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哪些面膜有激素:也谈“红色经典”的盛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2:43:23
上上周的音乐周报撰文,谈及现在音乐演出市场“红色经典”为何盛行,常演不衰。未论深入似有所顾忌。蝉雏为生活所迫前一段时间和未来一段时间也曾、将参与几场“红色经典”的演出,也确实感受到这类演出的容易操作性和市场号召力。作为圈中人,今早灌茶之余,忽有兴趣掺乎几句并由此说开去。

    首先要明确的是,“红色经典”和“主旋律作品”是有区别的。“红色经典"是“主旋律作品”的一个种类,是经过现今文化主管部门甄别挑选,再由市场选择出来的中国大陆自共产党政府执政以来的“主旋律”历史作品。而除了“红色经典”以外的当代“主旋律”作品,则是直接由现在的党、政文化主管部门授意,或创作者自己揣摩附会制造出的以政治宣传为目的文艺作品。

    在市场中“红色经典”和“当代主旋律”的不同在于:首先,它是经过现今政府挑选过,适合或可以接受在现在的政治环境中演出的历史作品。有挑选就必然有淘汰,那些被淘汰掉的历史“主旋律”作品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政治上“过时”或“有问题”了,比如直接歌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三面红旗和对毛泽东个人崇拜过于恐怖露骨、对“反面人物”攻击过于卑鄙幼稚的作品;另一种是连现在的文化领导都觉得看不下去的劣质作品,那些通篇口号、无逻辑说教、假、大、空、肉麻到无与伦比丧心病狂的电影、话剧、打油诗、对口词……如果现在拿出来给年轻人看,只会使他们怀疑革命先辈和文化“大师”们的智商和品性。因此现在还在舞台上上演的“红色经典”有其先天的优越性:在政治上不会“出问题”,不会出现作者“没把准脉”帮倒忙而被无情拿下的情况,肯定够红并且短时间内不会变黑。

    其次,在艺术上由于是经过市场的二次选择,这些作品至少不会是过于乏味或低劣的,肯定是可以娱乐某一人群而且并不仅仅局限于感官上,并带有怀旧功能,在特定环境中可以称为“经典”的作品。因此我认为“红色经典”作品在红色中国占有一定的市场是非常正常并且合理的,就像绝大多数当代主旋律作品在“真市场”中完全没有位置一样正常并且合理。

    但是这些“红色经典”如果脱离开红色的环境和红色的历史,还有多少依然可以被奉为“经典”?我不想也不用在此对这些作品作技术性分析,因为外行看不懂,内行不用看。并且用技术水平和纯艺术内涵作为标准来评价这些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作品也会是错位的。这些经典作品有些的确是出自单纯、热情、充满信仰的心,但不能否认更多的是出自个人政治地位的追求甚至是生存权利的保证(否则无法解释创作这些作品的艺术家创作风格的突兀转变和艺术标准的无原则性),对这些艺术家我是非常理解并充满同情的——换我本人也会这样做的。因此除了个别作品外,我不认为这些“红色经典”可以作为创作者个人的艺术经典,因为这些创作无论动机、过程、结果都不纯粹,不是以创作者个人意志为主导的,他们只是工具,而使用工具的是当时的文化宣传领导。因此从这个角度说,《黄河》协奏曲的著作权之争毫无意义,因为无论谁在其中付出的创造性更多,都只是江青的工具,她是这部作品的制片人兼总导演,而其他人只不过是“剧组成员”。

    那么可以作为历史经典吗?为了避免涉及敏感话题而文章被删除,在此我用前苏联的情况来分析:我们现在仍然会听到许多苏联经典歌曲,但没有“红色”二字了。这些歌曲的内容无非两类:爱情和战争(注意是卫国战争,即全民族的对外战争而非内战),而那些歌颂列宁、斯大林、苏共的歌曲和电影,绝大多数已经从“经典”的位置下自动退休(《列宁在十月》、老版《攻克柏林》在我国还是“经典”,但在现在的俄罗斯已经被当作滑稽剧)。爱情和死亡(战争是死亡题材艺术品的重要种类)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当我们现在听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的时候可能和我们听到《教我如何不想她》、《游击队歌》时的感受是一样的,脱离开产生它的政治土壤仍然不失它的艺术魅力,这才是真正经典作品的特性。

    最后我再来分析一下市场。并不是所有有市场的东西都是有利于人类健康的东西,比如烈性酒、烟草、毒品、赌博,这些东西不仅有市场,并且如果完全开放市场的话可能会是最有市场的商品。艺术市场也一样,如果大家抛弃道德约束和正常的虚伪,色情和暴力内容的作品肯定是文化市场最赚钱的东西(其实现在已经是这样了),如果因为“红色经典”有些票房就说它的市场如何好如何大,那么如果得到相同的政府扶持和宣传,我可以肯定地说:“黄色经典”的市场会是“红色经典”的千万倍!红色经典有票房有其自身魅力的原因,有特定年龄段人群怀旧的原因,更有政府不遗余力大力宣传的原因。宣传它的原因不言而喻。但除了政治宣传需要以外,现在处于中、高层领导岗位的一批人正是出生于大跃进,成长于文化大革命的一代人,那是一个文化生活单调,艺术环境贫乏、畸形的年代。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人,尽管通过后来的弥补和修正在理性方面可能已经摆脱了特殊时代的洗脑和灌输,但在艺术欣赏习惯和接受程度上,恐怕很难完全恢复到正常、客观、符合人类共同天性的审美习惯中去了,或者干脆对艺术采取排斥、蔑视的态度,只对“有用”的和“娱乐”的感兴趣。这不是他们的错,但也决不是那些他们所听不惯(懂)、看不惯(懂)的纯艺术的错。但大家都知道领导的意志在我们这个国家的市场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因此“红色经典”的市场表现也不是市场真正公平竞争的表现。

    说说这些不是想给领导们看的,也不是给广大艺术欣赏者看的,更不是给演出商们看的。领导们就应该唯官是图,观众们就应该唯乐是图,唯利是图更是演出商天经地义的准则,否则就是不敬业。但是那些还不甘于为了前途和名利放弃艺术准则向官场和市场妥协的艺术家们,应该还能有一点希望,就是现在毕竟是一个有些自由度并且多元化的市场了。除了政治甄别还有市场选择,那么大家就还能够从万丈深渊中抬头向上,看到一丁点光亮,并且为之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