颧骨高的明星有哪些:古诗词名句赏析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2 17:48:29
 古诗词名句欣赏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          ——《浣溪沙》晏殊

            赏析:此两句用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生动。是非常工巧的对偶句,却又那样自然,仿佛是信手拈来,一点看不出雕琢的痕迹。表现了诗人很高的艺术技巧,是颇有盛誉的名句。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陆游

            赏析:这是动中即景,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涵着生活的哲理。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杜甫

            赏析: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晴川历历汉阳数,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崔颢

            赏析: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崔颢

            赏析:“乡愁”

            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尾联点题,由上联的转写实景而引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

            赏析: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向 “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赏析:此两句运用比喻说就好比用刀切断水流,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酒醉后反而更能引发内心的愁苦、愤懑。

            (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相见欢》李煜

            赏析:“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

            (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李煜

            赏析:以丝喻相思,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

            赏析:气象极好,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且大。“孤”字显出人烟的稀少;

            “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都恰到好处。“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被分割的画面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

            赏析:此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1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

            赏析:诗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1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王安石

            赏析: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具有普遍的意义。

            (1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苏轼

            赏析: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此两句可用来向离别亲友表达诚挚慰问及祝愿,是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

            (15).造华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望岳》杜甫

            赏析:这是更作一番仔细观察后写出来的,是说大自然造物者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有无限神妙。这两句讲山色的变幻,写出了泰山的宏伟景色。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赏析:此二句写雪后美景。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1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赏析:“曲”、“幽”、“深”,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此而句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光照中的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1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李商隐

            赏析: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组成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此二句一说内心状态,一说外部表情,把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深厚感情表现得格外真切。

            (19).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李清照

            赏析:“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运用发问法,醒人耳目。“帘卷西风”,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陶潜

            赏析:此二句妙在自己无心见山,然悠悠远望,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2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寄张丞相》孟浩然

            赏析:意思是蒸腾的水气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似的。此二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

            

            饮酒(作者:陶渊明)

            1、名句赏析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两句道出了一个富有深刻哲理的回答:因为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诗人用诗的语言告诉人们:人的形迹是无法脱离现实的,而人的精神却可以超越现实而趋于恬淡虚静,“心远”二字,既是对结庐人的精神素质的挖掘,也是诗人对彻底摆脱世俗社会的精神境界的高度概括。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心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采菊东篱下”本是写实,陶家庭院东边有一道篱笆,篱下种着菊花。因为陶渊明爱菊、咏菊,寄托着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后人只要言菊花就会想起陶渊明。连带着“东篱”这个词也有了一种象征意义,象征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南山”即庐山。庐山拥山川之灵异,历来为高士逸民栖居之地,陶渊明亦常往来于此,又《归园田居》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精神上都隐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陶渊明以高洁之情怀、悠然之雅兴,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契,陶然自乐。

            2、中心意思

            这首诗通过对眼前的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反映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他实践了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的原则,也接受了道家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蔑视富贵的思想。

            3、写作特色

            本诗最大的特点是语言平淡,不加雕饰,似乎无意为诗,毫不费力,而诗情自然流出,韵味隽永,意远辞淡。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极高的造诣。

            行路难(作者:李白)

            1、名句赏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句诗仿佛是贝多芬《英雄交响乐》中的英雄主题:冲破阴翳和黑暗,来到一片金色的灿烂朝阳中。诗人壮思飞扬,豪情逸兴,充满对前途和理想实现的乐观信念,使这首悲歌顿时充溢着豪迈进取的激情,喷发出一种壮阔雄浑的气象。我们仿佛看到:踌躇满志,雄视阔步的诗人相信终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扬帆渡海,直达光辉的理想的彼岸。

            2、中心意思

            这首诗充满了隐喻。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本来就有慷慨悲歌的韵味,加之诗人对自己政治追求的含蓄表达和形象描述,使诗意更加扑朔迷离。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县清一”。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推敲诗意,这首诗当是李白入长安求仕无路时的作品,所以既作激愤之语,亦存有“长波风破浪”之志。

            3、写作特色

            (1)诗的结构紧紧围绕主观和客观、理想和现实剧烈的矛盾冲突而展开,时而热烈,时而沉郁,时而绝望,时而高昂,开合腾挪,牢笼百态,沛然奇气,充塞其中,充分展示了诗人李白“瑰奇宏廓,拔俗无类”的个性特点。

            (2)在韵律节奏上,时而用对句转折,音节从低沉到高亢;时而长短错落地安排节奏,并运用音色、音势、音长和音重的变化。或复叠高呼,长歌而哭;或高歌遏云,雄扬突起,表现诗人内心情绪的奔腾起伏和忧愤悲喜。在这短章方寸之中,充分驰骋诗人的才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

            1、名句赏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声洪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迸发出来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

            杜甫身处漏雨茅屋,怎么会突发狂想,要“大庇天下寒士”呢?杜甫生长在一个“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官僚地主家庭,儒家的仁爱思想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使他从小就立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由于仕途不顺,生计窘迫,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近下层社会,关心民生疾苦,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悲愤之语,以及《兵车行》、“三吏”“三别”这样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他晚年客居成都,靠朋友接济为生,但忧国忧民之心不减。他因“茅屋为秋风所破”一事发出的不止是身世之慨,更有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杜甫的感情是真挚的,是不容置疑的。

            2、中心意思

            这诗抒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郁抑不平的感慨。尽管在现实社会里到处碰壁,找不到出路,然而结尾的地方,诗人仍然坚信自己的理想会有实现的一天,充满着一种热爱生活,冲出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精神。

            3、写作特色

            ①体现歌行体特征。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正因为有了现实的触动,有了内心的渴望,诗句才能这样不假修饰,从胸臆中自然涌现。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②逐层蓄势,转笔陡然——艺术构思极富技巧。

            本诗的艺术构思上极有特色,诗人先以铺陈叙述的笔法逐层推进,极写个人的不幸遭遇,待蓄足笔势陡然转笔,以抒情议论的方法表达内心的愿望。

            前三段逐层推进,叙写凄楚处境,表现悲凉心情;第四段笔锋一转,诗人没有为自己的哀苦而彻夜悲吟,而是推己及人想到“天下寒士”,“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几句感人至深,身居破屋,困顿不堪,却心想他人,更显出他忧国忧民的可贵精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

            1、名句赏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本来一夜大风雪造出来的是个冰雪世界,但诗人却说这不是北风而好像是春风吹了一夜,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以梨花比雪花,以千万株梨树枝头的繁花来比边塞的茫茫雪原,加上“忽”的配用,写出了雪下得大而急,也表出了充满浓郁春意的奇丽壮美境界。诗人笔下呈现出来的这个春意盎然的梨花满树的春天景象,是他的想象和主观感受,可是却把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揭示出来了,也为这个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在白雪的辉映下,那面静止的红旗多么瑰丽。以纷纷下辕门的“暮雪”映衬冻不翻的“红旗”,以“动”衬“静”,以“白”衬“红”,表现送行人郁结不开的惜别情意。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诗句奇特而壮美。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最后两句诗是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这样的结尾,真如撞钟,清音有余,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2、中心意思

            全诗以“雪”为线索,生动描绘了唐代西北边塞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抒发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依依惜别之深情。

            3、写作特色

            ①这首歌行体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咏雪兼送别,而以“雪”贯串全篇。以雪起,写送别前、送别

            时所在地的雪;以雪终,写送别后目送友人望到的雪景;以雪为叙事线索,写了送别友人的过程;又

            以雪为寄托离情之物,无边无际,纷纷扬扬,美丽纯洁。

            ②这首诗通篇写景,通篇有情。借景抒情,景中有情。

            如:饯别友人分手之际,“愁云惨淡万里凝”恰是诗人此刻心境的写照。“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更是意味深长,不但流露了诗人当时“送君去”的依依惜别之意,而且揭示出作者“不见君”后心灵深处若有所失的虚空和惆怅,甚至还可能夹带着因友人归去而触发起来的思乡之情。

            ③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

            这首诗不但出色地刻画了我国西北边疆奇特瑰丽的风光,还成功地表现了将士们的精神风貌。写送别却豪壮、乐观,全无令人神伤之情,把依依的送别写得豪迈奔放,体现了诗人浪漫乐观的本色。

            己亥杂诗 (作者:龚自珍)

            1、名句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点点柳絮和着粉红的花瓣似乎随“吟鞭”扬起,有的飞过马头,有的沾上衣襟,有的落在地上任人马践踏,车轮碾过,化作红粉香泥。突然,诗人的思绪被夕阳下染得火红的花瓣点燃了——“落红不是无情物”!这里的“落红”两字,在全诗中地位十分重要。它上承“浩荡离愁”,提醒读者,诗人的离愁不仅有“浩荡”修饰,“白日斜”烘托,“天涯”映衬,还被动态的时时拂面而过的“落红”撩起。这一笔是隐藏在诗内的,因此,“落红”既是对前面离愁内涵的补充,而作为转折,它又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转入下层,为全诗主题升华作了铺垫。是的,落花绝不是无情的废物,自己辞去礼部主事之职正是为了到家乡主掌书院,聚徒讲学,把自己的学业和思想传给生徒,以变革的热情和未来的憧憬启迪他们,为国为民尽自己的最后一点力量。花落归根,化为春泥,不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色彩、花芳,不正可以献给后之来者吗?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大自然里花开花落,本来风雨由之,无感情可言,落红说不上是“有情物”还是“无情物”,只是诗人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结合起来,把感情移向落花,才使落花也具有人的感情,从而变成有情物了。落花有情,表现在那里?去酿造新的彩色的世界——“化作春泥更护花”。至此,诗人终于把飞花般纷乱的思想捉住,从愁思中摆脱出来,带着时代的使命感,上升到一种庄严神圣的境界。“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飞花的独白,也是诗人与腐败的官场决裂,向黑暗的势力抗争的庄严而神圣的宣誓。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为了似锦繁花,不惜献身化为春泥。

            2、中心意思

            《己亥杂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3、写作特色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袭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