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龙骑士mod怎么附身:敦煌棋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1:19:29
敦煌棋经   

  说明:《敦煌棋经》,原称《棋经》,为敦煌斯五五七四号写卷。原件收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此《棋经》共一卷,原件卷首已残损,所存159行。 该卷抄写最迟不过唐五代,是围棋理论研究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敦煌棋经》现残存七篇半,原卷应为八篇,分为诱征一、二、势用、释图势、棋制、部襄、棋病法和梁武帝棋评要略共八部分。内容丰富,文字秀丽、语言精练。作者用辨证的观点,把部分孙子兵法战略战术思想巧妙地用在下棋上。全文精辟地论证了下棋之要诀在于斗智、敏捷、灵活,反应要快,审查要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以下是原文:

敦煌棋经

  □□□□□(缺题)□□□□□□(缺行)平之计□□□□,使□劣形,纵使无功,于理不损。前锋得□,宜可侵凌。势若已输,自牢边境。贪则多败,怯则多功。 喻两将相谋,有便而取。古人云:“不以实心为善,还须巧诈为能。”或意在东南,或诈行西北。似晋君之伐虢,更有所窥;若诸葛之行丘,多能好诈。先行不易,后悔实难。棋有万徒,事须谨审。勿使败军反怒,入围重兴,如斯之徒,非乎一也。或诱征而浪出,或因征而反亡,或倚死而营生,或带危而求劫,交军两竞,停战审观。弱者枚之,赢者先击。强者自备,尚修家业。弱者须侵,侵而有益。已活之辈,不假重营。若死之徒,无劳措手。两生勿断,俱死莫连,连而无益,断即输先。棋有弃一之义,而有寻两之行。入境侵疆,常存先手。凡为之劫,胜者先营形势,输筹弱者,不须为次。如其谋大,方可救之自外;小行之间,理须停手。虽复文词直拙,物理可依。据此行者,保全无失。

  诱征第二 凡棋有征棋,未须急煞(注一),使令引出,必获利多。既被入征,前锋必引应子,凡有六处:二处当空,四处当实。乌子征白子者,左右二相,各有一角,白子既被入征在中,使为二角。乌子左右二相角外,各有一空角,白子当此角引者,皆得其力。白外引者,全不相应。当此六处引者,道别各有其法。白子当左相空角者,乌子必须在右相当空角,去所引白子□角对头上下两道任着之。白子还,入征死。白子当乌子左相角引者,乌子又须在左相对白处角,去所引白子一角对上头道着之,对头而死。白子若引自当左相角,乌子在右相自当其对白自一角着之,还入征死。左右各二相,任引皆准此法。白引子二子各当二白角者。乌子在外,皆上押二子入回征之而死。此乃引征之法,必须详审,思而行之。依法为者,获利不少。
  注一:此处的“煞”应为“杀”的通假字,下同。

  势用篇第三 凡论图者,乃有数篇,欲说势名,寻之难尽。犹生犹死之势,余力之能;或劫或持之,自由之行。胜者便须为劫,而有劫子之心;弱者先持,而有输局之意。直四曲四,便是活棋。花六聚五,恒为死□。内怀花六,外煞十一行之棋;果之聚五,取七行之子。非生非死非劫持,此名两劫之棋,行不离手。角旁曲四,局竟乃亡。两□相连,虽□不死。直征反拨,尽可录之。花盘字征,略言取要。坛公覆斫,必须布置使然。??胤悬炮,唯须安稳。直生直死,密行实深。将军生煞之徒,斯当易解。戏中之雅玩,上下之弥佳。妙理无穷,此之谓也。

  像名第四 棋子圆以法天,棋局方以类地。棋有三百一十六道(注二),故周天 之度数。汉图一十三局,像大吕之□。将军生煞之法,以类征丘。吾图(注三)廿四盘,便依廿四气。雁须?L屈,神化狼牙。此则四角之能,覆隐之难也。卧龙赌马,豸(注四)虫[石霍]枇杞。玉壶神杯,边畔之巧也。子冲征法,??胤悬炮,车相井兰,中央之善。此皆古贤制作,往代流传。像体之为名,托形之作号。纵使投壶之戏,未足为欢;抵掌之谈,岂知其妙?所以王朗号为“坐隐”,祖讷称为“手谈”。尔后以来,莫不宜用。
  注二:原书如此,应为三百六十一道。
  注三:原书如此,应为“吴图”之误。注四:原字为“琢”字右边且无点。

  释图势篇第五 依寻略者,指示廓落教人。欲得为能,多修势图。图者,养生之巧, 大格之能。喻若人住牢城,贼徒难越。势者,弓刀之用,皆有所宜。破阵 攻城,无不伤煞。此则先人之巧,智士之威。遂使似死更生,如生更死。多习有益,教学渐能。不业势图,解而难巧也。譬如温书广涉,自达人才。诸子博通,三隅自返。生而知之者,故不自论;非周孔之才,终须习此。

  棋制篇第六 凡论筹者,初捻一子为三筹,后取三子为一筹。积而数之,故名为“ 筹”。下子之法,不许再移。占之不举,君子所上。凡获筹有持者,必须 先破;求取局者,勿论。收子了讫,更欲破取筹不合。棋有停道及两溢者;子多为胜。取局子停,受饶先下者输。纵有多子,理不合计。凡炮棋者,不计外行。有险之处,理须随应所无。不问多少,任下皆得。古人云:“炮棋忿君子是以不满其三。”此则缘取人情谓之言也。凡棋斗劫者,应所不问。先有契约者,勿论。

  部襄篇第七 余志修棋法,姓(注五)好手谈。薄学之能,微寻之巧。凡名势者, 分为四部,部别四篇,而为成帙。乃集汉图一十三势,吴图廿四盘,将军 生煞之能,用为一部。乃集杂征持趁,赌马悬炮,像名余死之徒,又一部。非生非死,持劫自活,犹犹生生之徒,又一部。花六聚五直持,又为一部。依情据理,搜觅所知,使学者可观,寻思易解。虽录左人之巧,不复更寻,依约前贤粗论云尔。未敢用斯为好,唯以自诫于身,岂或流传以备亡也。
  注五:此处的“姓”应为“性”的通假字。

  棋病法第一 棋有“三恶”、“二不祥”。何谓“三恶”?第一傍畔萦角,第二应手鹿鹿,第三断绝不续。若傍畔萦角,他子在内,形势遂大。出境宽□,欲于内下子。敌势已壮,营活山四,急何能破敌也。数行入内,使相连接形势,常令不绝。投计下子,常须两坚:一、自取出境;二、觅敌人便。若应他手,他常得便,自取其宜也。子没即输他局。若其断绝,即为两段,不可并救。何谓“二不祥”?一谓下子无理,任急速。二谓救死形势不足。夫下子皆须思量,有利然后下之。不得虚费棋子,致失方便得作两眼形势。有五三子者,必不可救,慎勿救之。设令方便,待作两眼形势,大境并属敌家。兵书云:“全军第一。”棋之大体,本拟全局,审知得局,然后可奇兵异讨,虏掠敌人。局势未分,已救五三死子,覆局倾败,有何疑也。

  棋有“两存”、“二好”。何谓“两存”?一者,入内不绝,远望相连;二者,八通四达,以惑敌人。凡所下子,使内外相应,子相得力。若触处断绝,难以相救。若下子于敌家之内,无得出理。此谓无力掬虎口,自贻伊戚。若发手觅筹者,轻敌多败。此谓王孙龟镜,秦师亡类。夫谓下子,慎勿过深入,使子没于敌人之手。深入无救必败。若败,深入傍敌,其死交手。此谓秦蹇叔送三子,知亡于崤之类。必须斟酌远近,内外相及,万胜之功全矣。“二好”者:无力不贪为一好;有力怯战必少功,此须斟酌前敌,使子不虚发也。

  夫棋法本由人心,思虑须精,计算须审。所下之子,必须有意,不得随他下讫遂即下。初下半已前,争取形势。腹内须强,不得傍畔萦角,规觅小利,致失大势。既分,须先看上局周遍,于审最急下处,先手下之,不得输他先手。一两子已下及十子已上,必为救之。致失局势,反被驱逐。至于讫竟虽活,只得三眼,必须斟酌。更有形势道数利胜者,便即弈之。俗语云:“棋弃有一义。”又不宜过贪,专规煞他,使棋势多节,反被斫戴(注六),分为二处,俱难可救之,又不得过怯,专自保守,径即输局,所谓“怯者少功,贪者多亡”。又棋之体,专任权变,赢兵设伏,以诳敌人。或输其少子,取其多利;或觅便为劫,以惑敌人。不得旬旬,徒为费子之行。为劫之体,须计多少,然后为之。作劫之时,先从大者作之,不得从小,他不应人,若作劫应,自非觅筹不须也。若作劫输,子少得道,利多作之。在局常行,竖一拆一;竖二拆三;竖三拆四;竖四拆五,即得不断。又急□漫角,反破斫眼孔,如此之徒,皆须精熟。
  注六:原书如此,“戴”字似乎为“截”之误。

  梁武帝《棋评要略》第八 棋之大要,当立根根源源之意,以带生为先。根元既同,行以陵敌,则我意镜而敌人惧也云尔。凡争地校利而年均四等者,应化方彼我所获多少。若我获有益,虽少必取。彼得相匹,虽大可遗。凡略道,依傍将军,又先争彼此所共形处。将军为柱石,又如山岳。是以须先据四道,守角依。彼棋虽小,而有活形,得不足以益我,死不足以损我,若营攻击,容或失利云尔。凡行,便既出手而无彼累,弥宜详慎谨录。先行之无可择,又置其尤。宁我薄人,无人薄我,此先行之谓也。凡行,多欲笼罩局上,以为阵势,成败攻也。大行粗遍,当观形势,无使失局也。观察既竟,挥彼孤弱者,当系之;此有孤弱,当先救之;彼见孤弱,我势自强也。

 

繁体字版本

敦煌寫本碁經試釋

前言

 1899年,在敦煌藏經洞(莫高窟第17窟)有一卷名為《碁經》的卷子出土。此卷於1907年為英籍匈人斯坦因盜劫,在倫敦大英博物館沈睡了50餘年,編號為敦煌寫本「斯5574」。直至1933年方被清華大學歷史系張蔭摩教授得見,並作了簡要評述,還抄了《梁武帝碁評要略》。1936年向達先生在大英博物館閱敦煌經卷時,也看到了它,並收於1957年專著《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的目錄之中。

 1954年,大英博物館公開出售全部斯坦因劫經的縮微膠片。1957年大英博物館研究員翟理斯(L. Giles)正式發表了《大英博物館藏敦煌漢文卷子目錄》,我國1962年方收到此書。1962年5月商務印書館編輯出版了《敦煌遺書總目索引》,劉銘恕先生在索引223頁「碁經一卷」條下說明了《碁經》7篇的篇名和後題之後有西域文文字一行。此卷珍貴的圍棋經典之作,整整失傳了900餘年,總算與世人見面。

本卷子原文寫在一卷佛經卷子的背面。和敦煌別的手寫文卷一樣,本卷也有不少別字、俗字,初閱很難讀懂。成恩元先生收在《中國圍棋》中的《敦煌寫本碁經》校本和簡注(後文簡稱《中本》)仍有不少印刷上的錯誤,在此作進一步之更正。

據成先生考證,《碁經》避諱「黑」字,原因是為避北周太祖宇文泰的小字「黑獺」,因此應抄寫於北周時期。從內容看,《碁經》中所談,大都是唐以前的弈情,從棋法、制度、詞彙、術語、甚至典故等,基本上限於春秋至蕭梁,無六朝以後人名。經文的書法,也具有六朝人的風度,特別是別體字,也都是六朝經卷、碑碣中所常見的,從地域位置講,敦煌郡當時正屬北周的領域。

斯5574卷子

行號

文字

字數

平之計有節便打使有劣形縱使無功於

16

理不損前鋒得□宜可侵凌勢若已輸自

16

牢邊境貪則多敗怯則多功喻兩將相謀

16

有便而取古人云不以實心為善還須巧詐

17

為能或意在東南或詐行西比似晉君

15

之伐虢更有所規若諸葛之行丘多能好

16

詐先行不易後悔實難碁有萬徒事須

15

詳審勿使敗軍反怒入國重興如斯之徒非

17

乎一也或誘征而浪出或因征而反亡或倚死

18

10

而營生或帶危而求劫交軍兩競停戰

15

11

審觀弱者枚之羸者先擊強者自備尚

15

12

修家業弱者須侵侵而有益已活之輩不

16

13

假重營若死之徒無勞措手兩生勿斷俱

16

14

死莫連連而無益斷即輸先碁有棄一之義

17

15

而有尋兩之行入境侵彊常存先手凡為

16

16

之劫勝者先營形勢輸籌弱者不須為

15

17

此如其謀大方可救之自外小行之間理須停

18

18

手雖復文詞寡拙物理可依據斯行者保

16

19

全無失誘征弟二凡碁有征碁未

13

20

須急煞使令引出必獲利多既被入征前鋒

17

21

必引應子引征之所凡有六處二處當空四

17

22

處當實烏子征白子者左右二相各有

15

23

一角白子既被入征在中使為二角烏子左

17

24

右二相角外各有一空角白子當此角引

16

25

者皆得其力白外引者全不相應當此

15

26

六處引者道別各有其法白子當左相

15

27

空角者烏子必須在右相當空角去所

15

28

引白子畜角對頭上下兩道任著之白子

16

29

還入征死白子當烏子左相角引者烏

15

30

子又須在左相對白處角去所引白子一

16

31

角對頭上道著之對頭而死白子若引

15

32

自當左相角烏子在右相自當其對

14

33

白子一角著之還入征死左右各二相任引

17

34

皆准此法白子引二子各自當二白角者

16

35

烏子在外皆上押二子入迴征之而死此乃

17

36

引征之法必須詳審思而行之依法為者

16

37

獲利不少勢用篇弟三

38

凡論圖者乃有數篇欲說勢名尋之難

15

39

盡猶生猶死之勢餘力之能或劫或持

15

40

之自由之行勝者便須為劫而有劫子

15

41

之心弱者先持而有輸局之意直四

14

42

曲四便是活碁花六聚五恆為死兆內

15

43

懷花六外煞十一行之碁果之聚五取七

16

44

行之子非生非死非劫持此名兩劫之碁

16

45

行不離手角傍曲四局竟乃亡兩云相

15

46

連雖云不死直征反撥盡可錄之花

14

47

盤字征略言取要壇公覆斫必須布

14

48

置使然褚胤懸砲唯須安穩直生直

14

49

死密行實深將軍生煞之徒斯當易

14

50

解戲中之雅翫上下之彌住妙理無窮此

16

51

之謂也像名弟四碁子圓以法天碁局

15

52

方以類地碁有三百一十六道放周天之道

17

53

數漢圖一十三局像大呂之規將軍生煞

16

54

之法以類征丘吾圖廿四盤便依廿四氣雁

17

55

須菟屈神化狼牙此則四角之能覆

14

56

隱之難也臥龍賭馬豕虫礭批杞王壺

15

57

神盃邊畔之巧也子沖征法褚胤懸

14

58

砲車相井蘭中央之善此皆古賢制作

15

59

往代流傳像體之為名託形之作號

14

60

縱使投壺之戲未足為歡抵掌之談

14

61

豈知其妙所以王朗號為坐隱祖衲稱

15

62

為手談爾後已來莫不宣用

11

63

釋圖勢篇弟五依尋略者指示廓

13

64

落教人欲得為能多修圖勢圖者養生

15

65

之巧大格之能喻若人住牢城賊徒難越

16

66

勢者弓刀之用皆有所宜破陣攻城無

15

67

不傷煞此則先人之巧智士之威遂使似死

17

68

更生如生更死多習有益數學漸能

14

69

不棄勢圖解而難巧也譬如溫書廣

14

70

涉自達人才諸子博通三隅自返生而知

16

71

之者故不自論非周孔之才終須習此

15

72

碁制篇弟六凡論籌者初捻一子為

14

73

三籌後取三子為一籌積而數之故名為

16

74

籌下子之法不許再移拈之不舉君子所

16

75

上凡獲籌有持者必須先破求取局者

15

76

勿論收子了訖更欲破取籌不合碁

14

77

有停道及兩溢者子多為勝取局子停

15

78

受饒先下者輸縱有多子理不合計凡

15

79

砲碁者不計外行有險之處理須隨

14

80

應所無不問多少任下皆得古人云砲碁

16

81

悉君子是以不滿其三此則緣取人情

15

82

謂之言也凡碁開劫者應所不問先有

15

83

契約者勿論部裒篇弟七

10

84

余志修碁法姓好手談薄學之能嶽尋

15

85

之巧凡名勢者分為四部部別四篇而為

16

86

成怢乃集漢圖一十三勢吳圖廿四槃將軍

17

87

生煞之能用為一部乃集雜征持趁賭馬

16

88

懸砲像名餘死之徒又一部非生非死持劫

17

89

自活猶生猶生之徒又為一部花六聚五直持

18

90

又為一部依情據理搜覓所知使學者

15

91

可觀尋思易解雖錄左人之巧不復更尋

16

92

依約前賢粗論云未敢用斯為好唯以

16

93

自誡於身豈或流傳以備亡也碁病法

15

94

碁有三惡二不祥何謂三惡弟一傍畔縈

16

95

角弟二應手鹿鹿弟三斷絕不續若傍

15

96

畔縈角他子在內形勢遂大士境寬侵

15

97

欲於內下子敵勢已壯營活山四急何能

16

98

破敵也數行入內使相連接形勢常令

15

99

不絕計授下子常須兩望一自取士境二覓

17

100

敵人便若應他手他常得便自取其宜

15

101

也子沒即輸他局若其斷絕即為

13

102

兩段不可並救何謂二不祥一謂下子

15

103

無理任急速二謂救死形勢不足夫下

15

104

子皆須思量有利然後下之不得虛

14

105

費碁子致失方便得作兩眼形勢有

14

106

五三子者必不可救慎勿救之設今方便

16

107

得作兩眼形勢士境併屬敵家兵書云

15

108

全軍弟一碁之大體本擬全局審知得

15

109

局然後可奇兵異討虜掠敵人局勢

14

110

未分已救五三死子覆局傾敗有何疑

15

111

也碁有兩存二好何謂兩存一者入內不

16

112

絕遠望相連二者八通四達以或敵人凡所下

18

113

子使內外相應子相得力若觸處斷絕

15

114

難以相救若下子於敵家之內無得出理

16

115

此謂無力掬虎口自貽伊慼若發手覓

15

116

籌者輕敵多敗此謂王孫龜鏡秦師亡類

16

117

夫謂下子慎勿過深入使子沒於敵人之手

17

118

深入無救必敗若敗深入傍敵其死交手此

17

119

謂秦蹇叔送三子知亡於崤之類必須斟

16

120

酌遠近內外相及萬勝之功全矣二好者無

17

121

力不貪為一好有力怯弱必少功此須斟

16

122

酌前敵使子不虛發也夫碁法本由人心思

17

123

慮須精計筭須審所下之子必須有意不

16

124

得隨他下訖逐即下初下半已前爭取形勢

17

125

腹內須強不得傍畔縈角規覓小利致失

16

126

大勢既分須先看局上周遍於審最急

15

127

下處先手下之不得輸他先手一兩子已下

17

128

及十子已上必為救之致失局勢反被

15

129

驅逐至於訖竟難活只得三眼必須斟酌

16

130

更有形勢道數利勝者便即棄之俗語云

16

131

碁有棄一義又不宜過貪專規殺他使碁

16

132

勢多節反被斫截分為二處俱難可救

15

133

之又不得過怯專自保守俓即輸局所謂怯

17

134

者少功貪者多亡又碁之體專任權變

15

135

羸兵設伏以誑敵人或輸其少子取其多

16

136

利或覓便為劫以或敵人不得旬旬徒為費

17

137

子之行為劫之體須計多少然後為之

15

138

作劫之時先從大者作之不得從小他不應

17

139

人若作劫應自推覓籌不須也若作劫輸

16

140

子少得道利多作之在局常行豎一拆一豎

17

141

二拆三豎三拆四豎四拆五即得不斷又急

17

142

椅滂角反破斫眼孔如此之徒皆須精熟

16

143

梁武帝碁評要略碁之大要當立根

14

144

源根源之意以蒂生為先根元既同引以陵敵

18

145

則我意鏡而敵人懼也云爾凡爭地校利而

17

146

年均四等者應化方彼我所獲多少若我

16

147

權有宜雖少必取彼得相疋雖大可遺

15

148

凡略道依傍□將軍又先爭彼此所共形處

17

149

將軍為柱石又如山岳是以須先據四道守

17

150

角依傍彼碁雖小而有活形得不足以益我

17

151

死不足以損我若營攻擊容或失利云爾

16

152

凡行便既出手而無彼累彌宜詳慎謹錄

16

153

先行之無可擇又宜其尤寧我薄人無人薄

17

154

我此先行之謂也凡行多欲籠罩局上以為

17

155

陣勢成則攻也大行粗遍當觀形勢無

15

156

使失局也觀察既竟揮彼孤弱者當繫

15

157

之此有孤弱當生救之彼見孤弱我勢

15

158

自強也

159

碁經一卷

內文加總

原文整理

為閱讀方便起見,以下校本已採用正字及通行字代替俗字及別字 ,主要參考《干祿字書》、《五經字樣》、《碑別字新編》、《敦煌資料》等書,如無必要,概不另行註出。逕改原字者,原字括以【】,以意補入之字以〔〕括住。

斯5574卷子

《□□第一》 (此卷包含不少棋訣)

… 平之計。有節 便打(□□□)使有劣形;縱使無功,於理不損。前鋒得□ ,宜可侵凌 ;勢若已輸,自牢邊境 。貪則多敗,怯則少【多】功。喻兩將相謀,有便而取。古人云:「不以實心 為善,還需巧詐為能。」或意在東南,或詐行西北【比】 ,似晉君之伐虢,更有所規;若諸葛之行兵【丘】,多能好詐。先行不易,後悔實難。碁有萬徒,是【事】須詳審。勿使敗軍反怒,入國重興。如斯之徒,非乎一也:或誘征而浪出,或因征而反亡,或倚死而營生,或帶危而求劫。交軍兩競,停戰審觀。弱者枚之,羸者先擊 ,強者自備,尚修家業。弱者須侵,侵而有益。已活之輩,不假重營;若死之徒,無勞措手 。兩生勿斷,俱死莫連 。連而無益,斷即輸先。碁有棄一之義,而有尋兩之行。入境侵彊,常存先手。凡為之劫,勝者先營形勢,輸籌弱者,不須為此。如其謀大,方可救之自外,小行 之間,理須停 手。雖復文詞寡拙,物理可依。據斯行者,保存無失。

《誘征第二》

凡碁有征碁,未須急殺 ,使令引出,必獲利多。既被入征,前鋒必引應子。引征之所,凡有六處:二處當空,四處當實。烏子征白子者,左右二相 各有一角。白子既被入征 在中,使為二角。烏子左右二相角外,各有一空角,白子當此角引者,皆得其力。自【白】外引者,全不相應。當此六處引者,道別,各有其法。白子當左相空角者,烏子必須在右相當空角去所,引白子畜角對頭,上下兩道任著之,白子還入征死。白子當烏子左相角引者,烏子又須在左相對白【自】處角去所,引白子一角對頭上 道著之,對頭而死。白子若引自當左相角,烏子在右相自當其對白子一角著之,還入征死。左右各二相任引皆准此法。白子引 二子,各自當二白角者,烏子在外皆上押二子,入迴征之而死。此乃引征之法,必須詳審,思而行之。依法為者,獲利不少。

《勢用篇第三》

凡論圖者,乃有數篇。欲說勢名,尋之難盡。猶生猶死之勢,餘力之能;或劫或持之〔碁〕,自由之行。勝者便須為劫,而有劫子之心;弱者先持,而有輸局之意。直四曲四,便是活碁;花六聚五,恆為死兆。內懷花六,外煞十一行之碁;果之聚五,取七行之子。非生非死非劫持,此名兩劫之碁,行不離手。角傍曲四,局竟乃亡;兩云相連,雖云不死。直征反撥,盡可錄之。花盤字征,略言取要。壇公覆斫,必須布置使然;褚胤懸砲,唯須安穩。直生直死,密行實深。將軍生煞之徒,斯當易解。戲中之雅,翫弄【上下】之彌住。妙理無窮,此之謂也。

《像名弟四》

碁子圓以法天,碁局方以類地。碁有三百六十一【一十六】道,倣【放】周天之道數。漢圖一十 三局,像大呂之規;將軍生煞之法以類征兵【丘】,吳【吾】圖廿四盤,便依廿四氣。雁須菟屈,神化狼牙。此則四角之能,覆隱之難也。臥龍賭馬、豕虫礭批杞、玉【王】壺神盃,邊畔之巧也。子沖征法、褚胤懸砲、車廂【相】井欄【蘭】,中央之善。此皆古賢制作,往代【伐】流傳。像體之為名,託形之作號。縱使投壺之戲,未足為歡;抵掌之談,豈知其妙。所以王郎【朗】號為「坐隱」,祖衲稱為「手談」。爾後已來,莫不宣用。

《釋圖勢篇弟五》

依尋略者,指示廓落教人,欲得為能,多修圖勢 。圖者,養生之巧,大格之能。喻若人住牢城,賊徒難越。勢者,弓刀之用,皆有所宜;破陣攻城,無不傷煞。此則先人之巧,智士之威。遂使似死更生,如生更死。多習有益,數學漸能。不業圖勢【棄勢圖】,解而難巧也。譬如溫書,廣涉自達人才。諸子博通,三隅自反【返】。生而知之者,故不自論。非周孔之才,終須習此。

《碁制篇弟六》

凡論籌者,初捻一子為三籌,後取三子為一籌。積而數之,故名為籌。下子之法,不許再移;拈之不舉,君子所上。凡獲籌,有持者,必須先破,求取局者勿論。收子了訖,更欲破,取籌不合。碁有停道及兩溢者,子多為勝。取局子停,受饒先下者輸。縱有多子,理不合計。凡砲碁者,不計外行。有險之處,理須隨應所無,不問多少,任下皆得。古人云:砲碁悉。君子是以不滿其三。此則緣取人情,謂之言也。凡碁開劫者,應所不問,先有契約者勿論。

《部裒篇弟七》

余志修碁法,姓好手談。薄學之能,嶽尋之巧。凡名勢者,分為四部,部別四篇而為成怢。乃集漢圖一十三勢、吳圖廿四槃、將軍生煞之能用 為一部。乃集雜征持趁、賭馬懸砲、像名餘死之徒又一部;非生非死、持劫自活、猶生猶死【生】之徒,又為一部;花六、聚五、直持又為一部。依情據理,搜覓所知,使學者可觀,尋思易解。雖錄古【左】人之巧,不復更尋,依約前賢粗論云,未敢用斯為好,唯以自誡於身,豈或流傳以備亡也。

《碁病法》

碁有三惡、二不祥。何謂三惡?弟一、傍畔縈角;弟二、應手碌碌【鹿鹿】;弟三、斷絕不續。若傍畔縈角,他子在外【內】,形勢遂大。士境寬侵,欲於內下子,敵勢已壯,營活山四急,何能破敵也!數行入內,使相連接,形勢常令不絕。計授 下子,常須兩望:一、自取士境;二、覓敵人便。若應他手,他常得便,自取其宜也。子沒即輸他局。若其斷絕,即為兩段,不可並救。何謂二不祥?一、謂下子無理,任急速;二、謂救死,形勢不足。夫下 子皆須思量,有利然後下之,不得虛費碁子,致失方便得作兩眼形勢。有五三子者,必不可救。慎勿救之,設令【今】方便得作兩眼形勢,土【士】境併屬敵家。兵書云:全軍弟一。碁之大體,本擬全局,審知得局,然後可奇兵異討,虜掠敵人。局勢未分,已救五三死子,覆局傾敗,有何疑也! 碁有兩存、二好。何謂兩存?一者、入內不絕,遠望相連。二者、八通四達,以惑【或】敵人。凡所下子,使內外相應,子相得力。若觸處斷絕,難以相救。若下子於敵家之內無得出理,此謂無力掬虎口,自貽伊慼。若發手覓籌者,輕敵多敗。此謂王孫龜鏡秦師亡類。夫謂下子慎勿過深入,使子沒於敵人之手,深入無救,必敗。若敗深入傍敵,其死交手,此謂秦蹇叔送三子,知亡於崤之類。必須斟酌遠近,內外相及,萬勝之功全矣。二好者:無力不貪為一好,有力怯弱必少功。此須斟酌前敵,使子不虛發也。 夫碁法本由人心,思慮須精,計筭須審。所下之子,必須有意。不得隨他下訖,逐即下。初下半已前,爭取形勢,腹內須強,不得傍畔縈角,規覓小利致失。大勢既分,須先看局上 周遍,於審最急下處,先手下之,不得輸他先手。一兩子已下及十子已上,必為救之,致失局勢,反被驅逐,至於訖竟難活,只得二【三】眼,必須斟酌。更有形勢道數利勝者,便即棄之。俗語云:碁有棄一義。又不宜過貪,專規殺他,使碁勢多節,反被斫截,分為二處,俱難可救之。又不得過怯,專自保守,俓即輸局。所謂怯者少功,貪者多亡。又,碁之體,專任權變。羸兵設伏,以誑敵人。或輸其少子,取其多利;或覓便為劫,以或敵人。不得旬旬徒為費子之行。為劫之體,須計多少,然後為之。作劫之時,先從大者作之,不得從小,〔免〕他不應。人若作劫,應自推覓籌不須也。若作劫,輸子少,得道利多,作之。在局常行:豎一拆一、豎二拆三、豎三拆四、豎四拆五,即得不斷。又急椅滂角,反破斫眼孔。如此之徒,皆須精熟。

《梁武帝碁評要略》

碁之大要,當立根源。根源之意,以蒂生為先。根元既同,引以陵敵。則我意鏡而敵人懼也云爾。凡爭地校利而年均四等者,應化方彼我所獲多少。若我權有宜,雖少必取;彼得相疋,雖大可遺。 凡略道依傍□將軍,又先爭彼此所共形處。將軍為柱石,又如山岳,是以須先據四道,守角依傍。彼碁雖小而有活形,得不足以益我,死不足以損我。若營攻擊,容或失利云爾。凡行便既出手而無彼累,彌宜詳慎。 謹錄先行之無可擇,又宜其尤。寧我薄人,無人薄我,此先行之謂也。凡行多欲籠罩局上,以為陣勢,成則攻也。大行粗遍,當觀形勢,無使失局也。觀察既竟,揮彼孤弱者當繫之。此有孤弱,當生救之。彼見孤弱,我勢自強也。

碁經一卷

(註1)於=厚待(變);當=從前;當來=將來;比=從前、本來;可=當可。
(註2)前缺若干字。 「陳平之計」見《漢書.張陳王周傳第十》:「(陳平)凡六出奇計,輒益邑封。  奇計或頗秘,世莫得聞也。」錢大昭《漢書辨疑》曰:「間疏楚君臣,一奇計也;夜出女 子二千人滎陽東門,二奇計也;躡漢王立信為齊王,三奇計也;偽遊雲夢縛信,四奇計也; 解平城圍,五奇計也。其六當在從擊臧荼、陳豨、黥布時,史傳無文。」吳恂《漢書注商》 案:「史遷之後陳平,才百年間耳,尚云:「奇計或頗秘,世莫得聞也。」故徙舉其成數而 已。錢氏於二千年後,乃必欲徵之以事,其亦不可以已乎?」
「節」,漏洞。見《碁病法》。
似「日衷」左右合文,可能為「暇」字或「勝」字。
唐.杜荀鶴《》:得勢侵吞遠,乘危打劫贏。
《棋經十三篇.合戰第四》:彼眾我寡,先謀其生。我眾彼寡,務張其勢。
真心。《韓非子.飾邪》:豎穀陽之進酒也,非以端惡子反也。實心以忠愛之,而適足以殺  之而已矣。
唐.吳大江《棋賦》:以仁義為反道,用詭譎為明德。或意在東南而偽擊西北。
文中「規」字一律從「失」,作謀畫、欲求解。
「事須」即「是須」,見《敦煌變文字義通釋》。
宋.王安石《贈葉致遠》:或羸行伺擊。
文中常用「手」字構詞:有「措手」、「先手」、「停手」、「離手」、「應手」、「他手」、「發  手」、「交手」、「出手」。
《棋經十三篇.合戰第四》:兩生勿斷,皆活勿連。
「行」,著、氣。
「停」,緩。
文中「第」字一概作「弟」。
文中「殺」字一概作「煞」。
文中「廂」字一概作「相」,凡九見。
吳大江:或宛轉而入征。
原作「上〥頭」。
原作「引〥子」。
原作「十〥一」。
原作「勢〥圖」。
「用」,以。
原作「授〥計」。
原作「上〥局」。
《部裒篇弟七》 「裒」字李重申《敦煌古代體育文化》頁97作(立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