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ppt:影视暴力何时休(金台随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7:49:05
楚建锋
《 人民日报 》( 2011年09月24日   07 版)
德国著名思想家席勒曾说:艺术应产生一种“中和心境”,艺术的美能“为社会带来和谐”。影视艺术作为现代社会影响力最大、最广泛、最直接、最容易深入人们心灵的艺术门类,其对现实社会的关照更是当今文化传播中最有效的手段和形式。因此,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凶杀、火拼、血腥、冷漠、残暴的影像氛围里,我们当如何去思考和应对现实社会的种种悲喜;如何去判断我们行为的正与邪、善与恶、美与丑;如何能够处变不惊地理性起来、平和起来、包容起来呢?
营造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文环境,最终实现人的内心的和谐,是千百年来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民族魂魄。影视艺术的特殊传播形式,在渲染、表现、教化、引导甚至示范社会心态中,传承这种民族理念和民族精神,有着比其他文艺形式更紧迫、更繁重、更直接、更立竿见影的社会和历史责任。
当下,我们有些影视工作者对这种社会和历史责任的缺位、规避和逃避,使其作品丧失了价值判断:一味追市场、追眼球、追票房,荧屏上渲染的血腥和暴力愈演愈烈。
反观现实中的药家鑫案等一起起犯罪惨案,深究其原因,除贫富分化的社会现实、社会转型、利益转接、阶层转化等引发社会观念的裂变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文化土壤陷于愈来愈频繁和极端的暴力影像中。
影视艺术,不仅反映着过去的现实,更重要的是创造着现在的现实,并让身处影像包围之中的人们深信不疑。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在18世纪中叶就指出:“我们生活在新奇的时代,处于奇异的对比之中,一方面原因是大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可笑的盲从。”在17、18世纪,作为公众景观的行刑场面一度成为欧洲市民日常生活的重大仪式。但今天,对这种暴力行为合法进行观赏的就是影视。如果影视作品极力通过影像对暴力场景的还原、残忍行为的放大、残暴性情的渲染,就会使得暴力更加具有感官刺激和行为引导,颠覆社会评判中社会道德和良知的劝勉,从而影响整个社会心态的稳定和理性社会的构建。
抑恶扬善、安慰心灵、营造和谐、超越生命,让每个人的心灵宽大和敞亮起来,这是文艺工作者尤其是影视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净化荧屏,任重而道远。