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游花千骨御剑进阶:快乐,哲学与科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3:53:57

哲学是西方大多数现代学科的源头。在某种意义上,亚里士多德是一位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和政治学家。哲学的各个分支通过充分实证的严格性,找到它们的研究方法后,便逐步与哲学分离,哲学也便越来越成为不重实践而只凭日常经验和概念分析的玄谈。

然而,近年来,科学领域——尤其是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开始回归它们的源头,将数据和假说与哲学的概念和规范相结合。这种回归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即是由爱德华·迪纳(Edward Diener)开创的新快乐心理学。

快乐心理学的实证基础是大量的数据表明了快乐与遗传、社会、经济及个人因素之间的相关或不相关性。研究结果的一部分是老生常谈:比如,财富、美丽、享受等对快乐与否的影响很小。但也有一些令人意外的结果:严重的疾病通常不会让我们感到更不快乐;而长期来看,婚姻也不是快乐与否的主要来源。

这项新的研究既给人希望又挑起疑问。诸如 Sonja Lyubomirsky 等心理学家开发了一个自助书籍新流派,旨在用科学方案代替传统的直觉感观和轶闻趣事以使人获得快乐。与此同时,针对方法论问题,质疑声不断。例如,使用个人关于快乐程度的自我报告;致力于物化甚至量化像快乐这样主观又难以捉摸的特征。

但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快乐的意义和价值。研究者们强调当我们问人们是否快乐时,如果我们不知道受访者通过“快乐”这个词表达的是什么,那么他们的回答就什么也没告诉我们。某人想表达的意思可能是“我现在没觉得痛不欲生”;而另一个人的意思却可能是“我的生活糟糕至极,但我甘愿如此。”;还有人可能只是感觉“我今天比昨天感觉好很多。” 快乐研究需要明确地理解“快乐”的各种可能意义。例如,大多数研究者区别看待作为心理状态的快乐(比如,整体上感觉快乐多于痛苦)和作为对生活的一个正面积极的评价的快乐(即使包含更多痛苦)。一个根本的问题是,如果快乐有意义的话,那么在哪种意义上快乐是人类生活的本来目的?

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地导致哲学上的思考。实证调查可以为我们提供人们关于快乐的各种不同想法。但研究表明,当人们得到他们所谓的快乐(结婚、生子、财富、名誉)时,他们常常是仍然高兴不起来。没有理由认为我们通过实证调查得到的这些想法足以将我们引至真正的快乐。要得到关于快乐的丰富而微妙的构想,我们需要求助哲学家。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休谟、密尔,再到黑格尔、尼采,这些哲学家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快乐可能意义的最深邃洞察。

即使靠实证调查可以发现有关快乐的全部可能观点,我们应该努力获取的是哪一种快乐也仍将是个问题。涉及价值观的问题,不诉诸哲学思考而仅依靠实证调查是无法让我们做出决定的。

这并不是说,像柏拉图认为的那样我们可以简单的诉求专门的哲学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生活。我们所有人都需要自己解答这个问题。但是就算哲学没有给出任何答案,它也确实提供了我们需要的工具以使我们得到所需的解答。比如如果我们倾向于认为享乐是人生快乐的关键所在,约翰·密尔(John Stuart Mill)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区分肉体享乐与精神享乐。罗伯特·诺塞克(Robert Nozick)要求我们思考是否会选择将我们自己依附于某种会产生恒久的极度快乐的机器,即使我们在生活中并未得到任何结果,还是更愿意真正的经历这种快乐。

在另一个层面上,康德问道快乐是否更应该是一种向善的人生目标,就像他建议的那样,我们会反而被引导去选择做正确的事,即使这破坏了我们的快乐。尼采和萨特帮助我们思虑道德本身是否是人类存在的一个有价值的目标。这些本质问题都无法凭实证得到。

不过,毫无疑问心理学家仍想用心理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而他们的科学数据确为问题的讨论贡献重大。但在人类基本价值观的问题上,心理学需要借助哲学和其他人文学科——历史、艺术、文学,甚至神学——一道解决有关快乐的问题。心理学家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不再自负单靠实证调查就可以解答那些有关快乐的大问题。而哲学家和其他人文学者也应该高兴的迎接那些走进他们世界的心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