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推进计划:汉字读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2 19:32:33

汉字读音

2011-02-16 19:19:54
    《切韵》是现今可考的最早的韵书,是在隋文帝开皇(公元581—600年)年间,陆法言的父亲陆爽在朝廷作官时,由陆法言执笔把刘臻、颜之推、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魏彦渊这八个当时的著名学者到陆法言家聚会时讨论商定的审音原则记下来,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编写完成的。以上引自维基百科。在切韵以后又有各种韵书出现,其中最重要的一本是《大宋重修广韵》。《广韵》 并不是另一个独立的体系,而是在《切韵》基础上的修订增补。切韵、广韵系统即是中古音,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中古汉语。现代汉语里,除了闽语支的白读有上古特征外,几乎所有的汉语方言都是从中古音系发展而来的,和切韵系统有直接的对应。《广韵》一共收字26194个,而现存汉字的总数比这还要多得多,但我们实际口语生活里能用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有很多现代汉语口语中不用的字,它的读音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已经消失了,并没有被传承下来。那么,阅读古文或是在某些情况下遇到这些字的时候,我们怎么知道它们的读音呢?最主要的依据正是我们前边提到这两本韵书。它们是古代的字典,好在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工具。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古人使用一种叫做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反切好像很神秘,实际上原理非常之简单。例如「唐」字,韵书里记载它的读音为徒郎切。这时候我们只需要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和反切下字的韵母,切出来的就是唐字的读音:上字徒读tu2,下字狼读lang2,因此唐字的发音就是t+ang2,tang2也。这里举的是普通话的读音,各地汉语同理,例如闽南语文读徒为too5,狼为long5,唐便读tong5。懂得上边这一点以后,你就已经能自己切大多数汉字的音。汉字的反切可以在汉典上找到(也可以自己线上线下找一本广韵来),当然汉典上也有直接的普通话读音,但明白反切还是有好处的,至少你知道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这样读某个汉字、是怎么来的。另外,你还可以依此来查询某个汉字在你的方言里怎么读,如果你的方言没有字典的话。由于各现代汉语的语音相对于中古音已经有了各自的演化、有一些规律在,有时候直接照字面切是切不出正确读音的,还需要你有一定的音韵学知识。例如“前”字,昨先切,不是应该读z+ian1=zian1吗?怎么是读qian2呢?首先,普通话里z c s只要遇到i,一律变读j q x;其次,昨字是古浊声母字,在分阴阳的调类里,浊声母字应该读阳调,因此前字声调应该是第二声阳平而不是第一声阴平;再次,普通话里古浊声母清化以后平送仄不送,先是平声,因此z变为j后还要再变为送气的q。这样最后就切出了qian2。在切我们现在已经不知道怎么读的字,一般也是要依据本普通话或某方言的这些语音演化规律去得出今音的,这样切出来的音在整个音系里才规范才系统。当然这些音韵学知识会复杂一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学习。古人的反切法很有它的局限性,但也阴错阳差地做了一件好事。现代各汉语方言读音差异巨大,但却都可以共用反切系统、共享先人的韵书。也许这种方法才是最适合汉字的也说不定。台湾国语有些字和大陆普通话读法不同,大多数是台湾遵循韵书反切而大陆默认了读半边的错音而造成的。和很多人反对的简体字一样,乱读汉字同样是与传统的割裂、对传统的破坏。我不关心普通话,我更关心我自己的母语,但是在汉字读音上,不论是在哪一种汉语里,在允许的范围内我都认为应该尽量尊重传统的韵书,不应该纵容文盲式错音。每个人口头的读音我们可能不应该干涉也不可能去干涉,但是一个字的标准音,那又是另一回事,没有大多数人读错就应该从错的道理。都不去改又怎么可能会变对呢?当然这个问题详谈下去也很复杂,不是一刀切的那么简单,还要有各种考虑。很多人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字、这些天天接触的汉字,实际上没太多认知,也不知道这些音到底怎么来的为什么这样读,希望这篇很短的文章可以给各位一点点帮助。另外,本人自认是语音学中等民科、音韵学下等民科,民科作为有限,若有错误或不恰当的地方,请多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