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桂芝和鸡西市委书记:你我皆凡人 何分三六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6:06:18

1 / 10你我皆凡人 何分三六九2011.04.01 第二十期 

乞丐进不得高档社区?

如果你在马路上看到残疾人行乞,你会怎么做?给点零钱?装作没看见?还是干脆视而不见转身走开?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上演。有这么一对夫妇,他们选择了一种不一样的方式,一种自己认为很正常的方式,没想到,却引起了一场争议。
Ella和Matt的乞丐朋友:他和我们一样平等
故事发生在上海一幢商住两用楼里,楼下停满了汽车,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物业公司负责人黄慧萍说“这里是高档楼盘,业主的层次比较高。”
Ella戴着褐色的框架眼镜,很时髦的那种,看上去很漂亮,也很友善。Ella的丈夫叫Matt,在一家国际广告公司上海分部任职。去年8月, Matt夫妇第一次来到上海。几乎每个星期,Matt夫妇都会在衡山路教堂门前遇见一个正在乞讨的残疾人,膝盖以下截肢的残疾人,“每次看见他,我和Matt都会给他钱,”Ella说,“他叫马维华。”
后来,Matt夫妇和这名中国乞丐成了朋友。他们带着马维华去餐厅吃饭,带他回家洗澡,给他换上干净的衣服。
Matt的家很宽敞,布置很简单,但十分干净。这样一对极其爱干净的外国夫妇,接纳了一个沿街乞讨的中国残疾人,和他握手、拥抱,同吃同住。两只猫,Matt和Ella,这是Matt家的所有家庭成员。
“马维华的加入,的确给这个家带来了变化,但马维华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他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Matt说,“他和我们是一样平等的。”

 

2 / 10你我皆凡人 何分三六九2011.04.01 第二十期
邻居们集体不安了:有钥匙也别让他上楼
居住在Matt家的一个多月,是马维华最开心的日子。他装上了另一位外国人为他买的假肢,Matt夫妇还给他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然而最终,他还是搬出了这个温暖的家,原因是,这个高档社区内的其他居民很不安……
最初,马维华每个星期的造访并没有引起邻居太多的注意和不安。后来,马维华住进Matt夫妇家,还得到了一套Matt家的钥匙。这个依靠沿街乞讨为生的残疾人立刻在小区掀起了波澜。
楼道间,电梯口,举止迥异的马维华开始频繁出现在邻居们的视野中,这个一看就知道是“外地人”的人开始引起邻居们的警觉。“我觉得外国人做这件事很奇怪,他们都不知道这个残疾人是什么样的人,怎么会平白无故这样做,想不通,”小区里的一位姓周的司机说,“我们最多给他们一些钱,从没想过会把他带回家养起来。”

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甚至接到了居民的投诉,“居民说,一对外国夫妇家里住了一个双脚残废的人,年龄大概在35岁左右,希望居委会帮助查一下这个人的身份。”
户籍警还是来到了Matt家,当时马维华正在厨房和两个大学生学习,看到警察,他显得非常非常紧张。就在这一天,Matt的朋友刚为马维华办好临时身份证。
物业公司曾经要求门卫,如果Matt夫妇都不在,即使马维华有钥匙,也不要让马维华上楼,门卫陈家和说,“我按照规定对马维华进行了阻止,我们发生了争吵,他说我没有同情心。”
Matt夫妇对邻居们的意见并非一无所知,“物业公司曾经打过电话到我公司了解这件事,但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我带什么样的朋友回家与别人无关,”MATT说。12户居民中,Matt夫妇是唯一的外籍人士,“但我们居住在上海,我们应该尊重这里的文化,所以我们让马维华搬走了。”

3 / 10你我皆凡人 何分三六九2011.04.01 第二十期“马维华”们需要帮助,更需要别人的尊重
房主自愿收留残疾人,让他进入自己的家,这是房主的正当权利,这种权利应该得到尊重。正如马特夫妇说的:“我在自己家里接待我自己的客人,与别人有什么关系?”我看那些太热心干涉这件事的人,起码没有学会尊重别人的权利。
同样,马维华作为房主的客人,他也有权在主人同意并给予钥匙的情况下进入屋子。一个人因为他穷、他肮脏、他残疾,就不许他走亲访友,这样的文化岂不太冷漠、自私、狭隘?因为他残疾、因为他贫穷,大家就不安,于是想法为难他、拒绝他,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心理”?
马特夫妇不得不把马维华送走。他们说:“我们居住在上海,我们应该尊重这里的文化,所以我们让马维华搬走了。”“马维华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他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马特说,“他和我们是一样平等的。”
在任何时候,把任何人都当成平等的人、应受尊重的人来对待,不要管他的衣着容貌,不要管他的钱袋大小,不要管他的身体高矮。
[编辑点评]
乞丐入住高档社区,一件小小的事情却引发了居民如此强烈的反应,凸显了整个社会理念的矛盾与冲突。看来,对待平等这件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些个拜高踩低的,崇洋媚外的

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官员打伞看演出,小学生雨中表演;这样的对话耳熟能详:这个东西不错啊,当然啦,*国的;这样的词汇总是联系在一起:农民工和歧视,同性恋和歧视……
歌迷追星?原是欢迎董事长!
高呼口号,举着放大的人头像照片、欢迎标语、鲜花花束、花环,二十来人翘首等待。别误会,这不是明星欢迎会,而是一家公司欢迎公司董事长的场面。
“这是干啥呢?”沈阳市沈河区青年大街和中山路交会路口西侧一家公司门前,20多名穿白色短袖衬衣、黑色长裤的人摆开的阵势引来过往路人围观。
9时19分许,一辆黑色奥迪轿车从公司西侧缓缓驶到公司门前。“旭日东升……”二十来人齐声大喊口号。同时人群中响起掌声。工作人员证实公司欢迎会是欢迎公司的董事长。
这样的报道让人哑然失笑之余,又心酸不已:
谁小时候,没举着鲜花站在校门口迎接“某某长视察”呢?这么多年过去了,一批批人从学校步入社会,从欢迎官员转为欢迎上司。不变的,是整个社会阿谀奉迎的风气,是置身其中的无奈。

 

4 / 10你我皆凡人 何分三六九2011.04.01 第二十期五星酒店中忐忑不安的农民工
一边是“用工荒”,一边是农民工被歧视。这个矛盾的问题让很多人困惑。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道路桥梁、公用设施,都有他们的血汗,而他们却享受不到应有的尊重,哪怕是最基本的平等对待。
“原本以为老板请我们住五星级酒店,可以感受一下高档豪华酒店的待遇,谁知在酒店里却到处是异样的眼光,我们像贼一样,浑身不自在,跟我们想像中的五星级酒店完全不一样。”来自四川巴中的农民工王太洪在海口住了3天五星级大酒店,却积了满肚子苦水。
和王太洪一样,还有100余名来自四川和浙江的农民工住进了海南省海口市某五星级酒店。100余名农民工之所以能够在过年期间住进酒店,并不是因为他们主动掏钱在这样的酒店过春节,王太洪说:“大年初四,老板说要给我们一个惊喜,请我们到五星级大酒店度假。”

农民工杜先生说:“大年初四的下午,我们高高兴兴来到酒店,原想好好地感受一下五星级大酒店的气派,谁知却看到警察在旁巡视,一个陌生人还不停地对我们拍照,好像我们是贼一样。可我们住酒店由老板请客,我们也是酒店的客人啊。”
杜先生掩饰不住内心的气愤,他告诉记者:“好不容易我们住进了酒店,可是在酒店里我们却处处遇到异样的眼光,酒店的员工好像随时都在监视我们。”
在办理登记的过程中,一些等着拿钥匙的农民工想参观一下五星级酒店外面的风景。在距离文华大酒店游泳池不远处,初中毕业、20岁的农民工冯国感觉到了自己不受酒店的欢迎,他说:“我看到保安将大堂和游泳池花园之间的门锁了起来。”
由于负担不起酒店的餐饮,大年初四,农民工们派人到街上买盒饭,然而回酒店时,保安却不让提着盒饭的农民工乘客人专用电梯,农民工向保安说了很多好话后,方才让他们坐货运电梯回房间。

5 / 10你我皆凡人 何分三六九2011.04.01 第二十期住在文华大酒店的农民工们浑身不自在,个别人还有些害怕。第一天,来了100多位民工,到第二天就有近20人离开酒店回到了宿舍。
这不仅仅是一百多位农民工的尴尬,是全社会的尴尬。
崇洋崇日崇韩,就是不崇中
这是一个让很多国人纠结的话题。成龙曾发表过一段真情演说,呼唤年轻人要爱国:
我在国外购物,买回来的很多东西都是中国制造,这些产品的质量都很好,但在国内买的一模一样的产品,质量却差了很多。我们国内许多年轻人都崇洋、崇日、崇韩,就是不崇中,比如他们总是模仿黑人“YOYO”地说话,我到国外和黑人拍戏也会模仿他们的说话方式,但不代表平时也要这样。我在国外常穿唐装,就是要告诉他们我是中国人。
奔向现代化的中国,阶段性地“崇洋”不可避免。在很长一个历史阶段,出于体制改革和国民性改造的目的,“崇洋”是具有先进性的。
然而在今天,让很多人痛心疾首的盲目“崇洋”现象,与上述师法西洋的救国、治国之道不可同日而语。非但不是师西方文明精华之道,连过去的“师夷长技”都算不上,至多只是些许皮毛甚至牙慧而已。
比如,不惜用数月乃至数年的收入,去买一只路易·威登包来装扮自己;春节懒得过,却使商业味道极浓的圣诞节隆重得有几分矫情;高速公路标志放着言简意赅的中文不用,偏用让人晕头转向的英文字母;明明是地道的草根企业,却偏偏叫个洋名儿……说白了,还是一种“落后生”对“尖子生”的羡慕,甚至是盲目崇拜。

同学聚会:男的比官大,女的比孩他爸
同学聚会,已然从毕业前的兴高采烈,变成“几家欢乐几家愁”。票子、房子和车子,成了老同学聚会的主要话题,同学会变成了攀比会。面对昔日“同桌的你”,“恐聚”成了不少人的真实写照:
高先生,32岁,公司职员。对于同学聚会,我很不喜欢。记得在前几年的一次同学聚上,看到昔日的同学,有的当了官,有的当了小老板。可是自己经过多年的努力,还是一事无成,毕业多年了,仍然在公司给别人打工,这使我感到很惭愧。我还暗自想过“同样是一个班出来的人,同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与之对比,还有另一种心态:
周先生,56岁,公务员。我是在东北某大学毕业的,当时我家在农村,条件很差。我在班里是最穷的,家里条件较好的同学很看不起我。前几年有一次出差,刚好赶上学校校庆,就跟过去好多年没有见过的同学聚了一

6 / 10你我皆凡人 何分三六九2011.04.01 第二十期次。看到多年没见的朋友,心里除了高兴,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就我现在的条件,在同去聚会的同学中,不是最好的也是前几名的。过去家里条件好的,看不起我的同学,现在过得很拮据,过去傲慢看不起人的态度已经看不见了。虽然不想看到聚会上有不开心的场面,但是心里还是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这次聚会让我跟多年没有联系的老同学重新取得了联系,还让自己的成功形象立在了同学心里,给自己争了不少面子。
男的比官衔,比收入,女的则拼老公,拼孩子,拼家庭幸福,动辄“我老公……”,“我儿子(女儿)……”,国人喜欢攀比的习性在其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总说没有幸福感,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爱攀比、喜欢横向竞争是罪魁祸首。俗话说的好,人外有人。总盯着别人看,即使成了盖茨,恐怕也不会有幸福感吧。
[编辑点评]
人人都“横向竞争”的社会是疯狂的,也是不健康的。不去想超越自己,总是想超越别人。于是就多了些勾心斗角,多了些不择手段。更有甚者,我达不到你的水平,就要把你拉到我的水平。
不妨用学习的心态看他人,多跟昨天的自己竞争。毕竟,超越自己是最难的。

平视,最具亲和力的“视角”

人生在世,既不必以自卑自贱的心态去仰视别人,也不宜以自视甚高的心态去俯视别人,学会平视,平视自己、也平视别人,才是最恰当最具亲和力的社交“视角”。
惯于仰视别人者,在卑微和惶恐中看人家的脸色行事,营营碌碌、心力交瘁,何苦来着!反之,以俯视他人为能事者,则热衷于居高临下、自命不凡、目空一切,往往看不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两种人在“视角”上的偏差,致使其对人对己的看法变形失实,不能正确对待。之所以如此,都是因为他们缺乏丰厚的人格底蕴,心胸狭窄,目光短浅。
不自卑不自傲,平视自己最难得
平视自己,即是不卑不亢地立身处世。天下之难,最难的是摆正自己。人在遭遇挫折时,容易自怨自艾,把自己看得太低;而在春风得意之际,又往往自视甚高,以为天下英雄舍我其谁。君不见,有些人一旦小有成就,原本好端端的一双眼睛便挪位到额头上,从此“视觉”异化,平视功能丧失,到哪都摆出一副鹤立鸡群的架势,势利得很。宋代有位名臣叫赵抃,此公为人耿直,为官清正,从不以其官位自傲。他告老还乡时曾赋诗明志:“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平常。世人欲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意思是,你们不要以为我是什么大官,我其实就是当年出身在柯村的赵四郎啊!那些惯于在俯视他人的得意中生活的人,比照一下赵老夫子乐于平视自己的嘉言懿行,能不汗颜?

 

7 / 10你我皆凡人 何分三六九2011.04.01 第二十期平视他人:不媚权贵 自尊自爱
平视他人,意味着自爱自重,不妄自菲薄。
据传清朝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回国,路过武昌总督府,想会见当时颇有名气的两广总督张之洞,就写了一张便条:学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张大总督看过守门人递进的便条,面有不悦,提笔在条上批写:“持三字帖,见一品官,白丁焉敢称兄弟?”守门人将条子还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迅即在便条上书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也可傲王侯。”守门人又将条子传进总督府,张之洞看后“啊”了一声,连声说:“请!请!请!”
孙中山不愧是孙中山,地位卑微时便敢于平视权贵,着实有胆有识。我们周围的不少人一见达官贵人,便情不自禁地躬背屈膝作仰视状,宜不羞愧!国人是该学学孙中山,什么时候面对权贵也敢挺脸抬头学会平视,才算是在真正意义上“站起来了”。
走笔至此,不能不提到大名鼎鼎的罗斯福。罗斯福下肢瘫痪,却以其赫赫政绩赢得美国惟一的蝉联四届总统的殊荣。此公气质谦和,平等待人,像一位兄长和朋友。有人说,罗斯福能把国王当普通人看待,而把普通人当国王看待,但国王和普通人都因此而爱戴他。有鉴于此,我们身边的公仆、明星、富翁们是否也可屈尊向“罗斯福同志”学习,平视百姓、平视社会,从而造就自己的人格魅力。

平视之难:国人攀比心理重

我们都知道有句话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一群中国人是群虫。而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也告戒中国学生,不要与别人比,而要与自己比,能超越自我就是最成功的。可惜的是,中国人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中国人在团队合作中的最显著特点之一,大概就是死不认错,拒绝合作,漠视团队。
中国人爱攀比,表现在人和人比,班级和班级比,学校和学校比,小团体和小团体比,城市和城市比,国家与国家比。比成绩,比政绩,比排名,比GDP,比钱,比富,比一切可比的或不可比的东西。
中国人既长期缺乏平等的观念,所以在潜意识里把人看作是有高有低的,而大多数人总是将自己不自觉地放在低的那一类人里——同时却又对着更高的地位垂涎三尺——怀着自大又自卑的心态面对其他人。自大,是因为谁都渴望处于高人一等的地位,并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有这种条件;

 

8 / 10你我皆凡人 何分三六九2011.04.01 第二十期自卑,是因为他的内心对于这种可能性仍然怀疑。
这必然产生两个后果——其一,既然自己处于低的那一类人中,那必然想往上爬,成为“人上人”;其二,既然自大又自卑,那只要有丝毫与别人“比”的机会,自然绝不会放过。
比,是为了证明自己更出色,更优越,从而使自己往上爬,摆脱“低”的处境。一个长期被歧视的人,必然会在获得解脱之后以先前别人歧视他的种种办法去歧视别人。先是“高”的人不肯给“低”的人平等,然后“低”的人通过攀比,终于爬高了之后,又不肯给原先“高”的人平等。人们因此比来比去,往复循环不断。
中国人当然也对不平等忿忿不平。但我们想改变的,并非不平等的制度,而仅仅是不平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变自己的地位。换句话说,中国人对不平等并没有意见——前提是只要自己处于高人一等的地位。
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死不认错——认错就等于服输,就等于承认自己不行,就等于自愿把自己降至被歧视的地位。为什么中国人拒绝合作——合作需要平等交流,而中国人总是利用交流中的每一个机会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攀比。为什么中国人漠视团队——一个总是彼此之间在不断攀比着的群体是不可能精诚合作的。
现代社会中,通讯交流的扩大与市场化本身,或许已经冲淡了中国人的攀比心理,但几千年来不平等状态的改变之路却仍然漫漫。

平视之难:追求高于他人的优越感

这样的场景常常出现,一群聚在一起,一边痛斥社会不平等,一边吹牛,显摆自己的优越感,说一套做一套。很多人根本不喜欢人人平等,而是喜欢人人不平等。他们不喜欢自己和别人平等,而是喜欢自己比别人高出一头,喜欢有一种对别人的优越感。
在大家都吹牛的气氛中,一个人如果实话实说,难免担心别人会小看自己。
在很多人眼中,要不就是高出别人一等,要不就是低于别人一等,根本没有和别人平起平坐的想法。他们搜肠刮肚地自我吹嘘,其目的不过是要抬高自己的身价,让别人“高看”自己。在一个平等的社会中,人们又何必要如此苦心积虑地抬高自己的身价呢?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搞等级主义教育,国人心目中的等级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极难消化西方的平等人权思想。国人希望的平等是“上等人”放下身份和自己搞平等,而绝不是自己放下身份和“下等人”搞平等。在外国常常看到国人抱怨外国人歧视他们,要求外国人给予他们平等的待遇。可是这些人一回到中国,又摆出一副洋洋自得的高人一等架子,要求政府给他们这种优惠那种特权,根本没有要求政府以普通国民的身份平等对待留学人员。
我的一个中国同事,平时总是吹嘘他和德国朋友关系如何密切,总喜欢到德国人堆里凑热乎。

 

9 / 10你我皆凡人 何分三六九2011.04.01 第二十期
有一次还兴高采烈地说:他回国时别人错把他当成德国人了,真象是莫大的荣幸。但这位同事一有不好意思找德国人帮忙的“贱事”,比如为了省几个搬运费抬冰箱等等,必然找我这个国人帮忙。在他们眼里,我这个国人总比德国人低一等,自然配干德国人不干的“贱事”。另一位中国同事,在和我说话当中看到一位他认识的德国人,立刻撇下我凑过去和德国人说话,让我实在尴尬难受。有一次这位同事说好到我这里来玩,结果路上碰到一个德国人邀他一起去打球,该同事竟然立即毁弃已经和我订好的约会,打电话时还以优越的口气告诉我:要和德国朋友去打球,不到你那里去了。
国人如果不能树立起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的平等意识,不再用有色的眼镜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西方民主制度,就很难在中国的不平等土壤中生根。

平视,从告别主奴心态开始

陈丹青在接受《怀尧访谈录》专访时说:我们都是奴才,望不到边的奴才!中国有老百姓,但没有公民,有人口,但没有现代人的概念,此外,各阶层全是无比严密无比细腻的奴主关系:主子原先就是奴才,奴才则巴望有一天当主子,你仔细想想,不是这样么?
中国人的文化和人格观念里,最深入骨髓的不平等,就是人格的不平等,金钱、权力、地位、武力,乃至先来后到,等等,都有可能成为人格不平等的根源。大家不以为非,反以为是。在单位,在官场,一些人稍微有了那么一点小职务,成了几个人的头头或上司,就颐指气使不可一世;而那些“下属”,则免不了有唯唯诺诺阿谀奉承者。久之,则不论怀着主子心态还是奴仆心态者,都不过是个小市民而已:满足于小聪明式的自我陶醉、小圈子小帮派内的自我风光,并且在自行聪明自我得意中毁坏许多宏伟的构建,伤害许多正直不阿不党不私之人。
这种深入骨髓的不平等,不仅对人的人格是个极大的伤害,对人的心态和心智也是个极大的、无谓的磨损。中国古代的官场争斗、宫帏秘事和大家庭里的尔虞我诈,大妻小妾的争风吃醋,无非都是为了能够在小范围内在人格上高人一等。于是,中国人的心智大部分被鬼迷心窍似地钻进了人际关系的死胡同,光琢磨人不琢磨事。大好的年华与智慧都在这样的勾心斗角中付水东流!

 

10 / 10你我皆凡人 何分三六九2011.04.01 第二十期
据报道,很多大学生,都受高薪诱惑应聘保姆,然而当上保姆后不久即离去的高达80%。原来他们“难以忍受”不能和主人一家同桌吃饭这样的规矩。对此,徐贲教授理直气壮地说:大学生理应更具有自我意识,也更在意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关系。如果一个社会只追究当保姆者的“心态问题”,要求他们安守本分、当好下人,会使整个社会越来越下人化、仆役化。相反,如果一个社会能够多多追究主人的心态,多多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将有助于提高社会的共同尊严感。
我相信一个人的人格状态将直接影响其事业和人生境界。在中国与公民社会的距离日益拉近的当今世界,我们还是应该提醒人们多关注人与人之间人格的不平等,并且敢于从我做起,站直喽,别趴下!没有不可挑战的权威,没有不可“冒犯”的领导,这个社会才会有制衡,才会真正趋于正常。当我们从狭隘的“小圈子”中抬起头来,会发现外面是个大得多的江河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