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产品发布会:挫折教育的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3 23:24:27

1 、向学生贯彻遭受挫折的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没有知识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会处处碰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贯彻遭受挫折的思想,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至于遭到挫折便束手无策。教师要教育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在逆境中也能够顺利走出来,满怀激情地拥抱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讲解那些身处逆境仍然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人生经历,如:在一个漆黑的山洞中,在没有任何亮光可以凭借的情况下,意志顽强的人是如何走出这个山洞的;在地震过后的废墟中,没有水,缺乏氧气,无助且坚强的人是怎样坚持直到获救的等等,这对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是有帮助的,并且让学生终生受益。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探究精神,从而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2 、人为地制造挫折

  针对有些学生比较聪明,以及家庭、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生活中遭到挫折的机会可能很少。这种学生在顺境中应对自如,但一旦遭到挫折,便一撅不振,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于这样的学生应人为地设置障碍制造挫折,以训练其对逆境的忍受能力,以求更好地适应生活。如可以在考试中出一些比较难的题目让学生去做,学生可能费了好大的劲却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让其人为地遭受挫折,学生在遭受挫折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忍受挫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

  1 、正视挫折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正视挫折,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对待挫折的态度。如果遇到挫折便心灰意冷,没有生活下去的勇气,那么,你的一生将会一无所成。因此,每个人都应当树立这样的思想:挫折使我们又多学到了一些在通常情况下无法学到的知识,是使我们更加倾向成熟的一种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怕挫折,才能会更加正确地对待挫折。

  2 、克服挫折

  有了正确的思想,接下来便要有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遭到挫折以后,便要想方设法去克服它。这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一个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解决问题后对成功的喜悦,这是在其它任何情况下都无法提供的。

  3 、避开挫折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避开挫折是我们的一条较为理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便能够达到我们的目的。但避开挫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到的,它需要特别的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

  4 、从挫折中学到知识,吃一堑,长一智

  不能从失败中学到知识的人是没有什么希望的,人不应当两次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对于在生活中遭到的挫折,我们要善于总结,以便从中学到一些经验,从而内化为我们的知识,为我们以后使用,帮助我们不要在同一个地方再跌倒,这才是我们要做到的,也是挫折带给我们的礼物。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说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才能够对我们的人生有一定的帮助。

   【注意事项】

   1、不要给孩子设置无端的挫折;尤其不是随便否定孩子这个人。就事论事,在解决方法上多下功夫。

   2、当孩子自愿挑战而遇到挫折时,家长更多要从方法上给孩子以点到为止的启发和指导,尽可能让孩子自己来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这样才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感及父母的关怀。

  3、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这时,家长不要嫌孩子拖拉时间而包办下来,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后,引导孩子去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在哪里,下一次再面对挑战或挫折时,孩子就会主动积极地去面对。

4、控制好奖励。不要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就给予过多的什么物质奖励和过分的赞美之词,让孩子有机会更多些去享受成功后的心灵奖励。过多的物质奖励,将会扭曲孩子的成功体验,甚至为了物质奖励而努力,这我们就大错而特错了。

心理学家认为,挫折感是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当挫折发生时,有两种心理现象往往相伴产生,一是情绪变化剧烈,十分低沉、沮丧和悲观。二是感知和思维范围缩小,认为偌大的世界兴有自己最痛苦,在心理上造成严重的不平衡。

面对挫折,有的人不灰心,不低头,百折不挠,主动迎接挫折的挑战;而有的人一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甚至一蹶不振,丧失前进的勇气和信心。可见,不同的人对挫折的容忍力(承受力)是不同的。其实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有意识地培养与提高。

然纵观当今社会,孩子从出生之日起,便被层层的关爱所包围:生活上,家长包办代替,使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习惯,形成任性而又脆弱的性格;学习上,依赖他人,重智力发展,轻心理素质训练,促使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产生诸多的不适应,承受不了挫折。因此 ,在学习、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极易在心理上留下难以摆脱的阴影。

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从多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挫折教育。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引导认识,消除心理障碍。

1、引导孩子正确地对待挫折。

挫折是开拓进取的伴侣。但挫折对人的冲击力是很大的,它往往使人灰心丧气,使人的信念发生动摇,雄心壮志烟消云散。因而,当孩子面临挫折时,要让其直观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真切地感受到要做好任何 事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成功的喜悦,往往是来自于问题的解决。更何况,“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让孩子在生活中真正体会和感觉挫折,认识挫折。同时,教师还要时时细心地洞察孩子的心灵,为他们排除困惑、分析原因,消除心理障碍 ,引导孩子以积极向上、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引导孩子学会达观、大度,努力保持心理平衡,不断提高自己接受精神刺激的能力。苏东坡说过:“匹夫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世之有大勇者,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有这样的思想素质,在挫折前才能骤变不惊,处事有度,敢于迎接挑战。

2、教给孩子战胜挫折的方法。

一个心理健全的人,在人生旅途中,不论遇到困境或逆境,都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精神上永远是充实的、乐观的。因而,当孩子遇到挫折,感到忧虑或过度紧张时,可以主动疏导,排解,听听音乐,或到时野外欣赏大自然的风光等;也可以自我宣泄,泪尽哀去;或找人倾诉、请求帮助,解开心理的疙瘩,让积郁释放出来;还可以转移注意力,创造另一种情境,超出自我封闭的圈子,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只要保持健康的心态,一切的忧愁、烦恼和紧张等自然就会随风消散。

二、树立榜样,培养自信心。

1921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尔曼对1152个智力超常的儿童作了一次追踪研究,几十年后从男性中挑战成绩最高的20%。做了对比,发现个性心理品质与一个人的成就有很大的关系。那些成就显著的人均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即:自信、勇气、毅力、努力、热情等,其中自信又居首位。可见,自信心是其他各方面的基础,有无自信心往往决定一个人事业上的成效。

1、利用榜样效应,营造自信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是子女最早、最经常接触和模仿的对象,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耳濡目染,无形中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教师的影响也是最重要、最深刻的,教师面对自己的失败和挫折时,临危不惧的态度,坚强的毅力和自信、乐观的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孩子都有很强的的感染力,很好的教育效果。另外,可以充分利用生活故事,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传播媒介进行教育。影视作品、小说中的主人公多具有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如: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海伦;不屈不挠、不懈努力的霍金,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等,无形中给学生树立了一种抗挫折的榜样,深刻地影响、教育着学生。

2、创造条件,树立自信心。

古人云:“自知者明,自胜者强。”信心是人格的自我肯定,只有充满自信,才能有无往而不胜的勇气。有了自信心,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强烈无比的期望,刻苦努力,自觉克服矛盾,化解冲突,从而战胜困难,获取成功。

孩子的自信是在生活中培养起来 的,你给他鼓励,他就会坚信自己有能力做好某件事,而且越来越来劲。多罗茜 洛 诺尔特曾说过:“如果说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学习的革命》)然而,就当前教育而言,一些家长 、教师无视孩子的学习能力,往往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与期望;甚至当孩子达不到期要求时,流露出失望、无可奈何和缺乏自信心 的情绪更或斥责孩子笨蠢等,日常生活中,家长事事包办代替,过分照顾与呵护,使孩子养成了依赖父母的习惯。而当孩子独立处事时,家长又经常对孩子的能力表示怀疑;孩子的自信心正是这样的教育中丧失殆尽。如果我们的家长能让孩子从二、三岁起便独居一室,孩子稍有自理能力,便让他自己布置、整理房间;孩子不小心摔倒后,不要马上扶起他,而让他怎自己爬起来,继续走;让孩子从小参与各种活动,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让孩子自己找伴玩,尽早参与各种活动,培养孩子的交际技能,让孩子自主地自理些自己的事情,必要时给他们提一些意见和建议;在孩子遇到失败与困难时,少一些偏激的指责,多一些鼓励的眼神及切实的引导,将会促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情境,培养意志力。

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孟子就曾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若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这样才能“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望子成龙,怜子之心,谁人无心?然纵观古今,哪一个成大业者是从安乐窝中所出?康熙是清代一位有杰出才能的大帝,但他的成功 绝不是偶然的,自幼祖母对他的言谈举止立下了种种规矩,稍有逾越,便严加批评。康熙5岁时,祖母便叫他随众站班当差,每日黎明即起,在祖母近乎苛刻的调教下,康熙养成了“俨然端坐”的习惯。刻苦寻思如今的中国孩子,其条件无论如何优越却强不过康熙。可是,又有哪一个父母能忍心让孩子尝这种“苦”呢?一水之隔的日本,家庭条件可谓优越。然而,日本的家长的口头禅则是——“不给别人添麻烦”,提倡“吃苦教育”、“生存教育”。为了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在东京中小学却推行“无人岛“教育,让孩子们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自行生活九天;法国有所“鲸鱼学校”,志愿者一年内两次乘帆船横渡大西洋,历经多个群岛。青少年忍饥挨饿,受渴,在学习驾驶战风斗浪磨炼意志的同时,还必须学会提取淡水做饭、捕鱼、钓虾充饥;美国中学中流行一条口号:“要吃饱,饭自找!”他们开设“修理人行”在义务修理自行车、简易电器、家具教具中动手、动脑,开拓创新,以体现劳动价值与人生价值。

法国文豪巴尔扎克说过:“苦难是人生的老师。”中国文豪鲁迅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韩非囚秦,著有《说难》、《孤愤》。只有意志坚强,方能百折不挠。“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更何况,“青少年应做暴风雨中的青松,不应做温室中的弱苗。”因此,要创设各种机会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必须为孩子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困境,战胜自我,逐步增强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

四、参与活动,提高耐挫力

梁启超先生认为:“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在自然界中,许多幼小的动物逐渐长大并能够觅食的时候,它们的父母往往狠心地把它们一个个叼出窝去,让它们回到那充满竞争的大自然中去学会生活。兽犹如此,人何以不能?美国著名作家杰克 伦敦曾说过:“顽强是个妙不可言的东西,它可以把山移,使你不敢相信和想象。”古希腊的德膜斯梯尼,由于口吃而受到嘲弄,但他没有自卑,而是坚持不懈地练习,终于成为第一流的演说家 ;日本川绮幼儿园一年四季让幼儿进行室外赤身锻炼;美国石油大王、汽车大王特意让子女擦皮鞋、打工挣钱;连印度也规定了小孩子的“饥饿日”。因此,我们应把挫折教育放置在生活中去开展,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活动,让孩子适度经受抗压锻炼。如:可组织学生演讲“铁杵磨成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水滴石穿”等故事,以故事中的不怕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等精神教育孩子;还可以组织收看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长征》,并组织大家讨论用保尔和红军的精神鼓励学生自强不息。此外,组织“远足拉练”、“春游”等,给学生配置一定重量的“包袱”,有意让其经历“长途跋涉”、“热汗”、“口喝”、“劳累”。这样经历一定的“挫折”,对孩子意志的锻炼及耐挫力的培养是极为有益的。从而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参与竞争的心理素质和面对挫折坚韧不拔、继续奋斗的毅力,从而使孩子懂得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要随时准备应付各种挫折和失败,只有不怕失败才能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时也相应提高了孩子耐挫的心理水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物竞天泽,适者生存。我们可以为孩子营造安逸、舒适的儿时环境,却无法去铺就他们成年的人生路。因此,有远见卓识的家长,应让孩子摆脱不幸的“幸福”生活,让孩子吃得粗杂一点,穿得简陋一些,玩得“粗野”一点(到期大自然中去)。不要让孩子成为全家“敬供的神”,而应让孩子成为家中“普通的人”。尤其应大胆地放手,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承受人生风雨的磨练,然后享受成功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感受到真正的快乐,才能真正地使孩子健康地成长。

   今天的孩子是“抱着蜜罐”长大的一代,物质上可谓丰衣足食,因此他们最缺的是挫折教育。学生自杀的案例,体现了现代孩子缺少最起码的承受力和应变力。
在家中,独生子女被中型捧月般的呵护着,一些父母更是事事包办,不给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一旦他们踏入社会将很难适应。
       过分呵护会养成孩子被动、胆小、依赖性强的劣势性格。有的家长限制孩子与外界接触,怕孩子在外面遇到危险,导致孩子性格孤僻、自卑。鼓励孩子与外界多接触,多参加群体活动最能培养孩子的抵抗能力。真正的挫折教育贯穿于整个生活实践,通过潜移默化才能实现,打骂绝非挫折教育。一位教育有方的母亲,把3岁的儿子带到办公室,突然要他到隔壁阿姨那里到一杯水过来。这个孩子在克服自己胆怯心里中,得到了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的锻炼。这当中适当的鼓励也很重要,得到了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的锻炼,这个孩子在克服自己的胆怯心理中,得到了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的锻炼。这当中适当的鼓励也很重要,尤其是对自信心差的孩子。
        作为学校,理应承担挫折教育的重任,要求学生认清自我,面对现实,承担自己的责任。但从大环境来看,目前我们的教育依然是以分数为中心,不免让人深感忧虑。
市场经济决定了社会竞争和压力的不可避免,作为父母应该认识到调整教育方式的必要性。在正确对待孩子的心态、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同时,决不放纵孩子。 
        实施挫折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注意适度和适量。为幼儿设置的情景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并且一次不能设置太多。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调节心态,正确的选择外部行为,从而克服困难;过度的挫折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最终丧失兴趣和信心。 
       孩子退缩是要多鼓励。让孩子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挫折,只有鼓起勇气努力向前,才能最终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在孩子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充分肯定、及时表扬,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新的困难。 
        困难疏导要及时。一旦孩子陷入困境想退却,要及时帮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地实现目标,让孩子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一步,而进步、达到目标的过程就是不断战胜困难的过程。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活动,把握其发展趋势,如果孩子在克服困难时几经尝试均告失败,应及时给予具体帮助。 
      多给孩子以交友的机会。在同伴交往可以是幼儿发现他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它必然要不断地感受、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从而保持自己的地位。这种锻炼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能力。另外,同伴之间的互相交流,更利于孩子克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