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烟残尽独影阑珊:朱镕基缘何找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20:25:05

朱镕基缘何找骂?

文/逗号

世界上恐怕没有人会愿意挨骂,更鲜有人会主动找骂,但前总理朱镕基应该算一位。朱镕基不仅找骂,而且找得相当辛苦,因为境内骂声稀缺,不得不辗转到境外去找骂。堂堂一国总理以这样的方式找骂,也实在是难为总理了。

刚刚出版上市的《朱镕基讲话实录》,透露了朱镕基对香港媒体污蔑性评价的心态,说在内地的报纸上找不到骂我的文章,香港报纸上这类文章就多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针砭自己。批评可以尖锐,这是新闻自由,但最好不要刻薄、谩骂、挖苦。这段话清楚明了,说明朱镕基喜欢并愿意听取逆耳之言,而且不怕尖锐。朱镕基还以香港媒体的表现,鼓励新华社等官方媒体展开舆论监督。虽然向来不愿意题词,但朱镕基还是给《焦点访谈》网开一面,既专门前往视察,又不吝溢美之词,还难得大方地留下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的题词以示鼓励。这些都体现出朱镕基对舆论监督的重视和支持。

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这年头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或许社会上什么都不缺,尤其不缺骂声。不是说端起碗吃肉,放下筷骂娘么,这说明骂声很烈。然而身为总理,却苦于听不到骂声,不得不走曲线,从境外媒体寻找骂声,这多少都反映出舆论监督不畅的困境。这话是从身为总理的朱镕基嘴里说出来的,就更能够反映舆论监督的现状。

无论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是官场的现实环境,都习惯或遵循多栽花,少栽刺的古训。当报喜不报忧的信条,成为多数人信奉的准则和选择的时候,批评官员就显得不合时宜了,这也正是我们的媒体缺少骂声的原因。因此,我们的媒体总是习惯于唱赞歌,在唱响主旋律的口号下,诸多问题被掩盖,不要说骂领导,所谓的负面新闻都服从大好形势的需要而被砍掉。曾经看到过报道,说地方干部到中央电视台说情的人排成长队,目的就是要游说中央电视台别在焦点访谈节目曝光地方的负面新闻。在这样的形势下,批评领导该有多难就可想而知了,至于批评总理那就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难怪朱镕基不得不从香港媒体找骂声。

俗话说,水不平则流,人不平则鸣。可见骂声是因为心里有委屈以至不痛快而作出的反应。常识告诉我们,骂声总是逆耳的,所以没多少人喜欢,甚至被骂的还可能作出同样激烈的反应。但是,骂声中未必清纯得只有骂声,可能蕴含着真情。有专家研究后认为,吵架的夫妻暂时未必会离婚,倒是冷战的夫妻可能更接近离婚。因为吵架说明相互之间都还在乎对方,是恨铁不成钢,而冷战多是已经到达万念俱灰的阶段,或许距离离婚不远。引申到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来,骂声也应该有着这样的共性。媒体是社会的良知,媒体上骂政府和官员的声音,就是替老百姓代言的,这骂声中同样包含着老百姓对政府和官员的希望,是希望政府和官员改进并做得更好。相反如果媒体只唱赞歌,政府和官员可能就看不见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导致决策失误,害莫大焉。从这个角度看,朱镕基愿意听骂声,甚至求骂若渴而主动找骂声,不仅体现了其宰相肚里好撑船的宽大胸怀,更说明他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睿智的头脑。这也说明,我们真的需要改进舆论监督,避免官员通过出口转内销的途径而获得骂声的尴尬。

   新闻链接http://news.china.com/domestic/945/20110915/16767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