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红if you韩国反响:建筑界泰斗称中国地铁新鲜空气量仅为美一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1:16:37

建筑界泰斗称中国地铁新鲜空气量仅为美一半

2011-09-13 03:41:23 来源: 法制晚报(北京) 有2382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转发到微博(2)

核心提示:中秋假期北京地铁日客流量近700万人次,密集的人流让地铁内空气混浊不堪,国内建筑界泰斗称中国地铁站内的新鲜空气量仅为美国的一半,其他多项空气指标也低于国际先进标准。

北京地铁站内憋闷换气量标准被质疑

城建专家称——对比国际经验地铁空气符合标准

昨天是中秋节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北京交管部门预计,交通晚高峰将从16时持续到22时。为了避开交通拥堵,下班后秦女士果断地选择了坐地铁回家。

但是,地铁一号线的站台,“空气混浊,让人憋得发慌!”秦女士抱怨说。

北京地铁日客流量已逼近700万人次。人流如此密集的地铁站,使得很多乘客都有过憋闷的感觉。在这个问题上,相关部门是否有标准规范,又是否有监控呢?

国内建筑设计界泰斗、曾参与过北京1号线地铁站设计的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来增祥今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如果按照室内公共场所的换气量标准,中国地铁站的新鲜空气量仅为美国的一半,其他多项空气质量指标中国也低于国际先进标准。

不过,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的通风专家却向记者指出,从地铁的能耗、可持续发展,以及国际经验来看,北京地铁站的换气量是符合标准的。

但记者对比纽约地铁和东京地铁现在采用的标准发现,这些较成熟的地铁系统采用的标准,均大于中国的最低标准。

学者观点

空气质量标准中美竟差一半

“美国室内公共场所换气量标准人均(成年人)是每小时60立方米,中国的标准是人均每小时30立方米。在这一标准下,国内地铁站内的新鲜空气量仅为美国一半。”来增祥向记者指出,“一些拥挤的地铁站连这一标准都未达到,尤其在乘车高峰时段,主要的地铁站和换乘站的空气质量很差。”

来增祥指出,虽然有人认为乘客在地铁站内停留的时间较短,可以适当降低换气量标准,但事实上根据一些调查和实际体验,地铁站内的空气让人感觉憋闷、不舒服的主要原因就是新风量不够。

除此之外,空气质量还包括菌落含量、粉尘、异味、空调换气等。在这些标准上,我国均低于国际上的先进标准。

此外,来增祥指出,要做好通风系统的维护和检测管理工作,“一些地铁站的吸风口、换气带的空气质量检测标准也需要进一步规范”。

“在乘坐地铁时,怎样才能干净、卫生、少得病——是时候该关心这些老百姓的健康问题了!”来增祥最后呼吁道。

城建专家

北京地铁新风量最低标准:每小时3.6万立方米

带着来增祥教授指出的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参与设计北京、上海等多条地铁线路的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通风专家向记者介绍了北京地铁规划时换气量标准:夏季空调打开时,系统的新风量不少于总送风量的10%,每小时新风量的最低标准为3.6万立方米(人均每小时12.6立方米)。

该专家指出,在空调关闭后的通风季节(夏季之外的季节),新风量标准是人均每小时30立方米,且车站换气次数不小于5次/小时。

该专家认为,对于北京地铁而言,除了开空调的4个月时间外,大多数时间,我们的新风标准是很高的。据介绍,通风季节的换风是通过风机运转实现的。

此外,该专家介绍,北京地铁站内监测空气质量有两项指标,一是二氧化碳浓度,二是含尘量,“在地铁里都有自动检测系统。可以根据二氧化碳的浓度实时调整新风比。含尘浓度也有监测,但是和新风没关系,主要是监测空调、通风系统的过滤装置。”

现行标准已落后于国家相关卫生规范

不过,记者注意到,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承东曾发表文章指出,我国卫生部于2006年3月颁发实施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其中对于新风量的规定中,除“酒吧、茶座、咖啡厅”外取值均应大于每人每小时20立方米,同时还规定了应设置净化消毒装置等。

刘承东认为,现行地铁设计规范空调新风量标准是在该卫生规范颁布前发布实施的,因此有必要进行新的研究探讨。

矛盾

为控制能耗标准不宜定太高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的专家表示,通风空调系统能占到地铁能耗的三分之一,这个能耗是非常大的,直接影响到地铁运行成本。

“目前北京地铁票价低,地铁运营亏损比较严重,能耗这方面压力很大,从这个角度讲,轨道交通要想持续发展,能耗要是不控制下来,越往后问题会越突出。”他向记者说。

该专家举例称,比如自己家开了空调,再把窗户打开,通风量肯定是高了,但是新鲜空气就会很浪费;再比如冬天取暖的时候,再把窗户打开,这样的话肯定在能源利用这方面会非常的浪费。

该专家指出,国家从节约能源的方面考虑,民用建筑、办公建筑大都用了人均每小时30立方米的标准,实际上地铁设计规范的标准,是比这个还低,不到30立方米。

对比

纽约、东京地铁车站换气量都大于我国

纽约城市交通管理局的工程师克拉克·雷安德今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美国室内公共场所换气量标准为人均60立方米/小时,但是由于纽约地铁年代久远,在最初建造时未考虑通风问题,所以最近几年一直在改造升级地铁的通风系统。

据介绍,纽约地铁站内有一系列通风井可供新鲜空气流通。“空气流通量很大,按照现行的规划,纽约新建地铁站内的通风系统每分钟提供60万立方英尺(约合1.699万立方米)的新鲜空气。”雷安德说。

不过,在美留学的王静对本报记者表示,纽约地铁系统上比较老旧的车站也很闷,尤其是在高温的夏天。

“我的噩梦就是夏天时要在先驱广场站(Herald Square)搭乘N、D号线。纽约夏天外面温度高达约40℃,而先驱广场站里的温度要比室外温度高5℃。”王静无奈地说。

此外,日本东京地铁车站中央大厅的换气量标准为5万立方米/小时,高于中国每小时最低3.6万立方米的标准。

法国地铁空气污染严重

法国《巴黎人报》此前采访了巴黎公交公司空气质量负责人马珠埃女士,她表示地铁高峰时,污染含量峰值可达每立方米500毫克,地铁快线里峰值可达每立方米800毫克。总的来说,地铁快线污染现象更严重一些。

Chatelet-Les-Halles地铁站是巴黎公交公司的测试站,同时也是微粒污染最严重的地铁站之一。据2003年12月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当时记录的地铁站里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含量比卫生部建议的标准高出三倍。

 

在地铁站的站台上,大多数用户虽然不知道上述数字,但承认污染很严重,特别是那些一天八小时呆在地铁站的人,如Relay网络销售点的售货员。

一位女经理透露说:“一名有哮喘病的实习生呆了两天就走了。一名同事呆了三年后,胸部有了征兆,就仿佛抽了烟似的。站台上污染很明显:地下是封闭的。列车来时,掀起灰尘。”

小链接

地铁多建在地下深处,车站之间通过复杂的隧道系统连接,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地铁车站与外界的空气交换只能通过车站出入口和有限的隧道风井来进行。

因此必须合理设计地铁通风空调系统,利用人工方法对地铁内的温度、湿度、有害物浓度和空气流速等进行控制,为乘客提供健康的乘车环境。

(本文来源:法制晚报) 责任编辑:NN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