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高清:廉政警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4:43:01
1、古今廉政警句
    (一)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金]元好问《元遗山集》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宋]苏轼《范增论》
    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宋]邵雍《男子吟》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战国]《孟子·滕文公上》
    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利。[汉]刘向《说苑·至公》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晋]傅玄
    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春秋]管仲
    贤人志士之于子孙也……贻之以言,弗贻以财。[汉]王符《潜夫论·遏利》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汉]《礼记·大学》
    (二)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吴兢《贞观政要》唐太宗语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汉]《淮南予·兵略训》
    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元]张养浩《风宪忠告》
    公生明,廉生威。[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
    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唐]白居易《赠诸少年》
    名心盛者必作伪。[明]吕坤《呻吟语》,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春秋]《论语·里仁》孔子语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春秋]《论语·子路》孔子语
    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唐太宗语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唐太宗语 
    

2、古代廉政楹联
    宋代包拯为官清廉,惩贪罚奸,世所称颂。后人为纪念他而建立了许多包公祠,并撰联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
    “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
    “一颗赤心悬日月,两张铁面斥奸邪。”
    “铁面扬威到处佞谄匿迹,金鞭耀武随时良善扬眉。”
    这些联句,从不同侧面讴歌了包拯铁面无私、惩恶扬善的的清官风范。

    明代弘治年间,官场行贿求官之风盛行,百姓怨声载道,对其深恶痛绝。吏部尚书王恕为告诫内外官吏,并警示自己,曾在官署大门挂联一副:
    “仕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仕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

    户部右侍郎张津任南安知府时,也曾为所属浙江海宁县谯楼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
    上联提倡对民实行惠政,下联诫勉属官务守清廉。

    明代山西汾阳知县汤信,信廉严谨,剔弊除奸,爱民如子,两袖清风,深受百姓爱戴。他在大堂内自题一联:
    “作汾阳一行吏,春温秋肃;受暮夜半文钱,地灭天诛。”
    这种语言在今天看来,就是向民众以打赌的方式表态了。

    清代在桂林做官的赵慎珍,在升迁时为正己身,亲自手书警联自诫:
    “为正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为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道出了为官者克己奉公、勤政为民的高风亮节。

    清光绪癸卯进士忤墉,在河北乐亭当知县时,曾在大堂柱上亲自书一副警示联:
    “受一文分外钱,远报儿孙近报身;做半点亏心事,幽有鬼神明有天。”
    另一位进士武承谟在无锡任知县时,也曾在大堂上题一对联: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官官称父母,父比真父,母比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连收受一文分外钱都要得如此报应,这位忤知县的自我约束还真苛刻;“父比真父,母比真母”,现代父母官也未必这么去想。

    清薛慰农署杭州府衙联,对仗工整,寓意深远,素来脍炙人口,其联曰: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鹜声华忘政事;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禁烟英雄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时,也自题一联挂于厅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凤凰网)

3、古代清官的拒贿诗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清官廉吏,言为心声,他们的拒腐诗文也充满正气,流芳百世。
    北宋包拯,庐州人,他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民间都称他为包公。在他60岁寿辰时,吩咐家人,一概不收寿礼。但第一个送来寿礼的竟是皇帝。皇宫送礼来的太监在礼品上面写道:
    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包拯看后,立即挥毫题诗: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
    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他这样辞去了皇帝的赠送礼品,有礼有节,言辞恳切,实在巧妙。

    明朝于谦,官至监察御史,他为官清廉,为官一生家无余财,针对当时许多官员乘巡视之机搜刮钱财,回京后向上司送礼物的风气,写了一首《入京诗》予以讽谏:
    绢帕麻茹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搜刮的危害,清廉的必要,舆论的反应,劝谏的苦心,尽在诗中。

    明代况钟,于宣德五年,曾外放苏州知府,他到任后严惩贪官污吏,平反冤狱,兴修学府,关心民间疾苦,被苏州人称为“况青天”。正统五年,他任满赴京考绩,写下了一首诗:
    检点行囊一担轻,京华望去几多轻。
    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
    简易轻便的行囊,清正廉洁的思想,超然物外的思绪,大义凛然的正气,跃然纸上,过目难忘。

    明代永乐年间,吴讷任监察御史,人品刚直公正,从政廉洁自持,颇有美誉。有一次,他巡视贵州,返京时地方土司赠送黄金百两,吴讷愤然拒纳,当场在礼盒上题诗回绝:
    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
    若有赃私并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间。
    这首诗是自警,是自律,也是对行贿人奉劝,行贿受贿,天理难容。

    明代信阳知州胡守安,任满离职时曾写了《任满谒城隍》诗:
    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
    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来时贫。
    向城隍表达衷心,向民众表明心迹,坦荡为官,来去轻松。

    明朝有位主考官叫李汰,他在福建主持科举考试时,一天夜里,有人想以黄金50两行贿,以达到“金榜题名”的目的。他非常气愤,当即写了一首拒贿诗:
    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
    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
    主考官虽然贫穷,但正气不能丢失,暗室亏空,神目如电,人神共知。

    中国古代清官的拒贿诗,语言精巧,简洁明了,充满正气,至今读起来余味悠长,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