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broken blade:你“特价”,我“发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16:07:43

你“特价”,我“发毛”

               阿宇

   昨天下午,刚坐电梯下到利群地下超市,碰到两个肤色黝黑的外国青年。旁边有俊男靓女禁不住窃窃私语:瞧,俩非洲人。

真是少见多怪。我思忖着往里走,来到卖面包的货架前。早上7点多的的时候,妻子打电话嘱咐我到超市买点面包,留给她和孩子作为明天的早餐。

   “买这个吧,特价。”穿黑色职业装的服务员开口介绍,“前几天这个卖2块5,现在特价,1块5。”

   “特价?”我眨巴了一下眼睛。

仔细端详——皇冠肉松面包,名字蛮好听,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什么时间出的?”过来一位戴眼镜的老者。

“还没看呢。”

“吃的东西得好好看看。”

说着,他很内行地来回找生产日期,没找到。

“一听‘特价’我就‘发毛’!”我说。

“恩,打‘特价’的东西一般都有点毛病。”他随口应道。

接着,我们俩在塑料包装袋上又翻来覆去地找了两遍,终于在一个角上发现了,字迹有点“重影”,模模糊糊的,仔细辨认:“2011年9月21日。”

“还行啊,今天刚出的。”老同志有点动摇。

他又看了看保质期,还有3天。

“你买吧,看着‘特价’这俩字,我就‘发毛’。”我有点愤愤然。

之后,我在面包区来来回回转了好几圈,打定主意买了2包“非特价”面包:立华园俄法啤酒包,5块5一包。妻子晚上回来,看到松软的外形和清晰的生产日期喷码,笑着说“挺好的,宁愿多花几块钱,尽量别买特价的。”

妻子说这话,是有原因的。

她一直盘算着孩子一放暑假就乔迁新居。可天不遂人愿,直到6月中旬,走进新房子,弥漫的刺鼻气味还是扑面而来,让人好不伤感。

入夜,俩人在枕边免不了长吁短叹一番。这房子前前后后装修了5个多月,光改水改电就返工好几次。“隔行如隔山”,在部队呆久了,我对装修是一无所知。身边也没个明白人可供咨询,只能求助网上一鳞半爪的信息,当时钱袋子又紧,什么开关的位置、橱柜的颜色、空调眼的高低,哪个细节都不容忽视,真是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几个月下来我竟掉了25斤秤。装修完了又忙着开窗通风,到头来却还是这么大的味。想了一晚上,也没想出这味是从哪里渗透出来的。

一天下午,我急匆匆地穿行在通往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步行街上,脚底下无意中踩到了一张图文并茂的街头小报。不知是谁看完了随手丢弃的,上面还沾着几颗饭粒。草草地叠成小方块,塞进我的鳄鱼包里。

等到了家,顾不上口干舌燥,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

“原生钛空气治理专家,还您一个干净的家”,一句颇具创意的广告词格外抢眼。有道是,有病乱投医。我当即拨通了商家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位女士。

“我们现在正在搞活动,免费上门检测,从下个月起就开始收费。大哥你抓紧吧。”搞活动就是所谓的“特价”。天哪,我连“原生钛”是个啥玩意都不知道,你就先拿“特价”忽悠我。

第二天日上三竿,我又打过电话去,她说是在某小区施工,忙得不亦乐乎,没时间回店里详谈。末了,说了一句,检测空气的机器全市范围内就他们和环保局有。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此地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暗示我要抓住“特价”的好时机,否则“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又过了几天,我正在家里看电视,那女的又打过来了:“大哥你肯定了解过了,明天过去给你检测吧?”我婉拒了她的“好心”。

我随后问她能否到现场看看是治理过程,她回复说客户一般不愿意外人到家里看这看那。然后我说要不给个客户的手机号码吧。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她才赖赖唧唧地说了一个号码。那客户房子住了5、6年还有很大的味,他怕对刚出生的小女儿有影响,曾经花2000多块钱买了台空气净化器,用后效果一般。他言之凿凿地说原生钛治理了以后确实没味,还绘声绘色地给我描述了他们的治理过程。我仍是半信半疑.

第二天,我到店里(是在一家装饰公司里面)左等右等,又打了个电话,才来了一个男的(实际上他们是夫妻)。给我看了他们的授权证书,一些跟客户签订的合同。声称他们采用的是光触媒技术,一次治理10年内不反弹。如果不是这样,可以到法院去告他们。还说,治理完了,得开窗通风1个星期,用他们的机器检测,甲醛含量绝对合格。

“但不能找非营利性机构检测。”他满脸堆笑。

“不能找非营利性机构检测?”听到最后一句话,我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回来后,我跟妻子重复了一遍,妻子也是加重了怀疑。于是,打电话给环保局,专门了解原生钛的原理及治理效果。放下电话,她脸气得煞白。原来,那女的说的话基本上都是“秕子”。他们是在墙壁、家具的表面喷涂药剂形成一层“膜”,相当于把甲醛封在里面,当时检测肯定合格,两年内这层“膜”就破了,甲醛释放量往后反弹得更厉害。环保局的工作人员说检测甲醛的机器技术监督局也有一台。听完,我和妻子直唠叨,庆幸多亏没叫“原生钛”上门。

大梦初醒,阴影萦绕脑际。我在电脑屏幕上敲下了这样一行字:

“特价”往往不“特质”,赚小利吃大亏——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