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安冉和马文超:名家名画欣赏[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2 17:34:44
   1、 林风眠《烟江双泊》
        此幅彩墨结合,在苍苳浑朴的墨色外,以淡彩写轻岚入谷、浩淼江水。浓墨与淡墨晕染结合,开创性地塑造出山峰的体量转侧与光影变化,成功地解决了墨与光的冲突。画家将个人的心绪融入山水的意境里,使作品呈现出凄清、忧郁、遗世独立的东方韵味。


2、李苦禅《荷塘翠羽》

        此图诚然是山野荷塘大景之一角:上部岩石、荷之花叶与下部岩头“夹出”“一衣带水”,突显出“画眼”翠鸟,其朱翠之色尤鲜,与荷花朱、黄之色对角呼应而不孤。复以萍点调整空白,以垂直错落之两丛水草增强静谧的感觉。此系作者从当年的西湖写生中创造的独特章法,境界自远于流俗。


3、       林风眠《理鬓图》

       《理鬓图》中温柔婉约、恬静娴雅的古典仕女形象,集中体现了林风眠对东方女性美与韵致的理想。


4、潘天寿《秋意》
  
       《秋意》首先大胆写绘出一支呈直角的菊花,使之填满了整个画面,这样的构图诗人觉得已入险境,无法收拾,而气势抢塞。再在右小角绘一些竹与兰,意态生动,即转危为安,画面物象的位置,主次分明,虚实相应,关系平衡,获得了与众不同的新奇意境和效果,即“化腐朽为神奇”。


5、俞致贞《芙蓉蛱蝶》



        画家运用多次渲染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再现了芙蓉的自然形态,通过使用不同的线条表现芙蓉、树叶、蛱蝶的不同质感,个人风格明显。画中景物左顾右盼、彼此呼应、飘逸清新、生动传神。全幅作品用笔严谨,形象刻画细致入微,设色浓而不艳,典雅清丽,构图简明新颖。


6、李可染《青林夕照中》


        此画采用画家后期常见的满幅式构图,山石只取截景,却让人感受到范宽式全景山水的力量,浓墨稍染藤黄、花青而成的巨峰扑面而来,构成画面中最沉稳部分。大面积浓墨表现巨峰,通过笔法穿插,使得山石中仍隐现空间;树的叶子点点沿树干而画,笔下一种毛茸茸的效果使画面极富生趣。


7、常玉《斑马》


        构图采用50年代常见大景小写布局模式、以极广阔的空间盛载极渺小的动物,完全没有晚年心境寂然孤单的情绪。画面充满了幽默感和欢跃趣味,一群斑马结队在草原上奔驰各有动态,不乏一种优悠从容之意态。常玉对斑马群的形态描写,打破了中国传统书画摹写动物只能神骏、只能端庄的陈套。


8、陈逸飞《江南水乡》

        有人说,陈逸飞是一个画得过照相机的画家,一个算得过计算机的商人。作为一个画家,陈逸飞用油画让全世界领略了难以描摹的江南之美;作为一个艺术家,陈逸飞也突破了方寸画布,进入了更多的视觉领域。


9、徐悲鸿《钟馗掣剑图》

         此幅创作于抗战期间,鬼与邪恶的指向当然非常清晰。画面中一小鬼避至钟馗身后,胆战心惊之形象刻划极其生动,而另一小鬼则望风而逃,只留半个脚在画面中踩着木屐,自然“东瀛鬼子”的指向十分明确了。这样的艺术作品在那个年代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色和个人情感。


10、黄宾虹《峨嵋山色》

        正如石涛所说“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黄宾虹山水画特点就是“黑密厚重”,作品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此幅为八十以后所作,笔苍墨润,赋色沉厚,古意盎然,虽言拟宋许道宁笔墨,实则纯由己出。


11、潘天寿《战地黄花分外香》
       潘天寿的绘画风格可用大、重、奇、工四字来概括,即大气磅礴、有分量感、奇特但奇中不怪、功力深厚,严谨精微而又不刻意雕琢,潘画高风俊骨的壮美风格,也表现在对于画材的艺术处理中,此画取材于毛泽东词意,果断强悍、老辣雄健的线条,很贴切地表达了“战地黄花”的风骨。


12、清 郎世宁《郊原牧马图》


        画家借助了西方追求如实表现物象体积感和立体感的绘画技巧,将马的各种姿态刻画得活灵活现,甚至连毛发的光泽也清晰地呈现在观者眼前,令人有呼之欲出之感,这是中国艺术史中以郎世宁为首的“海西画派”所独有的艺术风格。


13、张大千《白描 敦煌壁画 绿度母像》
        1941年至1943年,张大千率家眷及弟子二赴敦煌临摹壁画。在几乎与世隔绝、生活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他共临摹了敦煌壁画280余幅。其中,四川博物院现存180余幅,台北故宫博物院受赠了62幅。此帧即是其中之一。


14、高奇峰《白马》


        借鉴日本绘画模式,黄叶飘零,秋林落日的场景溯源于日本京都派风格的影响,而画面萧瑟的气氛亦隐含了元曲名句“古道西风瘦马”的苍凉意境。同时,画家吸取了西方坚实的写生技巧,运用光影、层层晕染背景及骏马纯白的身躯,一丝不苟地经营用色与构图,以突出马匹雄健高大及自若的神态。


15、米芾《德忱帖》

        此为米芾著名的《草书九帖》之一,又是其晚年成熟书风的代表作之一。此帖自始至终,气韵十分流畅,下笔如飞,痛快淋漓,毫无顾忌,点画之际,妙趣横生。仔细赏读,却又欹正相生,字字随着章法气势变化,用笔狂放而不失检点,提按顿挫丝丝入扣,上下精神,相与流通,有着强烈的节奏感。 16、傅抱石《观瀑图》


        中国古典美学向来习惯于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气质人格与其艺术作品联系起来。傅氏之所以屡屡描绘海雨天风的泉瀑题材,实与他高尚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分不开的。《观瀑图》完全体现了作者胸襟、气度、胆识和学养,是抱石胸中“浩然之气”的自然流露。


17、张大千《仿巨然晴峰图》


        张大千的这件作品,是借元人《万山积雪图》的构图章法,融以巨然长披麻笔法与刘道士《湖山清晓图》水法并兼元人笔墨遗趣,“集其大成,自出机杼”,入古开今,借古开新的极具代表性的大幅杰作。


18、溥儒《秋山泛舟》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论,在此画作中得到了最佳的诠释。“列嶂笃山木,悬泉俯细流。欲寻泉落处,乘兴上扁舟。”画中所描写的正是诗中的意境。图中山峰树木点染繁密,利落清爽,富于生气,用色亮丽而不含火气,独树一格,蕴含着一种“出于笔墨之外”的高贵淡雅之韵。


19、潘天寿《独揽春风》


       “文革”期间此作被作为“黑画典型”,谓“独揽春风 ”即“独揽大权”狼子野心之体现,遂被红卫兵付之一炬。后因批斗潘天寿的需要,“造反派”勒令潘先生复制以作批斗之证据。本画正是在这样特定环境下的产物,而潘天寿一生作品之中题“复制”款的恐怕也仅此一件,可称珍贵至极。


20、丰子恺《仰之弥高》


       “仰之弥高”语出《论语·子罕》,意为越仰望越觉得崇高威严,表达对人或事极景仰之意,竺摩法师于画上题“高处不胜寒”,有释家自谦之意。画中绘一男一女,勒马而立,仰视悬崖上的红墙寺院,绿树环护,燕雀飞舞,一派祥和。


   21、陈丹青《康巴汉子》


        此作把藏族男人那种粗犷的情调表达得更为明显。厚实的衣物,典型的藏族面部,粗笨的皮靴,蓬乱的长发,都被画家用来渲染那种充满自信和力量的阳刚之美。陈丹青有意识地描绘了人物全身,使他们像一些沉甸甸的石柱一般立在观者面前,笔触的坚实和饱满也为了强调这种沉重的力量感。


22、阳太阳《青罗碧玉图》


         描绘了“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漓江美景。画面视野宏大,气势雄浑,近山屏立峭拔,古木萧疏;远峰云雾迷濛,苍润蓊郁;中景则以大写意泼墨法写就,任水墨色彩在画上渗化流动。通篇布局精巧,法度严谨,既高度概括了漓江的旖旎风光,又流动着如诗如梦般的柔美旋律。


23、高奇峰《孔雀开屏》


        高奇峰,晚清画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高奇峰的绘画技艺、主张以及人生经历均受其兄高剑父影响,作品以翎毛、走兽、花卉最为擅长,尤擅画雄狮猛禽。二高兄弟的山水画,可以看出马远、夏圭横砍竖劈的传统,以及日本画的影响。高剑父奇拔苍拙,高奇峰则是雄健与俊美兼而有之。


24、艾轩《微风掠过发梢》

        艾轩风格的扣人心弦之处是“借景抒怀"。他的大部分作品画面中仅安排了单个人物:千古荒蛮的莽原上,万里冰封的雪域中,一位姑娘、汉子或儿童,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企盼,定格在永恒的沉寂里。这是画家内心世界的独白,也是画家对人生意义的追索和感悟。


    25、李苦禅《重阳声色》



        菊古称“黄花”乃因菊色明黄者为主,故作者以充幅黄菊现出“重阳”秋色。此图菊占大部,唯空右上角,斜出枯枝以栖麻雀,雀尾上翘与花头枯梢向上,令秋景秋色透发着傲霜之生机,故以“声色”点题殊为合宜。麻雀之意象,乃夸张其头身之硕,益显其尾之灵动,是“大巧成拙”之用耳。


26、徐悲鸿 1938年作《芝柏拱寿鹊报平安》


        徐悲鸿作品的线条坚卓清爽,线条既有如锥划沙般的沉雄劲健,又如行云流水般畅达。其粗细、浓淡、干湿都紧随体、面关系的转折,随所画部位的硬直或肥厚而变化,特别是画山水和花木时,均不使用传统的皱法,而以大块墨色造型,并用表现力极强的线条勾劲。


27、潘天寿《浔阳江舟》
  
  
         此作不论是上部款书还是下部峰峦丛树,皆昭示了画家艺术上的追求旨趣。画面运用的线条,又带着书法趣味;形象居于下部,更显天高地远,诗意无限。正如他所的“画要耐人寻味,就要虚多。虚多者,即告诉人的少,藏起来的多,故人所思的就多。当然,首先要有意境,否则虚而无物”。


28、齐白石《安居乐业》



        齐白石延续了海派绘画,使它走出城市,深入广阔天地,使其脱胎换骨,其审美理念容易为最广大的社会群体所喜爱。以此幅作品而论,浓艳的色彩,饱满的构图,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所画鹌鹑,又寄予了对平安生活的追求和祝愿;不论技法还是寓意,皆表现了白石老人的创造性。


29、王沂东《沂河边上》


       “王沂东以严谨扎实的写实作风,单纯明快的艺术语言,娴熟精湛的表现技巧,向人们展现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艺术家对生他养他的沂蒙山区,对一望无际的北方田野,对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勤劳、敦厚的农民,倾注了无限的爱。”


30、丰子恺《人散后 一钩新月天如水》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语出北宋谢逸《千秋岁》,描写的是歌舞散后的幽恨,而丰子恺画中却像三两知心,清聊散后,只留残茶、香烟、洋火在桌,丰子恺画前人词意,只主观臆取,抒发己意,十分自由。
 

 

《松鹤图》


华喦(1682-1756),清代画家。字秋岳,原字德嵩,号新罗山人,又号白沙道人、东园生、布衣生、离垢居士,福建上杭人;一说莆田人。擅画人物、山水,尤精花鸟、草虫、走兽,远师李公麟、马和之,近受陈洪绶、恽寿平及石涛等影响。重视写生,构图新颖,形象生动多姿,时用枯笔、干墨、淡彩,敷色鲜嫩不腻,有松秀明丽、空灵骀宕之致。传世作品有《山水图》、《春水双鸭图》、《红叶画眉图》、《金谷园图》、《天山积雪图》和《听松图》等。

此画中一截老松,枝盘多变,形同龙爪,以细毫浓墨写松针。栖止其上的一群丹顶鹤,造型生动写实,设色清丽柔和,在质感与色彩上与松针形成鲜明对比。瑞鹤举止优雅,顾盼生情。精致处愈见其工,而不失笔情墨趣;写意处用笔洒脱,而不失含蓄蕴藉。此幅力作显示了华品山在小写意花鸟画方面的非凡造诣。

《剑门图》


黄向坚(1609-1673)明末清初画家,字端木,号存庵、万里归人,江苏苏州人,孔昭子。善画山水,师法王蒙,善用干笔,构境奇险,拓落苍秀,层次丰富,气势雄浑。明末其父官云南姚州(今姚安)兵阻不得归,顺治信年(1651)向坚徒步万里,逾两年迎父归,因而有手绘所历滇中山水《寻亲图》多种。传世作品有《巉崖陡壁图》轴,图录于《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寻亲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剑川图》轴藏美国杨凯琳绿韵轩;清顺治十二年(1655)为徐枋作《秋山听瀑图》轴图录于《晋唐五代宋元明清书画集》;《点苍山色图》轴藏上海博物馆;为徒步入滇寻父纪实之事而作《万里寻亲图》册藏苏州市博物馆。

此图画城垣峭壁,深涧飞瀑, 山路盘纡,高塔楼阁。山石以乾笔勾皴,作长披麻,焦墨横点苔树。用笔方正、圆转并施,墨色层次分明,气势雄壮,意境深远。

《雨余柳色图》


弘仁(1610-1664)安徽歙县人,字无智,号渐江。俗姓江,名韬,字大奇,又名舫,字鸥盟。明末诸生。明亡离歙去武夷山,从建阳古航禅师为僧。顺治十三年(1656)由闽返歙,往西干五明寺。画从宋元各家入手,万崇倪瓒画法,为新安画派奠基人。画师古人。更师造化。返歙后每 岁必游黄山,以“江南真山水为稿本”,曾作黄山真景50幅,笔墨苍劲整洁。富有秀逸之气,给人以清新之感。其《黄山松石图》亦伟俊有致,不落陈规。所作《晓江风便图》写浦口景色,笔墨贺劲,兼用侧锋,是其晚年代表作。除山水外,亦写梅花和双钩竹。“新安画派”的奠基人。与杳士标、 孙逸、汪之瑞并称“新安四大家”(亦有称“海阳四家”)。画史上称弘仁、髡残、石涛、八大为画坛“四僧”。行书法颜真卿,楷书学倪云林,得其神韵,亦工诗,后人辑成《画偈集》148首。传世作品有《黄海松石图》、《西岩松雪图》和《古槎短荻图》等。

此图化高远为平远、深远。江渚遥岑,水波不兴,山体坚凝,村舍掩映。山石结构严谨而用笔松灵,墨色滋润,呈现出一派春柳又绿江南岸的清新气息。自识“雨余復雨鹃声急,能不于斯感暮春。花事既零吟莫倦,松风还可慰宵晨。为闲止社兄写意于丰溪书舍,丙申三月渐江仁”。钤“弘仁”朱文圆印。另钤“润州戴植字培之鉴藏书画章”朱文印。按丙申为顺治十三年,公元一六五六年,作者时年四十七岁。

《花鸟图》


胡慥,生卒年不详,清初画家。一作造,字石公,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擅画,所作山水苍莽浑厚;尤擅写菊,能尽百种,备见神妙。亦绘人物。为金陵八家之一。传世作品有《山居观梅图》、《葛仙移居图》等。

此画页写秋菊及飞虫。画法很工细,承宋代工笔花鸟画传统,却又灵动雅致。秋菊设色淡雅,钩勒之线略仿钉头鼠尾描。笔意流畅,工中带写,古朴清淡,造型舒展,整个画面气韵生动,有装饰意味。

《山水图》


黄鼎(1650-1730),清代画家,字尊古,号旷亭,又号闲圃、独往客,晚号净垢老人。江苏常熟人。善画山水,临摹古画,咄咄逼真,尤以摹王蒙见长。后学王原祁,一变其蹊径。笔墨苍劲、画品超逸。

此图贵有古意,笔墨苍古有劲,有麓台神趣,构图也颇为清朗竣逸,画面上参天的树栖与坡石构成人物的环境,显得雄伟,幽深,是隐居者的处所。

蝶恋图


名称:曾 宓 蝶恋图



材质、形制:设色纸本 镜框



尺寸:101x32cm



创作年代:2004年作



介绍:

款识:石不能言,花遂解笑,春风满庭,

发我长啸。昌硕诗,录补空。

甲申暑月左海三石楼主写于浙江画院。

钤印:一切吉祥(白)辛真(朱)三石(朱)

以一当十(朱)复雅志拾青云(白)

       

 

 

 

 

 

 

 

 

 

Oct17432.JPG (1.11 MB)

2008-10-6 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