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妇产科许英兰:孟知祥——后蜀高祖明孝帝 创国1 和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2 18:50:24
孟知祥
和陵
1.
孟知祥墓史称和陵。在成都市北郊约7公里磨盘山麓。是五代十国后蜀主孟知样(874-934)陵墓。1971年发掘。墓型特殊,分墓道及宝城两部分,全用青石砌成。墓道长12.5米,由青砖砌作步梯。墓门为牌楼式石构建筑,刻青龙白虎等浮雕;内侧两壁,画男女宫人彩绘像。墓室为圆锥形穹窿顶,中为主室,两旁有耳室各一,结构相同,与主室相通。主室高8.16米、直径65米。耳室高6米、直径3.4米。主室中置有一座青石棺台,台长5.1米、宽2.7米、高2.1米,前后各有圆雕裸体卷发力士5人。四角各雕身披甲胄作跪 地荷台状力士各一人。上边四周浮雕双龙戏珠图案。弯崖顶正中以蟠龙封顶,顶系铁链,为挂帷帐罩棺之用。发掘时墓已被盗,仅出土器物残片及残玉哀册、溢册、玉饰片。还出土孟妻福庆长公主墓志铭,证明是孟氏夫妇合葬墓。
百科名片
   孟知祥
后蜀高祖(874-934),名孟知祥,字保胤,邢台县人,孟昶是他的儿子,五代十国时期均为后蜀皇帝。 后唐太祖李克用侄婿。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建立者、后蜀第一位皇帝(934年在位),在位1年,享年61岁。后唐时期庄宗李存勖授孟知祥为太原尹。后因在灭前蜀的战争中立下大功,被后唐政府封为西川节度使,明宗李嗣源时期又授孟知祥为成都西川节度使。934年1月,他趁后唐内部皇位争夺之机在成都即皇帝位,建国号“大蜀”,史称“后蜀”,改元“明德”。但孟知祥只做了7个月皇帝就去世了,庙号高祖。
中文名: 孟知祥
别名: 保胤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邢台县
出生日期: 公元874
逝世日期: 公元934
主要成就: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建立者
目录
简介英雄出现初到成都
随李克用起家出身初出茅庐
李存勖的重用迁都洛阳平定蜀地
割据两川蜀中称王地位巩固安重诲泄密后唐军讨伐荆南明宗的安抚举兵反唐
战胜石敬瑭为后蜀奠基大败石敬瑭封为蜀王
明宗死后方称帝正式称帝惠民措施北宋统一
身后:孟知祥的陵墓和陵孟知祥的陵墓文物被盗
家庭子女
新五代史 后蜀世家第四出身事迹
简介英雄出现初到成都
随李克用起家出身初出茅庐
李存勖的重用迁都洛阳平定蜀地
割据两川蜀中称王地位巩固安重诲泄密后唐军讨伐荆南明宗的安抚举兵反唐
战胜石敬瑭为后蜀奠基大败石敬瑭封为蜀王
明宗死后方称帝正式称帝惠民措施北宋统一
身后:孟知祥的陵墓和陵孟知祥的陵墓文物被盗
家庭子女
新五代史 后蜀世家第四出身
事迹
展开
  孟知祥
编辑本段简介
英雄出现
后唐皇帝李嗣源横征暴敛,专横成性,于天咸四年,向孟知祥征助礼线一百万缗(相当于汉州盐榷十四年收入),孟知祥无力承担,仅给了五十万缗。李嗣源就派夏鲁奇等人担任遂、阆、绵州刺史,准备武力对付孟知祥和董璋(川东守将)。董璋就同孟知祥结成一气,抗拒后唐。朝廷发兵讨伐,以失败告终。后来,孟知祥又打败了董璋,兼并了东川,并又先后攻占了秦、凤、成、阶四州,于九三四年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王氏蜀国为前蜀(907-925),孟氏蜀国为后蜀(934-963)。初到成都
孟知祥初到成都时,蜀中农民因苦于前蜀的暴考试,群起反抗,“蜀中群  后蜀地图
盗犹未息,知祥择廉吏使治州、县,蠲除横赋,安集流散,下庞大之令,与民更始”(《资治通鉴》),使社会情况逐渐稳定下来,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蜀梼杌》中论及后蜀之富庶时说:“是时蜀中久安,赋役俱省,斗米三钱”。可见稻米之充足。孟知祥还动员市民百姓,在成都遍种芙蓉,美化城市,每当九月花开,全城上下一片锦绣。今成都简称蓉城,当自孟知祥植蓉始。
编辑本段随李克用起家
出身
孟知祥,字保胤,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祖父孟察,父亲孟道,在郡里承袭做军官,伯父孟方立和叔父孟迁都做到节度使,在后梁和河东争战的时候,孟迁以自己管辖的泽州(今山西晋城)和潞州(今山西长治)投降了后梁,而父亲孟道始终在河东任职。初出茅庐
在有利的家庭环境影响下,孟知祥年轻的时候就被李克用看中,任命他做了左教练使,还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他,孟知祥从此有了发展的良好基础。
等李存勖继承晋王之位后,对孟知祥也很器重,非常欣赏他的才干,让他做权势很重的中门使,这是李存勖身边的要职,但孟知祥却极力推辞,因为以前的中门使几乎都因为得罪主子而被杀。见孟知祥执意要辞去中门使,李存勖只好答应,但他要孟知祥推举一个人代替他,孟知祥便举荐了郭崇韬。孟知祥改任马步军都虞侯,是个级别很高的将领。
编辑本段李存勖的重用
迁都洛阳
李存勖继位建后唐灭后梁之后,把都城迁到了洛阳,将太原定为北京,孟知祥被任命为北京留守,全权负责军政事务。平定蜀地
后来后唐派郭崇韬领兵灭蜀,临行时郭崇韬为报当初孟知祥的举荐之恩,就向李存勖推举孟知祥为以后蜀地的军政长官。郭崇韬很快就平定了蜀地,李存勖按照郭崇韬的推荐让孟知祥到蜀地主持军政事务,还摆宴为他送行。但这时宦官们也正在诬陷郭崇韬,李存勖也犹豫着是否要杀郭崇韬,孟知祥劝道:“崇韬是国家的功臣,肯定没有二心,等臣到蜀地调查一下,如果没有事就让他回来。”孟知祥走到半路遇上拿着刘皇后教令前去杀郭崇韬的宦官,于是昼夜兼程赶赴成都,但到时郭崇韬已经被杀,他于是安定众将,又派兵到各地平定盗贼,稳定地方治安。不久,康延寿领兵反叛,占领并割据汉州(今西川广汉),孟知祥派兵击溃并俘获了康延寿,收降了他的几千士卒,扩充了自己的实力。
编辑本段割据两川
蜀中称王
同光四年(926)四月,李存勗在兵变中被杀,李继岌在渭南(今属陕西)被害,李嗣  孟知祥的妃子们
源继位为明宗,改元天成。在后唐朝廷发生这一大变动后,孟知祥萌生了据蜀中称王的念头。他训练兵甲,扩大兵力,新增义胜、定远、骁锐、义宁、飞棹等军共7万多人,命李仁罕、赵廷隐、张业等亲信分别统率。与此同时,对于来自后唐朝廷的命令开始实行抵制的政策,首先从两件事情上表现出来。一件是这年冬天,宰相任圜派太仆卿赵季良入蜀要孟知祥送交当初为送李继岌班师时所征剩余的200万缗犒军钱,并由赵季良制置两川征赋,孟知祥大怒,拒不奉诏。赵季良因是他的故交,才得以留在蜀中任职。另一件事是枢密使安重诲觉察了孟知祥的割据动向,不顾明宗已罢诸道监军的做法,派宦官李严入蜀去做监军以加强控制。孟知祥先是陈盛兵于边境,想把李严吓回去。此举无效后,就在成都的酒宴上以“今诸方镇已罢监军,公何得来此”为由,强加给李严矫诏赴任的罪名杀之。弄得明宗还不便查问,只好改变策略,把扣留在凤翔(今属陕西)的孟知祥的妻儿送到成都以示恩信。从此,双方维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地位巩固
随着孟知祥在蜀中地位的巩固,他自任赵季良为他的节度副使,事无大小,均与之商量决定。后唐朝廷要离间他们的关系,于天成三年任赵季良为果州(今四川南充)团练使,而以何瓒为节度副使。孟知祥将这些人事命令放置一旁,上表请求让赵季良留任,未获批准后又派雷廷鲁到洛阳(今属河南)再三论请,后唐明宗不得已只好勉强答应,何瓒后来被改任为行军司马。这表明朝廷号令已经大打折扣,而且这种趋势日益明显。安重诲泄密
李嗣源的重臣安重诲发现了孟知祥的反常举动,有两件事让他警觉起来。一  孟知祥陵墓
件是朝廷要孟知祥将原来后唐军入蜀后征收剩余的二百万缗犒军钱上交,同时又为蜀地定了向朝廷每年上交的租赋,孟知祥因此恼怒,拒绝执行。第二件是安重诲看出了孟知祥的割据迹象,于是在明宗已经废除向各地派监军后又向蜀地派去监军,以加强对孟知祥的约束。孟知祥派兵阻挡要赴任的李严,见李严不肯回去,就以李严假传诏书的罪名将他杀死。明宗知道安重诲的用意,但被孟知祥抓住把柄杀了李严又不好治罪,同时为稳定拉拢孟知祥,明宗还将被扣的孟知祥的妻儿送回成都。当时孟知祥的家属路过凤翔,当地官员听说李严被孟知祥杀死后就扣留了她们,明宗将孟知祥的妻子琼华公主和儿子孟昶送回去,把其他的家属留下做人质。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双方依然保持着名义上的君臣关系。
等孟知祥基本安定下来后,明宗就开始采取措施削弱孟知祥的力量。他下诏调孟知祥的心腹谋士赵季良到别的地方任职,然后又派何瓒做西川节度副使,牵制孟知祥的权力。孟知祥心里早有准备,他将诏书压下,然后请求留下赵季良,被拒绝后他又派属将雷廷鲁赶赴洛阳力争,明宗只好让步。见明宗答应了,他也允许何瓒去成都赴任,但不是节度副使,而是降为行军司马。后唐军讨伐荆南
这一年,后唐军讨伐高季兴所据的荆南(镇江陵府,今湖北荆州市),命孟知祥  孟知祥墓
出兵三峡予以配合,他只派毛重威率3000人屯戍夔州应付场面。不久,高季兴病死,其子高从诲听命于后唐朝廷时,他就要求撤军。在未获批准的情况下,他让毛重威鼓动士兵自动溃散返回。第二年,明宗要在南郊举行盛大祭祀礼,派李仁矩去向孟知祥要助礼钱100万缗,他不肯出,拖延到最后以50万缗应付。
安重诲比明宗心急,见孟知祥割据迹象日益明显,就先采取措施。一方面把心腹将领安插到蜀地做节度使,分化孟知祥的势力。另一方面将西川和东川一部分地区分离出来让自己的亲信担任节度使。
面对安重诲咄咄逼人的攻势,孟知祥觉得应该采取行动了,但东川的董璋比他更着急,原有的矛盾也放到一边,董璋急忙派人找到孟知祥,提出联合对付朝廷,同时请求和孟知祥联姻,以加强双方的关系。孟知祥开始不愿答应,但在赵季良的反复劝说下终于答应了。双方马上就达成了协议,然后联名上奏明宗,请求收回成命,召回派出的刺史和节度使。明宗的安抚
明宗并没有让步,而是好言安抚,想以此平息事端,而安重诲却认为真正想反叛的  孟知祥墓
是孟知祥,至于董璋则是被迫的,绝不会反叛,他还幻想着联合董璋来对付孟知祥,结果未等他采取措施,董璋却率先反叛了。
董璋反叛后,马上攻占了朝廷控制的阆州(今四川阆中),孟知祥也跟着反叛,他比孟知祥智谋还多一点,他召集将士,然后向东北洛阳的方向跪拜,伏地大哭,泪水将衣襟都湿透了,以此表明他是被逼而反的,从而赢得了将士的同情,纷纷表示要追随他。孟知祥发兵进攻安重诲派人控制的各州,还出兵协助董璋坚守东川。
针对孟知祥日益明显的割据意图,安重诲就在东、西两川境内各州安插自己的亲信。以夏鲁奇为武信军节度使驻遂州(今遂宁);任命与东川董璋有矛盾的李仁矩担任新设的从东川分出来的以阆州为驻地的保宁军节度使;又让其表兄武虔裕任绵州刺史。摆出了一付切割两川分而歼之的架势。孟知祥与董璋尽管心存芥蒂,为了共同利益也只好采纳赵季良的意见,与董璋互通婚姻结为同盟对付后唐朝廷,要求撤回派遣的节度使和刺史。明宗虽未照办,也不好发作,只好“优诏慰谕之”。举兵反唐
长兴元年(930)九月,董璋首先发难,攻破阆州,擒杀了李仁矩。接着,孟知祥也举兵反唐。明宗以石敬瑭和夏鲁奇为正副都招讨使前去讨伐,孟知祥则派李仁罕、张业、赵廷隐率兵3万与董璋会攻遂州,袭杀夏鲁奇,占领遂州。石敬瑭部在剑门(今剑阁东北)之战中先胜后败被迫撤军,孟知祥乘机占领利州(今广元)和夔州等地,进一步扩大了地盘。
编辑本段战胜石敬瑭为后蜀奠基
大败石敬瑭
后唐派石敬瑭来平定叛乱,石敬瑭在剑门(今四川剑阁东北)之战中最终战败,只得撤兵,孟知祥于是占领了利州(今四川广元)和夔州,扩大了辖境。石敬瑭一撤,两川便被董璋和孟知祥全部占据。
后唐军队的失败,主要原因是辎重供应缺乏,明宗于是借故把专权跋扈的安重诲治罪,先贬官,然后赐死于中途。接着明宗派人到西川,对孟知祥说君臣刀兵相见都是因为安重诲,现在君臣应该和好如初,况且还有姻亲关系。还让使者告诉孟知祥,他的家属在京城都很好,让他放心。
孟知祥也不愿和朝廷成为死敌,那对自己的家属也很不利。于是就想和朝廷和解。他派人找到董璋,希望他们一起向朝廷谢罪,以求和解。但董璋和孟知祥的看法不一样,他还怀疑孟知祥已经出卖了自己,想拿自己去请功,他对孟知祥的使者说:“孟公的家属都没事,但我的家属却都被杀死了,我去谢什么罪!”
使者回去告诉了孟知祥,还说董璋对他非常不满,劝孟知祥早做准备以防不测,没等孟知祥采取行动,董璋已经先派兵攻占了汉州。孟知祥只好领兵反击,把董璋杀得大败,董璋被属将杀死,孟知祥便将东川也收归自己所有。封为蜀王
孟知祥要求明宗给他独自治理两川的权力,明宗顾及亲属关系,而且又不愿两川真的独立,丧失大量的租赋收入,就答应了他,蜀地中刺史以下的官员由孟知祥自己派任。后来,明宗又封孟知祥为蜀王,以示恩宠,这也是为了安抚他。但在孟知祥提出要将留在蜀地的后唐几万官兵礼送出境时,明宗没答应他,看来明宗还是想尽量地约束他。
明宗杀安重诲后,把伐蜀的责任推在安重诲身上,派使者前去招谕孟知祥。孟知祥打算与董璋一起入朝,被董璋拒绝,双方发生战争,结果董璋父子被杀,东川也为孟氏所有,势力大为膨胀。于是更加睥睨后唐朝廷,要求明宗封他为王并按他的意思任赵季良等5人为节度使,蜀中刺史以下等官由他自任。明宗只好答应。于长兴四年二月封他为蜀王、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行成都尹、剑南东西两川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兼西山八国云南安抚制置等使,允许他总揽蜀中全权。但是当孟知祥要把先前留在蜀中的数万后唐兵及其家属礼送出境时,明宗下诏不许。这反映了明宗的深层思考,只是由于这年十一月明宗病死,为孟氏称帝提供了一个机遇。
编辑本段明宗死后方称帝
正式称帝
明宗在世时,孟知祥一直没有称帝,也是对明宗恩遇的一种回报,等明宗一死,他就听从了赵季良的劝告,在第二年,即后唐应顺元年(公元934年)在成都正式称帝,建国号蜀,史称后蜀。孟知祥庙号高祖,史称前主。这时的后唐也处于混乱之中,李从珂起兵争夺皇位,没精力顾及蜀地。惠民措施
在两川地区,孟知祥也做了一些惠民措施,减轻了百姓的沉重负担,把一些苛捐杂税废除了。对水利设施他也组织进行修缮,以促进农业生产。他还整顿了地方政治,派遣清廉官员上任,收揽民心,巩固两川的统治。北宋统一
后唐应顺元年(934)闰正月,孟知祥在成都即帝位,国号蜀,史称后蜀,庙号高祖,史称前主。当时后唐朝廷正一片混乱,李从珂在凤翔起兵,李从厚派兵镇压大败,根本无暇顾及西蜀。与蜀地相邻的山南西道节度使(镇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张虔钊和武定军节度使(镇源州,今洋县)孙汉韶都以其地归附于蜀。孟知祥于四月改年号为明德,可是六月在欢迎张虔钊的酒宴上突然发病,七月死去。所以他在帝位仅6个月,终年61岁。其子孟昶继位,史称后主,维持了32年的统治,最后被北宋统一。
编辑本段身后:孟知祥的陵墓和陵
孟知祥的陵墓
  和陵
孟知祥墓,位于成都北郊约7公里的磨盘山南麓,是五代时期后蜀皇帝孟知祥的陵墓,史称“和陵”,为孟知祥与其妻福庆长公主的合葬墓。占地3000多平方米。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孟知祥墓是一座在南方罕见的带北方草原建筑风格的陵墓。古墓掩映在一片绿林之中。1971年发掘。墓型特殊,分墓道及宝城两部分,全用青石砌成。墓道长12.5米,由青砖砌作步梯。墓门为牌楼式石构建筑,刻青龙白虎等浮雕;内侧两壁,画男女宫人彩绘像。墓室为圆锥形穹窿顶,中为主室,上为巨型的石质棺床,四面均雕刻龙饰和力士,为我国五代时期的杰出雕刻作品。两旁有耳室各一,结构相同,与主室相通。发掘时墓已被盗,仅出土器物残片及残玉哀册、谥册、玉饰片。其墓室顶部的描金石刻蟠龙像为存世帝王陵中所罕见,是国宝中的国宝。文物被盗
2007年1月,地宫内两尊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文物和国家三级保护文物的石像被盗,后追回。
编辑本段家庭

李皇后(后唐明宗姐,同光三年十二月封琼华长公主。长庆元年秋,明宗改封琼华公主为福庆长公主,有司言前世公主受封,皆未出降,无遣使就籓册命之仪。)
董氏(董璋之女)子女

雅王孟仁贽
彭王 孟仁裕
后主孟昶
嘉王孟仁操
夔王 孟仁毅

崇华公主 孟久柱
公主 孟延意
编辑本段新五代史 后蜀世家第四
出身
孟知祥,字保胤,邢州龙冈人也。其叔父迁,当唐之末,据邢、洺、磁三州,为晋所虏。晋王以迁守泽潞,梁兵攻晋,迁以泽潞降梁。知祥父道,独留事晋而不显。及知祥壮,晋王以其弟克让女妻之,以为左教练使。庄宗为晋王,以知祥为中门使。前此为中门使者多以罪诛,知祥惧,求他职,庄宗命知祥荐可代己者,知祥因荐郭崇韬自代,崇韬德之,知祥迁马步军都虞候。庄宗建号,以太原为北京,以知祥为太原尹、北京留守。事迹
魏王继岌代蜀,郭崇韬为招讨使,崇韬临诀,白曰:“即臣等平蜀,陛下择帅以守西川,无如孟知祥者。”已而唐兵破蜀,庄宗遂以知祥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祥驰至京师,庄宗戒有司盛供帐,多出内府珍奇诸物以宴劳之。酒酣,语及平昔,以为笑乐,叹曰:“继岌前日乳臭儿尔,乃能为吾平定两川,吾徒老矣,孺子可喜,然益令人悲尔!吾忆先帝弃世时,疆土侵削,仅保一隅,岂知今日奄有天下,九州四海,珍奇异产,充牣吾府!”因指以示知祥,曰:“吾闻蜀土之富,无异于此,以卿亲贤,故以相付。”
同光四年正月戊辰,知祥至成都,而崇韬已死。魏王继岌引军东归,先锋康延孝反,攻破汉州。知祥遣大将李仁罕会任圜、董璋等兵击破延孝,知祥得其将李肇、侯弘实及其兵数千以归。而庄宗崩,魏王继岌死,明宗入立。知祥乃训练兵甲,阴有王蜀之志。益置义胜、定远、骁锐、义宁、飞棹等军七万余人,命李仁罕、赵廷隐、张业等分将之。
初,魏王之班师也,知祥率成都富人及王氏故臣家,得钱六百万缗以犒军,其余者犹二百万。任圜自蜀入为相,兼判三司,素知蜀所余钱。是冬,知祥拜侍中,乃以太仆卿赵季良赍官告赐之,因以为三川制置使,督蜀犒军余钱送京师,且制置两川征赋。知祥怒,不奉诏。然知祥与季良有旧,遂留之。
枢密使安重诲颇疑知祥有异志,思有以制之。初,知祥镇蜀,庄宗以宦者焦彦宾为监军,明宗入立,悉诛宦者,罢诸道监军。彦宾已罢,重诲复以客省使李严为监军。严前使蜀,既归而献策伐蜀,蜀人皆恶之,而知祥亦怒曰:“焦彦宾以例罢,而诸道皆废监军,独吾军置之,是严欲以蜀再为功也。”掌书记母昭裔及诸将吏皆请止严而无内,知祥曰:“吾将有以待其来!”严至境上,遣人持书候知祥,知祥盛兵见之,冀严惧而不来,严闻之自若。天成二年正月,严至成都,知祥置酒召严。是时,焦彦宾虽罢,犹在蜀,严于怀中出诏示知祥以诛彦宾,知祥不听,因责严曰:“今诸方镇已罢监军,公何得来此?”目客将王彦铢执严下,斩之。明宗不能诘。
初,知祥镇蜀,遣人迎其家属于太原,行至凤翔,凤翔节度使李从?严闻知祥杀李严,以为知祥反矣,遂留之。明宗既不能诘,而欲以恩信怀之,乃遣客省使李仁矩慰谕知祥,并送琼华公主及其子昶等归之。
知祥因请赵季良为节度副使,事无大小,皆与参决。三年,唐徙季良为果州团练使,以何瓒为节度副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许。乃遣其将雷廷鲁至京师论请,明宗不得已而从之。是时,瓒行至绵谷,惧不敢进,知祥乃奏瓒为行军司马。
是岁,唐师伐荆南,诏知祥以兵下峡,知祥遣毛重威率兵三千戍夔州。已而荆南高季兴死,其子从诲请命,知祥请罢戍兵,不许。知祥讽重威以兵鼓噪,溃而归,唐以诏书劾重威,知祥奏请无劾,由是唐大臣益以知祥为必反。
四年,明宗将有事于南郊,遣李仁矩责知祥助礼钱一百万缗。知祥觉唐谋欲困己,辞不肯出。久之,请献五十万而已。初,魏王继岌东归,留精兵五千戍蜀。自安重诲疑知祥有异志,听言事者,用己所亲信分守两川管内诸州,每除守将,则以精兵为其牙队,多者二三千,少者不下五百人,以备缓急。是岁,以夏鲁奇为武信军节度使;分东川之阆州为保宁军,以李仁矩为节度使;又以武虔裕为绵州刺史。仁矩与东川董璋有隙,而虔裕重诲表兄,由是璋与知祥皆惧,以谓唐将致讨。自璋镇东川,未尝与知祥通问,于是璋始遣人求婚以自结。而知祥心恨璋,欲不许,以问赵季良,季良以为宜合从以拒唐,知祥乃许。于是连表请罢还唐所遣节度使、刺史等。明宗优诏慰谕之。
长兴元年二月,明宗有事于南郊,加拜知祥中书令。初,知祥与璋俱有异志,而重诲信言事者,以璋尽忠于国,独知祥可疑,重诲犹欲倚璋以图知祥。是岁九月,董璋先反,攻破阆州,擒李仁矩杀之。是月应圣节,知祥开宴,东北望再拜,俯伏呜咽,泣下沾襟,士卒皆为之?#91;欷,明日遂举兵反。
是秋,明宗改封琼华公主为福庆长公主,有司言前世公主受封,皆未出降,无遣使就籓册命之仪。诏有司草具新仪,乃遣秘书监刘岳为册使。岳行至凤翔,闻知祥反,乃旋。明宗下诏削夺知祥官爵,命天雄军节度使石敬瑭为都招讨使,夏鲁奇为副。知祥遣李仁罕、张业、赵廷隐将兵三万人会璋攻遂州,别遣侯弘实将四千人助璋守东川,又遣张武下峡取渝州。唐师攻剑门,杀璋守兵三千人,遂入剑门。璋来告急,知祥大骇,遣廷隐分兵万人以东,已而闻唐军止剑州不进,喜曰:“使唐军急趋东川,则遂州解围,吾势沮而两川摇矣。今其不进,吾知易与尔。”十二月,敬瑭及廷隐战于剑门,唐师大败。张武已取渝州,武病卒,其副将袁彦超代将其军,又取黔州。二年正月,李仁罕克遂州,夏鲁奇死之,知祥以仁罕为武信军留后,遣人驰鲁奇首示敬瑭军,敬瑭乃班师。利州李彦珂闻唐军败东归,乃弃城走,知祥以赵廷隐为昭武军留后。李仁罕进攻夔州,刺史安崇阮弃城走,以赵季良为留后。
是时,唐军涉险,以饷道为艰,自潼关以西,民苦转馈,每费一石不能致一斗,道路嗟怨,而敬瑭军亦旋,所在守将又皆弃城走。明宗忧之,以责安重诲。重诲惧,遽自请行。而重诲亦以被谗得罪死。明宗谓致知祥等反,由重诲失策,及重诲死,乃遣西川进奏官苏愿、进奉军将杜绍本西归招谕知祥,具言知祥家属在京师者皆无恙。
知祥闻重诲诛死,而唐厚待其家属,乃邀璋欲同谢罪,璋曰:“孟公家属皆存,而我子孙独见杀,我何谢为!”知祥三遣使往见璋,璋不听,乃遣观察判官李昊说璋,璋益疑知祥卖己,因发怒,以语侵昊。昊乃劝知祥攻之。而璋先袭破知祥汉州,知祥遣赵廷隐率兵三万,自将击之,阵鸡距桥。知祥得璋降卒,衣以锦袍,使持书招降璋,璋曰:“事已及此,不可悔也!”璋军士皆噪曰:“徒曝我于日中,何不速战?”璋即麾军以战。兵始交,璋偏将张守进来降,知祥乘之,璋遂大败,走。过金雁桥,麾其子光嗣使降,以保家族,光嗣哭曰:“自古岂有杀父以求生者乎,宁俱就死!”因与璋俱走。知祥遣赵廷隐追之,不及,璋走至梓州见杀,光嗣自缢死,知祥遂并有东川。然自璋死,知祥卒不遣使谢唐。
唐枢密使范延光曰:“知祥虽已破璋,必借朝廷之势,以为两川之重,自非屈意招之,彼亦不能自归也。”明宗曰:“知祥,吾故人也,本因间谍致此危疑,抚吾故人,何屈意之有?”先是,克宁妻孟氏,知祥妹也。庄宗已杀克宁,孟氏归于知祥,其子瑰,留事唐为供奉官。明宗即遣瑰归省其母,因赐知祥诏书招慰之。知祥兼据两川,以赵季良为武泰军留后、李仁罕武信军留后、赵廷隐保宁军留后、张业宁江军留后、李肇昭武军留后。季良等因请知祥称王,以墨制行事,议未决而瑰至蜀。知祥见瑰倨慢。九月,瑰自蜀还,得知祥表,请除赵季良等为五镇节度,其余刺史已下,得自除授。又请封蜀王,且言福庆公主已卒。明宗为之发哀,遣阁门使刘政恩为宣谕使。政恩复命,知祥始遣其将朱滉来朝。
四年二月癸亥,制以知祥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行成都尹、剑南东西两川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兼西山八国云南安抚制置等使。遣工部尚书卢文纪册封知祥为蜀王,而赵季良等五人皆拜节度使。唐兵先在蜀者数万人,知祥皆厚给其衣食,因请送其家属,明宗诏谕不许。十一月,明宗崩。明年闰正月,知祥乃即皇帝位,国号蜀。以赵季良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门使王处回为枢密使,李昊为翰林学士。
三月,唐潞王举兵于凤翔,愍帝遣王思同等讨之,思同兵溃,山南西道节度使张虔钊、武定军节度使孙汉韶皆以其地附于蜀。四月,知祥改元曰明德。六月,虔钊等至成都,知祥宴劳之,虔钊奉觞起为寿,知祥手缓不能举觞,遂病,以其子昶为皇太子监国。知祥卒,谥为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庙号高祖,陵曰和陵。
后蜀
百科名片
   后蜀地图
五代十国时期的国家之一,(934—965年),孟知祥所建,都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2主,共31年,965年灭于北宋。
目录
基本概况后蜀年表1、高祖明孝帝(孟知祥)2、后主睿文帝(孟昶)
史籍记载《新五代史》原文《旧五代史》原文
基本概况后蜀年表1、高祖明孝帝(孟知祥)2、后主睿文帝(孟昶)
史籍记载《新五代史》原文《旧五代史》原文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概况
同光三年(925)后唐灭前蜀,以孟知祥(874~934)为西川节度使。次年正月,孟知祥入  五代十国后期及后蜀示意图
成都,整顿吏治,减少苛税,境内渐安。长兴三年(932),知祥杀东川节度使董璋,得东川地。四年,封为蜀王。后唐闵帝应顺元年 (934)知祥称帝,年号明德,国号蜀,史称后蜀。同年,孟知祥死,子孟昶(919~965年)继位,仍用明德年号,明德五年(938)改元广政。
契丹灭后晋时,秦(今甘肃秦安北)、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武都东)三州附后蜀。后蜀又攻取凤州(今陕西凤县东),疆士遂与前蜀相同。广政十八年(后周显德二年955年),秦、阶、成、凤四州又为后周攻占。北宋乾德三年(965)发兵攻蜀,孟昶降,后蜀亡。同年,孟昶卒。
蜀地富庶,在孟知祥、孟昶统治时期,境内很少发生战争,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后蜀与南唐同为五代时期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区域。后主孟昶喜爱芙蓉花,于是命人在成都遍植芙蓉,故成都别称芙蓉城,流传至今。后蜀宰相毋昭裔与赵崇祚辑唐、五代词五百首为《花间集》,对后世影响很大。毋昭裔还曾出私财百万营学馆,并奏请雕版刻印“九经”,蜀主从之,“由是蜀中文学复盛”。当时节度使往往兼领禁军,住在成都。孟昶嗣立后,命文臣出任这些地区的知节度事,这一措施,开宋代削弱藩镇的先例。
编辑本段后蜀年表
后蜀(934—965年)1、高祖明孝帝(孟知祥)
(1) 934(四)—(七)
年号【明德】(4) 934(四)—9372、后主睿文帝(孟昶)
(31)* 934(七)—965
年号【广政】(28) 938—965
*后主即位未改元。
编辑本段史籍记载
《新五代史》原文
《新五代史》 卷六十四 后蜀世家第四
孟知祥,字保胤,邢州龙冈人也。其叔父迁,当唐之末,据邢、洺、磁三州,为晋所虏。晋王以迁守泽  后蜀高祖孟知祥
潞,梁兵攻晋,迁以泽潞降梁。知祥父道,独留事晋而不显。及知祥壮,晋王以其弟克让女妻之,以为左教练使。庄宗为晋王,以知祥为中门使。前此为中门使者多以罪诛,知祥惧,求他职,庄宗命知祥荐可代己者,知祥因荐郭崇韬自代,崇韬德之,知祥迁马步军都虞候。庄宗建号,以太原为北京,以知祥为太原尹、北京留守。
魏王继岌代蜀,郭崇韬为招讨使,崇韬临诀,白曰:“即臣等平蜀,陛下择帅以守西川,无如孟知祥者。”已而唐兵破蜀,庄宗遂以知祥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祥驰至京师,庄宗戒有司盛供帐,多出内府珍奇诸物以宴劳之。酒酣,语及平昔,以为笑乐,叹曰:“继岌前日乳臭儿尔,乃能为吾平定两川,吾徒老矣,孺子可喜,然益令人悲尔!吾忆先帝弃世时,疆土侵削,仅保一隅,岂知今日奄有天下,九州四海,珍奇异产,充牣吾府!”因指以示知祥,曰:“吾闻蜀土之富,无异于此,以卿亲贤,故以相付。”
同光四年正月戊辰,知祥至成都,而崇韬已死。魏王继岌引军东归,先锋康延孝反,攻破汉州。知祥遣大将李仁罕会任圜、董璋等兵击破延孝,知祥得其将李肇、侯弘实及其兵数千以归。而庄宗崩,魏王继岌死,明宗入立。知祥乃训练兵甲,阴有王蜀之志。益置义胜、定远、骁锐、义宁、飞棹等军七万余人,命李仁罕、赵廷隐、张业等分将之。
初,魏王之班师也,知祥率成都富人及王氏故臣家,得钱六百万缗以犒军,其余者犹二百万。任圜自蜀入为相,兼判三司,素知蜀所余钱。是冬,知祥拜侍中,乃以太仆卿赵季良赍官告赐之,因以为三川制置使,督蜀犒军余钱送京师,且制置两川征赋。知祥怒,不奉诏。然知祥与季良有旧,遂留之。
枢密使安重诲颇疑知祥有异志,思有以制之。初,知祥镇蜀,庄宗以宦者焦彦宾为监军,明宗入立,悉诛宦者,罢诸道监军。彦宾已罢,重诲复以客省使李严为监军。严前使蜀,既归而献策伐蜀,蜀人皆恶之,而知祥亦怒曰:“焦彦宾以例罢,而诸道皆废监军,独吾军置之,是严欲以蜀再为功也。”掌书记母昭裔及诸将吏皆请止严而无内,知祥曰:“吾将有以待其来!”严至境上,遣人持书候知祥,知祥盛兵见之,冀严惧而不来,严闻之自若。天成二年正月,严至成都,知祥置酒召严。是时,焦彦宾虽罢,犹在蜀,严于怀中出诏示知祥以诛彦宾,知祥不听,因责严曰:“今诸方镇已罢监军,公何得来此?”目客将王彦铢执严下,斩之。明宗不能诘。  孟知祥墓(和陵)
初,知祥镇蜀,遣人迎其家属于太原,行至凤翔,凤翔节度使李从?严闻知祥杀李严,以为知祥反矣,遂留之。明宗既不能诘,而欲以恩信怀之,乃遣客省使李仁矩慰谕知祥,并送琼华公主及其子昶等归之。
知祥因请赵季良为节度副使,事无大小,皆与参决。三年,唐徙季良为果州团练使,以何瓒为节度副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许。乃遣其将雷廷鲁至京师论请,明宗不得已而从之。是时,瓒行至绵谷,惧不敢进,知祥乃奏瓒为行军司马。
是岁,唐师伐荆南,诏知祥以兵下峡,知祥遣毛重威率兵三千戍夔州。已而荆南高季兴死,其子从诲请命,知祥请罢戍兵,不许。知祥讽重威以兵鼓噪,溃而归,唐以诏书劾重威,知祥奏请无劾,由是唐大臣益以知祥为必反。
四年,明宗将有事于南郊,遣李仁矩责知祥助礼钱一百万缗。知祥觉唐谋欲困己,辞不肯出。久之,请献五十万而已。初,魏王继岌东归,留精兵五千戍蜀。自安重诲疑知祥有异志,听言事者,用己所亲信分守两川管内诸州,每除守将,则以精兵为其牙队,多者二三千,少者不下五百人,以备缓急。是岁,以夏鲁奇为武信军节度使;分东川之阆州为保宁军,以李仁矩为节度使;又以武虔裕为绵州刺史。仁矩与东川董璋有隙,而虔裕重诲表兄,由是璋与知祥皆惧,以谓唐将致讨。自璋镇东川,未尝与知祥通问,于是璋始遣人求婚以自结。而知祥心恨璋,欲不许,以问赵季良,季良以为宜合从以拒唐,知祥乃许。于是连表请罢还唐所遣节度使、刺史等。明宗优诏慰谕之。  孟知祥墓(和陵)
长兴元年二月,明宗有事于南郊,加拜知祥中书令。初,知祥与璋俱有异志,而重诲信言事者,以璋尽忠于国,独知祥可疑,重诲犹欲倚璋以图知祥。是岁九月,董璋先反,攻破阆州,擒李仁矩杀之。是月应圣节,知祥开宴,东北望再拜,俯伏呜咽,泣下沾襟,士卒皆为之歔欷,明日遂举兵反。
是秋,明宗改封琼华公主为福庆长公主,有司言前世公主受封,皆未出降,无遣使就籓册命之仪。诏有司草具新仪,乃遣秘书监刘岳为册使。岳行至凤翔,闻知祥反,乃旋。明宗下诏削夺知祥官爵,命天雄军节度使石敬瑭为都招讨使,夏鲁奇为副。知祥遣李仁罕、张业、赵廷隐将兵三万人会璋攻遂州,别遣侯弘实将四千人助璋守东川,又遣张武下峡取渝州。唐师攻剑门,杀璋守兵三千人,遂入剑门。璋来告急,知祥大骇,遣廷隐分兵万人以东,已而闻唐军止剑州不进,喜曰:“使唐军急趋东川,则遂州解围,吾势沮而两川摇矣。今其不进,吾知易与尔。”十二月,敬瑭及廷隐战于剑门,唐师大败。张武已取渝州,武病卒,其副将袁彦超代将其军,又取黔州。二年正月,李仁罕克遂州,夏鲁奇死之,知祥以仁罕为武信军留后,遣人驰鲁奇首示敬瑭军,敬瑭乃班师。利州李彦珂闻唐军败东归,乃弃城走,知祥以赵廷隐为昭武军留后。李仁罕进攻夔州,刺史安崇阮弃城走,以赵季良为留后。
是时,唐军涉险,以饷道为艰,自潼关以西,民苦转馈,每费一石不能致一斗,道路嗟怨,而敬瑭军亦旋,所在守将又皆弃城走。明宗忧之,以责安重诲。重诲惧,遽自请行。而重诲亦以被谗得罪死。明宗谓致知祥等反,由重诲失策,及重诲死,乃遣西川进奏官苏愿、进奉军将杜绍本西归招谕知祥,具言知祥家属在京师者皆无恙。
知祥闻重诲诛死,而唐厚待其家属,乃邀璋欲同谢罪,璋曰:“孟公家属皆存,而我子孙独见杀,我何谢为!”知祥三遣使往见璋,璋不听,乃遣观察判官李昊说璋,璋益疑知祥卖己,因发怒,以语侵昊。昊乃劝知祥攻之。而璋先袭破知祥汉州,知祥遣赵廷隐率兵三万,自将击之,阵鸡距桥。知祥得璋降卒,衣以锦袍,使持书招降璋,璋曰:“事已及此,不可悔也!”璋军士皆噪曰:“徒曝我于日中,何不速战?”璋即麾军以战。兵始交,璋偏将张守进来降,知祥乘之,璋遂大败,走。过金雁桥,麾其子光嗣使降,以保家族,光嗣哭曰:“自古岂有杀父以求生者乎,宁俱就死!”因与璋俱走。知祥遣赵廷隐追之,不及,璋走至梓州见杀,光嗣自缢死,知祥遂并有东川。然自璋死,知祥卒不遣使谢唐。
唐枢密使范延光曰:“知祥虽已破璋,必借朝廷之势,以为两川之重,自非屈意招之,彼亦不能自归也。”明宗曰:“知祥,吾故人也,本因间谍致此危疑,抚吾故人,何屈意之有?”先是,克宁妻孟氏,知祥妹也。庄宗已杀克宁,孟氏归于知祥,其子瑰,留事唐为供奉官。明宗即遣瑰归省其母,因赐知祥诏书招慰之。知祥兼据两川,以赵季良为武泰军留后、李仁罕武信军留后、赵廷隐保宁军留后、张业宁江军留后、李肇昭武军留后。季良等因请知祥称王,以墨制行事,议未决而瑰至蜀。知祥见瑰倨慢。九月,瑰自蜀还,得知祥表,请除赵季良等为五镇节度,其余刺史已下,得自除授。又请封蜀王,且言福庆公主已卒。明宗为之发哀,遣阁门使刘政恩为宣谕使。政恩复命,知祥始遣其将朱滉来朝。
四年二月癸亥,制以知祥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行成都尹、剑南东西两川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兼西山八国云南安抚制置等使。遣工部尚书卢文纪册封知祥为蜀王,而赵季良等五人皆拜节度使。唐兵先在蜀者数万人,知祥皆厚给其衣食,因请送其家属,明宗诏谕不许。十一月,明宗崩。明年闰正月,知祥乃即皇帝位,国号蜀。以赵季良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门使王处回为枢密使,李昊为翰林学士。
三月,唐潞王举兵于凤翔,愍帝遣王思同等讨之,思同兵溃,山南西道节度使张虔钊、武定军节度使孙汉韶皆以其地附于蜀。四月,知祥改元曰明德。六月,虔钊等至成都,知祥宴劳之,虔钊奉觞起为寿,知祥手缓不能举觞,遂病,以其子昶为皇太子监国。知祥卒,谥为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庙号高祖,陵曰和陵。
昶,知祥第三子也。知祥为两川节度使,昶为行军司马。知祥僭号,以昶为东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祥病,昶监国。知祥已卒而秘未发,王处回夜过赵季良,相对泣涕不已,季良正色曰:“今强侯握兵,专伺时变,当速立嗣君以绝非望,泣无益也。”处回遂与季良立昶,而后发丧。昶立,不改元,仍称明德,至五年始改元曰庆政。  后蜀后主孟昶
明德三年三月,荧惑犯积尸,昶以谓积尸蜀分也,惧,欲禳之,以问司天少监胡韫,韫曰:“按十二次,起井五度至柳八度,为鹑首之次,鹑首,秦分也,蜀虽属秦,乃极南之表尔。前世火入鬼,其应在秦。晋咸和九年三月,火犯积尸,四月,雍州刺史郭权见杀。义熙四年,火犯鬼,明年,雍州刺史朱龄石见杀。而蜀皆无事。”乃止。
昶好打球走马,又为方士房中之术,多采良家子以充后宫。枢密副使韩保贞切谏,昶大悟,即日出之,赐保贞金数斤。有上书者,言台省官当择清流,昶叹曰:“何不言择其人而任之?”左右请以其言诘上书者,昶曰:“吾见唐太宗初即位,狱吏孙伏伽上书言事,皆见嘉纳,奈何劝我拒谏耶!”
然昶年少不亲政事,而将相大臣皆知祥故人,知祥宽厚,多优纵之,及其事昶,益骄蹇,多逾法度,务广第宅,夺人良田,发其坟墓,而李仁罕、张业尤甚。昶即位数月,执仁罕杀之,并族其家。是时,李肇自镇来朝,杖而入见,称疾不拜,及闻仁罕死,遽释杖而拜。
广政九年,赵季良卒,张业益用事。业,仁罕甥也。仁罕被诛时,业方掌禁兵,昶惧其反,乃用以为相,业兼判度支,置狱于家,务以酷法厚敛蜀人,蜀人大怨。十一年,昶与匡圣指挥使安思谦谋,执而杀之。王处回、赵廷隐相次致仕,由是故将旧臣殆尽。昶始亲政事,于朝堂置匦以通下情。
是时,契丹灭晋,汉高祖起于太原,中国多故,雄武军节度使何建以秦、成、阶三州附于蜀,昶因遣孙汉韶攻下凤州,于是悉有王衍故地。汉将赵思绾据永兴、王景崇据凤翔反,皆送款于昶。昶遣张虔钊出大散关,何建出陇右,李廷珪出子午谷,以应思绾。昶相母昭裔切谏,以为不可,然昶志欲窥关中甚锐,乃遣安思谦益兵以东。已而汉诛思绾、景崇,虔钊等皆罢归,而思谦耻于无功,多杀士卒以威众。昶与翰林使王藻谋杀思谦,而边吏有急奏,藻不以时闻,辄启其封,昶怒之。其杀思谦也,藻方侍侧,因并擒藻斩之。
十二年,置吏部三铨、礼部贡举。
十三年,昶加号睿文英武仁圣明孝皇帝。封子玄喆秦王,判六军事;次子玄珏褒王;弟仁毅夔王,仁贽雅王,仁裕嘉王。
十八年,周世宗伐蜀,攻自秦州。昶以韩继勋为雄武军节度,闻周师来伐,叹曰:“继勋岂足以当周兵邪!”客省使赵季札请行,乃以季札为秦州监军使。季札行至德阳,闻周兵至,遽驰还奏事。昶问之,季札惶惧不能道一言,昶怒杀之,乃遣高彦俦、李廷珪出堂仓以拒周师。彦俦大败,走青泥,于是秦、成、阶、凤复入于周。昶惧,分遣使者聘于南唐、东汉,以张形势。
二十年,世宗以所得蜀俘归之,昶亦归所获周将胡立于京师,因寓书于世宗,世宗怒昶无臣礼,不答。
二十一年,周兵伐南唐,取淮南十四州,诸国皆惧。荆南高保融以书招昶使归周,昶以前尝致书世宗不答,乃止。昶幼子玄宝,生七岁而卒,太常言无服之殇无赠典,昶问李昊,昊曰:“昔唐德宗皇子评生四岁而卒,赠扬州大都督,封肃王,此故事也。”昶乃赠玄宝青州大都督,追封遂王。
二十五年,立秦王玄喆为皇太子。昶幸晋、汉之际,中国多故,而据险一方,君臣务为奢侈以自娱,至于溺器,皆以七宝装之。宋兴,已下荆、潭,昶益惧,遣大程官孙遇以蜡丸书间行东汉,约出兵以挠中国,遇为边吏所得。太祖皇帝遂诏伐蜀,遣王全斌、崔彦进等出凤州,刘光乂、曹彬等出归州;诏八作司度右掖门南、临汴水为昶治第一区,凡五百余间,供帐什物皆具,以待昶。
昶遣王昭远、赵彦韬等拒命。昭远,成都人也,年十三,事东郭禅师智諲为童子。知祥尝饭僧于府,昭远执巾履从智諲以入,知祥见之,爱其惠黠。时昶方就学,即命昭远给事左右,而见亲狎。昶立,以为卷帘使。枢密使王处回致仕,昶以枢密使权重难制,乃以昭远为通奏使知枢密使事,然事无大小,一以委之,府库金帛恣其所取不问。昶母李太后常为昶言昭远不可用,昶不听。昭远好读兵书,以方略自许。兵始发成都,昶遣李昊等饯之,昭远手执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诸葛亮,酒酣,谓昊曰:“吾之是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尔!”昶又遣子玄喆率精兵数万守剑门。玄喆辇其爱姬,携乐器、伶人数十以从,蜀人见者皆窃笑。全斌至三泉,遇昭远,击败之。昭远焚吉柏江浮桥,退守剑门。军头向韬得蜀降卒言:“来苏小路,出剑门南清强店,与大路合。”全斌遣偏将史延德分兵出来苏,北击剑门,与全斌夹攻之,昭远、彦韬败走,皆见擒。玄喆闻昭远等败,亦逃归。  孟昶与花蕊夫人
[1]
刘光乂攻夔州,守将高彦俦战败,闭牙城拒守,判官罗济劝其走,彦俦曰:“吾昔不能守秦川,今又奔北,虽人主不杀我,我何面目见蜀人乎!”又劝其降,彦俦不许,乃自焚死。而蜀兵所在奔溃,将帅多被擒获。昶问计于左右,老将石頵以谓东兵远来,势不能久,宜聚兵坚守以敝之。昶叹曰:“吾与先君以温衣美食养士四十年,一旦临敌,不能为吾东向放一箭,虽欲坚壁,谁与吾守者邪!”乃命李昊草表以降,时乾德三年正月也。自兴师至昶降,凡六十六日。初,昊事王衍为翰林学士,衍之亡也,昊为草降表,至是又草焉,蜀人夜表其门曰“世修降表李家”,当时传以为笑。
昶至京师,拜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七日而卒,追封楚王。其母李氏,为人明辩,甚见优礼,诏书呼为“国母”,尝召见劳之曰:“母善自爱,无戚戚思蜀,他日当送母归。”李氏曰:“妾家本太原,倘得归老故乡,不胜大愿。”是时刘钧尚在。太祖大喜曰:“俟平刘钧,当如母愿。”昶之卒也,李氏不哭,以酒酹地祝曰:“汝不能死社稷,苟生以取羞。吾所以忍死者,以汝在也。吾今何用生为!”因不食而卒。其余事具国史。
知祥兴灭年数甚明,诸书皆同,盖自同光三年乙酉入蜀,至皇朝乾德三年乙丑国灭,凡四十一年。惟《旧五代史》,云同光三年丙戌至乾德三年乙丑,四十年者,缪也。[2]了《旧五代史》原文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六 僣伪列传三
孟知祥,字保裔,邢州龙冈人也。祖察,父道,世为郡校。伯父方立,终于邢洺节度使,从父迁,位至  孟昶花蕊夫人
泽潞节度使。知祥在后唐庄宗同光三年,授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天成中,安重诲专权用事,以知祥庄宗旧识,方据大藩,虑久而难制,潜欲图之。是时,客省使李严以尝使于蜀,洞知其利柄,因献谋于重诲,请以己为西川监军,庶效方略,以制知祥,朝廷可之。及严至蜀,知祥延接甚至,徐谓严曰:“都监前因奉使,请兵伐蜀,遂使东、西两川俱至破灭,川中之人,其怨已深。今既复来,人情大骇,固奉为不暇也。”(案:此句疑有舛误。)即遣人拽下阶,斩于阶前。(《欧阳史》云:李严至境上,遣人持书候知祥,知祥盛兵见之,冀严惧而不来,严闻之自若。天成二年正月,严至成都,知祥置酒召严,因责严曰:“今诸方镇已罢监军,公何得来?”《鉴戒录》云:李严于天成初复来临护,孟祖加之礼分,从容数其五罪,命剑斩之。)其后朝廷每除剑南牧守,皆令提兵而往,或千或百,分守郡城。时董璋作镇东川已数年矣,亦有雄据之意。会朝廷以夏鲁奇镇遂州,李仁矩镇阆州,皆领兵数千人赴镇,复授以密旨,令制御两川。董璋觉之,乃与知祥通好,结为婚家,以固辅车之势。知祥虑唐军骤至,与遂、阆兵合,则势不可支吾,遂与璋协谋,令璋以本部军先取阆州,知祥遣大将军李仁罕、赵廷隐率军围遂州。长兴元年冬,唐军伐蜀,至剑门。二年,以遂、阆既陷,又粮运不接,乃班师。三年,知祥又破董璋,乃自领东、西两川节度使。应顺元年,以剑南东两川节度使、王称我帝于蜀,改元明德。七月卒,年六十一。(案:《孟知祥传》,《永乐大典》原阙,今采《册府元龟》僣伪部以存梗概。)  郎君大仙孟昶标准像
昶,知祥之第三子也。(《宋朝事实》云:昶,初名仁赞。《挥麈余话》云:昶,字保元。)母李氏,本庄宗之嫔御,以赐知祥。唐天祐十六年,岁在己卯,十一月十四日,生昶于太原。及知祥镇蜀,昶与其母从知祥妻琼华长公主同入于蜀。知祥僣号,伪册为皇太子。知祥卒,遂袭其伪位,时年十六,尚称明德元年。及伪明德四年冬,伪诏改明年为广政元年,是岁即晋天福三年也。伪广政十三年,伪上尊号为睿文英武仁圣明孝皇帝。皇朝乾德三年春,王师平蜀,诏昶举族赴阙,赐甲第于京师,迨其臣下赐赍甚厚,寻册封楚王。是岁秋,卒于东京,时年四十七,事具皇家日历。自知祥同光二年丙戌岁入蜀,父子相继,凡四十年而亡。(《五代史补》:孟知祥之入蜀,视其险固,阴有割据之志。洎抵成都,值晚,且憩于郊外。有推小车子过者,其物皆以袋盛,知祥见,问曰:“汝车所胜几袋?”答曰:“尽力不过两袋。”知祥恶之,其后果两世而国灭。孟知祥与董璋有隙,举兵讨之。璋素勇悍,闻知祥之来也,以为送死。诸将两端,李镐为知祥判官,深忧之。及将战,知祥欲示闲暇,自写一书以遗董璋。无何,举笔辄误书“董”为“重”字,不悦久之。镐在侧大喜,且引诸将贺于马前,知祥不测,曰:“事未可测,何贺耶!”镐曰:“其‘董’字‘艹’下施‘重’。今大王去‘艹’书‘重’是‘董’已无头,此必胜之兆也。”于是三军欣然,一战而董璋败。)
史臣曰:昔张孟阳为《剑阁铭》云:“惟蜀之门,作固作镇,世浊则逆,道清斯顺。”是知自古坤维之地,遇乱代则闭之而不通,逢兴运则取之如俯拾。然唐氏之入蜀也,兵力虽胜,帝道犹昏,故数年间得之复失。及皇上之平蜀也,煦之以尧日,和之以舜风,故比户之民,悦而从化。且夫王衍之遭季世也,则赤族于秦川;孟昶之遇明代也,则受封于楚甸。虽俱为亡国之主,何幸与不幸相去之远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