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折法大全:双城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0:09:17
双城
  双城承旭门
双城市,隶属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县级市,位于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市西南30公里处的松嫩平原上,是黑龙江省的南大门。 双城,又称双城堡,是东北历史名城,满族发祥地之一,有“南有辽阳府,北有双城堡”之说。“白山黑水帝业兴,金源右翼古双城”。八百年前,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曾在涞流河(拉林河)畔煮酒谈兵,境内至今尚存金代达禾、布达两座古城遗址。 同名的还有图书以及歌曲作品。
目录
市情概述地理区位
市情简介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经济建设工业概况
农业概况
财源建设
金融、保险业
社会事业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水利资源
旅游资源
基础设施
人文景观
风土人情
编辑本段市情概述
地理区位
双城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处在省会哈尔滨市区西南3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5°41′126°42′,北纬45°08′45°43′。东、东南与阿城、五常接壤;南、西以拉林河为界,与吉林省的榆树、扶余为邻;西北、北隔松花江与肇源、肇东相望;东北紧靠哈尔滨市区。
双城市位于松嫩平原中部。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65公里,全境总面积3112.3平方公里,核4668432.7亩,其中土地面积4343035.7亩,占全境面积的93%;水域面积325397亩,占总面积的7%。市情简介
全市幅员面积3112平方公里,辖9镇15乡1个社区246个行政村,总人口8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万人。拉林河、松花江象两条玉带环绕着千里沃野。
双城,交通发达,京哈、拉滨两条铁路和同三、京哈、哈前、哈大四条公路穿境而过,距哈尔滨国际机场仅30公里,松花江主航道通过该市永胜、临江两个乡,并且在临江乡的三家村设有船站,水、陆、空交通便捷,区位优越。
双城,是全国闻名的粮食生产大县。2007年粮豆薯总产达到35.2亿斤,连续13年位居全省前列,连续5年列全国百个产粮大县前10名。以奶牛、生猪、蛋鸡为主的畜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 奶牛存栏达到270599头,家禽饲养量1030万只,肉牛饲养量205998头,生猪饲养量361134头,年奶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获省农村经济工作综合先进县,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县,畜牧业生产先进县。
双城,是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之一。世界五百强企业瑞士雀巢公司于1990年在该市投资建厂,经过三次增资扩建,总投资由原来的7900万元增加到7.26亿元。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1500吨。产品形成两大系列29个品种、72种包装形式。现正在进行四期扩建,建成后日处理鲜奶可达到2000吨。新胜蛋禽批发市场是国家农业部批准的定点市场,日交易鲜蛋800吨,规模居全国同类市场第二位,鲜蛋远销广州、福州、上海、北京等国内大城市和港澳地区,并打入了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外市场。杭州娃哈哈、台湾旺旺、南京雨润、北京汇源果汁、江苏菊花味精、山东富荣集团等一大批高附加值、高科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的食品工业企业先后在该市投资建厂,形成了粮食、乳品、禽蛋、肉制品四大产业链条,大农业——大畜牧业——大加工业——大市场的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被国家评为食品工业强县之星、县域食品经济发展示范县。
双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自1998年以来,共筹措城市建设资金21.5亿元,铺筑白色路面190条,113.5万平方米,新增楼房面积110 万平方米,新增排水管线36公里,供水管线40公里。完成了老城区街巷路白色路面铺筑,地下排水网建设,新城区四横八纵路网建设和职教、医疗、客运、农贸、商贸、党政办公、广场文化七大中心建设,使城市品位和功能有了较大提高。城区面积由6.25平方公里扩大到16.9平方公里,一座现代化中等规模哈尔滨卫星城市的框架基本形成。双城市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2007年,双城市生产总值实现171.4亿元,比“九五”末期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8%。人均GDP达到17900元(约2150美元),年均增长15.5%。“十五”末期财政收入突破6亿元,是“九五”末期的2.3倍,年均增长了18.6%。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三次产业比重达到31.7:32.6:35.7,第二产业产值比“九五”末期提高了9.1个百分点,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双城连续五年名列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前十名,连续三年被国家评为食品工业强县之星和县域食品经济发展示范县,进入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成为全省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实力增长最快的县市之一。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金城乡 |双城镇 |兰棱镇 |东官镇 |周家镇 | 新兴乡 |五家镇 |单城镇 |朝阳乡 |
幸福乡 | 青岭乡 | 联兴乡 | 同心乡 | 希勤乡 |韩甸镇 | 万隆乡 | 团结乡 | 公正乡 |
农丰镇 | 永胜乡 | 临江乡 |杏山镇 |水泉乡 | 乐群满族乡|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双城市是黑龙江省设置较早的市(县)份。早在距今三至四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双城就有人类活动。先秦时期,  双城
[1]
这里分布着肃慎等先民。公元前2000多年,肃慎向帝舜贡献矢、石。两汉称扶余。南、北朝初期称勿吉,后期属勿吉伯咄部。隋代属伯咄,唐代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后伯咄为渤海国郑颉府属地。辽初属东京道滨江州乌萨扎部。公元十世纪渤海国灭亡,其地为生女真完颜部。金代属上京会宁府肇州地,元代属辽阳行省开元路境,明初为奴尔干都司所辖之纳邻河卫(拉林河卫)。后属女真四部之一的扈伦部属下的乌拉部。清初属宁古塔昴帮章京。康熙元年(1662年)属宁古塔将军营。康熙十五年(1676年)为宁古塔副都统衙门所辖。雍正三年(1725年)为阿拉楚喀副都统衙门属地。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设双城堡协领衙门,为双城设治之始。道光十一年(183年)天德兴烧锅,在西大街道南开业,伙计30余名,年产高粱酒100万斤。咸丰元年(1851年)裁协领,设副都统衔总管。光绪八年(1882年)设双城市厅,置理事抚民通判,兼管拉林,旗(满族人)、民(汉族人)分治。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归吉林省滨江道管辖。宣统元年(1909年)设双城府。民国二年(1913年)为双城县。民国十七年废滨江道,由吉林省直辖,为一等县。1932年日寇入侵,立伪双城县公署,归滨江省管。1945年11月27日光复,成立双城县民主政府,隶属松江省哈南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4年黑龙江省与松江省合并,双城为黑龙江省协辖。1958年8月1日设松花江专署,双城县归其管辖。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设市(县级),1996年11月归哈尔滨市管辖。
编辑本段经济建设
工业概况
近年来,双城市把招商引资作为振兴工业经济的主体措施,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瞄准世界五百强和国际国内知名企业,重点引进对该市经济牵动力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大项目,推进了招商引资的战略升级。三年间投入资金1.17亿元用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共引进1000万元的大项目169个,实际到位资金9.39亿元。形成了以雀巢、娃哈哈、旺旺、汇源、菊花、雨润为代表的食品产业;以哈博、鑫岳为代表的纺织产业;以三环、华威、中强为代表的机电电子产业;以临江油田、承旭化工为代表的石化产业:以隆泰利、沛奇隆为代表的药品保健品产业;以鼎鑫、多多、建恒物流为代表的包装运输服务产业;以吉田、荣耀、六合为代表的饲料产业,以花园、小梅子、三得利为代表的酒类产业等工业产业群体。初步形成了以食品、纺织、机电、饲料为重点的现代工业发展格局。
全市现有非公有制各类企业17548户,其中集体企业866户,联营企业13户,公司110户,股份合作企业2户,私营企业309户,个体工商户16248户,从业人员38150人。200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实现181.3元,同比增长21.4%。农业概况
双城市属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近年来,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突出发展重点产业和优势项目,推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双城市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稳定在30亿斤左右,粮豆薯总产连续多年居全省之首,2007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35.2亿斤,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畜产品总量达73万吨,其中鲜奶产量60万吨,成为全国鲜奶产量第一大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重要进展。以雀巢、娃哈哈、旺旺、汇源、菊花味精、南京雨润等国内外知名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牵动全市粮食、乳制品、禽蛋、肉制品等四个产业链条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已有75%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农民收入的65%以上来自产业化经营。畜牧业保持持续旺盛发展势头。2007年底,全市奶牛存栏达到270599头,家禽饲养量1030万只,肉牛饲养量205998头,生猪饲养量361134头,全市已建成畜牧业专业村61个,建设牧业小区33个,畜牧业规模经营比重达到30%。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长。200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72亿元,增加值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50元,比上年增长8%、10.8%、18%。财源建设
双城市坚持从市情出发,围绕打造经济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目标,依托农业基础优势,深入实施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战略,把县域经济发展定位于“根植于种植业,拓宽于畜牧业,深化于加工业,升华于建设绿色食品城和中等规模哈尔滨卫星城”,通过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工农结合,实现了县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循环发展。目前,双城市已经形成了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农业经济为基础,民营经济及第三产业为补充的较为合理的财源建设结构,实现财源建设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2007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9557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47亿元,财政收入实现73380万元。金融、保险业
金融业稳定健康运行,2005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9527万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企业存款额46285万元,增长21.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3242万元,增长13.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7998万元,其中,短期贷款176255万元,中长期贷款34145万元,增长8.5%;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10149万元,增长5.8%。保险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底全市有各类保险机构7家,全年保费收入5377万元,比上年增长36.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84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4051万元,增长68.5%。支付各类赔款885万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449万元;人寿险赔付金额280万元,增长33.3%。
编辑本段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全面稳步发展。2005年底全市共有各类普通教育学校436所。其中,完全中学7所,高中5所,初中36所,小学313所,幼儿学校75所,职业中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普通公办高校一所——黑龙江科技职业学院(原名: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普通中学在校生47953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0803人,初中在校生37150人,双城市职教中心在校生1188人,特殊学校在校生78人,小学在校生52089人,幼儿在校生8246人。全市各类学校教职工总数7069人职业学院在校生5000余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682人,小学专任教师2975人,幼儿园专任教师174人。全市幼儿入园率73%;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99.8%;初中入学率99.5;巩固率98.2%;高中入学率43%。高考升学率78.6%。
科技市场活跃,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全市各企事业专业技术人员9980人,初级职称人员5714人,中级职称人员3677人,高级职称人员313人。全市各类研究所11个,自然科学学会30个,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30个。科技计划项目28项。其中,科技攻关项目14项,星火项目5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5项。全年全市共举办科技培训班248期,送科技下乡46次,电视讲座30次。专利30件。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5年底全市共有专业文艺演出团体7个,剧场影剧院3个,电影放映单位28个,文化馆(站)28个,图书馆1个,藏书8.0万册,展览馆1个,电视台广播电台,有线电视台各1座,卫星接收站5座,微波站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14000户,乡镇广播放大站24个,村级广播室246个。
体育事业蓬勃向上。全市各类体育场馆5个,体育设施12个,专项训练人员工13个,举办各类竞赛15次,参加人数3947人,全市有18个全民健身活动场所,配置各类健身器材342件。经常性锻炼人数达30.8万人,占全市人口的38.1%。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2005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0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9个,门诊部,所(含个体门诊部)374个,卫生防疫站1所,结核防治所1所,妇幼保健站1个,疾病控制中心1所,卫校1所。共有卫生床位1762张,专业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437人,卫生防疫人员43人。婴儿死亡率9‰,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5‰,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9%。
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2005年底,全市总人口808829人。其中,男性人口410449人,女性人口398380人,农业人口627259人,城镇人口181570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2.3%,人口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长率6.2%。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2005年底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9980个,共发放养老金4900万元,发放率达到100%,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率达到100%。全市地税部门共征缴养老保险基金1978万元,增长8.1%。全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1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1.2万名城镇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5200名农民纳入农村低保。全年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9694人,参保率为65%。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快速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实现增加值132233万元,比上年增长24.9%。全年完成客货运输总量1107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8%。其中,铁路客货运周转量392万吨公里,增长25.2%;公路客货运周转量10682万吨公里,增长24.4%。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032万元,比上年增长18.6%。
通讯业迅猛发展。2005年底全市电话装机总户数128791户,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市话用户53869户,农话用户74922户,移动电话用户145872户,分别比上年增长9.3%,38.8%和24.8%。全市电话普及率为56.7%,移动电话普及率25部/百人。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耕地总面积3374946亩,其中灌溉水田面积86140.2 亩,旱田3273878.4亩,菜田14927.4亩。牧草地264492.7亩,其中天然草地260429.9亩,人工草地4062.8亩。未利用土地总面积690007亩,其中荒草地47249.7亩,盐碱地1128亩,沼泽地7004.8亩,沙地1770.8亩,其它未利用土地11148.7亩。矿产资源
双城市属资源贫乏区,已探明和开采的矿产资源有五种:石油分布在临江、水泉、杏山、万龙等乡镇,在白垩地层1200一1500米之间,储有工业价值的原油。天然气分布在永胜乡至哈尔滨市太平区之间。据石油勘测部门探明储油面积1500平方公里,储量达3700万吨,按每年开采50万吨计算,可开采70年,前景十分可观。目前已打井194眼,年开采量达10万吨。石英砂(建设用砂)主要分布在拉林河流域,年开采量在500万立方米左右,是双城市建筑市场的主要建筑材料。砖瓦用粘土分布较广,已探明储量为785.4万立方米,保有储量为565.2万立方米,是红砖生产的主要原料。矿泉水是省内不可多得的矿产资源,分布在公正乡、五家镇、农丰镇,储量丰富。水利资源
双城市三面靠水,松花江位于北部,流经四个乡镇,流程全长 65公里,拉林河围绕南、西边境,流经七个乡镇,沿该市流程全长135公里。双城市水资源由两部分组成,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资源一部分为境内地面径流量,另一部分为过境的江河水。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全市可开采的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83亿立方米,年开采量为0.3亿立方米,占可开采量的16.4%。旅游资源
双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双城镇内有一条旅游热线:双城堡火车站一第四野战军指挥部旧址一观音寺一承旭门楼一承恩门楼一魁星楼一七宝佛塔道源禅寺。农村有农丰镇花果山度假村、兰棱镇休闲旅游度假区。待开发旅游景点有双城镇的魁星楼公园、金城乡的金兀术御妹金兀鲁御花园及农丰镇的龙母庙。双城市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商服等网点档次高,条件好,为各方游人提供了方便舒适的条件,可供休闲、娱乐、购物和住宿。
编辑本段基础设施
松花江双城段全长65公里,有防洪标准20年一遇的防洪堤45公里。拉林河双城段全长135公里,有防洪标准30年一遇的防洪堤65.54公里。有主干渠全长199公里,主要支渠54条,全长332公里的友谊灌区和一座中型的石人沟水库,仁利、大有两座小型水库。全市现有机电井总数为8651眼,小井7847眼。城市供水厂两座,日生产能力6500吨,排水管线达65公里,排水泵站8座。
1998年以来,以建设哈尔滨中等规模卫星城为目标,加快了“一区一园”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由4.4平方公里扩大到18平方公里,开发区共铺筑白色路面4条5.4公里,铺设排水管线5.3公里,通讯光缆4.6公里,安装输电线路8.7公里,完成了区内道路、排水、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五通一平”。新兴工业项目园新铺筑白色水泥路面8000延长米,排水管线4公里。通过市场化运作,完成了站前广场、护城河、承旭农贸市场、金街地下、新城区供热管网等工程改造;完成了民俗文化步行街和医疗救助、疾病控制、龙升购物、幼儿教育等几大中心重点工程建设。全市共铺筑通乡公路310公里,白色路面里程居全省县(市)之首。村镇建设砖瓦化住宅100多万平方米;村镇新筑装高级路面26.9万平方米,长度25公里;自来水普及率已达到52.1%;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75.6%以上。
编辑本段人文景观
  双城堡火车站
[2]
主要的人文景观有承旭门、魁星楼、观音寺、双城堡火车站、承旭公园、希望广场、民俗文化步行街。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设在双城,“四野”的将领们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新开岭、三下江南和四保临江战役。大型历史巨片《大决战》、电视连续剧《罗荣桓元帅》曾在这里拍摄。
承旭门是双城比较古老的一座门楼,清同治七年, 也就是公元1868年 , 时任双城堡总管的双福监督, 重修双城堡城墙。增建起四座门楼,东有承旭门、西有承恩门、南有永和门 ,北有永治门 。历经百余年风雨沧桑, 至今仅存老百姓俗称“东门”的承旭门一座。这座承旭门楼高11.5米,东西长8米,南北宽8.75米, 总建筑面积70平方米。 基座平面呈长方型, 由青砖砌筑, 中有一东西走向的拱形门洞, 为横木过梁式, 向城外的一面起圆形券拱,上面约为一尺处为双福总管亲笔题写的匾额。 楷书阴刻“承旭门”三个大字。意为面临东方初开旭日之意。 匾上是女墙,在青砖基座上是一座木结构单檐歇山式楼阁, 面阔三间, 进深一间, 中间辟有小阁, 四周装木雕花格扇,栋梁门饰有彩绘, 楼顶覆盖绿色琉璃瓦。正脊两端鸱吻高驻,垂脊和戗脊上蹲琉璃瑞兽,整座建筑堪称工艺精湛,雄关虎踞。但由于年久失修,承旭门楼也曾一度面目全非1979年, 双城县政府拨款进行修葺, 恢复了本来面目,后又定为双城市级文保单位。 门楼下,左右各筑起连接式钢筋水泥结构护城河桥一座, 双城市内的下水都要通过这里排出,从门楼的背面看有一通承旭门碑志,详细记载着修建门楼的经过。大门洞的南北墙有两个小洞, 老百姓每逢初一、十五(平时也有人)到这里烧香, 为的是保佑自己出门办事顺利, 或家庭和睦平安。往门楼上看, 仍是画栋雕梁, 飞檐斗拱,琉璃瓦阁, 面貌一新,翘首下悬挂着铸铁风铃,清风徐来,铃声叮咚悦耳,游人络绎不绝。每天早、晚都有很多老人、儿童在这里散步锻炼。承旭门为古堡双城增色不少, 双城市的市徽即以此为标志。
编辑本段风土人情
双城市有满族、朝鲜、回、蒙古、达斡尔、锡伯等15个少数民族,其中以满族人口最多。双城自开垦以来,地灵人杰,人  
才辈出。有托云布、丰绅将军为清朝主要将领。科举时代有进士、举人共29人,秀才191人。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有义士文子珍,率双城堡人民开展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火烧西大街天主教堂,并在火车站阻击沙俄运兵列车。近代以来出现过莫德惠、蔡运升、翟文选、于琛徵等著名人物。解放战争中,“四野”前线指挥部就设在这里,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程子华等将领在此指挥辽沈和平津战役。新中国成立以来双城更是人才辈出,如著名作曲家付庚辰、作家刘子成等。
参考资料
1
双城承旭门  
http://www.scpol.com
2
双城堡火车站  
http://www.scpol.com
扩展阅读:
1 新浪乐居楼盘页:四川-http://data.house.sina.com.cn/sc31999/
2 双城市政府网站http://www.hrbsc.gov.cn
3 双城市百姓论坛http://www.scpol.com
开放分类:
双城区
双城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西南部,东经125°41′-126°42′、北纬45°08′-45°43′。总面积3112.3平方千米。总人口825,634人。
双城区共辖10个镇14个乡,分别为:双城镇、兰棱镇、东官镇、周家镇、新兴镇、五家镇、单城镇、杏山镇、韩甸镇、农丰满族锡伯族镇、朝阳乡、青岭乡、联兴乡、同心乡、万隆乡、团结乡、公正乡、永胜乡、临江乡、水泉乡、金城乡、希勤满族乡、乐群满族乡、幸福满族乡。
双城区是东北第二大城市哈尔滨的市辖区,于2014年5月被国务院批复撤市设区。地处松嫩平原腹部,松花江南岸,地域平坦。地势呈东高西低。市境西、南为拉林河,北靠松花江。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4.4℃,年均降水量481毫米,有效积温2700~2900℃。典型的平原农业市。
京哈铁路、拉滨铁路和同三、京哈、哈前、哈大四条公路以及松花江主航道穿境而过,距哈尔滨市区40千米,距哈尔滨国际机场30千米。
名胜古迹有承旭楼、魁星楼、观音寺、双城堡火车站、承旭公园、希望广场和民俗文化步行街等。
中文名称双城区
外文名称Shuangcheng District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下辖地区10个镇、14个乡
政府驻地双城镇
电话区号0451
邮政区码150100
地理位置哈尔滨市西南部
面 积3112平方千米
人 口825,634人
方 言东北官话-哈尔滨话
气候条件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双城观音寺、承旭公园、魁星楼、双城人工湖、双城动物园
机 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
火车站双城堡站、双城北站
车牌代码黑L
目录
1历史沿革
设治前的历史沿革
设治后的历史沿革
2行政区划
3地理环境
位置
地质
地貌
气候
水文
4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水利资源
动物资源
植物资源
5经济
农业
工业
贸易
保险
财政
金融
6人口民族
人口
民族
7交通
清代驿道
清代车道
民国时期
建国之后
8社会事业
教育
文化
体育
医疗
9风景名胜
1历史沿革
设治前的历史沿革
自舜始,经夏、商,至周时,双城为肃慎故地。
两汉、三国、晋时,属扶余国。
双城市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南北朝,初为勿吉,末期,属勿吉伯咄部。
隋代,仍属伯咄靺鞨。
唐代,初属伯咄靺鞨。唐圣历元年,698年之后,为渤海国郑颉府属地。
辽代,初属东京遭滨江州之乌萨扎部。公元十世纪渤海国灭亡后,居其故地之女贞族兴起,分生、熟女真部。生女真居长白山至松花江流域,双城境为生女真完颜部地。
金代,属上京路会宁府肇州属境。
元代,属辽阳行省开元路境。据《经世大典》、《析津志》载:元在东北所设之驿站,"第四铺站"。和"斡术火站",经考证即今双城市西南大半拉子古城和今拉林镇附近之双城子古城,前属双城。
明代,初属奴尔干都司所辖之纳邻河卫,即拉林河卫,后为女真四部之一的扈伦部属下的乌拉部故地。《明一统志》载·永乐四年,1406年置纳邻河卫,卫所在今五常市拉林附近,拉林原属双城。
清代,初属宁古塔昂邦章京。
康熙元年,1662年,昂邦章京升驻宁古塔将军,管辖今黑龙江省所属的广大地区,双城地区归其所属。
康熙十五年,1676年将军驻所迁吉林乌喇,今吉林市,宁古塔城置副都统镇守。双城地区属宁古塔副都统衙门所辖,统于宁古塔将军。
雍正三年,1725年设阿勒楚喀副都统,今阿城,双城境遂为其所辖,仍统于宁古塔将军衙门。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宁古塔将军改称吉林将军。双城境隶属吉林将军双城
属下之阿勒楚喀副都统。[1]
设治后的历史沿革
嘉庆十九年,1814年,设双城堡委协领衙门,为双城设治之始。
咸丰元年,1851年,裁协领,改设副都统衔总管,设总管署。
光绪八年,1882年,裁总管,复设协领。同年设双城厅,置理事抚民通判,兼辖拉林,旗、民分治。此时期,仍属阿勒楚喀副都统衙门。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吉林行省由巡抚衙门直辖。翌年增设滨江道,属滨江道。
宣统元年,1909年,升厅为府,翌年滨江道改西北路道,双城属西北路道。
民国2年,1918年,改为市。翌年6月,西北路道改为滨江道,辖市仍旧。
民国17年,1923年废道,由省直辖,为一等市。
民国21年,1932年1月31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双城市,成立了伪双城市公署。
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10月,划归伪滨江省管辖。
1945年11月27日,双城市民主政府成立,隶松江省哈南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54年8月1日,黑龙江省与松江省合并为黑龙江省,市人民委员会由省直辖。
1958年8月16日,黑龙江省设置松花江专区。专署驻哈尔滨市。双城市归松花江专员公署直辖。
1959年5月,划归哈尔滨市管辖。
1965年8月,又重属松花江地区行署管辖。[2]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双城市(县级)。
1996年11月归哈尔滨市管辖。
2014年5月,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撤销县级双城市,设立双城区。
2行政区划
双城区共辖10个镇14个乡,分别为:双城镇、兰棱镇、东官镇、周家镇、新兴镇、五家镇、单城镇、杏山镇、韩甸镇、农丰满族锡伯族镇、朝阳乡、青岭乡、联兴乡、同心乡、万隆乡、团结乡、公正乡、永胜乡、临江乡、水泉乡、金城乡、希勤满族乡、乐群满族乡、幸福满族乡。
3地理环境
位置
双城区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属松花江地区行政公署。西北,北隔松花江与肇源、肇东两市相望,东北靠哈尔滨市,东、东南与阿城区,五常市接壤;南、西以拉林河为界,与吉林省榆树、挟扶余市为邻。地理座标为东经125°41′-126°42′,北纬45°08′-45°43′。市政府驻地双城镇,距省会哈尔滨市45公里。[3]
地质
双城区成土母质为第四纪沉积物。分3种类型:
地质
详情
冲积沉积物质
二级河流阶地上的黄土状粘土,发育成黑质土壤。
冲积物质
分布在江河泛滥地或靠近岸边的一级河流阶地,多为砂土或亚砂土。
风积物质
河流分选沉积的砂土,经风力吹蚀搬运堆积而成。分布在江河岸边的高地上,形成流动砂丘或风砂土。[4]
地貌
双城区地处松嫩平原南部,全境为冲击平原和阶地。无山,地势平坦,呈东高西低。东部周家镇至西部杏山乡为脊梁,南、西及西北部沿江河地势由高向下低垂,呈马鞍状。全境海拔高程120~210米,相对高差为100米。[5]地貌类型可分为:
地貌
详情
二级河流阶地
海拔高程在160~210米范围内,素有平岗地之称,地势高,有水土流失,逢春旱则对农业生产不利。
一级河流阶地
海拔高程在120~160米之间,为低平原,易内涝。
江河漫滩地
松花江、拉林河沿岸的泛滥地。雨季易受洪水浸淹。[5]
气候
双城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春季风多,少雨干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早霜;冬季严寒少雪。
季节
详情
春季,2~4月
多西南风,持续时间长,风力大,瞬间最大风速达30米/秒。自1957年以来,发生春旱年份占67%。
夏季,5~7月
高温多雨。日平均气温为21℃,其中7月份最高,平均为23℃左右,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6月上旬~7月中旬。本季降水量在350毫米左右,占年降水量的60~70%,时有冰雹。
秋季,8~10月
降水量明显减少,气候变化较为急剧,气温易出现骤升骤降,一次升降幅度可达±10℃左右。入9月,晴天较多,秋高气爽。9月下旬时有强烈寒潮入侵,易出现早霜危害。
冬季,11~1月
太阳高度角较低,昼短夜长,地表白天吸收热量少,而夜间散热冷却强烈。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侵,寒冷、干燥、降水少,是全年最冷季节,平均气温-13~-15℃。1月份为最冷月,平均气温-20℃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在-30℃以下,最低极端气温出现一39℃严寒。11月上旬土壤稳定结冻,最大冻土深度达185公分。[6]
水文
地上水:双城区境南、西为拉林河,北靠松花江,三面环水,河道环绕市界。境内无河,仅有少量泡泉。[7]
地下水:双城区地下水藏量为1.83亿立米。[8]
4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双城区矿产主要有碱、火硝、砂石和石油。
矿藏
分布

农丰、临江两乡,镇有部分盐碱甸,含碱量较高。以前采用土法熬制,自用或出售。
火硝
双城镇近郊二洼地和低洼地带有大量火硝。
砂石
沿江河一带冲积大量江砂和砂石。
石油
在市内西部和东北一带。[9]
水利资源
双城区三面靠水,松花江位于北部,流经四个乡镇,流程全长 65公里,拉林河围绕南、西边境,流经七个乡镇,沿该市流程全长135公里。双城市水资源由两部分组成,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资源一部分为境内地面径流量,另一部分为过境的江河水。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双城市可开采的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83亿立方米,年开采量为0.3亿立方米,占可开采量的16.4%。[10]
动物资源
野兽:狼、狍、狸,山猫、狐狸、貂、貉子、鼬、水獭、旱獭、獾子、兔、鼠等。
禽类:雉、野鸭、雁、燕、喜鹊、乌鸦、麻雀、猫头鹰、啄木鸟、鹁鸪、沙鸡、蝙蝠、画眉、百灵、蜡嘴、黄雀、苏雀。
昆虫:蚕、蜂、蝶、螳螂、蜘蛛、蜻蜓、蚯蚓、瓢虫、蟋蟀、蝈蝈、蚱蜢、蚁、蜗牛、天牛、蚊、蝇、蟑螂等。[11]
植物资源
草类:小叶樟、蒲草、羊草、芦苇、靰鞡草、三棱草、节骨草、蓼吊草、苜蓿、马莲,浮萍等。
药材:红花、茴香、白芍、赤芍、车前子、柴胡、百部、防风、细辛、玉竹、紫草、紫苏、紫花地丁、紫荆、狼毒、地黄、串地龙、串山龙、艾蒿、羊齿、地锦草、蒲公英、老苍子、大蓟、茵陈蒿、香蒿、羊奶子、马粪包、和尚头、蓖麻子、芥菜、透谷草、黄芪、甘草、猪芽菜、黄瓜香、杏仁、黑星星、指甲花等。
花类:榆树梅、紫丁香、水仙、芍药、大丽花、百合,晚香玉、鸡冠花等。[12]
5经济
农业
清代、民国、伪满3个时期、120年间,亩增产32.7~19.0公斤,年增长0.27~0.16公斤。
1949年双城区粮食亩产为78公斤,比1946年、1947年增长30%。1952年粮食亩产达88公斤,比1949年增长73%。年均亩增长3.3公斤。
1952年开始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全面实现高级农业合作化。土地由农民个体所有,转为集体所有。1953~1957年,5年粮食平均亩产为78公斤。1958~1962年,双城区实现人民公社化。由于自然灾害、"共产风"等五风的影响,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1962年粮食亩产只有39公斤,降为历史最低水平。
1963~1965年,农村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各项增产技术措施广泛应用,3年粮食平均亩产达88.0公斤。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增长13%,其中,1965年亩产为101公斤,比1952年增长37%。1966年~1975年,10年粮食平均亩产122公斤,比1952年增长38.6%,比1953~1955年增长56.4%;比1963~1965年增长38.6%。
1979~1982年,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农村政策,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4年平均粮食亩产达173公斤。比1952年增长96.5%,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增长120%,比1963~1965年增长96.5%。
1983~1985年,双城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平均粮食亩产达267公斤;3年平均亩产为229公斤。比1949年增长193%,比1952年增长160%。
民国3年,1914年,双城市外运粮食4.6万公斤;民国13年,1924年,双城市外运粮食7.1万公斤;1952年,国家征购入库粮食为13221.3万公斤。
1962年,双城区征购入库粮食为1644.0万公斤,比1952年少购11577.3万公斤,低87.5%;1984年征购入库27232.6万公斤,比1952年多14001.3万公斤,增长1.1倍; 1985年征购入库粮食19795.0万公斤,比1952年多6573.7万公斤,增长50%。
乡镇企业,始自1958年人民公社化,发展起部分公社工业。1963年调正后,保留少部分公社工业。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公社工业进行了改造、整顿、发展。1984年双城区有中、小型乡,镇企业69个,年产值6.273万元。比1983年增长16.7%。
1985年总产值为39.3万元。比重为60 :24 :16。[13]
2010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2679万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农业产值739403万元,增长8.7%;林业产值4910万元,增长13.9%;畜牧业产值640699万元,增长5.7%;渔业产值8100万元,增长1.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9567万元,增长12.4%。
双城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38.09万亩,比上年增长0.0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3.5万亩,增长1.3%。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23.3万吨,比上年增长10.2%,其中,水稻产量12.6万吨,增长1%;玉米产量206.3万吨,增长11.7%;大豆产量1.7万吨,下降-19%。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426吨,比上年增长68.4%;烟叶产量200吨,下降65.2%;蔬菜产量94345吨,下降10.9%。[14]
工业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估衣业始用缝纫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针织业始用手摇织袜机,宣统元年,1909年,商务印书馆始用印刷机。民国6年,1917年,哈尔滨双合盛火磨在双城堡火车站西侧设立分厂,生产机制面。粉民国元年,1912,年双城市丽双电灯公司开业。民国8年,1919年,电力用于制油业,螺旋榨代替了笨重的油锤。民国10年,1921年,双城火柴公司开业,从业人员70余人,日产醒师牌、聚宝牌火柴40余箱,每箱100包。民国12年,1923年,双城市市场工业、手工业铺户,已发展为74个行业1071家。
伪满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摧残。伪满康德10年,1943年春,一次即封闭35家磨房。伪满康德12年,1945年,双城工业、手工业铺户只剩250户,比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减少304户,从业人员仅有983人,比大同元年减少1948人。
1949年建立国营麻袋厂、纺织厂、火柴厂、农具厂、木器厂、酒厂,制米厂和制油厂。年底,双城市国营工厂18家,合作工厂3家,私营工业、手工业821家。私营工业、手工业总产值为296万元,占双城市工业总产值547万元的54.1%。1956年对私营工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7年底,双城市工业企业共有234家,工业总产值1533万元。其中省营企业171万元,地方国营企业869万元,合作工厂43万元,生产合作社318万元,其它工业132万元。1958年双城市工业企业发展到435户,年产值为2203万元。1959年产值为3665万元。1960年产值为6030万元。由于这一时期在工作指导上犯了高指标,瞎指挥,盲目冒进的"左倾"错误,给国家人力、物力、财力上造成很大损失和浪费。
到1979年双城市工业发展到214个厂家。其中省营1家,地方国营32家,二轻工业21家、城镇工业11家,街道工业6家,农村乡、镇工业62家,其它工业81家。双城市工业总产值为13029万元,其中,省营1053万元,地方国营6059万元,二轻2336万元、城镇732万元,街道239万元,农村乡、镇工业2372万元,个体工业238万元。
1985年双城区工业共有4685个厂家。其中,省营1家,区内全民所有制企业29家,经委所属16家,农机工业2家,粮食工业4家、商办工业3家、水利工业3家、其它工业1家,集体所有制企业114家,二轻系统22家、城镇18家、街道5家、乡、镇69家个体工业4 541家。双城市工业总产值为20 377万元,比“文化大革命”前1965年提高7.4倍,比1949年提高57倍。职工干部人数有12 558人比1965年增加5.3倍,比1949年增加13.5倍。工业利润为931万元,全民企业为519万元,集体企业为412万元,比1965年提高5.9倍,比1949年提高44倍。
双城市工业实现增加值594686万元,增长16.1%。其中:采掘业完成5390万元,增长16.4%;制造业完成585424万元,增长16%;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3872万元,增长19.2%。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98.4%。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力量。[15]
2010年,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工业园区、临江石油区、太平空港区四个省级工业园区以及双城镇、新兴、永胜、周家、兰陵、联兴六个乡镇工业园区已经形成了集群发展。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6户。占规模以上工业总数的74.2%,完成工业产值1613419万元,比上年增长26.8%,占双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8%。[14]
贸易
清代和民国时期,双城区外贸业务全部由私人资本家经营。
新中国成立后,从1949年至1972年,外贸业务由区供销社兼营。
1973年4月设立区外贸小组,隶属市农副科领导。
1974年1月成立区对外贸易科,编制9人。
1974年10月在双城区希勤公社庆革大队建立国营养牛场,全场工职95人。
1975年11月建立外贸粮油食品收购站全站职工32人。
1983年10月建立区外贸土畜产品收购站,全站职工11人。
1984年了月建立区外贸工艺品收购站,职工4人。
1985年市对外贸易公司有国营养牛场1处,市外贸粮油产品收购站、市土畜产品收购站、市工艺品收购站各1处。全公司职工157人。[16]
2010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4046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市的零售额339703万元,增长20%;市以下零售额74343万元,增长19.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27993万元,增长20.2%;非国有经济386053万元,增长19.9%,其中,个体经济315100万元,增长19.4%;私营经济38015万元,增长19.8%。[14]
保险
伪满时期,双城区曾开办过保险。由伪满株式会社大兴公司双城"大兴当"兼办。当时只开办火灾保险。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9月设中国保险公司双城代理处,只承办牲畜保险、人身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和个人小额保险等4种险种。
1952年保险有:国营企业、国家机关的财产强制保险,小额保险,居民家财保险,牲畜保险,旅客强制保险,铁路运输保险等5个险种。
1958年全国停办保险业务,市保险机构撤消。
1980年为适应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国恢复了国内保险业务。双城市于1981年7月恢复保险机构,在人民银行内设保险股,开展了保险业务。开展的险种有:企业财产保险、机动车辆及第三责任者保险两种。
1983年,随着保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又增加了家庭财产保险。同时,按国家保险项目,又因地制宜地试办了"人身保险"和农村的"养殖业保险"、"种植业保险"。
自1981年至1985年,双城区投保额1 171 592千元,共收保险费为2 977 317元。其中:1985年投保额为268 483千元,比1981年上升18倍,共收保险费845 000元,比1981年上升2.7倍;共有承保户3 992户,比1981年上升13倍。
自1981年至1985年双城区共发生保险案件509起,结案440起,赔款3 113 849元。其中:企业财产保险的赔款为2 131 439元,占整个赔款68.4%,机动车辆及第三者责任保险的赔款为540 277元,占整个赔款的17%;家庭财产保险赔款为442 133元,占整个赔款的14.6%。[17]
2005年实现保险业增加值1082万元,增长24.5%。年末双城市有各类保险机构7家,全年保费收入7006万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53万元,增长10.1%;人寿险保费收入6253万元,增长54.4%。支付各类赔款791万元,比上年降低10.6%。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624万元,增长39%;人寿险赔付金额167万元,降低40.4%。[18]
财政
民国2年,1913,双城区公署财务事宜由市知事掌管。具体事务由会计员,稽核员办理。民国12年,1923年市公署内设地方财务处,附设饷捐处。 民国19年,1930年市财务处改为市财政局。设置两个股;第一股掌管文牍、票照、稽核、统计、出纳并编制年度收支预算,第二股掌管地方捐款,按月列收列支并上报。
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双城区公署设财政局。局内设理财,征收两股。理财股负责国税,省税、市税收缴和财政收支,国有财产、市有财产管理等事宜。征收股负责 收各项地方捐款。
1945年11月双城市政府内设财粮科,负责会计、审计、出纳、粮食、税收、生产、供给、文书等行政工作,编制15人。
财粮科下设军粮仓库,现粮食局制粉厂院内1处,五家站设军粮仓库分库1处。军粮仓库后改为公粮仓库。另设生产部1处。生产部设驻哈办事处。
各区政府设财粮助理员,村政府设财粮委员,负责财粮工作。
1953年市财粮科改为财政科,负责预算,预算外物资。包括企财,国企财务,农财,农场财务、农业税财政监察、建设公债等财政工作。
1984年1月市人民政府各科改局,财政科改为财政局,局内设:预算股、综合计划股、工业财务股、商业财务股、农业财务股、粮食财务股、秘书股。另设控制社会集团购卖力办公室。编制41人,直至1985年。[19]
2005年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双城市财政总收入实现60358万元,按可比因素计算,比上年增长0.3%;全口径财政收入53540万元,下降1.87%;地方财政收入33746万元,增长6.7%。其中,一般财政预算收入26928万元,增长3.4%。财政总支出69270万元,增长8.2%;一般预算支出62029万元,增长7.2%。[18]
金融
双城市农村信用社历年存款贷款统计表。单位:百元年 度
存款余额
贷 款
发 放
收 回
余 额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6364
15637
13424
15780
48979
23664
32460
71950
108140
106800
155584
150519
160768
326200
373300
8293
8908
12230
16912
21137
38135
20060
2436l
46250
87760
78199
106174
110175
306400
220900
7661
7853
12203
16740
19526
17773
26554
31990
53380
79037
73677
87802
111917
262500
203400
10137
11191
11218
11390
13001
33363
26869
19240
12110
20840
25326
42734
41992
85900
103040
200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0120万元,比年初增加35915万元。其中,企业存款额34285万元,减少12000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3242万元,增长33634万元。,财政存款2931万元,增加367万元,机关团体存款13035万元,增加10637万元,其他存款3668万元,增加2233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8367万元,增加10369万元。其中,短期贷款188242万元,增加11987万元,中长期贷款40025万元,增加5880万元,其他中长期贷款36856万元,减少2305万元。[18]
6人口民族
人口
历史人口
双城设治前,已有少许土著名民和流民在此谋生。嘉庆二十年,1815年至道光流年,1827年移来屯垦旗丁3000人.京旗487户。当时旗人不诸耕作,需雇用大量汉族流民,所以满汉族人口均有增加。光绪十六年,1890年,双城厅编定民户1831户,口26237。双城堡编定八旗行差人丁户560,丁口5427。宣统二年,1910年双城府共丁有村屯416个,62647户,441544人。其中满族34697户,227321人,汉族27950户,214223人。
民国5年,1916年双城市共有51757户,438951人,其中男235609人,女203342人。
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双城市总人口为460798人。
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双城市入口为493506人。
伪满康德12年,1945年双城市总人口为532189人。
解放后人口
1946年末,双城区之拉林设市制,随将其所属之爱林、爱富等6个村划归拉林市,计7000人。1947年移民至通河、苇河两市计1807户,7313人,加之双城市是当时解放战争的前线,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等,双城区人口大幅度下降,时为81192户,421899人。
1953年,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双城区共82490户,411281人,其中男206091人,女204990人。
1964年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双城区为98851户,508957人,其中男261584人,女247373人。比1953年增加16361户,97676人,增长23.7%。
1982年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双城区为147304户,684380人,其中男348541人,女335839人。比1964年增加175423人。增长34.5%。
1985年末双城区为149726户,697942人,比1982年增加13562人,增长1.98%。
1949年至1985年,双城区共增加285043人,增长69%。[20]
2010年末户籍总人口821756人,其中:男性人口417822人;女性人口403934人。其中,城镇人口184770人,农村人口636986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71092人,农业人口65066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7%。[14]
民族
1982年会市总人口为684380人,其中汉族552835人。占80.8%,其他14个少数民族,共131545人,占19.2%。
2010年,在少数民族中,满族128382人,蒙古族1401人,朝鲜族601人,锡伯族595人,回族491人,壮族36人,苗族16人,达斡尔族8人,彝族4人,侗族4人,维吾尔族2人,藏族1人,士族1人。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3人。
7交通
清代驿道
清道光元年,1821年由京城起,出山海关,途经盛京,路过双城堡,直达黑龙江,曾设有一条古驿道。道光四年,1824年,在双城堡南门外一里许之箭亭,设有驿站一处。民国3年,1914年,双城市文报局成立,取代驿站,驿道随之废止。
清代车道
由双城通往外地的道路有9条:自双城厅起,东至吴城店,宾州厅界130里,谓东道,西至拉林河,伯都讷界140里,谓西道,南至拉林河,伯都讷界40里,谓南道,北至报马川,呼兰界120里,谓北道;东南至莫勒恩河,五常厅界200里,谓东南道,再至帽儿山,宾州厅界300里,谓东山道,西南至拉林河,伯都讷界120里,谓西南道,东北至田家烧锅,宾州厅界195里,谓东北道;西北至松花江、,肇州厅界160里,谓西北道。这9条大道,全程共1410华里。
民国时期
民国2年,1913年,双城市修筑官道11条:通往吉林省城大道1条,通往宾江、阿城、榆树、五常、扶余市、石头城子,三岔河、呼兰、肇东市城大道8条,通往帽儿山、珠山大道2条,全程2415华里。
伪满康德2年,1935年市公署修整通往哈尔滨、拉林、周家、太平、杏山、万隆等方面的马路6条,全程243.2公里。伪满康德5年,1938年,市公署出资在城内又修筑马路2条。一条南起市公署、北至火车站,路宽8米,路长7华里,一条东起东门,西至西门,路宽10米,路长5华里,两条路全程共12华里。路面用石头修筑,高低不平,但雨天可以通车。而市公署至南门尚有2华里土路,每年春季翻浆期行车困难。
解放前,历代所修之路,除市城是石头马路外,其它路面皆为土路,路质不佳,遇有阴雨,行车十分艰难,过去民间曾流传着这样几句话:“疙疸道、老车辙、雨天难行路、晴天受巅簸、不是打误就翻车。”
建国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公路建设。双城市在上级交通部门的指导和资助下,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财力,积极进行公路建设。1963年至1985年,经过复修、改造、平整、重建公路25条,其中:干线公路有哈前路、哈五路共2条,路长70.5公里;市市之间公路有双阿路、双拉路共2条;路长58.5公里;市城公路有南北大街路,南二道街路、北二道街路、隅内路、环城路共5条,路长57.72公里;市乡公路有双杏路、双太路、双朝路、双青路、双团路、双前路共6条,路长134公里,乡乡之间公路有希万路、农临路、朝金路、中幸路、兴华路、政单路、联兴路,临永路、水太路、耕永路共10条,路长133.1公里,双城市公路全程453.82公里,其中渣油路面42.26公里,砂石路面379.75公里,七路31.81公里。[21]
2010年末公路总里程1990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118公里,铁路营运里程65公里。双城市通公路行政村661个,通车率100%。年末拥有运输车辆8831辆。其中,个体7015辆。[14]
8社会事业
教育
民国元年,1912年双城区设有中学,师范学校。农工商学校、初、高等小学亦随之兴起。至民国12年,1923年,创办师范讲习所、国民校、私塾以及俄人、宗教学校。民国15年,1926年,双城市私塾发展到229所,学生3937人,教师229人。民国19年,1930年双城市小学已发展到90所,私塾390所,学生22650人。更为突出之点是女子结束缠足,冲破封建势力,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学习三民主义和数、理、化知识。
双城人才辈出,吉林三中是知识的摇篮。该校学生勤劳朴实,学习上进,升入上级学校深造者颇多。他们冲出家门,到外省,乃至出国学习者数以百计。学后服务乡梓,几乎遍布全国。当时人们赞称"南有辽阳府,北有双城堡"。双城
伪满时期,学校教育虽因战乱曾一度中断,但秩序稳定之后,学校教育亦在城乡兴起。日伪为施行统制,改变学制,逐步改变授课内容,在学校推行法西斯教育,以迷惑人心。但一些双城学子,不顾家庭阻拦,抗击日寇侵略,走上抗日救国之路。
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双城教育复兴,翻身的民众除加强自身的学习之外,热情送子女入学,掀起了文化、教育翻身的浪潮。学校不断增多,入学率逐年提高。
1949年,双城市中小学454所,928个班,学生50688入,救职员工984人。1985年,双城市小学发展到385处,学生101831人;中学41所,学生31349人。中小学教职员工28347人,兆麟中学、实验小学、吴家学校为双城市做出了榜样。1984年小学教育普及成为全省首批合格市份之一。[22]
2010年末拥有各类全日制学校267所,其中,普通中学47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182所、特殊教育1所、幼儿园36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4396人,其中,高中9741人,初中24655人,小学在校学生44471人,其中。普通中学教职工人数2923人,小学教职工人数327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其中,女孩入学率100%。[14]
文化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双城区始在中学堂内设图书馆,藏书近千册。民国12年,1923年由教育界人士捐资,在劝学所内设立教育团巡回文库。民国16年,1927年创立双城市图书馆,馆址设在市城东南隅文昌宫内。图书馆下属书报,画帖两馆。书报馆藏书14127册,报纸8种。画帖馆,置四遭碑帖画共234幅。伪满康德3年,1936年改为双城市立社会馆图书室。康德10年,1943年10月,改称双城市民众教育馆图书室,馆址迁至西北隅二道街。
1948年5月建立双城市文化馆,馆内设图书室。1956年4月,图书室从文化馆分出,建立双城市图书馆,馆址在西大街文化馆二楼楼上。设馆长1人,馆员2人,藏书6500册。1958年藏书12000册,每天接待读者200人次,年流动图书15000册次。1959年,馆址迁至南大街,馆舍面积269平方米,书库65平方米,阅览室14平方米,1965年藏书增至10万册。阅览室每天接待读者320人次,年流动图书45600册次,同时农农村设图书流动站120个。
“       文化大革命”中,各图书流动站,图书室的图书9450册全部被销毁,市馆内藏书遗失8340册。1968年7月,图书馆、文化馆、评剧团,民艺团合并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站。1972年双城市图书馆单独设立,当年恢复图书流动站35个。1980年8月新馆舍楼房建成设有书库、借书处、阅览室、阅报室。1985年年馆藏书达12712种,76822册。各种刊物518种,报纸81种,年接待读者43928人次,流动图书141530册次。同时在韩甸、兰棱等镇设图书分馆各1处。乡有图书流动站11处,村屯图书室35处,个人图书室2处,城内机关、工厂、学校及科研部门图书馆室20处。[23]
2010年末双城市有文化站24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电影放映单位24个,剧场、影剧院3个,艺术团体全年演出68场次;电影放映2250场次,观众385千人次。公共图书馆藏书8.6万册,件,年总流通量90千人次。电视台1座。双城市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12.3万户,其中,农村8.5万户,城市3.8万户。入户率农村61%,城市87%。[14]
体育
新中国成立前,双城区群众体育,主要是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繁多。
1950年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相继建立了体育协会。1951年,国家教育部、总工会发出推行广播体操的通知,市镇干部、职工,利用空余时间,普遍学做广播操。1952年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指引下,双城市开展了以广播操、田径、球类为重点的群众体育活动。球类尤以篮球最为活跃。1955年,市委,市政府机关和工厂、驻军及农村相继建立400多支业余篮球队,经常自发地组织友谊赛。每逢节日举行大型联赛。
1956年,建立双城市体育运动委员会,领导双城市体育工作。1958年至1962年,由于大跃进的冲击,加之三年自然灾害影响,体育活动一度消沉。1963年以后,体育活动虽然得以恢复,但"文化大革命"中,正常的体育活动,又被"军训"所代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各项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农民生活逐步富裕,体育热潮随之掀起。农村以文化站为中心,以“青年之家”为阵地的农民体育活动,方兴未艾。尤其每年麦、麻收季节,各乡,镇均举办农民篮球赛。在城镇,长跑、练三浴功、打太极拳,气功辅导已蔚然成风。1983年双城市有45支田径队,150支乒乓球队,50支太极拳、三浴功、武术锻炼队。有各种体育骨干15000人,带动双城市20余万人参加比赛和锻炼,占双城市人口的30%以上。
1984年,农丰乡被省评为体育先进乡。五家、幸福、希勤等乡,镇被松花江行署评为体育先进乡,镇,有13个乡被市评为体育先进乡。1985年,双城市27个乡,镇均举办了篮球赛和田径运动会。市举办了"迎新春"长跑和"吉祥杯"、"国庆杯"职工晋级篮球赛,退休工人、幼儿,中小学生田径赛运动会。中小学生还举行12次大型比赛。在4082名运动员中有35人,33次破18项市纪录。
1982年全省第5届运动会上,兆麟中学被命名为全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1983年,在全省体育工作检查验收中,按国家评分标准,获得291分,被评为全省优秀单位。
1985年,双城区被省誉为“田径之乡”。区体委被省评为先进集体;业余体校被省评为先进体校;幸福满族乡82岁农民王帮文被评为健康老人。[24]
2010年双城区体育设施23处,田径运动场2处,乒乓球室35处,篮球训练室8处。专项训练人员13人,业余体校1所,教师19人。体育代表队16个,代表队人数210人,区举办竞赛21次,双城区经常性活动人数32.8万人,占人口比例40.4%。[14]
医疗
解放前,双城区卫生事业落后,疾病蔓延,疫病猖獗。人民群众缺医少药,巫医、神汉盛行, 信赖神仙保佑而身亡者不计其教,仅婴儿死亡率就这30%以上。清同治五年,1886年中药铺始设"座堂先生"。民国8年,1919年西医传入双城市 民国11年,1922年有私人开始设立西医院。伪康德7年,1940年成立市医院,设有病床。当时医院设备简陋,药价昂贵,去医院治病者多为官宦、士绅、富人,劳苦群众患病多靠"散医"和民间流传的"偏方"医治。
解放后,建立健全卫生机构,增加卫生设施,培养医护人员。五十年代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基本形成,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控制,三大烈性病已被根除,人民群众的健康得到保障。进入八十年代双城市基本上控制了地甲病,1981年被省授予基本控制地甲病先进市。[25]
2005年底双城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0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9个,门诊部,所,含个体门诊部374个,卫生防疫站1所,结核防治所1所,妇幼保健站1个,疾病控制中心1所,卫校1所。共有卫生床位1762张,专业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437人,卫生防疫人员43人。婴儿死亡率9%,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5%,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9%。
2010年年末,双城市有各类卫生机构30家,其中,医院3家,卫生院24家,个体开业诊所66个。年末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543人,其中医生1077人。双城市医疗机构病床1450张,平均每万人有病床17.7张、医生13.2人。双城市农村建有村卫生室661个,社区服务站6个。 卫生防疫人员498人。[14]
9风景名胜
双城观音寺
双城观音寺位于双城区双城镇东北隅,占地2400平方米,是双城现存最完整的寺院之一。
观音寺由弥勒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及东西配殿组成大雄宝殿正脊上镶有瓷顶大稳,二龙戏珠雕塑两旁。三层飞檐四出,金碧辉煌,气势雄伟。檐下雕梁画栋,四角刻有:“清净廉洁、慈悲为怀”八个大字。殿内稳坐一派安祥的释迦牟尼佛,倒坐观音旁,伫立着文殊、普贤菩萨。[26]
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旧址
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旧址是解放战争纪念地之一,也是东北地区仅有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地主庄园。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院始建于1917年,原吉林省警察厅长张冀为其姨太大盖的一所私宅。占地面积5760平方米,外围两米高青砖墙,院内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共有青砖灰瓦木结构的硬山式房屋35间,分为东、西两院, 中间有一月亮门相通,东院是典型型的三合院,一正两厢各五间。[27]
承旭门
承旭门是双城比较古老的一座门楼,清同治七年,也就是公元1868年,时任双城堡总管的双福监督,重修双城堡城墙。增建起四座门楼,东有承旭门、西有承恩门、南有永和门,北有永治门。历经百余年风雨沧桑,至今仅存老百姓俗称:“东门”的承旭门一座。这座承旭门楼高11.5米,东西长8米,南北宽8.75米,总建筑面积70平方米。[28]
参考资料
1.第一节 设治前的历史沿革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引用日期2014-02-21].
2.第二节 设治后的历史沿革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引用日期2014-02-21].
3.位置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引用日期2014-02-22].
4.地质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引用日期2014-02-22].
5.地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引用日期2014-02-22].
6.四季气候特征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引用日期2014-02-22].
7.第一节 地上水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引用日期2014-02-22].
8.地下水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引用日期2014-02-22].
9.第三节 矿产资源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引用日期2014-02-24].
10.双城概况 .中国 双城[引用日期2014-02-24].
词条标签:
黑龙江 , 双城市 , 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