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大锅菜菜谱大全:净空法师:真修行人不要找、看、说别人的过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0:17:56
----------------------------------------------------------------------------------------------------------------------------- 净空法师:真修行人不要找、看、说别人的过失
 
 发布:莲花藕 []   日期:2011-3-9 12:28:00     
 
    在末法时期,当然是指我们这些人,我们要想消除业障,要想在这一生当中真正的超越生死轮回,实在讲这个问题,除了求生西方净土之外,任何一个法门都相当困难,我们一生当中能不能成就,实在讲没有把握。如果是修学净土求愿往生,可以说任何一个人,只要你能信,你肯发愿,认真的去念佛,决定成就,正是古德所谓的「万修万人去」,一个也不会漏失的。凡是念佛而不能往生的,总是这三个条件当中有一个出了问题,信、愿、行,你仔细去观察,总是有一个出了问题,所以他这一生耽误了,不能去。如果这三个条件没有问题的话,决定得生,这就是『自无损害而得解脱』。     而菩萨教给我们在行门当中,重要的纲领一定要守住,第一个你要『深生信解』,菩萨行当中深生信解。因为你信得深,正如《金刚般若》所说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你信不会退转、愿不会退转、行不会退转,这是成功的条件。其次在日常生活当中凡夫最容易犯的毛病,孰不知这些毛病对我们修学产生重大的障碍,这就叫业障。什么业障?说别人过失,找别人的毛病,这就是『于他过失』要『不生分别』,不要找、看别人的过失,也不要讲别人的过失,别人过失与我们不相干。果然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恭喜你,你的业障消除了。这就说明,业障里面最重的就是天天看别人的不是、天天说别人的不是,这是业障。天天要消业障,业障现前都不知道,你怎么能消得了?所以弥勒菩萨这个话重要,非常要紧。他这么一说,佛立刻就赞叹,给他印证,佛叫着弥勒菩萨,『如是如是』。怎样真正能做到?佛这个地方开示重要,一定要把慧行菩萨的方便之行,要「深生信解」,因为这些菩萨的大行确实难信难解。而这些菩萨在哪里?说不定就在我们周边,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因此普贤菩萨才教给我们「礼敬诸佛」。哪些是诸佛?除自己之外,一切众生都是诸佛。我们能有这样的态度,你就修的是普贤行,与净宗法门完全相应。《无量寿经》在第二品里面「德遵普贤」,德遵普贤不是赞叹好听的,是教我们要效法,我们要学习。 文摘恭录—发起菩蕯殊胜志乐经(第九集)1996/10  新加坡居士林 档名:15-12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59389.htm) ----------------------------------------------------------------------------------------------------------------------------- 宣化上人:先破我执 后破法执
 发布:念佛人 []   日期:2011-9-18 9:01:00     
  
 佛说三藏十二部的经典,无非是教人破执着。   何谓我执?就是执着“我”。这是“我”的身体,那是“我”的所有,总而言之,一切以我为前提,把我摆在前边,有我无人,三心未了,四相没空。   怎么才能知道“我执”破了没有?就要从每日起居饮食,以及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上来看。在这种种举动之中,是为自己着想?还是为他人着想?或为道场着想?如果仅为自己着想,那就是自了汉,小乘人的思想,自利而不利他。佛曾说过这种思想是焦芽败种。为什么?因为有这种思想的人,心量太小,我执太重,自己好了就算,不管他人好坏,所谓“摩诃萨不管他,弥陀佛各顾各”。这是小乘人的宗旨。所以他们看三界如火宅,视生死如冤家,自己了生死就好了,不顾众生的生死。   若为他人着想,有利他的思想,不但自己得到解脱,也令一切众生得到解脱,这是菩萨的思想。换言之,忘了自己而去利益他人,就是行菩萨道。所谓佛光普照,法雨均沾,行菩萨道就是要本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   若为道场着想,就要处处拥护道场,不带任何企图,不为名,不为利,这才是真正地拥护道场。   我们每天要反省,是为自己打算的时间多?还是为他人打算的时间多?或为道场打算的时间多?这样回光返照,便知“我执”破了没有。这是很浅的说法。   若往深处来说,自己是不是天天怕吃亏?天天怕得不到利益?有则改之,无则勉之。再反省自己有没有忍辱的功夫?如果有人无缘无故骂我,或打我,能不能忍受?是否发脾气?或者有报复的心理?若有的话,则我执尚未破;若没有的话,则我执已破。各位认真想一想,一切的问题和烦恼是怎么来的?都是我执在作怪。我执若没破,法执更破不了。小乘人破了我执,而未破法执;菩萨才能我法双亡。   我执破了,然后要破法执。何谓“法执”?就是不明白五蕴(色、受、想、行、识)之法,乃是因缘而生,而执着为实有。如果把一切法的执着没有了,就能圆融无碍,到无入而不自得的境界。到了我法双亡的时候,才是真正的修道人。真正的修道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境界,绝对不为自己打算,有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的思想,有大公无私、至正不偏的行为。   佛说三藏十二部的经典,无非是教人破执着。可是我们偏偏不听佛的教诲,要做佛的叛徒,总是执着一个“我”,我相不空,人相不空,众生相也不空,寿者相更不空,执着四相舍不得,对于三心了不可得的道理,搞不清楚。   本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为什么?因为“过去”心已经过去了,你到什么地方去找这个心呢?“现在”根本不停,你说这个是“现在”,可是“现在”又过去了,“现在”是不存在的,所以说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来”就是没有来,没有来讲它干什么?   在《金刚经》上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又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几句经文,人人都会念,可是人人不记得。希望各位在这几句经文上下功夫,四相空了,三心了了,就是真正的修道人。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7814.htm) ----------------------------------------------------------------------------------------------------------------------------- 宣化上人:念起即觉 觉之即无
 发布:念佛人 []   日期:2011-9-18 8:58:00      
        时刻回光返照,检讨身心,有妄想,时时觉悟,收回妄想,觉之即无。    住在万佛圣城的人,一定要用真心来修道,时时刻刻要回光返照,检讨自己的身心,是否犯了杀盗淫妄酒这五种基本大戒。要时时刻刻谨慎守戒,恳切修道,以三步一拜两行者为榜样。他们时时管着自己,刻刻不打妄想。可是有时还有妄想,但他们能时时觉悟,知道自己不对,把妄想收回来。所谓“念起即觉,觉之即无”,觉悟了就没有了。   为什么要打妄想?因为没有将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境界关打破。所以眼为色尘所污,耳为声尘所惑,鼻为香尘所诱,舌为味尘所移,身为触尘所迷,意为法尘所动,被六尘颠倒。那么,若能有觉悟的心,就可把妄想的根找出来。若能不被六尘境界所恼乱,便证初果阿罗汉的果位。   证初果的人,眼见色而能转色尘,耳听声而能转声尘,鼻嗅香而能转香尘,舌尝味而能转味尘,身觉触而能转触尘,意缘法而能转法尘,都能把它们转过来。所谓“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也就是不被六尘所摇动。这时候,名也不能摇动,利也不能摇动。对一切的一切,无动于衷,也就是“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时时不被外物所摇动,刻刻不被境界所迷惑。   我们修到这种境界时,还要努力用功,不能懈怠。若是稍有懈怠,老毛病又现出来。所以修道人,要再接再厉,勇猛精进,只知修行,不打妄想,这才是真正用功的修道人。   有人在这里不用功修行,只跟着人家做,所谓“随梆唱影”。看人家在念佛,也跟着念佛。为什么要念佛?不知道。看人家在拜佛,跟着拜佛。为什么要拜佛?不知道。乃至诵经、持咒、打坐等,一概不知究竟为什么?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简直是混光阴。无论什么事,一问三不知,这样修道,多么可怜!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7812.htm) ----------------------------------------------------------------------------------------------------------------------------- 宣化上人:断欲得智慧
 发布:念佛人 []   日期:2011-9-10 9:28:00     
 
这么多年以来,都是我讲给你们听,从今天起,你们讲,我来听。为什么?教你们各人发掘自性智慧矿中的宝贝。把矿中的金、银、钻石、砗磲、玛瑙、玉石等,拿出来让大家欣赏,这样才公平。否则,你的宝藏中究竟有些什么宝贝,大家都不知道。 我们这个讲《涅槃经》法会,称为佛法研究班。无论是出家,或在家人,都要争先恐后出来讲解一番。以研究佛学为己任,以弘法为己任,以布施为己任,以普度众生为己任,要有这种思想,才有资格作为佛教徒。 各位!你们有这样的好机会,来研究佛法实在是千载难遇的。要把握时机,不可空过。不然的话,如同入宝山,空手而归,那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 各位想一想,到什么地方能找到这种清净的道场?敢说找遍全世界,恐怕也找不到!我们很幸运的遇到了,应当专心来研究佛法,发挥自己的才华。为什么到讲解的时候,彼此推诿不前?实在令我失望。 我已经说过,第一人将要讲完时,第二人出来预备,这样不会浪费时间。我的用意是训练你们有弘法的经验,每个人都有辩才无碍。等到正式弘扬佛法时,有“天花乱坠,地涌金莲”的境界。这样,才能负起“续佛慧命”的使命! 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当初学佛法时,没有人教我,也没有人鼓励我,更没有人提拔我。希望你们自强不息向前进步,不要生出依赖心。如果有事事依赖师父这种心理,那就永远得不到解脱。 我们学佛法,就是学真正的智慧,有了智慧,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尽善尽美。否则,用心意识来处理,就会犹豫不决,缺乏当机立断的毅力。不管做什么事情,绝对不会成功的。 要学得真正的智慧,首先要“断欲”。怎样能断欲呢?就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这六大宗旨,就是断欲的法宝,令你获得真正的智慧。这时候,对于万事万物的缘起,能了如指掌,分析得特别清楚。能辨是非,别善恶,绝不会做出颠倒事。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7056.htm) ----------------------------------------------------------------------------------------------------------------------------- 宣化上人:大悲疗病缘各异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9-19 13:57:00    
 
大悲疗病缘各异(宣化上人)
   无论什么事情,都有种种的因缘在里边帮助,有种种的助缘才能成功的。  ◎节录自《大悲咒句解》浅释
  现在一般的出家人,有相信〈大悲咒〉的,就加持大悲咒水。人若有病了,他加持一杯大悲水,就给你喝了。喝了,有的时候病就会好了,有的时候病也没有好,这就看你的因缘。你的因缘,饮大悲咒水病好了,你生一种信心,信仰观音菩萨。有时又不好,就不生信心,不信观世音菩萨。  其实,有时也不会好的,有时就会很快好,这就看你和这个病人的因缘。若和他有缘,他喝你这大悲水就会好了。若没有缘,喝了大悲水,他也没有信心,也不会好的。总而言之,有种种的因缘,才能助成这种法缘。你要是有修行,对方才有诚心。但你要是有修行,对方没有诚心,喝了这个大悲水,或者就不好。或者你没有修行,对方有诚心,喝了这大悲水,也会好的。这有种种的关系。有的是这个人业障重,你这大悲水不够那么大的功力,所以他喝了,病也就没好。有的是他的业障轻,你这大悲水很有功夫的——什么叫有功夫?就是你常常受持〈大悲咒〉,那么就有一种感应道交的力量,所以他的病也就会好。  所以无论什么事情,有种种的因缘在里边帮助,有种种的助缘才能成功的。你不要以为我修宝钵手,我加持大悲水,它怎么一点功效都没有?不是大悲水没有功效,是因为你的功夫不够,所以它的效力,也就减少。  因为这样,有的外道也用大悲水来给人医病,往往还很灵,很有功力的。为什么?有的外道有一种天魔来帮着他,这种天魔帮助这个修道的人,令一般人好相信他。这样,他好容易把人引到天魔外道里边去。所以修一样的法门,有种种的不同的情形。  我们人想要用大悲水来给人治病,这也是行菩萨道之一。可是你要行菩萨道,先要修菩萨行,你要存一个无人、无我的心——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不要以为:“我能替人治好病,我念〈大悲咒〉,念得非常的有感应。”不要有这么一种心,为什么?你有这种心,这就有所执着。有所执着,就会着魔障。你若没有这种心,还都会有魔障的,因为一般人有毛病,都有一种或者是业,或者是魔,他的业障罩到这个地方。你教他的病好,这还没有什么大问题,如果他是魔障病,有魔,你想要他的病好,他这个魔就想要找你了,就会和你来斗争。如果你的道力不够,就会入魔王的境界,你要是有道力,也会和这魔来结冤。结冤,他就总想要找机会来斗争你,令你输给他。  过去我很欢喜给人治病,谁有病,我一定想法子叫他的病好,但是,以后我就遇到很大的魔障。我曾经说过,在东北时,水里的怪物就来用水淹我,没淹死我,淹死五、六十人,房子被水给冲倒八、九百间。这还不算,以后等我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在海上那水里的怪物,又想要把我搭的船推翻了,所以几乎就给鱼吃了。由此之后,我到内地就很少给人治病了。 所以治病这件事,很容易结冤,又很容易结缘。你若替人治好了病,这个人就变个方法来供养你:或者给你好东西吃,或者送给你好东西,或者供养你一点钱。这很容易化缘,但也很容易结冤,所以这里边有好也有坏。你若能没有我、人、众生、寿者,能无四相,就可以做,要是四相空不了,就很容易着魔障。想结缘给人治病,有这种种的关系。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7959.htm) ----------------------------------------------------------------------------------------------------------------------------- 净空法师:如何在极不平等的人事环境里修平等心?
 
 发布:心源 []   日期:2009-12-2     
  
        佛在《金刚经》上说,度无量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得度者,佛不度众生。佛有能力度众生吗?没有。为什么?每一个众生的法界是自己造的,自己变现的,佛有什么能力来干涉你,佛没有能力。佛只能把他自己修学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明白了,晓得事实真相,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法。所以,自己从凡夫成佛了,谁帮助我们的?没有人帮助,我们自己成就的,是自己度自己,不是别人度自己。在四种缘里面讲,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都属於自己的,外面只是一个增上缘而已,诸佛菩萨给我们做个增上缘,其他的三种缘全是在自己。你看六祖在黄梅得法之后,五祖送他,六祖说未悟时候师度,已经觉悟之后自度。未悟的时候不晓得门道、不晓得路,人家指点我一下,来度我;认识路了,这个路是要自己走的,别人不能帮助我们走,也不能带著我们走,路是一定要自己走的。所以,佛菩萨给我们指出一条路而已。    我们要想真正成就,真正离苦得乐、究竟解脱,先要从哪里学起?要学无分别,你能从这个地方下工夫,这真正叫从根本修。换句话说,今天我们在极不平等的人事环境里,环境很复杂,把它归纳成三个就统统包括了,人的环境、事的环境、物的环境。现在这三个环境都是极不平等,在这极不平等里面修平等心。平等心怎么修法?我一切不分别、不执著,心就平等了。更巧妙的方法是念阿弥陀佛,与一切人相处,我念阿弥陀佛,在一切事务里我也念阿弥陀佛,一切物质环境里我也念阿弥陀佛。把一切不平等统统归到阿弥陀佛,就平等了,这是八万四千法门里面一个很巧妙的方法,因为人没有法子做到没有念头。没有念头行不行?不行,没有念头叫无想定,无想定不是佛法,真要修成了,果报在四禅无想天,那还是个麻烦事情!所以,禅定叫止观,止是止息一切妄念,观是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不落有念,也不落无念,那才是真正的禅定。我们念佛方法正符合这个标准。念佛人没有一切念头,这是不落有念;我这一句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不落无念。有念无念都不落,这是念佛法门的微妙之处!    法门的殊胜,法门的好处,你真正要理解、真正体会到,你才会认真的去修学。确实能灭一切烦恼,能得一切幸福,佛家所说离苦得乐,这是真的。我们果然相信,认真修学,不要多,你真肯干,半年就有效果。最难的就是这半年,不容易,初半年很不容易,半年真干下来之后,其乐无穷,的确就不容易退转了。为什么?你尝到味道,这半年是最艰难的。心真的定下来半年,对於一切分别执著淡薄了,自然烦恼轻,智慧长。所以,功夫开头难,非常之难,因为不相信,很难相信。味道尝到之后,相信了,那时候你决定不会再改变主意,到那个时候只要能够保持,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 (文摘——往生论(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第十集)1987/7美国达拉斯 档名:06-01-10 )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21544.htm) ------------------------------------------------------------------------------------------------------------------------------ 净空法师:平等的真实含义
 发布:心源 []   日期:2008-11-9    
  
 如果一切讲平等,平等的定义先要搞清楚,如果不搞清楚,里头的矛盾冲突永远没办法解决。什么叫平等?现在谁懂得平等?真正平等,不要说男女,总统跟人民平不平等?市长跟市民平不平等?它不平等!伸手五个指头不平等,一定把它砍掉,那才平等!人长得个子不一样高,那全部是高的统统把脚也砍掉,头也去掉,平等!树木花草长得都不一样齐,统统把它削了,平等!要平等就要把整个世界毁灭掉就平等;不毁灭掉,绝对不平等。为什不平等?他造的因不平等。这个世间是有钱跟贫穷人不平等,怎么办?说共产,共产还是不平等,共不了,这不是解决问题。所以要懂得平等真正的意义:分工,个人在自己岗位上做到,做得很圆满就是平等。 譬如像你的公司,你的董事长是所有世界你们同行董事长的模范,第一董事长。你们的经理,是所有行业经理里面第一,第一就平等了。你们的员工甚至于清洁洗手间的,他也做得很称职,搞得干干净净的,他清理卫生间第一,第一就平等。我也第一,你董事长也第一,总经理也第一,这叫平等。所以把你自己的身份地位、你的工作,做到尽心尽力,做到最圆满,这就平等。 总统称职,他把总统这个职位做得最圆满,全世界各个国家总统他第一。我们做人民的,我们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我也做得都第一,各个都第一,人人都第一,这叫平等。 男子跟女子也是一样。印光大师《文钞》里头,对这个事情说得很多,今天提倡男女平等,简直叫胡说八道!为什么?天下大乱的根源从这儿发生。实际上,世界和平、社会安定这个权操在哪个手上?印光大师讲得很好,「女人手上」。女人的工作是什么?专门培养贤德的人才,她在家教子弟,家有好子弟,国家就有好的人才。自己一定要出去跟别人去争,儿女不管,是的,你能够争一代,你的底下一代完了。女人,你去作个总统,为什么不叫你儿子去作总统?为什么不叫你孙子去作总统?为什么自己一定要去作?多想想,圣人讲的有大道理在,女人有女人的职权,男人有男人的职权,个人分工不一样。如果你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你这一生作女人,你不想作女人,你来生可以投生作男人,男人也可以投生作女人。女人不是生生世世都作女人,男人也不是生生世世都作男人,很平等!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7325.htm) ----------------------------------------------------------------------------------------------------------------------------- 要怎么修行,才能达到冤亲平等、物我平等的大慈悲胸怀呢?
 
 发布:明华居士 []   日期:2009-9-11    
  慈悲能除去自己的嗔恚心。佛法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请老和尚为大众开示:要怎么修行,才能达到冤亲平等、物我平等的大慈悲胸怀呢?   老和尚开示:    虽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佛菩萨的境界,但是实事上这个境界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只是自己愿不愿意去做而已。一般人只愿意帮助和自己有缘的人,例如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亲戚、朋友等。佛法讲的“无缘大慈”,就是要站在慈悲的立场,来关心帮助与自己较无缘的人、帮助自己亲戚朋友以外的人。儒家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不但人人都是佛菩萨,而且这个世界一定会成为人间的净土。    据佛经记载有一位草系比丘,他的性情慈悲,持戒严谨,不但不杀人、不杀动物,而且连一棵树、一枝草都不伤害。有一天草系比丘在外行化,路过一座山林,遇到一群强盗土匪。强盗仅以一根草绳捆绑住比丘的手脚,就抢走了比丘随身的所有物品。草系比丘不忍损毁草绳、伤害草绳中众生的生命,于是一动也不动地任由抢匪带走他随身所需之物。草系比丘心系众生,不伤草木的慈悲心,真正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体现。    目前的社会环境十分混乱,混乱的根源来自于人们心中的暴戾之气,以及对生命的不尊重。佛门中有四句名言:“百千万劫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界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要改善目前社会的乱象,尊重生命实为当务之急。每个人不但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还要尊重其他动物、植物的生命,这也是现代科学所提倡动植物保育的环保理念。   如果这世界上没有树、没有草,人类也无法存活在这世界上。所以说为了世界能够和谐,自己能够有一片生存的净土,我们一定要落实实践“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无论是人类或是动物、植物,我们都应该要尊重,不可以任意地伤害他们。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16352.htm) ---------------------------------------------------------------------------------------------------------------------------------------------------------------------------------------------------------------------------------------------------------- 达真堪布:平等的慈悲心是怎么修出来的?
 发布:明华居士 []   日期:2011-6-11 11:00:00          在无数的生生世世当中,每个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家亲眷属,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怨敌仇人;都曾经伤害过我们,也都曾经帮助过我们。所以无法说是应该恨还是应该爱。这样思惟,我们的平等心就修出来了。我们把对亲朋好友的贪恋和对怨敌仇人的怨恨这两个分别念统统舍掉,这叫舍无量心。为什么说是无量心呢?因为发心的对境——众生是无量的,所以我们得到的功德也是无量的。      平等是前提条件,然后要发慈悲心就容易了。如果没有平等心,要发慈悲心是很难的,所以对每一个众生都要平等对待。      都会说慈悲心,时时刻刻将慈悲心挂在嘴边,我慈悲,他慈悲;这个慈悲,那个慈悲。但都不是真正的慈悲心,因为这些不是平等的心。      现在很多人发慈悲心是这样的。对穷人发慈悲心,对富人不发慈悲心;对恩人发慈悲心,对仇人不发慈悲心;对有困难的人发慈悲心,对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不发慈悲心;对无权无势的,平凡的人发慈悲心;对有权有势的人不发慈悲心。看见有人缺吃少穿能发慈悲心;但是看见有人有吃有穿就想不起来慈悲心了。看见有人有病,或者是没人照顾了,会发慈悲心;但是对比较健康的,有人关心的人,就想不起来慈悲心了。这些说明我们的慈悲心是有分别的,而佛法里讲的慈悲心是无分别的。我们现在不知道应该慈悲众生什么,也不知道众生最可怜的地方。      没吃、没穿、没住、没人管,这都是暂时的困难。穷也不可能永远穷,富也不可能永远富。身体差也不可能永远差;身体好也不可能永远好。有人管,没人管也不是恒常的,都在刹那刹那当中变。      众生最可怜的地方是什么?就是无明愚痴颠倒,这也是众生痛苦的根源。其实众生一点点也不懂得诸法的真相和真理,迷而不觉。把苦当成乐,把无我当成有我,把不净当成是干净。无论是富有的还是贫穷的,无论是有权的还是无势的,无论是健康的还是残疾的,不管是有家的还是没家的,不管是有人关爱的还是孤独的,都在无明愚痴颠倒中,都一样可怜。     我们的所思所想与所做所行是背道而驰的。都想得到快乐,得到幸福,但是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快乐幸福的因。所以每个众生都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感受不同的烦恼,处在不同的环境中感受不同的痛苦。这样思惟,我们才会发出平等的慈悲心。      我们真明白了众生痛苦的根源,我们的慈悲心就很容易修出来了;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明白这些,所以我们发的慈悲心都是有限的,有条件的,有分别的。我们看看自己发的慈悲心是不是这样的?尤其是对那些高官,有权有势、贪污受贿的人,肯定发不出来慈悲心,甚至还会说“他们有什么了不起的!”对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对比较贡高傲慢的人,你肯定发不出来慈悲心,而且还会谩骂他们。这不是佛法里讲的慈悲心。      佛法里讲的慈悲心是对每一个众生都平等地对待。你对自己的亲生父母、亲生儿女有什么样的慈心和悲心,就应该对每一个众生也有这样的慈心和悲心,这才是佛法里讲的慈悲心。我们现在很多人都不是佛法里讲的慈悲心,而是一种同情心。然而很多人连同情心都没有,更谈不上慈悲心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74264.htm) ----------------------------------------------------------------------------------------------------------------------------- 达真堪布:怎样去布施才能对治我们的烦恼习气?
 发布:悉以诸音而说法 []   日期:2011-8-4 10:18:00      
怎样去布施才能对治我们的烦恼习气? 达真堪布     布施是六度万行里最基础的一个修法。布施的对境是什么呢?是一切众生,而且完全是平等的。首先要有平等心,这很重要。佛法是对治烦恼、对治习气的。若是没有对治烦恼,没有对治习气,那就不是佛法了。布施也是一样,若是没有直接对治烦恼和习气,那就不是佛讲的布施,不是我们大乘学者要学修的布施。      我们也做布施,但是我们的心态为什么没有转变呢?修行上为什么没有进步呢?因为我们的布施是有分别的,不是平等的,所以它没有直接对治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我们只帮助贫困的人,不帮助有钱有势的人;只帮助善良的人,不帮助凶恶的人;只帮助好人,不帮助坏人。这都是分别,没有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      慈悲心的基础是平等,布施的基础也是平等。众生最可怜的地方不是没吃没穿,而是愚痴颠倒,烦恼痛苦。所有的众生都一样,都在感受这样的痛苦。在这样的见解中,我们去帮助,去爱护,去施舍,这才是平等心。      比如我们在街上遇到乞丐或者残疾人了,我们帮助他们的时候,要以什么样的心态呢?应该是“哦,他是众生,因为他愚痴颠倒,前世造业了,才会受的这个果报,所以现在需要我的帮助,我应该去帮助他。”这种发心才是正确的。这样平等地对待众生,才能对治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      任何一个众生需要我们帮助和施舍的时候,我们都能以正确、清净的心态去做,那就是布施。若是你有分别:我可以帮助一些人,但是不能帮助那些恶人、贪官、强盗,不能帮助仇人、敌人。这不是布施。布施的对境应该是一切众生,包括这些恶人、敌人、恶魔、鬼神。不是为了自己得到什么回报,而是为了一切众生都能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利益。以这样的目的去做布施,才能对治我们的自私自利心。      不管是身布施,还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都要发自内心。若不是发自内心,不是表里如一,那就没有多大意义了。你做布施的时候,有没有直接对治这些烦恼、妄想、分别、执着,有没有对治自私自利?有没有对治对身体、财物、法和善根的贪着?若是没有,那就是不如法的,就要调整心态,否则我们在表面上做的再多也没有什么的意义。我们做布施的同时,贪心和吝啬心减少了,或者彻底去掉了,那才是真正的布施。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1986.htm) ----------------------------------------------------------------------------------------------------------------------------- 净空法师:礼敬是平等的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2-25 21:36:00     
 
普贤行第一个,学对一切众生都存恭敬心,「礼敬诸佛」,决定没分别,善人恭敬,恶人也恭敬,对我有恩的人我恭敬,伤害我的人对他还是恭敬。为什么?他本来是佛,他本性本善,他做出一些不善的事情是他迷失了自性,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善友,学坏了,那是习性,不是本性,这个一定要知道。佛教我们看一切众生的本性,不要看他的习性,我们的恭敬心就能生得起来,看众生的习性恭敬心生不出来。普贤行这个十愿,第一愿做不到后面全没有,它跟六波罗蜜一样,也是后后深于前前。好像十层大楼,礼敬是第一层,没有第一层哪有第二层?上面它包括下面,下面不包括上面,这个一定要知道。所以礼敬就太重要了。礼敬是什么?开发我们性德,第一条就是爱心。你看我们中国古人在五伦里头,第一句「父子有亲」,那是自性里面的亲爱。对一切众生是平等的,对毁谤我的人、羞辱我的人、伤害我的人还是一样的爱心,真诚的爱心。这什么?这是佛心,这是你的真心。如果你对他有分别、有意见,错了!那他做得那么恶,怎么?要原谅他。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二九集)2010/8/31 檔名:02-039-0130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53596.htm) ----------------------------------------------------------------------------------------------------------------------------- 净空法师法语:爱情变化太大,佛菩萨的爱是真实的、平等的、
 发布:明华居士 []   日期:2010-2-17     
  
 1 佛法讲慈悲,慈悲就是爱心,而且这个爱心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它是理性的,它不是感情的。 2 佛以及我们中国圣人并不是完全反对男女结婚,为什么?你不愿意出三界。不愿意出三界,那就行的世间法,虽是世间法也要不昏,这是圣贤对我们的教训、对我们的期望。 3 所以,夫妻的结合,在古代不是爱情,古代是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先生跟太太从来没见过面,他们之间没有恋爱,什么意思来结婚?为了要达到共同的生活目标。 4 从前夫妻的结合是道义,有情有义,有恩有德,现在民主开放,如果还能保持古圣先贤这个理念,那你的家庭一定非常幸福美满。 5 在古代,夫妻的结合确确实实是为了承传祖宗的家道,所以结婚要以这个生活目标为思考的标准,不能够迷在感情上,迷在感情上一定痛苦。 6 因为感情变化太大了,一个人早晚情绪都不一样,哪能保得了明天是什么样的心态?所以说爱情变化太大,靠不住! 7 真正永远不变的爱是谁?佛与大菩萨。佛菩萨的爱是真实的、平等的、清净的,永远不变的。佛法为什么不讲“爱”?爱是感情的,所以它换一个名称叫慈悲。 8 慈悲是理性的爱,是永远不变的爱;世间人的爱是从妄心流出来的,妄心变化无常,今天喜欢你,明天又恨你。所以要知道,慈悲跟爱是一桩事情——从感情里面生的叫爱,从理智里面生出来的叫慈悲。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25442.htm) ----------------------------------------------------------------------------------------------------------------------------- 证悟空性后还会对异性产生爱情吗?
 发布:明华居士 [全]   日期:2011-3-3 17:45:00     
 
从小到大,我都喜欢问一些刁钻的问题。多年前为少林寺的事而邀请一些法师访少林,与纯空法师(著名书画僧,擅古琴,时任教于柏林禅寺)等同住于登封某宾馆某套间。那时我不信佛,对佛门中人充满好奇,便与法师做长时攀谈,可谓海阔天空。法师俗姓段,与我是本家,因缘具足成了一诚大师(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关门弟子。因本家故,畅谈良久,话题亦放肆,我问法师:“若有绝色美女裸坐于怀挑逗您,您真能做到心不乱吗?”法师微微一笑道:“当然能。要不你找位美女来一试如何?”我微笑说:“我不是非常相信。”法师接道:“我可以欣赏她的美,但不会产生欲望。”法师虽是如此说,但我对此一直是存疑的。 这次在昌列寺参加法会期间,有天晚上与上师嘎玛仁波切聊天,当着许多师兄姐的面,我问:“上师,请问,证悟了空性的人还会产生爱情吗?”上师哈哈一笑道:“等我证悟了空性再告诉你吧。”师兄们也都笑了,但似乎都在期待上师的解答。上师早已证悟空性,当然知道真相。 我接着问上师:“我一直心存疑惑,证悟了空性后,还会不会爱上一个女孩?在空性状态下当然不会,但离开了空性状态,还是会有分别念的呀。证悟者不可能每时每刻保持在空性状态。” 上师收住笑容,说:“证悟了空性,还是不排除会和别人结婚的。我讲一个故事吧。” 故事大意是,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位弟子(名字好像也叫嘎玛?——请当时在现场的师兄做旁证)已经证悟,成了阿罗汉。他长相很好看,被一位女孩狂热爱上。阿罗汉当然不会再对女孩产生世俗的爱情,于是女孩非常非常痛苦,无论别人怎么做都无法减轻她的痛苦,她就是要和他结婚,但阿罗汉当然是一直拒绝。后来,女孩奄奄一息,水米不进,眼看不行了,阿罗汉决定拯救她,遂答应还俗和她结婚。后来他们生活得很好。佛陀的其他弟子知道这个情况,就要求佛陀将这个弟子开除,因为他犯戒了。佛陀却说,他不仅没有罪业,而且还有莫大的功德。上师强调,他的功德来源于他的无我利他。 上师讲到这里,我斜对面一位美女师妹扶着男友肩膀低头娇笑得“花枝乱颤”,而她男朋友倒岿然不动,很是镇定,让人怀疑他们之间的故事与上师讲的故事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 从这个故事可知,证悟了空性,也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萨,绝不可能再像凡夫那样对异性产生世俗的爱情,更不可能有任何异性能给他(她)带来痛苦。但是,并不意味着证悟者就不能结婚生子,当然,他们绝不可能再如凡夫般执著于相。 正如圣严法师所言,菩萨虽分凡夫与贤圣(只有初地以上的菩萨是圣位菩萨——看雪客注),不必要求初发心的菩萨做得跟圣位的菩萨一样,然而,菩萨行的目标是统一的。作为一个菩萨,既然不能作恶造罪,但为救度众生,也绝不怕为救众生而自己作恶造罪。宿世的业报临头了,或者冤家债主光临了,菩萨是只有欢迎欢喜而不恐惧害怕的,因为那可以将罪业的帐目早日清理。作为一个菩萨,受持佛法,就要完全如法;受了佛戒,就要如律清净。菩萨要以坚决的信心,才能毕竟成佛,要能博学内外各种知识,才能顺化广大的众生;要以慈愍的心怀,柔软的言语,去接近众生,不可反而中伤他人。菩萨虽不妨与妻子共同生活,但要如同防止冤家一样地谨防她来破坏自己的道念;虽然谨防妻子如养冤家,但终不得以冤家的态度对待妻子,仍须经常爱护体惜她的情意。菩萨应视女人如虎狼如毒蛇,但也并不畏惧爱欲的破坏与摇动,因为菩萨的清净心地,如同莲华,虽生于污泥而不沾污泥。菩萨是离欲舍欲的,虽为度生而入于爱欲障中,却不会因此而被爱欲之所沾污……菩萨独身居于深山之中,不会感到恐惧;虽然共妻子生活在家庭之间,也像是独处于深山之中。经常是在怡然安定的心境之下,没有痛苦与欢乐的思想分别。 索达吉堪布指出,证悟了空性以后,不但不会认为一切都空了,反而对自己、对他人、对天下无边的众生有无穷利益。因为大乘菩萨通过精进修持,证悟空性之后,能够看破一切,远离贪惧二边,对轮回中的色声香味、五欲六尘,不会像凡夫俗子那样贪执,也不会像声闻缘觉那样恐惧。菩萨依靠大智慧和大悲心,虽住于三界以各种形象利益众生,却不会像声闻一样堕入寂灭边,中断了利他的相续;也不会像世间人一样堕入有边,沉溺在轮回的惑网中,不能自拔。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54378.htm) ----------------------------------------------------------------------------------------------------------------------------- 净空法师法语:命里头有没有财,在于因果
 发布:心慧 []   日期:2011-3-6 12:24:00     

 1 儒家讲生财有道,佛家讲得更透彻、讲得更圆满。佛给我们讲,你命里头有没有财富,在于因果——有因有缘,果报就现前。  2 这个世间有许多人发大财,得财富是果报,因是什么?因是财布施。他过去、前生,财布施修得多,所以他命里有财。 3 佛告诉我们,你命里头没有财富,无论你做什么行业,用什么手段,都得不到;你命里有财富,无论你从事哪一种行业,这是缘,钱财自然而然就会到来。 4 你命里面有财富,该来的照来,不该来的动什么样的脑筋也得不到。假如你动这些脑筋真的会赚到钱,诸佛菩萨都拜你做老师。 5 现在赌博这个风气在全世界很盛,赌博能不能发财?不能,这里头因果的道理要懂。设很多圈套,把人家钱夺来,他能发得了财吗?哪有这种道理!如果赌博能发财,释迦牟尼佛早就开赌场了。 6 你骗来的也好,抢来的也好,用什么方法夺取的都好,都是你命里所有的;你命里没有,你去开赌场,他开赌场赚钱,你开赌场一定蚀本。什么原因?你没有这个命! 7 佛菩萨、神明都有神通,他要去赌博,那稳赢钱。佛菩萨为什么不用赌博这个手段赢钱来布施做好事?因为赌博是个不正当的手段,是个罪恶的手段,所以诸佛菩萨、神明绝不采取这种手段。 8 佛菩萨教人,是从正面的,不是从负面的。赌博这个做法有流弊、会害人,佛菩萨决定不做。我们学佛菩萨,就要从这些地方学。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54832.htm) -----------------------------------------------------------------------------------------------------------------------------  净空法师法语:众生怎么度的?自己度自己
 发布:心慧 []   日期:2011-3-7 22:38:00     
  
 1 佛不度众生,因为是你自悟、自修、自证,自度的。佛在《金刚经》上很坦率地告诉我们,佛不度众生,众生怎么度的?自己度自己。  2 佛对众生的帮助,只是教化而已——佛把你过去今生种种业因果报说清楚,让你自己觉悟。 3 佛看我们迷惑颠倒,他以种种方便来诱导我们、开启我们,希望我们豁然觉悟,又恢复到本觉,这就是佛度众生。 4 十方一切诸佛都是以度众生为本怀,诸佛实实在在巴不得你立刻成佛,这是佛度众生的本愿。 5 “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就是佛教。“慈悲”是指无条件的爱,“方便”是指用最合适、最便利的方法去教化众生。 6 佛度众生,最终的目标是教你成佛,所以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当中,念佛法门是至高无上!实在讲,念佛这个法门,在末法时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的第一法门。 7 众生业障深重,不用念佛法门,没有法子度众生;不用这个法门,众生不能在一生圆成佛道。佛度众生,如果没有方便法门,就度不了众生,所谓“大开方便之门”。 8 念佛法门是方便中的方便——第一方便门,无论什么人,如果依念佛法门,决定得度,决定觉悟,决定成佛。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55078.htm) ----------------------------------------------------------------------------------------------------------------------------- 净空法师:六道众生一身多病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3-13 18:17:00   

六道众生一身多病,病从哪来的?贪瞋痴慢疑是你的病根,财色名食睡是你得病的外缘,喜怒哀乐是你得病的内缘,因缘具足你就得病,就这么个道理。因很难断,这是烦恼习气,不容易断,断了你证果了。如果能够把缘断掉,缘怎么断?佛教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你能吃苦,你能够持戒,你身心清净,你得自在。如果真的是说放下五欲六尘、放下七情五欲,人真就没有快乐了,那学佛干什么?佛所标榜的,学佛是离苦得乐。什么东西是苦?七情五欲苦,你的身心不健康,你的身心被染污。佛教给我们都是真的东西,一点都不假,我们自己要知道,要明了。所以要学,如来身,自性清澈,我们要学佛,远离一切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统放下。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三九集)2010/9/10 檔名:02-039-0139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60342.htm) ----------------------------------------------------------------------------------------------------------------------------- 净空法师: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3-13 20:54:00     
  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佛多,世界就多,一个世界是一尊佛在那里教化。无量无边的世界,无量无边的诸佛,佛佛道同,佛心都是清净的,佛心都是真诚的,佛心都是慈悲的,所以‘悯念群迷’。“群”就是一群一群、一类一类。佛把众生分做九个不同的群体,这就是菩萨、缘觉、声闻、天、阿修罗、人、饿鬼、地狱、畜生。九个不同的群体叫群迷,在佛的眼光里,菩萨也迷,菩萨虽然觉悟没有圆满;所以叫“九界有情”,情就是迷。我们世间人对情看得很重,认为这个很好,在佛的眼光这个情坏透了,情是迷惑颠倒,迷情,绝对对不是一个好事情。佛教给我们讲理智,不可以用感情,这一点我们也要能深深体会佛菩萨的意思。唯独佛是真诚完全没有条件,所谓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条件的慈悲,无条件的怜悯一切众生。既然慈悲怜悯,当然全心全力来照顾这些众生,来帮助这些众生。   ‘随机施化’,这一句非常重要。“悯念”是慈悲,如果没有慈悲心,佛教化众生动力就没有了。我们知道世间人每天认真努力的工作,什么力量在推动他?我们大家都知道是名跟利;如果没有名利,谁还愿意去工作?诸佛菩萨既不要名也不要利,到底是什么力量在策动他,让他不疲不厌努力的去工作?就是怜悯这一切迷惑的众生。佛说这句话,众生的范围包括非常之广,因为佛看菩萨,菩萨并没有圆满的觉悟;换句话说,佛眼睛当中菩萨还是在迷,不过迷得轻一点而已,不太严重,他还是在迷,所以佛也要教菩萨。菩萨以下可以说是愈迷愈深。……   “施”是设施,“化”是教化。为什么不用“教”而用“化”?“教”是从因上讲的,“化”是从果上说的。佛教导我们,我们有没有变化气质?如果没有变化,这个教学就是失败的。佛教导我们,我们确确实实产生变化;从前愚痴,现在聪明;从前没有智慧,现在比较有智慧,这就起了变化。以前生活感到很苦,现在觉得很快乐,离苦得乐,破迷开悟,这就是变化,这就可以见到他教学确确实实有效果。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60370.htm) ----------------------------------------------------------------------------------------------------------------------------- 净空法师:礼节的影响力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3-14 12:20:00 

现在人没有礼节,见父母长上点个头就算不错了,有的时候头都不会点。礼要是没有,给诸位说,恭敬的心就没有,为什么?存诸心必定形于外,你里头真有诚敬,外面自自然然的就是这样的礼节,不用人教。你对某个人真恭敬,你见到他就真就不一样。所以现代的人礼失掉,也没人教,所以诚敬的心没有了,学什么东西都学不成。为什么?印光大师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诚敬没有了,你怎么会得到?再好的老师,圣贤人来教你,佛菩萨来教你,你都得不到利益,为什么?没有诚敬心。这就说明,不是佛菩萨不来,佛菩萨看到你没有诚敬,来了没用,佛菩萨真来了那是帮助你造业,佛菩萨不忍心。为什么?不诚不敬这就是罪、就是过,佛菩萨怎么能帮助你造罪过?所以他远远避开,这是真正慈悲,不让你因为不敬圣贤这种过失,他避免。你看佛菩萨为我们示现的是慈悲,佛菩萨回避不来还是慈悲。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要求学,真正想自己学业、道业有成就,从哪里成就?从恭敬心当中成就,很重要。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四O集)2010/9/11 檔名:02-039-0140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60451.htm) ---------------------------------------------------------------------------------------------------------------------------------------------------------------------------------------------------------------------------------------------------------- 
净空法师:真正的宝中之王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3-14 12:18:00     

念佛三昧称为宝王,这两个字很不容易,宝是比喻,是形容这个法门宝贵。你看世间七宝,金银、琉璃、玛瑙,这个七宝你得到了,你远离物质生活的贫乏,你得到财富你富有了。这个地方指的是佛法,佛法比世间七宝还要珍贵,世间的财宝能帮助你身命,使你的身体身命得到舒适的生活。法宝能帮助你的慧命,也就是法宝带给你是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殊胜。物质生活再丰富,没有精神生活,所谓富而不乐,他虽然富有,虽然地位很高,他日子过得很辛苦。这我们常常看到的,在我们社会上你几乎每天都看到,他的生活不快乐、不幸福。可是精神生活丰富的人,他快乐,虽然贫没财富,贱没地位,在社会上没地位、没有财富,可他天天快乐。乐从哪里来?乐从智慧来的,智慧是精神生活的泉源,他真正带给你幸福美满,快乐无比。浅而言之,有智慧的人不造业,不造业就不受苦报,将来这个身体没有了,绝对不到三恶道去。心地清净,功夫好一点的人知道自己到哪里去,不一定是学佛才预知时至,不学佛的人也有预知时至的。许多生天的人预知时至,临命终时天人来接引,天上的童男童女来接引他往生,他晓得他什么时候走。天上福报比人间就大多了,心地也清净多!修行功夫好,证得果位的,那更不必说了,有阿罗汉接引、善神接引、菩萨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来接引,你看多么殊胜,这叫做宝王三昧。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四O集)2010/9/11 檔名:02-039-0140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60449.htm) ----------------------------------------------------------------------------------------------------------------------------- 净空法师:如理如法的求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3-14 12:21:00     
我们中国古人讲得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你得要相信因果报应。你想发财,佛经里有发财的理论跟方法,你学会了你会发财,如理如法你才能得到。不如理、不如法,凭着自己的烦恼习气,用种种不正常的手段得来的,还是命里有的。命里要没有得不到,得到也会丢掉,何苦来?所以因果教育好,能帮助我们过正常的生活,我们求智慧、求长寿、求财富,佛经上统统有方法、有理论,如理如法的求,「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没有求不到的。最难的是求成佛,你看求成佛都能够求得到,世间这些名闻利养,所谓是功名富贵,在佛法看起来叫鸡毛蒜皮,这太小了,哪有求不到的道理!为什么不用正常的方法去求,要用非法的手段?非法手段求得的,是你命里有的,而且你还犯罪。犯罪你所求得来的,把你命里有的已经亏折,打折扣了,你自己不知道。你要晓得,你命里的富贵,是过去多生多劫修积得到的,佛法里有大道理不能不知道。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四O集)2010/9/11 檔名:02-039-0140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60452.htm) ----------------------------------------------------------------------------------------------------------------------------- 净空法师:地藏法门代表的是孝亲尊师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3-13 18:19:00    
  弥勒菩萨到这个世间来成佛,时间还很长,经上告诉我们,五十七亿六千万年才从兜率天下降。这个当中没有佛的时间很长很长,这些苦难众生,佛菩萨要是不管,慈悲心何在?佛菩萨大慈大悲,与一切苦难众生感应道交,只要众生有感他就有现,他现什么身?地藏菩萨身。什么是地藏?都要知道,地藏法门代表的是孝亲尊师,简单讲,孝敬,孝敬是作人、生天、成佛的大根大本。佛法你不能接受,在没有佛住世的时候,用什么来教人民?教孝、教敬,能够把这两个字做到就难得,他生生世世不堕三恶道,能够保住人身。将来弥勒菩萨出世,他有这个缘分,跟弥勒菩萨有缘分,参加龙华三会。弥勒菩萨的法会非常广大,不像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共是三百多会,大大小小三百多会,弥勒菩萨只有三会。我们能够理解,这三会的时间都很长,每一会里面肯定有很多的小会,他才能够度尽这些有缘众生。凡是在释迦牟尼佛这个时代修行没有成就的,没有证果的,将来都会参加龙华三会,为什么?你现在在释迦牟尼佛这里种善根了,在释迦牟尼佛这个末法法运里头还不能成就,那你就会在弥勒菩萨法会里头成就,一尊佛跟一尊佛接着度众生,慈悲到极处!
  我们就晓得了,最可怜的是什么?是生生世世没有见到佛法,没有听到佛法,阿赖耶识里头没有佛法的种子,这叫真可怜,他没有善根。如果在一生当中,能够听到一次,听到一句阿弥陀佛,阿赖耶识里头就种善根。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念念不忘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用什么方法去帮助他?念佛。对于一切小动物,我们看见了,蚊虫蚂蚁,合掌「阿弥陀佛」,就给牠种善根了。牠多生多劫之后,凭这一句阿弥陀佛就得度,这个善根谁给牠种的?你给牠种的。学佛的人天天不空过,念念不空过,这叫什么?众生无边誓愿度。还有更殊胜的,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众生,他在我们周边,有时候我们感觉到,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回向给他,他们感恩。我们诵经、读经、讲经这些功德,全可以与他们大家一起分享,在佛法里叫回向,现在的名词叫分享,没有一个不得利益的。常存此心,念念不舍,无量功德。修积功德并不一定要花钱,有些很有财富的人反而他们不知道修功德,他们所修的是福德。功德是你的菩提心,是你的善缘,你对一切众生的爱心,不舍众生的愿心,这是成就你功德。我们的菩提心,也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培养出来的。所以,在诸佛弘法大会当中,也像阿难尊者一样,做大会的当机。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三九集)2010/9/10 檔名:02-039-0139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60344.htm) ----------------------------------------------------------------------------------------------------------------------------- 净空法师:过去生中善根深厚,一听一看就相信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3-13 18:24:00    

尤其不可思议的,这个宋译里头,其它的没有,「面色圆满,宝剎庄严」,它有这一句,光中现剎,剎里现佛,在佛光里面能够见到十方诸佛的剎土。这个太稀有了,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华严境界。所以古人说,这个经称之为中本华严,它有道理,这个话不是随便讲的。那我们就想象到极乐世界的殊胜,也能够启发我们,让我们深信、发愿求生净土。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一生当中必定圆满菩提,你能证得究竟的佛果,无上菩提。这个法门人人有分,无论什么样的根性,真肯修,肯信肯修,这个人就不是凡人。不要看他现在好像是没有文化,不认识字,阿公阿婆,人家过去生中善根深厚。否则他一听一看,他为什么就相信,为什么许许多多人读这部经还半信半疑?这不认识字,没念过经,你就教他念阿弥陀佛,他就相信,这奇怪了!其实你要是深入经藏,你就晓得不奇怪,过去生中阿赖耶识里头有根,有佛法深厚的种子,与净宗相应,才会有这个现象,他一生当中决定成就。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三九集)2010/9/10 檔名:02-039-0139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60350.htm) ----------------------------------------------------------------------------------------------------------------------------- 净空法师:归元无二,方便多门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3-13 20:55:00     
  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虽归元无二’,这句是讲佛教学的宗旨是一个。无论是对菩萨、对阿罗汉,乃至于对我们,甚至于对恶道众生,目标是相同的。什么目标?都是教一切众生圆满成佛,这叫归元无二,都教我们圆满的成佛。但是他教学的方法太多了,他不是一个方法,他是许许多多的方法。方法尽管多,佛家常讲的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法就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虽然多,他的目的是一个。在这一小段里面,把佛教学的目标以及方法都为我们说出来。  我们在这个地方必须深深去体会,这里面有大学问。中国隋唐以后,佛教分为十大宗派,小乘两个宗派,大乘八个宗派;每一宗底下分的派又很多。传到现在一千多年来,如果要算隋朝那个时代,差不多将近有一千五百年。后人往往存着门户之见,以为自己修行的这是正确的,其它法门都是错误的,这种看法,这种想法、说法是错误的,不是正确的。佛在此地告诉我们:“归元无二,方便多门。”譬如我们这个讲堂,讲堂只有两个门进出,有许多讲堂四面都有门户,都可以进出,从任何一个门进来都一样,不一定说从这个门进是正确的,那边是错误的。进来不都一样,哪有错误?我们把这个道理明了、搞清楚,就不会自己赞叹自己法门,去毁谤其它的法门;自赞毁他,这是错误的,这是对于佛法完全不了解,不知道佛用的方法不相同。为什么不相同?因为每个人根性不相同;可是我们的目标方向完全是相同的。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60371.htm) ----------------------------------------------------------------------------------------------------------------------------- 大安法师:持名念佛是福中之福
 
 发布:释众苦 []   日期:2011-3-11 18:05:00    
  
 大安法师开示:持名念佛是福中之福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对这句话一般人会理解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往生。他这样理解的时候,马上就会把重心放在自己这一面,我如何有多善根多福德。这种理解,用通途教理的理解,你不能说它没有道理。但是在净土的特别法门,他这种理解是不到位的。净土一法是以佛的果地觉作我们众生的因地心,因心果觉的互动、交摄。所以这样的多善根是什么?多善根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蕅益大师说,是阿弥陀佛的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是阿弥陀佛的大行,就是他发愿以后,无量劫积功累德,菩萨六度万行的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所以这样的因和缘,是来自阿弥陀佛对我们的赐予。我们有信愿持名,就是多善根福德。是这样理解的。  所以省庵大师也说,什么叫多福德,多福德就是执持名号。不是我们赶紧去做慈善事业,赶紧去积累福德,你念佛号就是多福,而且是福中之福啊!为什么?因为这个名号当中具足着阿弥陀佛已经成就的无量的福德宝藏。你只要念佛开显出来,把阿弥陀佛的福德转为我们自己的福德,你就是多福德。所以你只要暂时地念一下阿弥陀佛圣号,就胜过你布施百年。你自己去布施,所得到的一点福德,比念一声阿弥陀佛名号还来得少。这是圆顿的佛法,很难相信的。所以一个人能在家里老实念佛,胜过他天天去做其它的事情。念佛是第一善。那么这个多善根,你信愿持名就是多善根。  那一般讲,菩提正道就是善根,菩提心是善根,善中之王,怎么跟净土法门来圆融?蕅益大师有个很好的判言: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能对净土有深切的信心,有恳切的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愿,这就是无上菩提啊!这个厌离娑婆就是含摄着“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欣求极乐就包含着“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我们欣求极乐,往生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成佛。成佛是为什么?成佛是为了度众生。所以一发起信愿持名、往生净土、成佛度众生的心,他这一念心就超过修行多少劫的功德。所以莲池大师也说:执持名号愿见弥陀就是多善根,就是大善根,就是最胜善根,就是不可思议善根。是这么赞叹的。 那么持名也是福中之福。为什么是福中之福呢?因为阿弥陀佛名号是万德洪名,你只要一念这个名号,那弥陀名号的万德就促起来了,这万德里面包含着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这样的福德的全体。所以你不要去求福,这个福已经来了,已经具足了。再就是我们用念佛的心力,自然就能摄住自己的心,那就可以诸恶不作、众善奉行。那以这样持念佛号的心力来修福,这个福就容易聚集,这就是福中之福,就叫多福德。所以善根为因,福德为缘,这种因缘都是来自阿弥陀佛。我们净土宗祖师对这个见地都是一致的。善导大师的两个深信: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深信切愿念南无阿弥陀佛。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59977.htm) ----------------------------------------------------------------------------------------------------------------------------- 净空法师:修行功夫自始至终就放下而已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3-14 12:29:00    
大乘经教里面讲得更清楚,《菩萨戒经》里面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是讲五伦的关系。在佛法里面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都是佛说的。所以中国传统的教育,根是扎在「父子有亲」这个点上;佛法的教学,是扎在「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陀教育教学的目的何在?你现在迷失了自性,你本来是佛,现在迷了,你变成六道凡夫,佛教导我们终极的目标是让我们转凡成圣,回归到本来佛,佛陀教育就圆满!成佛难不难?经上讲的原理,你要是明了之后,你就晓得一点都不难,放下而已。放下见思烦恼你就成阿罗汉,放下尘沙烦恼你就是菩萨,放下无明烦恼你就成佛,你就回归自性。所以佛法这个修学,真正讲修行功夫是什么?自始至终就放下而已。为什么叫你放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一样是真的。如果是真的,佛就不会叫我们放下,叫你放下,全是虚妄,你把虚妄的东西放下,真的就现前,真的是什么?佛性。《还源观》上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它就现前,妄的放下,真的就现前,这叫证真。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四O集)2010/9/11 檔名:02-039-0140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60456.htm) ----------------------------------------------------------------------------------------------------------------------------- 净空法师:十法界是怎么来的?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3-13 20:53:00  
 1.佛门将一切众生分为十个等次,所谓“十法界”。这十个等次是怎么来的?迷悟差别不同而说的。迷得愈深,位次排列在愈下面;迷得愈浅,位次排得愈高,可以说都是依迷悟排列的,所以叫群迷,这是指九法界的众生。因此,佛教导这些众生一定要随机。迷得深的人就显得愚笨,迷得浅的人就显得聪明。世间人智愚不相同,到底怎么来的?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真相迷悟差别不同,从这个地方而说的。因为迷得不一样,佛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也就不相同。迷得深的人,一定要想方法逐渐教他开悟,比较费事一点;迷得浅的人,也就是智慧高的人,教学就比较方便、比较容易。所以佛教化众生,是因众生的程度不相同,根性不一样,教育的程度不相同,文化背景不一样,生活方式不尽相同。所以他的教学,从内容到方法来讲,真的是无量无边,几乎可以说是因人施教,就像中国古时候教私塾一样,私塾老师教学生是个别教导的。佛对于九法界众生也是个别教导的,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一层,对于佛的恩德、佛的伟大,我们才能够生起真正的恭敬心。这是讲“随机”。
  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2.《华严经》上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十法界,上从佛、菩萨、声闻、缘觉,下面是六道众生,这叫十法界。十法界从哪里来?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阿弥陀佛、西方净土不例外,是我们自性觉里面变现出来的。现在我们娑婆世界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是自性迷变现出来的。我们自性里头有迷悟,觉就变现佛菩萨的境界,迷了就变现六道轮回的境界。     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60369.htm) ----------------------------------------------------------------------------------------------------------------------------- 净空法师:看破是智慧,看不破是知识
 发布:莲花藕 []   日期:2011-3-8 10:48:00     
  
    放不下是佛学,放下就是学佛,关键在这个地方,放下你就看破,放不下你看不破。看破是智慧,看不破是知识,知识跟智慧不一样,知识不能解决生死大事,不能脱离六道轮回,智慧能。由此可知,世出世间那个关键就在放下,放不下,你所学的全是世间法,《大方广佛华严经》也是世间法;真正能放下,《弟子规》都是出世间法,无上大法,这一点都不假。
文恭摘录——《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一讲 (第十四集) 2008/7/5 华严讲堂 档名:12-46-14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55352.htm) ----------------------------------------------------------------------------------------------------------------------------- 净空法师:诸佛的慈悲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2-24 20:27:00   
这里头最重要的,帮助你破迷开悟。这是佛无量辩才里面的真实义,真正用意是帮助你破迷开悟。终极就这么一个目标,帮助你大彻大悟,帮助你明心见性,帮助你圆成佛道,这是佛教。只有真正得到佛陀教化的真实利益才知道感恩,没有得到真实利益,那个感恩都不是真实的,说佛恩德怎么大、怎么大他不知道,他迷惑颠倒,他怎么知道?哪一天觉悟他才晓得,他才忏悔。佛生生世世照顾,不知道感恩,不知道感恩佛还是照顾,佛并没有说你不感恩,我就不照顾你,甚至于你侮辱佛菩萨、毁灭佛菩萨,佛菩萨还是照顾,你看慈悲到这种程度,不是凡夫知见。为什么?因为他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跟他是一体,同一个自性现的,同一个自性生的,同一个体,是自性,同一个体,《还源观》上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诸佛如来从这生的,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也是从这生的,畜生、饿鬼、地狱,树木花草、山河大地都是从这生的,一个体。你做错什么事情,做错什么坏事,他都没有放在心上,你的心上有,他的心上干净,完全没有。这是你的真心,这是你的自性,你自己迷失了,你现在用的是妄心,用妄念。所以佛能够圆融无碍,为一切众生示现、说法。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二九集)2010/8/31 檔名:02-039-0129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53449.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