人,必难于同心同德,若如此,则一种常存于人群中趋向于惰性的集体无意识必将弥散开来,使人难以放平心态专心思索,宝贵的路上时光将被聊天玩牌等无意义之娱乐活动所占据,城市,这本具有可读性的好书也将蜕化成时尚杂志般的浮光掠影;旅途,这段浓缩了的生涯轨迹也会浮于走马观花似的游戏人生。

阅读大地,品味苍生——行旅之至境也。(来源:个人门户 作者:许君达 查看原文 编辑:李欣)

《我的父亲母亲》那随风而逝的爱情


  人们都说,《我的父亲母亲》是张艺谋多年恋母情结的一次释放,他用最单纯而无名的演员,原始而清丽的风景,最简单而动人的故事和最优美而迷人的音乐来阐释出他追求完美的境界。对于这一切来说,也许没有比坝上的四季风光和这里诱人美景更合适的地方了。  

电影链接

  父亲去世了,“我”回到家乡,母亲倔强地要求把父亲从县医院抬回村。时间回到了40年前,县里来了位教书先生——这就是父亲,也是村里唯一的老师。母亲是当年村里最漂亮的姑娘,从见到教员的第一天起,就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怀。学校正在修建,母亲渴望自己精心准备的饭菜能被吃公饭的父亲注意;为了听到父亲的教书声,他舍近求远地道学校旁边的井口打水;在父亲送学生回家的路上,她制造着不期而遇;直到父亲来母亲家里吃“派饭”,她终于让父亲知道了她的心意。父亲被打成了右派返回县城,母亲因在冰天雪地中长久的等待而病倒了,这也最终成就了他们一世的情缘,父亲在回村后就再也没离开过母亲。40年后的今天,“我”陪着母亲,在风雪中把父亲送回村,沿着当初他来的那条路……。怀抱着爱情走近坝上时,东沟村里依然只有平凡人的平凡生活,片中的大草甸、白桦林、村头的井口、天边的流霞静静的等在那里,平淡细腻中你慢慢就感到了心弦微妙的颤动。小村里的情感故事因为古老而单纯,因为单纯而强烈,于是,每个现代人即不想也不能抗衡这样的煽情。影片中的造型感,流动感是如此之强,也许尼凝神细看,还能恍然见到那个红袄红裤的“招娣”正迎着阳光欢快地奔跑、敞怀的去拥抱着她初生的爱情。  电影的取景地在坝上草原,位于北京以北280公里,内蒙古大草原南线,沿途经过顺义,怀柔等众多景区,一路上风景秀美。坝上有三处地方:张北、塞罕坝、丰宁。其中河北和内蒙古交界处的塞罕坝,也叫木兰围场最为著名。

电影旅行

  坝上在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接的地方陡然升高,成阶梯状,故名“坝上”。平均海拔高度1500——2100公尺,所在纬度为41度——42度之间。年平均气温约1.4-5度,它西起张家口市的张北县、尚义县,中挟沽源县、丰宁县,东至承德市围场县。坝上的风景最为美丽;夏季,这里天蓝欲滴,碧草如翠,云花清秀,野芳琼香;金秋时节,万山红遍,野果飘香;冬季,白雪皑皑,玉树琼花,这里就如一首首优美的诗,一幅幅优美的画。  坝上草原总面积约350平方公里,是内蒙古草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1486米,最高海拔约2400米;是滦河、潮河的发源地。置身于草清云淡、繁花遍野的茫茫碧野中,似有“天穹压落、云欲擦肩”之感。旅游季节平均气温为17.4℃,是理想的绿色健康旅游休闲胜地。

  坝上天高气爽,芳草如茵,群羊如云,骏马奔腾,坝缘山峰如簇,碧水潺潺;接坝区域森林茂密,山珍遍野,野味无穷;上坝后,即可给您怡人的消暑之感。凉风拂面掠过,顷刻间钻进您的衣襟。环顾四野,在茂密的绿草甸子上,点缀着繁星般的野花。大片大片的白桦林,浓装玉肌,层层叠叠的枝叶间,漏下斑斑点点的日影。美丽的闪电河如玉带环绕,静静地流过您的身边。牛群、马群、羊群群栖 觅食,放牧人粗犷的歌声和清脆的长鞭声,融合着悦耳动听的鸟声,更给朴实的草原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坝上草原夏季无暑,清新宜人。斑斓的野花,始于坝缘,有的灿若金星,有的纤若红簪,四季花色各异,早晚浓淡分明。夜幕之时,明月篝火,是诉说情话的好去处;你可以到篝火旁同南来北往的游客尽情的攀谈、跳舞、唱歌;还可以独自坐在草原上,享受独处的妙趣。清晨起床,你可以踏着软软的天然草毡,聆听百鸟清翠的歌声;也可去看看草原的日出。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绿叶上晶莹透明的露珠,立刻变成了闪烁的珍珠;各种植物转眼一片嫩绿;马群、牛群、羊群也在广阔的草原上开始蠕动,真是一片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胜景。(选自:sjyfsry《坝上草原》)

我与木兰围场的前世今生

木兰围场,第一次见到他是在2005年的夏天,去那里之前,好多人问“去那儿干吗”?一定要注意安全,那边的人性格野蛮之类的。怀着这种忐忑,我还是来到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当我们几个朋友坐了7个小时车到达他的怀抱,已经是凌晨2点钟了。我看到了孤寂的他,静静的在这个用月亮做明灯下的夜晚,等候着我们的到来。那晚,我在蒙古包内听着草原呼啸的北风,忐忑的入睡。第二天清晨,我见到了青春健康的“他”。大片大片的绿色映入我的眼帘,蓝天与草原的结合,让“他”具有北方粗犷雄浑的阳刚之气。百花盛开,在大甸子和山坡上编织出一块块的五彩缤纷的地毯,聚成一朵朵扑朔迷离的彩云,又让“他”具有细致优雅的阴柔。

  第二次见到“他”,是2006年的金秋,通过上网搜索,我联系到小马领队,他带我们再次来到了木兰。到达木兰的之前,小马领队在车上,给我们做了一个游戏,规则在这里就不说了,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在坐的没有人能最终完成这个游戏。小马领队提醒说,“其实,做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告诉我们,在异地,不要按照自己习惯想事情,做事情,当地的民风是不好,可我们尽量避免冲突,我们是开开心心来旅游的,不是来气的。”这些话,让我对木兰当地的情况有了更新的认识和理解,我不再为民风不好而担心,感谢小马领队用游戏的方式教会我们如何应对异地旅游存在的问题。

  金秋的木兰,红叶满山,霜林叠翠,草甸边缘的漫坡,有的地段长满了桦树,有的地段桦树稀稀疏疏,有单棵的,有三五一簇的,美不胜收。加上他的地形富于变化,有草场,有湿地,有峡谷,有山丘。早晚太阳斜照,逆光将一道道山梁打出了高光轮廓线,明暗反差渲染了大环境的朦胧美,构成了一幅幅古希腊油画。躺在黄色落叶铺成的大地毯上,面向阳光,感受着“他”的温暖,那一刻,我无法自拔的爱上了“他”。就是第二次我们见面的时候,在“他”怀里,我心悸动。“他”太奇妙了,给了我激情与惊喜。我知道,“他”也喜欢上我,不然,“他”怎么这么眷顾我、了解我,让我对“他”如此的迷恋。

  因为喜欢“他”的温暖与激情,因为“他”宽容和体贴,因为“他”的细致和善良,因为对“他”如此的思念,在2007年银冬,我又来到了“他”的怀抱。“他”的寒冷,让觉得我是那么的无助,我的心情也跟随“他”一起冰封。在与“他”相处的第二天,我改变了想法,原来,“他”在最失落的时候,还能让我看到林海雪原,莽莽苍苍、雪凇玉树、气象万千。“他”的刚强性格,顶天立地,爱上“他”,我愿意我的生生世世与“他”相信相依。之后的几年,我来过很多次,木兰,“他”不同的季节,给了我不同的温存。

木兰围场,踏着前世大清王朝的足迹,见证今生的神秘与壮观!

  在前世,“他”是古战场,经历了战乱,“他”用身体庇护着他的子民们,“他”让这片美丽的土地富上一层神秘。今生,他用一个又一个的传说和童话,谱写着他的历史,让这片属于我的、属于爱“他”的人们为“他”陶醉。

前世

  木兰围场:故事发生在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为锻炼军队,在这里开辟了一万多平方千米的狩猎场。康熙、乾隆、嘉庆三代皇帝每年这里都举行一次军事色彩浓厚的狩猎活动,史称“木兰秋狝”。

  乌兰布统草原:乌兰布统是清朝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公元1685年漠西蒙古准葛尔的统治首领--葛尔丹,为夺取伊犁地区丰富物产,率兵打到了塞罕坝,并且就在将军泡子这里布下了由几万峰骆驼组成的骆驼阵,康熙以20万大军与噶尔丹大战于此,清军的大炮万炮齐鸣,惊散了葛尔丹的骆驼阵,葛尔丹只好落荒而逃,最终清军赢得了战争。

今生

  辽阔的蒙古草原,焕发出青春与活力。春夏时节,万顷松涛,清风习习;茫茫草原,繁花似锦,游人徜徉其间,心旷神怡,不知有暑。八月金秋,红叶满山,霜林叠翠,吸引无数国内外游客和艺术家前来观光、摄影、写生。一到冬季,林海雪原,莽莽苍苍、气象万千;雪凇玉树,无限情趣。国家领导人对此的评语是:“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水的源头”。

所属地区:河北—承德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

木兰围场的四个景区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属河北)

  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蒙古语叫"塞罕达巴罕色钦",意思是美丽的高岭。森林公园总面积41万亩,这里有浩瀚的林海、广袤的草原、清澈的高原湖泊和清代历史遗迹。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既可观赏,又可开展狩猎。全园规划6大类型景观,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属国家一级旅游资源,“生态、皇家、民俗”独具特色。

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属河北)

  位于承德市围场县坝上地区,国家4A级景区。景区总面积一千平方公里,海拔1230—1820米,原始草原70万亩,湿地20万亩,天然淡水湖21个,泉水47处(多为矿泉),河流13条,是滦河发源地之一。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景色优美。阳春三月,绿草如茵,鲜花遍地;盛夏时节,湖光山色,绮丽旖旎;金秋十月,万山红遍,野果飘香;寒冬到来,白雪皑皑,玉树琼花,好一派北国风光。

红松洼国家自然保护区(属河北)

  地处河北省最北部蒙古高原的东南沿,地貌属高原台地,平均海拔1750米,由于位于东北、华北、内蒙古三大植物区系交汇地带,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的药用植物以及国家保护野生动物20种,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自然淳朴,绿草如茵,鲜花似锦,间或传来骏马的嘶鸣和牧羊人的音哨,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乌兰布统草原(红山军马场)(属内蒙)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世界地质公园)西南端的乌兰布统古战场核心区,历史上,这一带是清朝木兰围场72围之一的图尔根伊扎尔围场所在地,也是蒙古族的重要游牧区。

  这里有草场,有湿地,有峡谷,有山丘,呈现出与其它草原完全不同的特色,以其迷人的欧式草原风光。早晚太阳斜照,逆光将一道道山梁打出了高光轮廓线,明暗反差渲染了大环境的朦胧美,构成了一幅幅古希腊油画。

旅游路上的时光

去木兰围场推荐看的书:历史类《康熙大帝》 小说穿越类《我和大清有个约会》

去木兰围场推荐听的音乐:《日光》《旅行的意义》

木兰围场最佳旅游时间

六月初到八月中,茂密的森林花木千姿百态、辽阔的草原上盛开大束的狼毒花,各种鲜花争奇斗艳。

七月末到八月初,为油菜花开时,海拔1200以上满山的油菜花常引来翩翩彩蝶舞于花间,由此平添了乡间田园缤纷的景致。

七月初到八月末,是金莲花花期,金色的花海如万点金星落地,四野一片金黄,漫野铺去格外耀眼。

八月末到九月初,大片大片向日葵花以挺拔的身躯和高昂的笑脸以及鲜艳夺目的黄色花瓣,追随着太阳生长,追求着光明和幸福。

九月中的金秋诗情画意,红叶满山,霜林叠翠,草甸边缘的漫坡金黄的桦树叶,美不胜收构成了一幅幅古希腊油画。那时会看到远到而来的朋友们在树林里写生,别有一番景致。

自助游贴士

线路规划:

自驾车具体行程

三元桥—京承高速—滦平

滦平出口下滦平—隆化,80公里 

注意:下高速后走有个Y字路口,一定要走左边的路,否则就到承德了。

左转后看路标奔围场或隆化方向。

隆化—围场,80公里一条直线路,道路非常平坦,其中路过四合永,再往北既到围场县城。

围场-塞罕机械林场门口

46公里,快到围场县城后有个加油站,在此加满油,坝上缺油,尤其是柴油,一定要在此加满。加完油前行,会见到一个小环岛,不要左转,直行走围场县外环绕,顶到头左转弯,到一个Y字路口右转走看起来比较小的路,奔向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然后看路标直达森林公园山门,交银子,130元/人(包括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及御道口牧场),还不打折~~呵呵(冬天去有可能会逃过去,看运气)。

塞罕森林公园-乌兰布统草原(红山军马场)

22公里,以前的沙石路修成石板路了,开着舒服多了。爬上坝粱后会有一段柏油路下坡,注意!有3个急转弯,看到减速坎一定要慢,慢,再慢!安全第一。进入机械林场场部后第一个转盘,右转,进总场中心,再见到环岛直行沿柏油路走,不远既到乌兰布统售票口,60元/人,也没的商量,呵呵~买完票就进入内蒙境地了~(冬天去有可能会逃过去,看运气)

《似水年华》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

他儒雅、雍容地站在桥上,对我说:“不管人事怎么变迁,乌镇永远是乌镇,在这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那么温润,如黄昏的一帘幽梦,有如晨光中一支摇曳的蔷薇……”

  那是中国南方省份的一个水乡小镇,古旧、清净、安详而且幽静,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它的影子。那里有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长长的青石路,窄窄的街衢,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蓬船,烟起烟落,云蒸霞蔚,草长茵飞,花开花落,流年似水。那里便是乌镇。


电影链接

  文是个儒雅的男子,他在北京大学取得了学士学位,却回到家乡乌镇担起了与老馆长修复历史古书的使命。与他青梅竹马长大的女孩默默人如其名,聪明灵秀的她永远只在一旁安静地注视着文。如果英没有因为拍摄广告而来到乌镇,文和默将会毫无悬念地在一起。然而英来了,儒雅的文和干练的英,一次美丽的邂逅,剪不断的情丝。或许以后什么都可以遗忘,但是有些东西是注定被刻在血液中的,它们弥漫在身体的每个角落。回忆的碎片将它们激活,带回发生的曾经——忘不了“逢源双桥”上的拥抱,忘不了水乡宾馆里的缠绵。两个人,一个在忙碌中苦等寂寞,一个在寂寞中守候空闲……从来没有明言的爱,也没有轰烈的行动,然而却让彼此的灵魂刻骨铭心。几次相逢,几次离别,二人都没有改变各自的生活轨迹,文和默默还是在一起了,而英也和自己的男友结婚了。乌镇和台北,时空中串联成一条不尽相同的直线。 从来没有明言的爱,也没有轰烈的行动,然而却让彼此的灵魂刻骨铭心。一个在乌镇,一个在台北,五十年后,再次重逢……

  总以为,三十岁,不是个发生童话的年纪,太多的历经将梦想的棱角慢慢磨平,岁月单调而缺少激情。或许时间只是闲度,或许一切都不复从前,可是,乌镇,梦境一样的乌镇,什么都可以发生,只要你相信真爱的存在。


如果,

选择了英,文就选择了距离和思念。这样的爱情或许浮华,业已童话。爱的代价是换不回等待的时光。

选择了默默,文就选择了安稳和乌镇。这样的爱情静静流淌,慢慢积淀。爱的代价是望穿乌镇的雨季和花。

选择了文,英就选择了等待和守望。这样的爱情或许凄清,或许浓烈。爱的代价是数不尽白发的繁忧。

选择了雄,英就选择了平淡和台北。这样的爱情实之若饴,化其如水。爱情的代价是逡巡着的花红酒绿。

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描淡写;想你的心,百转千回,莫忘那天,你我之间。

英的世界是空中的飞来飞往,一站一站的形形色色,找不到终点站的距离。她毕竟是个想要爱的女人啊,一个人生活的孤寂终究顶不过时间的侵袭。当黑夜降临,满眼疮痍,化不开的忧伤,解不开的凄离。

文的世界是乌镇的一水一乡,斜印夕阳的屋顶,洒下的羽翼温暖着他的心。鸽子静静的飞翔和降落,伴随心情的有起有浮。“东山书院”是他生命的全部角落,那些古老的文字,古老的爱情,古老的那段依恋。

相遇,邂逅,分离。只剩下哀伤在不停的呻吟。 (编辑/李欣)




摄影/高感3200

电影旅行

  《似水年华》的外景地大多选择在乌镇。我记得其中有这样一段对话:“你来了?”“对,我来了。”“我知道你会来。”“我知道你知道。”两个人在乌镇的邂逅就此开始,并演绎了一段相识与错失的情感故事。于是心里种下了向往:一定要找个时间去乌镇看看,在幽远幽远的小巷里,雨中那位撑着油布伞,结着幽怨的丁香姑娘……这是我的期盼。

乌镇分东栅、西栅两部分。东栅是很多人已经知道的“乌镇”,据说很“闹热”,而西栅,则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惊喜。我们选择了西栅。

  去西栅需乘坐摆渡船进入,而这段旅程,仿佛是你我跨越空间和时间的起始。伴随着船工用长长蒿杆的抵推,渐渐地驶入了一个历史与现代交融错落的枕水人家,城市的喧嚣渐渐远去,碧水环绕的小桥流水人家逐一显现。涟漪荡漾,渡船缓慢向前,却几乎感觉不到它的行进,这渡船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人们心灵净化的过滤器,它在平静的河面上静静地向对岸摇摆着,抛开尘世间的杂念,怀着一份淡泊宁静的心,去感受江南古镇的魅力。

  下船登岸,眼前是斑驳的墙瓦,老旧的门槛,还有碧水蜿蜒,小桥流影,三五村民沿河洗衣,几只小狗追逐嘻戏;沿街,有面容慈祥的老阿婆坐在街角乌黑的板凳上,迎着游人各色的目光,眉梢现出见惯岁月的笑意;堂屋里的老头子在竹躺椅上拿着报纸打瞌睡,老花镜滑下了鼻梁也浑然不觉,更不理会门外的风月。此时的乌镇是鲜活的,也是闲散的……。

  走在石板路上,没有车水马龙,没有人声鼎沸,清静得只听得到空气的叹息。坚实的青石板路上,层叠着多少艰辛的脚步,印刻着多少峥嵘的岁月。青瓦白墙的房很高,精雕细琢的绣窗上,曾点燃过多少青春的梦,又留下多少千古的忧伤。老街两侧的店铺外墙是厚厚的实木板拼成的,门脸有多高门板就有多长,显出厚重的沧桑。斑驳脱落的门栅前,曾承载过几辈人的期盼,影幻隔世多少聚散离合的景象。老染坊院坝里高高晾晒的蓝色印花布随风飘扬,而老酒坊里居然已经有人在喝早酒。

  其实,当你行走在西栅,用不着刻意去找景,更用不着刻意去感受所谓“文化”。就像沿路可见的各色手工作坊,就像老街上那些各式各样的铺子,当然,还有那些桥。形态各异的石桥是古镇的脊梁,它弓着坚实的脊背任岁月冲刷,默默的链接着临水人家,连接着古镇的过去与未来。而那些幽深的小巷,仿佛就是穿越历史的入口?西栅充满了美丽的传说,让一个个寻访者陶醉在古镇的万千风情里。

  如果说江南是一祯精美的画册,那么乌镇的西栅就该是封面,无需工笔,无需着色,只寥寥的几笔写意便秀出江南的神,江南的韵,令人心折。她让时光倒流,让岁月从容。(选自:毛胡《在旅途之华东行——乌镇印象》)

乌镇,一些年华似水的梦

  我知道,我必须去乌镇的,枕着那里的桨声灯影,种植一些斑斓的梦。

  对于久居北方的我来说,江南始终是我心里的向往,一路深深浅浅走下去,让心情在追随江南的跫音中湿湿漉漉,还有流浪的脚步在青石板路上叩响的平平仄仄的韵脚伴随着我一路寻来。

  “你来了”

  “对,我来了”

  “我知道你要来”

  “我知道你知道”

  5年前看过黄磊和刘若英在乌镇演绎过的一幕幕如今仍然清晰可见,那些台词在岁月里发酵成心头的醇香,于是,到乌镇,成了一种心结,好似这样的心结始终不曾带着年龄的界限。

  千年乌镇,像似一个沉睡多年的孩子,我去的时候,未曾看到江南烟雨浸淫下乌镇的容颜,我只看到迷离的灯影里容易滋生爱情的乌镇的巷弄、隔窗、雕花大床、石桥,还有脑海中闪过的英和文踏及的乌镇的角角落落。

  白墙黑瓦的乌镇幽暗而深沉,我肤浅的试着读懂他身上含蓄而内敛的古韵,可是他仿佛一个老成持重、沉稳肃穆的老者,古朴而厚重,沧桑而简朴,以至于我只能默默踟蹰在他的沉寂里,甚至不敢惊扰了。

  元旦的乌镇,游人趋之若鹜,零碎的脚步声未曾打破西栅夜的静谧。水面上有淡淡的雾霭游移,在岚霭缭绕之中,游船摇曳成我眼眸中一道细细的光影,随之在河面蔓延、散去。夜色里的乌镇宛若江南女子,温婉,灵秀,恬然的美让我留恋,《似水年华》拍摄的时候,西栅尚未开发,如今昼游东栅,夜赏西栅足以让我深入的领略乌镇的唯美,试想那时如果英和文在这样的夜色里逢着,他们的故事是不是会别有一番韵味且更加的江南呢?

  在如今的乌镇身上,我努力的想去寻找茅盾“田野”三部曲里曾经描写的他的故乡里的那些原型,我终将是寻不到的,那些情节似乎都似乌镇的三白酒一般,弥散在了乌镇久远的历史长河里,窖藏成了岁月的迷香,使得乌镇也暗香浮动了……

  夜宿乌镇,枕水江南。

  这是我翘盼已久的情景。

  我知道新的一年的早晨我将会看到一抹美丽,那是乌镇的晨曦。

  英和文曾经相拥迎来的晨曦不也是那么美么,一如英双眸里流淌的宛如灵狐一样的美轮美奂。脑海里总有英和文的对话闪现:

  “今天是哪一天?”

  “昨天的明天,明天的昨天。”

  “我们不相信宿命,但无法对发自心底的声音置若罔闻 ”

   “聂鲁达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是不是我们的爱情,也要到霜染青丝时光逝去时, 才能像北方冬天的枝干一般,清晰、勇敢、坚强。我们都曾醉在水乡, 任年华似水,似水年华”。这样的语言,真的只适合在乌镇的夜色下娓娓道来,乌镇给了英和文割舍不断的情缘并让他们的结局像乌镇一样想读却怎么也无法读懂。

  乌镇一日一夜,乌镇的水渍在我的梦里,带着似水年华的味道。我可以捕捉尽乌镇的美景,却无法给这样的美一个升华的理由。

  文:“你要走了?”

  英:“对,我要走了。”

  文:“我知道你会走。”

  英:“我知道你知道。”

  乌镇,我想我还会来……(来源:个人门户 作者:高感3200 查看原文 编辑:李欣)

寻寻觅觅且《寻枪》

一个边陲小镇的警察马山,一夜醒来,发现自己的配枪丢失,于是马山沿着青石板路开始了一段寻枪之旅……马山的内心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恐惧和绝望,因为这支枪维系着小镇的和平与安宁。然而一夜之间,熟悉的小镇变得陌生了,充满了危险的气氛,那些熟悉的人、街道、甚至自己的家庭都变得陌生了。最终,命案发生了,危险与猜疑使得马山深深陷入了黑暗……。

电影链接

  警察马山在妹妹的婚礼上喝醉了,回家睡了一觉后醒来发现自己的枪丢了,他找遍了家里没一个地方,也几乎找遍了小镇上所有的地方,但都没找到,他必须先隐瞒,必须期票,然后,如同一个焦虑的幽灵一样。妹妹,妹夫都是做小买卖的人,有钱人,有交情的,没有交情的,甚至自己的儿子……他都怀疑,都有用他的枪去杀人的可能,马山遭遇了绝境。

  一个叫做李小萌的女人出现了,她是马山十几年前的初恋情人,随后一个深夜,李小萌突然暴死,正因如此,他成为了嫌疑犯被关了起来。在封闭的牢房里面,马山开始顺藤摸瓜寻找线索,最终他站到了偷枪贼的面前,用身体挡住了那个枪口。

  杀人的理由就是复仇,因为有人为了钱害了人,在这个小镇上金钱是那么的重要,而亲情、仇恨又是那么的强烈。马山不知是昏迷还是清醒?总之,让一颗子弹在阳光下穿透了自己,然后,不再焦虑,然后,有了时间思索,他从血泊中怀抱那支枪走向远方。电影的结局,我们寻觅到了事情的真相,而马山寻觅到了解脱和超越。

  《寻枪》的拍摄地是贵阳花溪附近一个叫青岩的古镇,导演将这里的奇山异水和阴郁的天空,一次次契合到故事中来,影片中大多是灰色的调子,配合着主人公灰色的遭遇。跟拍摄中使用的晃动的镜头,使得整部影片颇具惊悚噩梦之感。(编辑/李欣)



摄影/xinkong

电影旅行

青岩镇距离贵阳市27公里,从市里可以坐到花溪的公交,3元/人,在花溪公园直接转乘到青岩的中巴。

  史料记载,青岩的历史比贵州建省还要早22年,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屯”逐渐发展成军民同驻的村寨,“青岩屯”演变为“青岩堡”。明隆庆六年(1572)设青岩土司,50年后,土司班麟贵修筑青岩土城,设四门。清咸丰四年(1854)团练赵国澍改筑石城,设垛口,城门建城楼。城内以场坝为中心形成四条正街,与26条小巷相连,象这样的600年古镇,在贵州已不多见。

  青岩这个小小的城镇,过去曾经建有九寺、八庙、五阁、一宫。其中,龙泉寺位于青岩古镇被明清街终端,始建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重修,是青岩古城中最大的寺,配殿、戏楼、侧山门厢房还有保存完整的木雕艺术珍品,有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及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的经典故事等,大殿内木柱最有特色,以手敲击,可听到的鼓声,音如黄钟。

  从龙泉寺出来才真正踏上青岩的古道,青岩有个状元府,当时的团总赵国澍次子赵以炯和四子赵以奎一同进京赴考,在数千举人中,兄弟二人都挤身于百名“进士”之列。金榜提名,赵以奎中了进士,赵以炯高中状元,成为滇黔两省“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第一人。赵国澍的妻子赵三太,把四个儿子抚养成人,得了功名,冷落多年的赵家公馆突然门第生辉,挂出了“状元府”的匾额,比团总在世时更另人眩目,这条街也因此该名为“赵状元街”。

  状元府出来回到南街,不远即是赵公专祠,原为青岩团务总理赵国澍,字畏三(状元之父)之专祠。赵公专祠,里面是个四合院,大厅立有赵团总的金像,亭廊两侧陈列着他的戎装。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专祠里面还有个套院,上面赫然写着:贵阳棋院青岩分院。此处清新雅静,绝对是对弈的好地方,旁边的庭中塑有一座惟妙惟肖的石像,“千古无回局,一招定乾坤”是何等的气魄!

走到背街,第一个院子竟然是周恩来父亲的曾居地,而在南门附近还有邓颖超母亲的曾居地,李克农也曾在此居住过。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也曾来过此处。

背街拍起来很有味道,当时建房没有水泥,工匠竟然用了蜂蜜和糯米伴着石灰砌筑,好创意啊!不过雨随之即来,没能尽兴了。

  古镇的“一宫”就是指万寿宫。它供奉许真君许逊。因许真君是江西人,他的宫祠曾赐名“万寿宫”,所以各地的江西会馆都用这个名称。在青岩做生意的江西人不少,万寿宫修得格外气派,有高大的牌楼和封火墙。会馆是同乡们聚会的场所,同时又是商人洽谈贸易的地方,所以建有戏楼,一边喝茶、饮酒,一边观看戏曲。

  青岩的这座万寿宫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今存山门、戏楼、两厢、正殿、后殿等建筑,占地2000平方米。现有两宝:一是戏楼梁上雕刻的下山狮子(在贵阳只要见到的狮子都是下山狮),二是戏楼边沿的木雕,刻的是“韩信点兵”。这组木雕在“破四旧”的时候被当地村民用泥巴糊住,才得以保存。

  这里供奉的许真君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那位,他是晋代著名道家人物,姓许名逊,字敬之,曾任蜀郡旌阳(今四川德阳县)令,所以又称族阳先生。他居官清廉,为民兴利除害,后弃官东归。辞官故里后,便在新建县酉山修身炼丹。许逊精于医道,为人治病,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蜚声远近。晋代南昌地区有一蚊螭,播风弄雨,翻洪作浪、残害生民,许逊神通广大,将此妖孽捉住并铸铁柱将其镇于井底。此后南昌地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西山得道,举家四十余日,拔毛飞升,连家禽家兽都带去了。相传,许逊死于晋孝武帝宁康二年(374年),享年136岁。

由此看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本是褒义,但现在多用于贬义了。

既是道观,当然“道法自然”四个大字少不了,顺其自然的道法脉脉相传。万寿宫的戏楼上悬挂有个“百字寿”,每个寿字各不相同。

  节孝牌坊出现在《寻枪》中,踏着黯淡的青色石板,来到那古旧的老式牌坊。古镇原建有8座石牌坊,现在仅存三座。定广门的“赵理伦百岁坊”是南北向,高9.5米、宽9米,呈四柱三间四阿顶式。四立柱南北两面有下山狮护柱。节孝坊的正中横梁上刻有空雕“二龙抢宝”、“五龙图”,雕刻十分精美,中间还嵌圣旨立匾。现在贞节牌坊早已失去了意义,仅留下来往游客对其壮观的赞叹。

定广门是青岩镇的南门,因其是通往广顺和定番的路而得名。现有方块巨石筑就的古城墙、敌楼、垛口、炮台,从城楼上望下去,是层叠交错的稻田,依稀有古长城的韵味。(选自:xinkong《贵州行记之—青岩古镇》)

古镇青岩的时光



摄影/xinkong

绿茶时光

我一直记得那杯毛尖绿茶

和那天的阳光

一根老树桩自然切成的茶桌

袒露原始的生命气息

引出内心深地平静而持久的渴望

那杯清亮鲜绿的茶

通过茶几样的树桩与大地相连

翠嫩的茶叶尖儿又活了起来

院落里几盆红殷殷的映山红

石山上的流水 青瓦上的鸟啼

心放入大地

目光和阳光暖暖地融在一起

此刻婆娑的时光

和这杯茶漫过我的日子

此后的时间之上

茶香潺潺流淌



摄影/xinkong

特产美食

古镇里的布依人家

用三百多年的时光来熬制

青岩猪脚 鸡辣角和糕粑稀饭

望这处寻常的农家院落

瓜架上的藤蔓将几抹青葱点染上石墙

檐下的燕子

进进出出和人打起招呼

闻到土灶里燃烧的炭火气息

普通锅盆里沸腾出百姓日子的香味

问店家这些特产美食的来龙去脉

他们笑盈盈的脸上

仿佛是在说起无限风光的祖宗八代

再用手 牙齿 舌尖 眼睛一起品咂

多年后和朋友聊到这些美食

那独特的味道

一直居住在喉咙间




摄影/xinkong


古镇人家


许久许久以前 六百多年了

明朝那时的事儿

一队官兵和几户先民

和平地在青岩这处山洼生长

当兵的在城墙下生育孩子

村民的庄稼就在田间摆卖

生活 工作 贸易

同在一方

城墙 炮楼 民居

连成一片

如同官灶民灶升起的炊烟

空中优柔地拥在一起

历史是条神秘的河流

山顶的碉楼成全了青年的幽会

孩子就像一波一波的水浪

总兵府 状元居出现在山湾湾里

天主教堂 基督教堂 道观 佛门

各路神仙驾云而来

一落地就生了根

书苑 医所 广场

土山坳舒展发散开来

自此有了古旧的名字

古镇青岩



摄影/xinkong

背街长巷

狭长的青石板巷道

比戴望舒的雨巷还要细曲

巷两面堆放的石板缝隙中

紫的红的青的花草

为雨巷的梦挂起一帘碧萝烟的纱窗

我没有舒哥的惆怅

却不由陷入一阵诗意的冥想

风 一直邀约老茶店悬挂的木色小茶牌

往巷子深处去

岁月里流淌过的彷徨

原来沉积在这里

和我再度相逢相望

那位身着青花旗袍的女子

挽着浓黑的云髻,捻转一支红色的油纸伞

从城墙中走出

咯咯的笑声从前世传到今生

愿意把我的一生

填放在这一曲既艳情又伤情的背街长巷

(来源:个人门户 作者:荷塘风月 查看原文 编辑:李欣)


《十七岁的单车》生命中的自行车

一辆自行车对一个人来说有多重要,在《十七岁的单车》中我们读出了它的分量,对于十七岁的孩子来说,在他们的生活中,自行车不仅仅是一种求生的工具,也不仅仅是满足虚荣的一个玩具,对于他们的生命来说,那辆自行车是他们青春时代的一段酸楚的记忆。第一次看《十七岁的单车》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想起上初中时自己那辆漂亮的单车,总觉得这部影片是在讲述我自己的故事,也不时被影片中的情节感动。也许在每个人的少年时代都会有影片中的那种真实的内心体验,《十七岁的单车》很真实的刻画了十七岁少年的内心状态,体现了对个体、对城市边缘人的平民关怀。

电影链接

对于郭连贵来说,他靠自行车在这个城市生存,“自行车是他生存在城市的一个确证”。

  正像影片名字所提示给我们的,自行车作为影片中的最主要线索贯穿了始终,郭连贵是从农村来城市打工的“乡下人”,生活在这个城市的边缘。他骑着单车穿行于北京的城市丛林中时,他的衣着,他的言行,他的思维方式显然与这个冰冷的城市是格格不入的,他找到一份送快递的工作,即使是这样一份工作也让他喜出望外,倍加珍惜,他的哥哥也夸奖他找到一份好工作。对于郭连贵来说,自行车寄托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所有期待和梦想,正如《偷自行车的人》中主人公,因为“拥有”自行车而获得一份工作,而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梦想,此时影片充满了阳光与喜悦。然而好景不长,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郭连贵赖以生存的自行车被偷了,而他始终坚定而幼稚得认为一定能把自行车找回来,因为那车上有他做的记号,于是在硕大的北京城里一辆一辆的找,每一个存车点,每一辆自行车,他都一一检查,那种专注与执着让我们为之感动的同时也涌上一种辛酸的感觉,那种执著与专注好像也存在于我们的年少时代,在他身上我们又一次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不是也曾像郭连贵那样执著于自己的那份纯真吗?虽然在别人看来我们所执著的是那样不值一提。

  小坚生在北京普通的家庭,是一个北京胡同里长大的城市孩子,他的家境并不好,他讨厌继母和妹妹。他的许多朋友都在玩极限自行车,为了满足他的自尊和虚荣,他偷了父亲的存款买了一辆自行车,此时他的虚荣心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并且成功接近了喜欢的女孩子。命运的交错总是那样突然和不可预知,两个人在不经意间便擦肩而过,执着的小贵看见了小坚和他的自行车,他一眼便认出来那是他的那辆。我们很难想象一辆自行车对于两个十七岁的少年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被许多国家所淘汰的交通工具其实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还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对小贵和小坚来说,他们让我明白了一个答案,在这两个十七岁的生命里,自行车寄托了他们面对生活的信心与希望,对于小贵和小坚的那辆自行车说,虽然没有《偷自行车的人》那样刻骨铭心,也不像《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的单车成为青春所特有的展现工具。对于郭连贵来说,自行车不仅仅是一个生存工具,还使他得以在城市边缘生存的信心与希望,是他的一根救命稻草,而对于小坚来说,自行车可以满足他青春年少时的自尊和虚荣,是在冰冷的无助与迷茫中对自己心灵的一个慰藉,这两个在城市边缘苦苦挣扎的孩子,他们有单纯的迷茫,执着追求之后的怅惘,有青春年少时最惯有的反抗和叛逆,面对城市,面对社会,他们不解,他们迷茫,矛盾和困惑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最终,他们选择了妥协,小贵和小坚约定交替使用这辆自行车,也许这在成人世界是不可理解的,但是这发生在两个无奈的孩子身上,却又那样顺理成章,他们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并且都是物质生活的弱者,彼此身上有着相同和不同的不幸和渴望。

  在两个人交替使用单车的日子里,小贵和小坚似乎在心理上达成一种默契,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达成了一种和谐,带有一点同甘共苦的味道,这两个在城市边缘苦苦挣扎的孩子成为一对同甘共苦的伙伴,在这种默契下,两个人构建了一种平静的生活,这种平静生活建立于两个十七岁少年的单纯与执着,然而平静之后是他们的迷惑和不解,他们迷惑于为何自己会遇到这种不幸的事情,他们害怕构建起来的这种平静生活再被打破,他们面对残酷的现实,面对艰辛的生活,面对成长带给他们的伤痛是那样的无助和困惑。但是不希望发生的事终于发生了,生活又进入了混乱的恐惧之中,当他们被一群人围在胡同里毒打时,我们又一次深切感受到生活的无奈,成长的苦痛。那辆被砸瘪自行车也不仅仅预示着他们青春的谢幕,也暗示了一颗单纯年少的心在踏入社会之前便已被一只无形的手摧残得七零八落,在这里,依然没有崇高和伟大,有的只是对这个世界原生态赤裸裸的描写,那个摔自行车的人和小贵、小坚年龄差不许多,他拼命的摔自行车,拼命的踹它,他的表情是那样扭曲和恶毒,好像和那辆自行车有着深仇大恨,这个世界也用这种方式击碎了小贵对城市的期望和憧憬,击碎了小坚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最终,小贵哭泣着抱着他的单车走出胡同,抱着他破碎的希望,小坚无力地看着他,做不出任何表情,也许这并不是两个人生活的结局,而是一种单纯生活观念的结束,是青春年少时对社会抱有美好幻想的破灭。当小贵扛着自行车穿行于北京的大街上时,一切又归于平静,画面又归于影片的开场,拥挤的北京街道无数的骑自行车的人,过往的汽车、行人,众多的生存面貌在这一刻,在红灯前定格,等待我们的主人公在这场并不唯美的青春剧中退场:一个衣衫凌乱、身材弱小的身影扛着一辆严重变形的自行车穿过马路,一直消失在如潮的人海中,看到这里又不禁让我们想到《偷自行车的人》中主人公的退场,父子俩蹒跚在泥泞破败的街道上,一直消失在观众的视线中,同样让人心酸,同样让人刻骨铭心。而那辆自行车也成为一个疤痕留在我们十七岁的记忆中。

  《十七岁的单车》中的故事,虽然不是所有人都经历过,但是那种心路历程却是我们都经历过的,影片对小人物的刻画相当到位,对十七岁少年的心理描写也非常真实,它好像是在讲述我们自己的过去。在影像风格上也保持了第六代导演一贯的纪实风格,真实的刻画了生活的在城市边缘的小贵和小坚的生活,同样展现了第六代导演作品的平民意识和个性追求以及对人性的关注。(选自:伊凡《生命中的自行车》)

电影旅行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北京的胡同大大小小有几千条之多,民谚有云“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它们围绕在紫禁城周围,大部分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明、清三个朝代。

  北京胡同中历史最悠久的是三庙胡同,有“胡同祖宗”之称,九百多年前称作“檀州街”。最长的胡同是东西交民巷,它与长安街平行,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北新华街,在明清的地图上被称为“东西江米巷”,全长6.5公里。其次是前门东、西打磨厂和东、西绒线胡同。最短的胡同在琉璃厂附近,叫贯通街,只有二十多米长。最窄的胡同是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胡同东口宽80多厘米,中间最窄的地方只有40厘米。

  最具游览价值的属什刹海胡同,什刹海是北京城一处历史文化风景区,包括前海、后海、西海三个湖泊,保存良好的恭王府,纵横交错的胡同,与古老的钟楼、鼓楼遥相呼应。从鼓楼大街西侧进入什刹海地区,登上银锭桥驻足观望,天空晴朗的时候,能看到山清晰的轮廓,风景迷人。后海的两岸有恭王府、郭沫若故居、宋庆龄故居,不远处就是鼓楼。胡同、海子、名人故居。置身其中,怎能不让人心旷神怡阿!

第一站:西砖胡同法源寺。

  乘102路电车教子胡同站下,南行约八百米。胡同内的建筑颇有几处值得驻足端详的,而法源寺更因厚蕴历史文化而不可不妨。今年2月,李敖的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原本备受世人冷落的书和寺顿成热点。书中虽多有虚构,但基本史实还是有据可依的,不妨看看,这对您了解法源寺的价值有帮助。法源寺的丁香很有名,号称香雪海、曾与崇右牡丹、恭王府海棠并称京畿三大花事。爱花的朋友,游时请留意一下。

第二站:平安大道段祺瑞执政府。

  乘102路至西四换乘13路至十条站下车马路对观即是。此处原为段祺瑞执掌北洋政府时的官邸,建筑兼有中西风格,主楼之砖雕令人叹为神工。与此处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很多,如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提到的那次屠杀,就发生在这儿的门前。见证了历史的影壁在去年的平安大道改造中被从原来的民宅中被解放出来并涂饰一新,游时别忘了看上一眼。

第三站:成贤街辟雍大殿。

  乘13路至国子监站下车,路西有牌楼的胡同即为成贤街。"成贤"指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全国第二大孔庙即位于胡同东侧。孔庙固然重要,但说到古建筑物的价值,国子监辟雍大殿较之毫不逊色。辟雍为元明清三朝皇帝讲学的课堂,建于彝伦堂前,琉璃牌坊后,水绕四门,有汉白玉的四桥可通。大殿嵯峨崔嵬,十分壮丽,称得上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精品。鲁迅先生曾在殿中以整理前朝宫室简牍为业。今日寻访,仿佛仍依稀有个矮瘦身影在忙碌着。前面提及的琉璃牌坊,又称“园通教译”牌坊,也是同类牌坊中硕果仅存的几个之一,美得让人心跳暂停。

第四站:戏楼胡同柏林寺。

  出成贤街东口,马路对面即是戏楼胡同。柏林寺的古树很有名,其中一株婆罗树曾于民国年间被列为京城奇树三四之一,可惜现在寺中已无人能说清此树还在不在。寺名柏林,树中自然不乏古柏,但现在有价值的寺中古树,似乎应把千年银杏、700年白皮松和300年龙爪槐排在前面。怪不得先人有树木崇拜,那阅尽沧桑的古树蓦地出现在你面前时,你会感觉到膝盖有着地的欲望。 (选自:gahotel 《游在北京之——感受老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