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好看的灾难片:【美国《纽约时报》9月4日文章】:现在仍是“9?11”时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0:51:39

现在仍是“9·11”时代

(作者该报专栏作家罗斯·杜萨特)

    本·拉丹死了,萨达姆·侯赛因完了,扎卡维和“基地”组织的一大批骨干也是一样。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等待着接受军事法庭审判。乔治·W·布什在牧场上安闲度日。迪克·切尼正在推销自己的新书。就连戴维·彼得雷乌斯都不再是将军。他放弃军衔,成为了文职的中央情报局局长。

    形势没有好转

    但是,在世贸中心双子塔倒塌1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9·11”时代。姓名和面孔变了,白宫已经易主,国家把目光从远方的战争转向了国内的经济危机。不过,美国领导人在“9·11”遗址上做出的选择和确立的目标仍然左右着美国的外交政策。“9·11”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待世界的态度,此后发生的任何事态都不曾消除这种变化。

    其中之一是战术调整:原本是以刑事司法手段对待反恐问题,注重调查、拘捕和成功的诉讼;如今则转而采取战时手法,注重拘禁、审讯和暗杀。另一点是战略调整:认定需要通过在穆斯林世界推广民主来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必要时可以采取武力,而不是接受形形色色的独裁者承诺实现的稳定局面。

    这两项调整综合在一起,催生了布什政府最有争议的政策,包括关塔那摩监狱、“非常规引渡”、出兵伊拉克和随即展开的国家建设工作。有些政策在布什的第二个任期中被取消。但是,总体的变化趋势延续了下来。

    尽管贝拉克·奥巴马做出了种种竞选承诺,但形势在他的治下也没有好转。我们仍然在与恐怖组织苦战,此外还有在布什任内激起民愤的无限期拘禁、无人机袭击和秘密战事。与此同时,奥巴马第一个任期的主要特征:在阿富汗拓展国家建设工作,在利比亚开展政权更迭行动,在伊拉克留下可能是永久性的军事印记,在“阿拉伯之春”的骚乱中逐步捡起布什的自由议程论调。

    不知如何脱身

    问题在于,这种延续性究竟显示了成功,还是体现了各国政府都难以避免的延续既有方针的偏差。我们有必要重提罗纳德·里根的那个著名问题:我们的生活比10年前好吗?

    在反恐领域,做出肯定回答的理由最充分。美国的影子战争显然削弱了敌人伤害我们的能力,而我们在“9·11”事件前开展的行动始终未能做到这一点。

    一项政策要凭借常规化的暗杀行动和不加审判的拘禁行为来维系,由此需要付出高昂的道德代价。不过,10年未遭重大袭击,本·拉丹身亡,“基地”组织及其党羽日渐衰弱。这些都是不可小视的成就。美国在恐怖分子面前永远都是脆弱的,但在遭到以穆罕默德·阿塔为首的劫机者突袭后的10年里,我们的间谍、“海豹”突击队员和审讯人员显著扩大了美国的优势。

    不过,在战略领域,我们很难证明美国当前的地缘政治地位比10年前更稳固。这种衰落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冷战后的绝对优势地位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敌对大国的崛起是一种只能掌控而无法抵制的现象。不过,我们在“9·11”事件后改变穆斯林世界的工作耗费了巨额资金和无数人的生命,而我们赢得了什么?伊拉克解放了,但伊朗对该国的影响力大于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国的伤亡不断增加。“阿拉伯之春”可能导致以色列陷入敌国包围的危险。在中东,我们的可靠盟友越来越少。

    以上没有罗列反事实(比如说,如果萨达姆·侯赛因仍然大权在握,我们的形势会糟到什么地步),也没有提到推广民主的长远好处。

    但是,冲突发生10年后,我们距离该事件其实已经十分遥远。即便指出形势原本可能会更糟,也无法改变一个事实:我们在“9·11”后的大战略与美国世界地位的削弱不无关系。

    在这种背景下,奥巴马总统让美国纠缠于穆斯林世界的占领和干预行动不能说明我们的战略是奏效的。这只能表明他不知道如何让我们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