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桥地铁站上海火车站: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2:17:56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分类: 现代文阅读教学 2011-05-20 16:16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二、用原文答题法:

   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具体作法是:把所问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还原到原文中去,再靠船下篙,一般来说,答案就在该关键词句的上下面。

   三、两步法

   阅读题中时常会问到: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第一步:我们首先看这个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开头?中间?还是结尾?如果是在开头,则有以下几种可能: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果是在中间,则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如果是在结尾,则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第二步: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省略号内容再具体到上一步去相对应)

   四、三步走法

   在说明文当中经常出此类问题,即问“一个副词(全部、部分、都、大概、可能、据说……)能否删去?”回答此类问题可分为三步:①不能;②解释该副词在本文当中的含义;③如果去掉,句子显得太绝对化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生动性、准确性、严密性)。

   五、三析法

   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莫过于“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

   其实这类题目也不一定的答题技巧:

   我们可以首先分析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再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哪个是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义。

   例如:《河南省2005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中第12题“第(11)段中“期待和自豪的泡沫怎样理解?”(3分)

   首先分析这是一个比喻句;其次,分析其表意为:所有的期待和自豪都像泡沫一样;最后分析其中的关键词为“期待”和“自豪”、“泡沫”,结合语境,答案为:

   ①老人期待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期待和别人谈论自己的子孙;

   ②为自己有这么多的子孙而自豪;

   ③她对子孙的期待如同泡沫一般不可实现。

   六、进入角色法

   《考试说明》中第六则“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第七则“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的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分析概括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

   做这样的题,我们最好进入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文章中去,这就好比让你去主演一部电影,只有你感情投入,用心体会,把握文章的角度才会更准确一些。

   例如:《河北省2005年课程改革实验区毕业考试》中第22题:“西尔维娅对年轻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第23题:“西尔维娅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答这样的题,用此法再合适不过,如果我们以小女孩的身份进入到文章中去,不难发现,小女孩“我”刚见到年轻人时感到很害怕;和年轻人相识后心里产生了爱慕之情;年轻人离去后,西尔维娅时时思念他;我们也不难发现,西尔维娅是一个天真、有主见、热爱大自然的小女孩。

   除此之外,阅读文当中还常考的有:

   (1)指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一般是在指代词的前面找,找到之后,再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2)某句(某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论证方法),及有何作用?

   找出方法并不难,关键是后一问,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模式:准确(生动、形象、科学……)地说明(论证)了本句(本段)的说明中心(中心论点、分论点);

  3)评价赏析一句话,先评写作特点、语言特色,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概括文段事例,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其他要素如:时间、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当然,现代文阅读,内容包罗万象,题型层出不穷,形式千变万化,但我们答题时只要注意:(1)认真审题,弄懂题意后作答,不能望文生义,轻易作答;(2)熟记各种文体的阅读知识,避免知识错误;(3)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的解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

   17.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1.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3)哲理散文

   23.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4.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2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6.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7.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议论文阅读技巧

   ㈠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1.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1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分论点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Ⅰ标题;Ⅱ开篇;Ⅲ中间;Ⅳ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2.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㈡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㈢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比喻论证(喻证法)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㈣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①并列式: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

   ②递进式。

   ㈤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㈥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说明文阅读指导

   一、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一)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

   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

   (二)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2.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5.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数字: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7.配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三)说明要有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四)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五)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熟悉套路语段赏析题指导

   题型及析题:用“这篇文章写得美,美在……”的格式对文章进行赏析;任选一个角度对文章进行赏析;从(语言、修辞、结构……)的角度给文章写一段赏析的话(或加以评点)

  

   多角度赏析及答题套路

   一、修辞的角度赏析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套修辞作用)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比喻: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拟人:的“XX”人格化,使之更形象,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

   排比:增强语势,使语言更有表现力,表达更有气魄。

   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反语:增加讽刺意味,加强团结语气,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

   反复:强调“XX”内容,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设问:提醒人们对“XX”内容的思考,或者突出强调“XX”内容。

   二、从语言的角度赏析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

   注意: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4、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5、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6、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三、从结构的角度赏析

   形式一:文章中间几段构成了排比段,先写……,再写……,最后写……,结构整齐,有一种整饬的建筑美。

   形式二: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形式三:文章按总分总(总分、分总)的结构,先写……,再写……,最后写……,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形式四:文章以空间为顺序,先写“XX”,然后写“XX”,接着写“XX”,最后写“XX”,这样由(上)到(下),从(左)到(右),由(远)及(近)来写XX,使文章描写有序,转承有致,颇具立体美。

   形式五: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并用上“XX”、“XX”、“XX”等时间标志性的词语,使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四、从字词的角度赏析:

   1、约数,确数字词的赏析(说明文)

   常出现的词语:据说,大概,一些,或多,或小左右,丈许,一定,只有……

   答题套路:文章用词准确,如“XX”、“XX”、“XX”等词,说明了“……(根据字词的具体内容分析)”,因此作者用词讲究准确性与严密性。

   例句:文章用词准确,如“据说”、“一些”、“多少”等腰三角形。“据说”表示作者对去过园林的处数记不清;“多少”表示“各地园林”空间受了“苏州园林”的多大的影响不能肯定。因此作者用词极讲究准确性与严密性。(《苏州园林》)

   2、动词、形容词的赏析(记叙文)

   答题套路:“XX”、“XX”等词用得好,它把“……”(动作或形态,根据文章内容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它(以动写静,化静为动……)使之具有(人格化,形象生动)……(根据内容情况写)

   例句:文章中“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中“肥胖”、“轻捷”等形容词用得好,“肥胖”形象地写出了黄蜂的形态,“轻捷”既写出了“叫天子”的形态,又写出了它灵敏的动作特征,这样使文章描写更生动形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来欣赏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附:表现手法: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文章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最为成功,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笔墨,生动形象地表现出“XXX”(人物名)“……”的形象(或性格特征),可谓(纤毫毕现、入木三分。

   例句:文章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最为成功,作者通过对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孔乙己“四体不勤,懒得出奇,死要面子,迂腐可笑”的性格特征,可谓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