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思卡尔智能车零件:年少呆过的地方-芦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3:36:09
很幸运,我经常会穿越浙江与江苏的边界,具体来说是嘉兴与苏州,湖州与嘉兴,苏州和无锡的接壤处。这要感谢我父亲的跑运输身份,兴许很少人有在船上长大的经历,而我就是很少人之一。无可否认的是,水上生涯应该是比较难忘,因为它的与众不同,琳琅满目,总之是精彩多于平淡。

童年的人生很难自己去选择,更多的是取决于父母生活的环境,而在我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小镇的确不少,不过有个小镇是我梦开始的地方,这个小镇就是芦墟。我在一篇文章提到过金家坝,金家坝的印象是我这两年所见,所以比较清晰条理,描述起来也能够如临其境,丝毫未曾陌生。

我的人生与苏州有缘,我出生在苏州,上学在苏州,工作在苏州,所以很难有理由能驳斥我不喜欢苏州。在我的回忆中,苏州的学习,生活是色彩很浓的一笔,这似乎是种缘分,却也是种必然。

而芦墟则是我出生的地方,尽管我当年出世的卫生院早已成为今天的芦墟医院,甚至未能留下我可以证明此地出生的出生证,些许遗憾。我爸爸才跑运输的地方就是在芦墟,那时的船都很小,至于具体的细节我也无从回忆,毕竟那时的我是太小,装不了那样沉重的回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的父辈在那个依然用粮票过日子的年代,过的清贫而满足。

书上讲苏州是江南水乡,并不是吹嘘之笔,只是描写的是那时江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士,在我童稚的回忆里,芦墟人是典型的小家类型,有清丽脱俗的姑娘,标致迷人,有精明俊俏的小伙,帅气可人。当然后来我接触了上海的小镇,我也逐渐了解芦墟的某些特征更与上海神似,而不同于苏州这边的特点,譬如芦墟的口音,并非那样的软如吴语,譬如芦墟的衣食住行,也有些不样。

记忆中的芦墟街还是很小,相对也比较简单,记得一座桥,一条大河,那桥如今依旧在,那河依然在,只是桥已破旧,只是河已不再清澈。那时瘦小的身影在夕阳斜照下,乐颠颠的一米米蹓着小步伐。那时站在大桥上,望着来往的船只,在清澈涟漪的河面上缓慢驶过。而今,却是再也没耐心去溜达,却再也看不到迷人如画的大河,剩下的是浮躁的心情看着污染后的河面上匆匆而行的船只。

有一次和父亲吃的红汤混沌的店面再也找不到,但那时的味道却仍旧回味,仿佛昨天才去过一般。而今满街的面店,我试了一家有一家,再也寻找不回年少的滋味,也只能在回忆中的杂碎里去回味无穷了。十几年过去了,的确是段很长的日子,小镇还是那个小镇,却是变化了很多,景致,楼房,街道,甚至路上的行人的打扮,交通工具。

有一次和家里人去芦墟电影院看电影,年少时娱乐文化的匮乏使得电影成为一种奢侈品,也是最能刺激我幼小心灵的活动之一。那时的电影大多是那个年代的片子,简单却富有时代特色,犹如那个年代的品德,朴实而积极。去年再去芦墟,发现芦墟的电影院早已荒芜,甚至只是包给某低俗歌舞团表演低俗的节目,创造些消极的剧目去传播些低级的文化情绪。

有一次和母亲去买布做裤子,那是个流行自己买布让裁缝做衣服的年代。我一直悲哀时代的发展,使得一些手工力量在时代发展中萎缩,如裁缝,补瓦匠,还有各式更样的能工巧匠。时代烙印的艺术家逐渐消失,只能在一个个人的记忆中去留念,只能在一本书的记载中恍然其悟。的确良的料子,裁缝神奇的技术,过硬的缝纫技术使得他们吸引络绎不绝的顾客,而非如今的门口罗雀,凄凉而伤感。而今的时代,我们习惯了去商场,专卖店里购买现成的艺术,再也见识不到适身合体衣服诞生的奇迹。我们也突然不再流行的确良的料子,而觉悟棉料的可贵。

经济发展的代价,就是丧失掉些朴素的品质,如闲庭信步,如助人为乐,如乐观达人,如安逸内敛,如贵族气质,如淡定性格。

很难说路面上永久牌子的自行车,到如今满大街的本田,马自达,是时代的喜悦还是一代人回忆的彻底埋葬。很难说色彩单一的衣服,到如今的五颜六色,个性十足的衣衫,是时代的悲哀还是现代文明的值得炫耀。

年少的回忆,已经变得不真实,随着年年月月的流逝,一些本已刻骨铭心的东西也被磨砺的无可奈何地忘却,这是我们告别过去,去追求积极未来的写照吗?忘记那注定尘埃落地的过去,而珍惜今天的分分秒秒,匍匐前进,为着光芒四射的未来。

我们去回忆,只是对现在景色的太熟悉,我们去回忆,只是想证明自己曾经年轻,我们去回忆,只是现实世界的某种失落。唯一能够真实地证明的是,相册里泛黄的照片,那照片上的我瘦小顽皮,而后面的街景像极了那个时代的缩影,朴实无华,安静而淡定。

是的,那段日子的确是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