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盗窃电影:9·11十年祭:美国霸权的终结与中国经济的崛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3:34:48





9·11十年祭:美国霸权的终结与中国经济的崛起

 

2001年9月11日早晨,美国的前景看起来就像纽约曼哈顿下城区的天空一样蔚蓝清澈、一片光明。当时,布伦特(Brent)原油价格仅为每桶28美元,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还处于盈余状态,而经历了互联网泡沫危机的美国经济刚开始复苏(尽管迹象不那么明显)。这个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看上去一切风平浪静。但随着恐怖事件的发生一切都改变了!

10年过去了,目前油价徘徊在每桶90美元附近,预计美国2011年预算赤字将高达1.58万亿美元,为历史最高水平;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仍深陷困境;而美国军队和情报部门仍处于战时状态,从阿富汗、巴基斯坦到尼日尔和也门,满世界打击叛乱和激进的伊斯兰恐怖主义。 

    911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社会,但该恐怖袭击的传统解释——本.拉登组织恐怖分子劫机撞楼却一直被部分民众深深地质疑,至今为止,美国政府秘密参与911事件的“阴谋论”仍满天飞。

    有分析认为一架飞机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一幢大楼撞到这种程度,在技术上好像太过完美了,只有炸弹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另外,在911事件之前,就已经有消防员开始准备工作了。.拉登承认自己策划911事件要么是空穴来风,要么是借机建立威信。

    本.拉登是否亲自承认自己策划了911恐袭,我们并不知道真假,因为那是政治家说的。另外,即使他真的承认自己策划了恐怖袭击,也不一定代表着他真的就做了。假如美国真的要‘加罪’本.拉登,肯定会用多种办法;而本.拉登也可以顺着美国的想法来口头上承认,换取整个穆斯林世界对他的钦佩。美国已经要把帐算到他头上了,他怎么躲得过?那他还不如承认,因为一承认就能成为英雄,何乐而不为?

    即将卸任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海军上将威廉•马伦曾将美国的债务描述为对国家安全的头号威胁。标准普尔(S&P)最近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似乎证明了这个超级大国正不断衰落。而尽管从2001年9月到美国目前的经济困境之间,并不存在什么“线性叙事”,但美国在9.11之后发动的“全球反恐战争”的成本(经通胀因素调整后)已超过2 万亿美元,相当于打了两次越战。

    小布什总统对于双子塔和五角大楼被撞的回应,就是针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了两场不必要的战争——这种无视同盟关系、并践踏国际法的行为,是一种好战的单边主义——并像传教士一样,在中东宣扬自由民主。小布什政府的强硬政策破坏了美国与欧洲盟友之间的关系,并导致美国的国际声望直线下跌。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美国本土迄今再也没有遭遇恐怖主义袭击。而其它国家就没这么幸运了。发生在巴厘岛(2002年)、马德里(2004年)和伦敦(2005 年)的爆炸事件,虽然从规模来讲都无法与9.11相提并论,但同样夺去了数百人的生命。基地组织已开始走下坡路,但并没未完全被铲除。从基地组织领导人奥萨马•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市的藏身之处发现的数十张电脑光盘显示,本•拉登在被击毙前正计划发动又一次大规模袭击,很可能就在本周末的9.11纪念日当天——本•拉登在今年5月美国海豹突击队展开的一次大胆突袭行动中被击毙。

    此外,今年阿拉伯世界的觉醒改变了人们的一个观念:即除以色列以外的中东地区民众天生排斥民主。从突尼斯的宰因•阿比丁•本•阿里到埃及的胡斯尼•穆巴拉克,该地区的独裁者们一个接一个地被要求尊严、自由和就业机会的抗议者们推翻。诚然,推翻利比亚穆阿迈尔•卡扎菲的反对派军队,得到了北约战斗机的援助;但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或许将是下一位感受到阿拉伯街头民众怒火的领导人。

    可问题在于,饱受指摘的布什宣称,中东的独裁现状催生了伊斯兰极端恐怖主义,由此对美国构成了迫在眉睫的威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如果正确的话,那么小布什政府的过失就会更多地归咎于执行问题,而不是判断失误。

    第二个相关问题是,在新兴大国(尤其是中国)的崛起正重塑全球格局之际,小布什政府选择诉诸武力来回应9.11事件,是不是一种代价高昂、且不够合理的注意力和资源转移?

    9.11事件过后,一种类似于1815年、1945年或1989年的地缘政治同盟格局似乎开始形成。在美国召集的反恐同盟中,除了包括俄罗斯和中国等竞争对手之外,还包括古巴、伊朗和苏丹等以往一直被歧视的国家。

    军事打击同样有效。在确定了罪魁祸首后,美国发动了一场精彩的军事打击,推翻了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美国特种部队、势不可挡的空中力量以及当地军阀多管齐下,在数周内就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尽管以毛拉•奥马尔和他的代言人本•拉登为首的领导人均得以逃脱,但基地组织网络遭到了无情的打击和破坏。

    但不出一年,美国就失去了道德高地。布什的失误在于让人们看清楚:伊拉克的政权更迭,只是布什用以对付被他列为“邪恶轴心国家”(包括伊朗、朝鲜以及其它窝藏或资助恐怖分子的敌对国家)的一个步骤。转眼间,美国自己也被视为一个流氓国家。

    美国2002年颁布的《国家安全法案修正案》引发了各界担忧。该法案摒弃了冷战时期的遏制和威慑战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先发制人”的战略。根据新战略,美国可以先发制人地采取军事行动,推翻政权,并允许在战争中使用酷刑,并否认《日内瓦公约》赋予恐怖分子嫌犯的权力。

    因此,伊拉克战争未能得到加拿大、法国和德国等传统盟友的支持;没有联合国安理会的支持;也未能找到确凿的证据,证明萨达姆•侯赛因拥有对美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至于盟友,当时的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给予了布什忠诚的政治援助,不过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令人难堪地宣称:从军事角度讲,英国军队纯属多余。

    北约的影响力同样也有所削弱——9.11事件后,北约首次援引第五条款,要求所有成员国承担起集体防御的义务。美国政府的格言是“任务决定同盟”。但有选择性的同盟关系是一把双刃剑。临近2010年之际,欧洲盟国们开始引用限制性条款,表示不插手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为此,即将卸任的现任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今年警告称,北约正迅速变得无关紧要。

    欧洲的声望也同样大幅下降,而这不仅仅体现在利比亚冲突期间——其间,德国选择置身事外,而英法两国在短短几周内就打光了弹药。本世纪之初,带着成功推出一个新货币联盟的喜悦,欧洲领导人就创立旨在让欧盟发展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区的《里斯本议程》达成了一致。事后看来,备受吹捧的里斯本议程标志着欧洲雄心的极限高度,而时间恰恰赶上了互联网泡沫的破裂。

    10年过去了,事实已经表明,欧洲货币联盟最初的设计上就存在根本性缺陷。包括德国在内的大小成员国,都无视预算纪律的实施机制;而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外围经济体,凭借低利率而实现了急剧增长,却一直存在缺乏竞争力的问题。眼下,债券市场危机有可能蔓延到欧元区“核心”成员意大利。

    到了布什的第二任期,强硬的措辞转变为一种更为温和的方式。作为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占领军,美国陷入了拉姆斯菲尔德长期以来嗤之以鼻的国家建设中。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和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也同样糊里糊涂,宣称在上述两国(或其中一国)的使命在军事上至关重要,然后表现得好像自己有权任意处置一样,制定了撤军的(政治)时间表。

    经通胀因素调整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费开支总计接近2万亿美元;但世界银行(World Bank)行长罗伯特•佐立克和一位前美国副国务卿认为,像美国这样富有的国家完全承担得起。佐立克称,在1948年,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目前的四分之一。但美国民众积极支持时任总统杜鲁门的主张,即资助欧洲的民主运动,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抗击共产主义,为此付出的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

    民主改革的种子能否在伊拉克生根发芽,是一个更值得讨论的问题。美军自诩凭借“大举增兵”把伊拉克从动荡甚至分裂中拯救出来,但伊拉克宗教派系——库尔德人、逊尼派和占多数的什叶派——之间的关系仍然摇摆不定。或许,萨达姆•侯赛因的倒台使伊朗成为了地区霸主,并通过巴格达的什叶派政府施加影响力。同时,德黑兰方面的核野心仍未受到遏制。

    对于威胁到地区稳定的另一个悬而未决的严重问题,9.11事件也未能促成其解决:巴以冲突。布什和奥巴马都未能打破被占领的加沙及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僵局,也没能解决耶路撒冷的地位问题。从阿里埃勒•沙龙到本杰明•内塔尼亚胡的一系列以色列总理,都利用这场反恐战争谋求自己的利益,声称妥协会危害以色列的安全,而哈马斯这样的组织在2005年选举中轻松胜出。

    虽然重点放在打击恐怖主义,但美国对更广泛的地缘政治趋势也保持着警惕。最重要的突破,是美国和印度在2008年签订了关于民用核合作的“123”协议。华盛顿和新德里之间的新战略伙伴关系不但可以制衡中国的崛起,也可以制衡拥有核武器的巴基斯坦,后者是美国长期以来在南亚的盟友,但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掌控。

    相比之下,中美关系只能算是一种不那么舒服的互相容忍。北京方面(顶多)把华盛顿看作“非敌非友”,美国则大梦初醒地意识到,中国在太平洋地区对其主宰地位构成了挑战。北京方面对拥有核武器的阴沉邻国——朝鲜——不情不愿地施加压力,但同时对民族主义热情颇高,这表明中国领导人对台湾问题仍耿耿于怀,并且在与日本、韩国和越南等过的领土争端中极度敏感。

    说到最后,过去10年地缘政治方面最重要的进展并非发生在战场上,而是发生在金融体系中。全球银行业危机的起因,是监管存在漏洞,银行遏制不住向不具备偿还能力的美国穷人发放抵押贷款的冲动,以及金融系统中杠杆泛滥。一定程度上,这些扭曲现象是由全球发展失衡所导致的,而美国人靠低成本举债生活、中国出口商和储户促成巨额经常账户盈余,正是这种失衡背后的驱动因素。

    直到2008年大崩盘之前,这架金融旋转木马都在毫无顾忌地转动着。凭借其廉价的劳动力,中国向世界其他国家输出了通缩。中国用经常账户盈余购买美国国债,以这种方式为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提供融资。目前,距离金融危机爆发已经三年,全球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美国经济走上了下坡路,欧洲丧失了“比赛资格”,而亚洲则暂时处于上升趋势。

    我们不妨看一看更广泛的历史趋势。以购买力平价衡量,发展中亚洲占全球经济的份额,已经从1980年的8%稳步升至去年的24%。加总起来,亚洲股市占全球股市市值的31%,高于欧洲的25%,与美国的32%仅一步之遥。去年,中国取代德国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以市值衡量,中资银行位居全球最大银行之列。

    进口数据同样说明问题:发展中国家正成为全球经济的驱动器。从水泥到鸡蛋,中国的消费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中国还刚刚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中国对各种商品的巨大胃口,正创造出新的贸易线路,尤其是和巴西这样的新兴大国。去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拉丁美洲曾以不稳定而闻名,但在此次危机中却毫发未损。目前该地区贫困率不断下降,中产阶级日渐扩大,资产市场也蒸蒸日上。

    布什的国家安全顾问及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曾把多极化称之为竞争理论,指其为必然的灾祸。从经济角度看,多极化意味着一种新秩序,在这种秩序中,相互依存成为基本原则,而美国尽管仍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却不再享有霸权。

    在谈到9.11事件的遗产时,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杰拉德•莱昂斯认为,过去10年最重要的词汇不是“反恐战争”,而是“中国制造”。谈到当前的趋势,他补充表示,未来10年最重要的词汇将是“中国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