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蝇钓法的线组有哪些:士子在开封闹考探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4:45:04

近年来一些有关开封的书籍和文章,将发生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壬寅科顺天乡试的士子闹考事件,误置于癸卯科会试,并且引申出某些不合事实的推断,结果以讹传讹,贻误后人。笔者有鉴于此,甚感有辨正之必要,以还历史的本来面貌。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错误是受了马佛樵先生晚年所写的《举子闹考记》一文的影响及对该文的某些错误理解而造成的。人们只注意到文中的“会试”一词,从而相信了马文所说此次“闹考”,“把千年来高坐堂皇,威势凛凛,严酷束缚应考士子的点名制度推翻”。事实却是癸卯科顺天乡试仍旧点名,甲辰科会试也照旧点名。
  其次是这些书文的作者想当然地认为马佛樵是河南人,只应参加河南乡试,既然他亲历了闹考,一定是会试。这是因为对清代科举制度,特别是对顺天乡试不甚了解的缘故。
  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始设省,保定府为省会。顺天府虽属直隶,但因其为国都所在,所以顺天乡试成了有清一代乡试的特例,它既是直隶的乡试,又是各省贡监生、小京官、吏部候补候癣各馆校录誊录等参加的乡试。顺天乡试士子的成分虽然复杂,但举人中额人数直隶为最,且第一名解元必须是直隶人,也反映出顺天乡试与各省乡试的一致,说明顺天乡试乃直隶乡试。但它在京师举行,又有各省乡试未有的特色,顺天乡试也就不好称为直隶乡试了。
  马佛樵属贡监生,当然可以参加顺天乡试了。此科顺天乡试共录河南23人,马佛樵便是其中之一马佛樵,又名马振波,当年《大公报》刊载的题名录即用又名。
  此外,光绪二十八年开封没有举行过会试,只有八月的顺天乡试和十月的河南乡试。且马文已说“八月”、“顺天乡试”,可见他参加的是顺天乡试。关于光绪二十八年顺天乡试诸生闹考事件的出现,笔者认为有下列几个原因:一、顺天乡试的参加者地域广、成分复杂,囊括了全国所有省份。这些人与各省乡试的参加者生员不同。他们之中有的已有一定职位,见过大世面,与京中官员关系密切。他们来到河南,对地方官吏并不十分放在心上,敢于借悬灯之误发泄一下对组织情况等的不满,况且人多势众,也不会给个人造成影响。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有清一代,顺天乡试所出问题最多,恐怕原因也在这里。二、组织方面的缺陷。点名官员与被点名的士子之间,没有划出较宽广的隔离带,没有为士子安排固定集中区,维持秩序的官员少、兵丁少也是很重要的一条。次年顺天乡试点名时,便在河南贡院外水亭旁派官员把守,闲杂人员不得过水亭一步,按牌放人,就是总结失误后的新举措。三、科举对当时的知识分子来说,是改变人生道路最关键的一步。盼望点名入场的急切心情,担心点名未应而失去入场机会的忧虑,致使混乱局面形成。四、造成士子闹考的直接原因是悬灯之误和秩序初乱时官吏采取了不当的手段——弹压。此次参加顺天乡试的人数为8000人左右,点名分三路十二起,在第六起尚未点完时,悬灯出现差错。当时已有约一半人入场,时间已是八九点钟,若能正确处理,并不会造成大乱。然而官吏却要耍威风,进行弹压,结果触犯众怒。要知道这未点名的一半人大多数是小京官、吏部候选候补和各省贡监生等有头有脸的人。五、近代进步思想的传入,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思想的深入,甲午战争、中法战争、义和团运动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教育及知识分子主持正义、反对恃强凌弱、敢于同权势斗争的优良传统,使这次斗争取得了胜利。
  在清代112科顺天乡试中,因点名发生骚乱而不点名入场,凭票领卷,恐怕这是惟一的一次。乡试发生问题而和平解决,不追究考官和滋事士子责任,这也是罕见的一次。光绪二十八年壬寅顺天在开封举行的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乡试已经过去百余年了,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的地方,它在我国科举制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劳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