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拉商业有限公司招聘:我的空中楼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0:48:36
我的空中楼阁李乐薇一、教学目的:  1、在景物描写中用两相对应的方法表现景物特点。  2、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景物描写中两相对应的方法和比喻的手法。  2、难点: 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数:  阅读文  一时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唯我德馨。 ——刘禹锡《陋室铭》(二)作者简介李乐薇,江苏人,现代作家。早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有感情。 (三) 解题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题目可能是一个隐喻,作者笔下的小屋,只是作者的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全文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烈向往和深情赞美,也表达了作者对一种人与自然融合为一体的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文章描写的虽然是风景,但通过这种描写所表现的却是当代世界,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人与自然的亲和,人向大自然的回归。 (四)文讲解与分析  1 纵观全文,找出最能概括小屋特点的词语:——“清新”、“自然”2 主要以写小屋为中心,又写到了周围环境的景物,试找出具体写了哪些景物?(山、树、土地、天、空气、晨昏光线的变化、山坡、山路、黑夜中的烟雾、星点、月影、鸟鸣、自然) 因此,描写小屋的特征,主要是通过在不同的视角或层面,在不同的位置上,看到了不同的景物特征来进行描写的。3 描写小屋,作者主要是通过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行描写,那么,作者的立足点又在哪里呢?小屋与山、小屋与树          ——在屋外;  小屋与土地、天空、小屋与光线——在屋内;  小屋与山路、小屋与黑夜      ——在屋外;  小屋与鸟鸣、小屋与自然      ——在屋内;  作者作为小屋的观察者,不断变换自己的立足点,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描绘同一个对象——小屋,这就是“换点”。  文中立足点的变换,从大的方面看是两种:一是从小屋外看小屋;        ————“定景换点”一是小屋内看小屋外的世界。  ————“定点换景” 4  具体分析“定景换点”,主要是观察者站位的高低远近的变换,也正是立足点远近高低的多次变换,有了小屋形象的种种不同,形成小屋多姿多彩的美。尤其在“山与树”的二部分,能否找到它的具体体现?——远观:(1)“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整体大背景“山如眉黛”——形状如眉,色泽如黛。化用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眉眼是人最有神采之处,是精神风貌的外在体现,“眉清目秀”“浓眉大眼”。作者特别选取“眉黛”来形容山,赋予山于女性的阴柔之美。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以“痣”来喻小屋,新颖独特。美眉上的美人痣,醒目而美丽,爱慕之情已显露于字里行间。——“恰”字准确地说明“山”与“小屋”之间的契合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前一句先把“山”比作“眉黛”,后一句紧接着把“小屋”比作“眉梢的痣一点”,后一个比喻完全是由前面比喻生发、引申而来的,因此两者的关系显得特别紧密,全句的语势也显得相当晓畅。——前后相承,相映成趣(比喻的妙处)——近视、平视(5 6)——远观、仰视(8)倘只说小屋“像鸟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似也未尝不可,然作者觉得还不过瘾,还不够味,因此他在作了“像鸟一样”的比喻之后接着又作了一个“蝶一样”的比喻,这就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屋在深树掩映之下的动态美。一气连用了三个比喻,接连将“山”喻作“一望无际的水面”、“辽阔无边的天空”、“单纯的底色”,将“小屋”喻作“一片风帆”、“一只飞雁”、“一点灵动的色彩”,这就使“山”和“小屋”都益发显得有了动感,有了灵气。用几个喻体来比喻同一本体,各个喻体互相并列,联手合作,将本体写得更为形神逼肖,神完意足。这样的接连设喻,通常叫做博喻,也可叫做连喻或复喻。  5 具体分析“定点换景”——就是观察者的立足点基本上固定,但观察者的视线却在上下左右的变化,因而变化中的视线所及范围内的景象也在不断变换。作者在小屋内看周围环境,着重体现在9、10、12,以第10为例,作者看到了什么?看近——有形的围墙,里面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花等;——花看远——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形成的另一重围墙,组成了又一道风景线,里面有朵状、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有飘落的各种云彩;——云/霞     屋外的景色有了丰富的层次。想象丰富,比喻奇特①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②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山后退了一些。例①驰骋丰富的想象,将“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喻作“另一重无形的围墙,将天边的“云或霞”喻作“花”,喻作“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这样设喻,不仅与上文“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的描写形成一种映衬之美,而且写来也独特新颖,出人意表,使人加倍受到艺术的熏陶和形象的感染。例②先说“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这比喻已属巧思奇想,别出心裁,随后又说“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这比喻就更是匪夷所思,精妙绝伦了。“小屋”和“山”本都是静物,如照实状写,那就平平无奇,现作者忽发奇想,巧施手段,运用这化静为动的比喻,就异常传神地写出了静态景物因光线的变化给人造成的动态感觉,将“小屋”和“山”都给写活了。 6 写小屋内看屋外的世界,不仅有远近高低的观察,即空间的变化为主线,还有晨昏昼夜的观察,即以时间变化为副线。如12节破晓/入暮的柔静、宁谧——好像后退——山不动——早晨——夜晚——时间性/文学性只是作者的一种感觉,并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感悟到的一种和谐、温馨;本是静态的小屋却在动中表现了出来,作者在亮暗的变幻中不断的调节自我的心态,环境的适宜更带来了远离城市喧嚣的一片和平、和谐。7 定景换点和定点换景相结合的写法,使作者笔下的景物不仅富有层次,而且条理井然,并在时空交错的变化中,小屋和小屋周围的景色就更呈现出一种摇曳多姿、空灵活泼的动态的美。 8 文章在突出小屋与周围环境的亲密关系的同时,又强调了小屋与人类幸福生活的关系。如13节,14节,小屋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幸福生活的源泉和象征。在这样的环境中怎能不心情舒畅、心情愉悦?作者走步调节心态,离别城市后的清静,并由此山路的坎坷波折,联想到人生道路的坎坷。9 小屋与大自然是结为一体的,生活在小屋中的人的幸福当然也是与大自然结为一体,不可须臾分开的。结尾13、14节,则更进一步含蓄而巧妙的点出人的美好生活与自然的关系。 小屋的美                                     (寄予)       对自然的热爱         结合,即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小屋的美——————理想自然的美                                                   对独立宁静生活的向往     (五)扩展阅读雅舍——梁实秋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粼粼,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蓖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茅草棚”,“琼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我不论住在那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蓖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风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的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下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浓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傍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深。     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以示写作所在,且志因缘。                                   选自《雅舍小品》(六)布置作业学习本文之后,请观察周围的环境,以《我的小天地》为题写一篇随笔,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