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儿 台词1234567:农大院士举报前校长学术腐败有啥江湖恩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0:43:39
农大院士举报前校长学术腐败有啥江湖恩怨

2011年09月16日15:58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开栏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副部长的工作情况没有理由成为“机密”

  背景:清华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李燕想写一篇关于各部委副部长分工的论文,从今年5月中旬开始向14个部委申请公开各部副部长(副主任)的分管部门、兼职状况等情况。不料,有几个部委不理不问。李燕向北京市一中院递交了三份起诉书,对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及科技部提起行政诉讼。

  广州日报发表乔布衣的文章:公布副部长分工,是多大的事?即使涉及国家机密,也应做好解释说明。更何况,副部长分工无论如何不能算是国家机密,又有什么拒绝公开的理由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民众来说,机关就是衙门。不仅是大门巍峨不敢进,就是进了门,也是等级森严不知该找谁。现在,很多部门不仅明确了“首问负责制”,而且公布了办事流程,办事找谁找哪个部门,按图索骥即可。部门分工应该公布,领导分工也应该公布。无论民众是出于监督之目的,还是办事之理由,都有权利了解领导分工,知道哪个领导是干什么的,什么事应该找哪个领导。现代政府本质上是服务型政府,虽然不能说公开了副部长分工,就体现服务本质了;但连领导分工都不肯公布,连公众的基本诉求都不能满足,又怎么体现“为人民服务”呢?不肯公布副部长分工,更多的可能还是一种惯性拒绝,没有把公众当自己人。据李燕叙述,三部门没有“一问三不理”,更多是一种拖延敷衍,比如让其查询网站。说白了,就是没把一个公民的诉求当回事。显然,这是一种权力部门的“傲慢与偏见”,在潜意识里偏见地以为公民的诉求都是别有用心。现代政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透明。不要说副部长的分工,即使副部长的财产和家庭关系,也应对外公布。连副部长的分工都不肯公布,又怎么能让人对全面公开,特别是财产公布、家庭关系公开,抱乐观态度呢?

  小蒋随想:加强民主监督这句话已经说了好些年,之所以不断提出“加强”二字,说明民主监督的力量还是不够强劲。互联网的普及,让群众有了更宽的发声渠道,曝光各种不当行政乃至腐败问题的门槛大大降低。但是,仅有曝光和拍砖还远远不够。因为,网络终归是虚拟的,现实的问题需要实质性的处理与问责。目前,对官员实施问责的权柄仍在行政者手中。也就是,群众可以发出问责的呼声,但最终的调查与处罚权还是由体制内人士掌握。由于权力干预司法、官官相护等现象的客观存在,一些官员的违规与不当行政被掩盖子,一些严重渎职被轻描淡写为工作失误,重大安全事故后还出现了以免职代替处罚、问题官员不久又带病复出。这一方面使群众愤慨不满,另一方面也使某些官员越发地有恃无恐。回到本例,一些部委对李燕的申请置之不理,个中的傲慢心态不难揣摩——副部长的工作岂是“小民”管得了的?行政不公开的事多了去了,就算不回复你,你又能怎么样?的确,行政诉讼法让民告官成为可能。但从实际情况看,公务员考试高热不退,“父母官”意识依然强大,一些官员仍自恃高人一等,社会上的“我是XX”体此起彼伏……经过法院判决,李燕或许能够得到她想知道的信息。但是,某些“官爷”骨子里的东西会改变吗?

 

 农大院士举报前校长学术腐败有啥江湖恩怨

  背景:包括4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在内的6名举报人,实名举报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三院院士”石元春学术腐败。被举报人石元春以及举报人李季伦、陶益寿、林培等都年过八旬,其中李季伦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广州日报发表晏扬的文章:在一个大力宣扬“科教兴国”并将“创新型国家”作为追求目标的国度,学术腐败泛滥成灾,这是无比辛辣的讽刺。任何国家都有学术腐败,但目前中国的学术腐败堪称“奇观”:其一,学术腐败的“级别”高,动辄是院士、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大学教授身陷其中。近年来仅大学校长级别的学术丑闻就让人目不暇接:云南中医学院院长、辽宁大学副校长、西南交大副校长、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其二,学术腐败几乎没人管,找不到哪个部门负有查处学术腐败的职责。近年来被曝光的学术丑闻大多发生在教育界,尤其是高等院校。教育部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对学术不端要“零容忍”、一查到底,但将查处学术腐败的责任推给高校,甚至表示如何处理学术不端是高校自己的事情——让高校自查本校领导、导师以及被奉作“宝贝”的院士的学术腐败问题,怎么可能查出个所以然来?其三,与“没人管”相对应,学术腐败问题大多不了了之。清华大学教授汪晖被指涉嫌论文抄袭,虽有众多学者呼吁汪教授站出来予以澄清,但汪教授选择了沉默。近年来,好像只有西南交大副校长黄庆受到了处罚,被撤销副校长职务。反观其他一些国家,对学术腐败才真是“零容忍”,韩国的“黄禹锡事件”就是明证。在中国,学术研究领域里有很多“潜规则”,而最大、最坏、最可怕的“潜规则”,恰恰是对学术腐败的宽容乃至纵容。

  小蒋随想:中国农业大学对此事的回应令人揣摩。农大称这些人均已退休,举报属于私人恩怨,农大目前还不掌握任何信息。农大不但没有表示将展开调查,而且给人一种“退休就算了”的感觉。与其说这是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倒不如说这是在逃避卸责。就算是石元春已经退休,但其确实曾是农大校长,其被质疑剽窃的成果也是在农大任职期间搞出来的,农大肯定因为相关成果、院士名号沾了不少光。现在,农大却想成为“局外人”,也想只看热闹,这可能吗?实名举报的内容清清爽爽,不仅逐一摆出事实论据,而且还提供了参考资料与具体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调查抄袭与剽窃真的很难吗?研究一项成果或许有难度,但对比两个论文的雷同程度与发表的先后时间,恐怕只有非不能、乃不为了。无论是抄袭,还是诽谤,此事对农大确实是一桩丑闻。处理丑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毒瘤”挖出来寻求治愈,另一种是把“毒瘤”埋起来任其继续恶化。可悲的是,某些人更倾向于后者,只求“迅速平息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